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373章 风闻兵兴

长平长平 第373章 风闻兵兴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3:41

第373章 风闻兵兴

巴姊定要把饲马的物品放入西跨院,郑安平只得让巴姊自己挑了一间厢房,把筐放进去。四对母子都回来了,刚吃过饭,见管令亲自来,都起身相迎。巴姊自来熟,放下筐以后就过来叙话,连女人带孩子一个不放过,郑安平被凉在一边,好不尴尬。曹包能体会他的心情,悄悄把郑安平拉出跨院,然后对众人道:“诸兄相助,不胜欣喜。家室如此,不敢迎诸兄相叙。姑俟之异日。”众人也见势头不好,一个个赶紧退出来。牛车就是巴姊家的,也不用掏钱,出去道声谢,就打发走了。

当天晚上的情形不得而知,但第二天郑安平就体会到巴姊的厉害了。一般粮食定量,男性一天一斗,女性一天半斗,孩子一天三分之一斗。巴姊饭量大,曹包家两人一天一斗半的定量,不够她一顿的。曹包只能腆着脸过来求情,郑安平也不小气,让巴姊拿了筐,到东院仓里装了满满一筐。这回,连巴姊一个人也拎不动,三人合力才把筐抬进曹包的塾房内。

从仓里出来的粟虽然经过手打脱粒,但也夹杂着大量草秸,特别是没有脱壳。这和在集市上购买的粟米不同。但有吃的难不倒巴姊,她从外面捡回两片石头,不一会儿,就脱出大半箕粟米来,美滋滋地再煮了一鼎粟米粥。

加完餐后,巴姊让曹包把马牵出去,自己就在西跨院斫了一天草秸。不仅自己脱出的粟壳不浪费,带把其他妇女这些天脱出来的粟壳都要了来,拌在草里。——如果郑安平在的话,他一定会惊讶的,因为巴姊用来斫草的工具竟然是,一柄戈!

当男人们都各忙各的,女人和孩子们也被安排到各家劳作时,小奴带着盖聂到了西跨院。巴姊见了小奴,一下子扑了过来,紧紧相拥;又抱起盖聂使劲亲,盖聂也抱住了巴姊的头……

曹包带回一个女人,算是完成了任务,如果还有别的女人,而曹包还有胆子往回带,那已经是下阶段的事。郑安平让犬兄抽个时间回家,说一门亲事。犬兄见曹包都带女人回来了,也只得应允。

晚上郑安平回家,小奴对他说,巴姊说,荥阳可能又要兴兵,因为已经有车行和逆旅已经被征用了,而街头有不同寻常的兵卒在活动。郑安平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荥阳兴兵,自己的管邑首当其冲,怎么会一点消息没有呢。怎么着仲岳先生都要透露一点吧,至少不会把娶妻作为当前第一大事来抓。如果没有妻室还好,有了妻室,打起仗来,那绝对是束手束脚。

但小奴绝对信任巴姊,巴姊的话绝对不会错……郑安平遂来到前院,于塾房内咨询了曹包。曹包自己没看出异样来,就把郑安平请进去,把巴姊叫出来。巴姊这才知道,原来小奴的老公就是这位管令,竟然一下拘紧起来。郑安平问起荥阳兴兵之事,巴姊道:“若论其他,吾或难知,但问兵事,但出出气即得闻也。此必无差,但一月内必有真实。”

曹包道:“巴姊虽不明理,见事甚明。其或有之,当得预备。”

郑安平道:“粟兄但归大梁未久,仲岳先生曾无片言以告,奈何?”

曹包道:“军要大事,仲岳先生或未知也。”

郑安平道:“仲岳先生,君上之智囊也。焉得庙堂有事而君上不知,君上知而仲岳先生不知者也!”

曹包道:”管令所言有理。若仲岳先生尽知,而曾无一言相告,奈何?“

巴姊道:”汝二人不过知一邑也,焉明军阵大事!早晚军书下达,汝便知也。“

曹包道:”若其兵至,如之奈何?“

巴姊道:”汝邑之众不过百,钱粮皆无,兵至必过而不攻也。“

郑安平道:”何谓也?“

巴姊道:”蝼蚁若不当道,谁为灭之!“

郑安平很是难懂,道:”先生且上书君上,但言邑中谣传,荥阳将兴兵,请示方略。吾且往访诸兄,以为其计。“曹包应允。

郑安平辞出后,先转到最近的馆驿中,犬兄和四兄还住在这儿。自从几人娶妻后,他们也不大可能再各房转着住了,加之有了驿卒,彼此之间身份有别,也不大可能像过去几名兄弟一样,超脱形骸的在一起打滚。所以还未娶妻的犬兄和四兄就和四名驿卒一起在馆驿吃饭,晚上或住四兄家,或住驿中。

