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25、仁孝太子萧统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25、仁孝太子萧统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25、仁孝太子萧统

仁孝太子萧统

在南朝时期,皇帝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成器,这也是各朝代不能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然而,梁武帝萧衍的儿子萧统,却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他聪慧贤明,宽厚仁义,心地善良,才华出众,不仅得到朝臣拥戴,老百姓也都称赞他。

《梁书》记载,公元501年,萧衍起兵不久,萧统出生在襄阳。萧衍年近四十,始得长子,自然大喜。萧衍称帝以后,随即立两岁的萧统为皇太子。

萧统天生聪明机灵,三岁开始学习《论语》和《孝经》,到五岁的时候,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全部学完,而且能够背诵。萧统八岁那年,亲自到国学摆设祭品,祭祀先师孔子。父亲考察他的学业,让他讲解《孝经》。萧统讲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梁武帝十分高兴。

萧统和他父亲一样,从小就很孝顺。他出居东宫以后,经常思念母亲而闷闷不乐。梁武帝知道了,让他每五天可以去见母亲一次。萧统的母亲叫丁令光,是梁武帝的贵嫔,住在永福宫。萧统便常常留居永福宫,有时三五天才回东宫。

萧统十六岁那年,母亲丁贵嫔生病,他回到永福宫,日夜不离左右,精心伺侯母亲,几个月不脱衣睡觉。后来,母亲去世,萧统悲痛万分,几天水米不进,以致于昏厥过去。梁武帝听说后,下旨令他进食,萧统才勉强喝了点稀粥。萧统本来身体粗壮,在母亲丧事期间,竟然削瘦了大半。众人见了,没有不感动落泪的。

萧统生性仁爱,富有同情心,对所有人都很好。他十二岁那年,在宫内看司法官判案,见十几名犯人跪在地上,听法官宣判。萧统觉得判得过重,心里不忍,便对法官说:“我能判案吗?”

法官见他年幼,开玩笑说:“可以”。不料,萧统真的坐到大堂上,判起案来。他把原判重刑的人,都改为杖五十,然后释放回家。

司法官不知所措,报告了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案卷,觉得萧统判得有些道理,笑着让照此办理。此后,梁武帝经常让萧统旁听审案。萧统宽大处理了不少人,他的仁爱之名,从此传播开来。

萧统自十五岁举行成人加冠仪式以后,梁武帝就让他参与国家大事,朝廷各部门和大臣们的奏章都让他看。萧统逐一认真阅读,提出自己的意见。

吴兴郡屡次因受水灾歉收,有大臣上奏说,应该挖一条大河泄洪,梁武帝同意了。萧统经过认真计算和思考,认为工程太大,耗资过多,而且需要征调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工,必会影响农耕生产,建议暂停此工程。梁武帝觉得有道理,下诏按他的意见办。

萧统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听说哪里受灾,他就收敛笑容,很不开心,并及时上奏朝廷,安排救灾。每逢阴雨连绵和大雪纷飞的时候,萧统就派人走街串巷,察看贫困人家,拿钱物救助他们。

萧统把自己的布帛捐献出来,做成短衣短袄,送给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每年都要做三千多件。有人死后无力收埋,萧统就替他们购买棺材,予以安葬。他自己则节衣缩食,生活简朴。太子的仁德之名,传遍天下。

萧统不喜音乐,不好女色。他在东宫二十多年,从不蓄养歌伎,梁武帝赐他一班宫庭女乐,他也不喜欢,很少用她们。有一次,萧统与友人在御花园游赏风景,吟诗作赋。有人建议说,如果有女乐,就更好了。萧统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吟诵了左思的两句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友人听了,面露愧色。

萧统最大的爱好,是研讨学问,写诗作赋。他广招文人学士,与他们商讨古今学问。当时东宫名士才子济济一堂,其盛况是南朝从未有过的。萧统一有空,就埋头撰写诗赋文章,养成了习惯。萧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有《文集》二十卷,《文选》三十卷,五言诗二十卷,后人把它们编辑成《昭明太子集》。萧统是南朝著名家。

萧统还喜欢佛学,阅读了许多佛教经书,并在宫中建了慧义殿,作为讲解佛经的教堂。萧统经常召集有名望的僧侣,与他们一起谈佛论经。他的父亲萧衍,也十分推崇佛教,后来竟然达到痴迷的程度。所以,在南梁时期,佛教大盛。

萧统性情仁慈,他几次在饭菜中发现苍蝇小虫之类,都悄悄拨了出去,从不声张,生怕厨人因此获罪。有一次,他在街上遇见手执荆棍的官吏,问他们,回答说是用荆棍清道赶人。萧统说:“用荆棍打人,多疼啊!换成小板子吧。”并嘱咐道:“吓唬一下就行,不要真打。”

公元531年3月的一天,萧统在后宫池塘采莲,因船工划船不慎,他跌落水中,伤了股骨。萧统怕船工受罚,严令不许声张,只以偶然患病上报。后来,病情渐重,左右要报告皇帝,萧统仍然不让,说:“为什么要让父亲为我担忧呢?”说着,难过地哭了起来。梁武帝每次派人询问他的病情,萧统都说已经好了。

到了四月初七,萧统病情恶化,侍从赶紧报告了梁武帝。梁武帝赶到时,萧统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用泪眼深情地盯着父亲。梁武帝此时已经六十八岁了,他心如刀绞,老泪纵横,抚摸着爱子,痛哭不止。萧统死时,只有三十一岁。梁武帝下诏,让他穿着帝王的衣冠下葬。

萧统仁义有德,人人皆知,他死后,朝野一片悲痛。京城的男女老幼,都自发地跑到太子府哭吊,街上满是痛哭流涕的人群。全国的百姓,包括守边的士兵,听到丧讯,都纷纷落泪,十分悲哀。

池州曾经遭受大灾,是萧统亲自安排送粮赈灾,才使百姓度过劫难。萧统死后,池州百姓哭声一片,特地向朝廷请来了萧统的衣帽,建起了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代祭祀。在萧统出生的襄阳,人们为了纪念他,建起了昭明台,至今仍然是襄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昭明太子萧统,永远被人们所怀念!

梁武帝萧衍,文武全才,胸有谋略,开创南梁,治理有方,被人们赞誉为贤明君主。可没有想到,他晚年的时候,却痴迷佛教,看破红尘,几次要出家当和尚。这是他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梁武帝为何执意要出家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