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287章 世事难料

长平长平 第287章 世事难料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3:41

第287章 世事难料

任小船在溱水河上飘荡,陈筮与信陵君于舟中畅谈。信陵君恭谦礼敬,一一提出心中的疑问;陈筮十分耐心,一一解答信陵君提出的问题,还合盘托出自己东来的目的:要撮合秦与魏、韩联盟,今后,魏韩可以”租借“秦军攻城掠地,开疆扩土。甚至连租金都明码实价:每名士卒租金三十六石。——这其实并不多,按粮食每石三十钱算,也就一千多钱。梁尉公子在大梁城中,虽然用十钱就能雇佣到一名武卒,但那是不成建制的,没有战斗力,还要费心费力调教、训练、整合,而这里,则是成建制的军队,拉出来就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按一千钱租一名士兵,还是不亏。

信陵君感到,如果任凭自己这样思忖下去,很难有个结果,干脆把这件事放下,以后再去讨论,又提出一个问题,道:“国之交也,使臣往来,折冲樽俎,奈何暴兵于国,而以力挟之?”

陈筮道:“此亦有无奈者。秦人便秦法,刑徒尽力一岁,惟望一战,以脱刑罪;官亦欲以战,而实编户。折冲樽俎,功在庙堂,其与刑徒何涉?故必暴兵于野而后可也。”

信陵君听了,感觉哭笑不得,怎么国家大计都叫一帮刑徒给左右了?每年要打仗,明明可以和平解决的也要打仗,如果不打仗刑徒们还不干!这叫什么事!

陈筮好像看穿了信陵君的心思,解释道:“此强国之道之所难也。国以耕战而强,民务于耕战,主必有所耕,有所战,民乃安也。秦地广袤,未耕者犹多,而每岁一战,其实难也!韩、魏当秦东道,秦东出必与韩、魏战,乃及余国。势必然也。或与秦连衡,秦假道而得东出,则两安也。”

信陵君沉默很久,怅然道:“德被万众,福泽四方,此圣人之所愿也。开疆扩土,绥远怀来,此圣王之所行也。其与我何有哉!”

陈筮道:“方今乱世,弭兵除战,解民倒悬,圣人也;不误农时,通天下财货,圣王也。但先行其易者。”

信陵君道:“陈公之言,无忌谨领!病而能起,贫而能济,乱而能治,战而能弭,此非圣人之行乎!惟天下也,贫病者众,战乱连绵,解民倒悬,何其难也!”

陈筮道:“此诚天下志士之所同心也。”

信陵君道:“天下志士何所为也?”

陈筮道:“天下之所乱者,首在战也。故志士之行也,首在止战:战端未启,弭之于无形;战端已起,消之于未战;两阵相对,慑之于不杀;杀戮既起,救亡而图存。”

信陵君道:“今启封之战起,陈公何以救之?”

陈筮道:“启封之战,其端在秦。秦以法故,每岁必战,难弭也。故于未战之时,外交韩、魏,以连衡为说。韩说进而未纳,但奉粮秣而已;魏说犹未进也,而秦人已至。北邙一阵,魏前军尽失,秦人得甲首数千。欲乘胜而得其城,赖芒将军临机变阵,秦无城可袭,遂以轻军袭启封,以扼魏国之喉。大梁闭城三日,财货不继,粮秣难支,遂求和以能商道。秦人允之。然欲秦退兵,非十城不能完其谷。——或以十万级……”

听到这里,信陵君不知道是惊是惧是气,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颤抖,说话也有些哆嗦起来,道:“秦法之害,奈何以魏承受!……若要十万甲首,尽可华阳来取!……”

陈筮微笑着,从舱板底下摸出一个瓠匏,道:“醴酒一瓠,公子其饮乎?勿虑其毒也!吾之命尽在张先生之手,焉敢于舱内与公子不利?”

信陵君从自己的愤怒中缓过来,看了看张辄。张辄正襟危坐在舱口,可能是出于紧张,左手紧紧握着腰间的剑鞘,右手抓着自己的右膝,身体前俯,虎视眈眈,确实是一副随时可以拔剑而起的姿态。听见陈筮的调侃,又见信陵君看过来,张辄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发觉自己的姿态的确不敬,连忙伏拜行礼道:“小子无状!意随公言,心弛神往,非敢冲撞陈公!”

陈筮道:“自然不疑!吾未不利于公子,先生焉得不利于吾!公子心动神摇,恐难自持。可愿以一酒而镇定之!”又晃了晃他的瓠匏,里面有咕咕的水声。

信陵君双手接过瓠匏,置于膝前,道:“小子失礼于陈公,陈公其勿怪也。”对张辄一礼,道:“愿先生解剑!”