郑安平到了以后,对犬兄和四兄说起荥阳可能兴兵之事。犬兄道:”荥阳兴兵,其为谁家?“

郑安平这才发现,自己过于心急,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就急着想对策,道:”荥阳四战之地,兴兵者,或魏或韩或赵。“

犬兄问:”举兵何向?“

郑安平道:”兴兵荥阳,自当西向。“

犬兄道:”举兵西向,吾邑未得兵书,自无征之理,何虑之有!“

郑安平道:”若战之荥阳……“

四兄道:”吾邑离荥阳,一日夜也。纵血流漂杵,吾何间焉。“

郑安平道:”若兴兵南向……“

四兄道:”吾邑之南,乃韩之华阳也。荥阳,韩邑也,岂有兵举荥阳而伐韩乎?去岁秦入魏境,惊扰魏王。今魏王必兴大军以报之。“

犬兄道:”四兄之言有理。“

得到两人的解释,郑安平心里安定了一些,转身去了粟兄家里。粟兄把妻儿都搬过来了,有三个孩子,家里比郑安平家要热闹得多。由于五儿其实是粟兄的幼弟,他也没在外院,而是在内宅。这让郑安平在门外敲了好一阵门,才有人听见,把他让进去。

郑安平说了荥阳可能兴兵的传言,自己和曹包的处置,以及犬兄和小四的观点。

粟兄道:“吾管邑实备无所备,无士无粮,兵甲不全。其若战也,可将家眷及粮秣撤入关内,但留精壮在外,进退两便。”

郑安平道:“若入关内,当居何处?”

粟兄想了想,道:“若论预为之备,是则当为。当与长城尉及圃田守备言其状,蒙其指定区域,以为安置。”

郑安平道:“管邑初归王化,与城内无亲。人或指一空旷处安置,粮秣……”

粟兄道:“若得其助,以什一相赠,有何不可,胜尽没于人也。”

郑安平想了想,道:“荥阳兴兵,但得之一妇人,其事未实,一也。纵兴兵,未尽过管,二也。纵过管,未必攻之,三也。管邑得两河围绕,纵兵经荥阳而南,亦必出两河之外,但相机而动,或无碍也。是时惊动上司,或非其道。”

粟兄沉默片刻,道:“兄之言是也。曹先生但书君上,吾等静候其教可也。”

郑安平道:“犬兄近日当入圃田,求父定亲。或得其便……”

粟兄道:“弟以为,兄之见是也。是事不得惊动关内。或得其令,依令而行可也。若以军情上达,其情非实,层层上报,恐扰军心。或令吾等打探确定,非等如何复命?”

郑安平道:“但观城内有无兴兵之举可也。”

粟兄道:“就依郑兄。其战若起,吾等或当练卒以待之……”

郑安平道:“城内胜兵者不过百十,且多病弱,精壮者多在外也;凡留城内者,多奸猾伪诈之辈。练卒,实难也。”郑安平心中暗自叹息,本想来管邑大展鸿图,怎想束手束脚,诸事不顺。倒是小四转达侯嬴所言量力而行,勿为已甚,得其要也。量力而行吧!郑安平宽慰自己。

他又转往馆驿,犬兄和小四已经离开,驿卒说应该去了城西。郑安平赶到城西,两人坐在犬兄家门口正自高谈阔论,见郑安平过来,都起立相迎。郑安平告诉犬兄,近日可入长城、圃田,除通报管邑之状外,当观城内有无兴兵之举,以为管邑进退之计。又把粟兄的提议说了,若战起,当尽移管邑老弱妇孺粮秣等项入关,关外只留精壮以为周旋。但由于动静太大,现在还不是要这么办的时候,要犬兄暗中留意,若人物入城,是否有可能。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乡里相助,为犬兄说一门亲事。

犬兄见机会竟然这么快就到了,也就欣然应允。从明天开始,带人入关通报。然后假公济私,回故里找父母。

郑安平又回到家中,先在塾房找到曹先生合计一番。毕竟四个当武卒的,一个久在草莽,都没有发现异常,只一个看上去又胖又蠢的妇人随口一说要打仗,又无真凭实据,哪里下得了断语。故只说”邑内谣传“,请示方略而已,算是一个试探。

将木牍结束好,准备明天派人送往大梁。郑安平又说了其他三人的想法。按犬兄和小四之见,荥阳纵然有兵,也波及不到这边,根本不用管。粟兄的意见,万一有战,咱也没啥可准备的;实在要准备,就找条路子把邑里的老弱妇孺,以及仅有的一点财产运进关内,减少损失;别的,听天由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