张辄稍微一愣,但随即从腰间把剑连鞘抽出,递给信陵君。信陵君接过,也置于膝前。从旁边取出两个沾满尘土的碗,就在河水里涮了涮,放在膝前,拔下木塞,分别往两个碗里倾出半碗酒来,端起一碗,双手奉于陈筮,道:“陈公之言,昭若发矇,闻所未闻也,不觉心驰神荡,恍然若失,汗流浃背。失态失敬,死罪死罪!”

陈筮接过酒,抿了一口,抱于怀中。信陵君拿起膝前的另一只碗,也抿了一口。两人同时将碗举起,一饮而尽。

陈筮道:“吾阅人多矣,未见如公子敏而好学者也。公子素读圣贤之书,未闻王霸之道,初一经心,必起惊疑,无足怪也。商君鞅生于卫,实起于魏,乃魏相公孙痤之中庶子。痤临终荐鞅于王,言若不能用则必杀之,勿为诸侯所用。既而悔之,阴告鞅,令其亡奔。鞅曰,王既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遂不见用,乃投秦。鞅之学也贯于古今,帝王霸强诸道无不通,因时势而制其宜适也。其于秦也,严刑峻法而治之,安知于魏不信以忠孝仁义乎!其要者,随时而变而已。”

信陵君道:“公于道无所不通,小子深领而未悟也。今秦启战端,占我启封,逼献十城。小子居华阳,陈公尽知,正有十万首级。若以止战为念,当以何为?”

陈筮道:“民者,国之本也,不可动摇。秦虽杀人盈野,以信法也。法既信而行矣,未闻妄杀,但刑余之徒耳。苟得建功免罪,犹为良民。以刑余之众而为军,犹不多欲杀伤,而欲以和议存之,岂非仁慈之心乎!时也,势也,以献城为宜!”

信陵君道:“吾所惑者,吾地之有限,而秦欲无穷。焉得以有限之地,填无穷之欲壑哉?今日十城,明日十城,魏地尽矣!”

陈筮道:“公子之言甚当!吾等思之,亦不得法,惟与秦连衡,可稍缓其战。”

信陵君道:“连衡纵得暂缓其难,战不在魏,而在他国,终非止战之策也。他国地尽,魏犹当之。”

陈筮道:“期之十年,或有他变。事易时移,不解而解矣!”

信陵君道:“何谓也?”

陈筮道:“昔秦武王入洛而窥九鼎,天下孰不以秦将独霸!然武王一朝而亡,时秦王稷犹质于燕,而惠文后欲立公子壮。孰知赵武灵王以兵护稷即位,而魏冉应之,遂立焉,至今三十又三年矣。王之立也,以芈八子为太后,魏冉为将军,而逐魏后,盟楚怀王于黄棘。是时也,人人皆谓秦楚之合也,殆半天下,谁能与争锋!岂意楚太子杀人亡归,而楚王于会盟时为秦所掳,秦楚盟败,诸侯群起而攻之。彼之时也,秦孤而无援,岌岌乎危矣!而武安君之起也,以数万之众斩联军二十四万,秦遂转强,反逼三晋。是时也,秦王为西帝,齐王为东帝,固一世之雄也。而合纵一起,秦遂破灭;而齐王灭宋,祸及自身。五国联军,直入齐国,齐几灭矣,才二城而已。不意燕王薨,乐毅奔赵,齐乃以二城复其国。世事难料,一竟于此!公子虑及十年之后,焉知十年之后,世事何状!”

信陵君道:“王不献十城,是必以华阳相献乎?”

陈筮道:“公子主华阳,先为不可胜。善之善者也。秦入魏之腹心,必得其偿,得可出也。秦为刑徒,魏为要冲,孰得孰失,不难辨也。纵公子能持久,而农时可误耶?魏必从秦议也。”陈筮说得十分肯定。

提到农时这个问题,信陵君只能沉默了。战事延续,不独大梁-启封一线不得农事,包括出兵的户牖等乡,农事也会受到影响,弄不好,明年又是一个饥年,还要出来打仗。——信陵君发现,魏国和秦国一样,也有不得已必须打仗的理由:饥荒。饥年收成不足卒岁,只能组织农民出来打仗,抢别人的粮食过年。赈济在当时被认为会导致民众的依赖思想,而不被认可;反而有组织地外出抢劫更为可取一些。

但如果为了抢农时,就要满足秦人的一切要求……

秦人就没有这种顾虑,因为出来打仗的是打仗的,在家种田和是种田的,互不干扰……而且,战场是在别人的土地上!……

或者还有更好的办法迫使秦人不得不退……比如水土不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