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05章 战例

蜀汉军中当先生 005章 战例

作者:高山伴流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0:21

005章 战例

005章 战例

这下子把这一百来人的好胜心真的是激发出来了。一百来人的汉军,被一个身着布衣的书生带着爬山,而且许多人还被落在后边,让先生站在山顶等着,让先生插着腰,看着往上爬的汉军,同时望着远方的风景在等着,这比骂这些武夫都难受。

坚持体能训练的同时,就是每天的奔袭。这次王训没有同意先生带着,其他指挥部的也是同样的意见,别再让先生带了,太丢人了。

李坤指定了训练的进度,开始是平原地带的奔袭,要轻装达到每日六十里到八十里;随后是山间的奔袭,就是沿着山谷,河边,山间小路,练习奔袭,也是达到每日六十里到八十里;最后是翻山越岭的奔袭,这次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制,而是让这些人熟悉,研究怎么翻过山去,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之后是夜间奔袭。这回,李坤自己亲自带队,每人的左臂缠了白色布巾,前边设了前锋,负责探路,后边设了收容,负责收留掉队的人员和装备。这个训练练得并不长,只是让众人有个基本的思路,现在李坤用不到这个。

接着就是练习伏击,包括伏击地点的选择,伏击地点队伍的伪装,部署,两侧伏击队伍的配合,前边队伍的堵截,后边队伍的封口。还特别强化了箭弩在伏击中的使用和配合。现在人数少,硬拼不划算,需要加强这种远程的攻击。所以伏击开始时,弩箭远射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伏击中,还加上了分散与结合,分散与结合转换之间的预定联络。在这个方面,李坤提出了一些想法,然后让众人再想些别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瞒过王平,大营中的书吏传来的消息就琐碎多了。

比如岗哨。

先生在营门设岗哨二人,由每什按日轮流。

晚间岗哨二人,一人在营门,一人由副指挥自行安排,称为暗哨。

岗哨皆加配哨子,以通消息。

实行口令制度。口令在晚间由指挥临时指定,每日更换。

任何外人入军营皆需通报,无指挥或先生同意,不可放入。

比如习字:

先生令全体指挥部的人,特别是队长以上的习字。内容为常用军中文书。还有一些简单地算学计算,用于计算路程的远近,到达的时间,粮草准备和分配等需要算学的地方。通俗地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家都要知道,不能只靠别人。

先生还让木匠用大木板拼接成一块,刷上黑漆,用于授课,被士卒称为“黑板”。

听着旁边书吏读出的这些文字,王平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这不可能是李坤这位先生一个人临时想出来的东西。这是个什么人呢?王平决定明天去看一看。传令给军中,让军中部分将领随行。

第二日,上午处理完一些军务,午后,王平传令汉军大营,除当值的将领之外,其他大部将领跟随,出东门前往南水大营。

快接近大营之时,发现和原先的院子不同了。此时,这里已经布置上了防御设施,里边隐隐传出了不少声音。

队伍快接近营门时,哨兵远远看到了大队人马,一人不动,另一人穿过拒马,来到跟前行礼。一名亲卫出列,对卫兵说到,

“王平将军查营,快快开门迎接。”

“诺。”哨兵接过令符,行礼后准备转身通报。

亲卫一愣,喊住哨兵,

“站住。将军查营,尔等已经验过令符,还不开门?”

哨兵虽然身材高大,却是有礼数,回禀王平到,

“报将军,先生有令,无论何人,进营门必须通报。”

“这是王平将军,还有令符。”那名亲卫提醒。

“禀将军,先生特意交代,就是王平将军亲自来,也不行。否则加重处罚。”卫兵仍然对着王平。

“为什么?”王平纳闷,便问道。

“小的不知。”

“好,去禀报吧。”

一会儿,营门打开,拒马打开,李坤和王训二人,跑步而来,上前行礼,把队伍迎进大院。

王平看了看,里边变化不大,屋子门口加了标牌,墙角加了块很大的平平的木质物品,大概就是所谓的“黑板”。

看到王平看向大黑板,李坤立刻喊,“陈大海,陈大海,把黑板快擦了。快点,否则收拾你。”

“诺。”陈大海跑出来,连对王平都没见礼,就跑向大黑板。

“上面有何物,不能见人?”王平问道。

“没有,没有,乱写乱画的,没必要给别人看,以免别人看见了笑话,“随后李坤扭头大喊。“快擦了吧。”

王平很奇怪,顾不得礼节,朝着陈大海喊道:“停下。”一边走了过去,众人跟随。过去一看,已经擦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着,似是而非,看不清是什么。

“此是何物?”

带着众人到黑板前。这块黑板是李坤让木匠特意做的,汉中物产丰富,木匠能寻到好的材料,又用刨子推了多遍,又大又平,刷的油也非常好,用起来也爽。条件好了,李坤利用武器作坊的条件,让工匠烧了不少石头,制成石灰石,做了笔。下一步李坤还准备给每个军士都配上小板凳,那就方便多了。

李坤倒是没有隐瞒,“不是什么大事。最近给众人讲一些征战思路,顺便加进去了一些战例作为证明,用来增强说服力。这些东西和汉军的许多东西不太一样,汉军的训练来自丞相,自有一套体系,怕给汉军造成混乱,所以让人擦掉。”

“先生,可以给我等讲讲吗?”王平问,

“讲没有问题,还是原来的话,怕给汉军造成混乱。”李坤解释道。

“那就算给众将讲个故事吧,先生看行不行。”王平道。

李坤心说,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能不行吗?

“行,请各位稍稍等待一下。”

“好。”

这里的条件还是简陋,除了王平给准备的几案,其他人都是席地而坐,还好此时风不大,众人又都是军中的人,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应。

李坤面朝黑板,画了一幅地图,包括几条重要河流,以及几个重要地名。随后开始讲一个故事。

一个偶尔从古书中读到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久远到没有记录了。当时天下大势,有些像黄巾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为奸人蒋姓所持,私占大位。又背信弃义,向兄弟手足挥起屠刀,宁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一夜之间,血流成河,忠义之士,损失惨重。”

众人听到这里,议论纷纷,渐渐想到曹魏,认为是暗指。

“一位祖师毅然弃笔从戎,愤然反抗,建立义军,终于在东南打下尺寸之地,可以容身。然而祖师当时地位尚低,根基不固,军权被一群只读诗书战策,毫无实战经验的书生所夺,七年心血,毁于一旦,残军不得不西去避难。此时,由于书生们之误,近十万大军仅剩三万余人,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且人困马乏,缺衣少粮,士气低落,濒临绝境。”

众人静默,也许他们想到了夷陵之战吧。

“天不亡义军。全军将士终于醒悟,弃书生之迂腐,思祖师之英明,终于将祖师重新推上主将之位。”

“好。”众人大声喝彩。

“此时义军的任务就是过江水。千方百计过江水,才可以摆脱三十万敌军之重围。当时北有敌军刘部,当地是王部,西南有龙部,后有蒋部,大批人马集结,形势极其危险。”众人深以为然。

“此时,北方刘部首先渡过江水,欲攻击义军。义军探得刘部的士卒较少,希望迅速歼灭之,打开北上通路。于是设伏于此。”

李坤指了一下某个位置。

“然战役开局不利,敌军未被歼灭。后查之为探查有误,敌军众多,义军不可能歼之。而刘部军源源不断而来,南面蒋军接近,东有王军驻守,义军有覆灭之忧。祖师首战不利,已成定局。”

众人摇头叹息,深为忧虑。

“祖师当即决断,退出伏击地域,摆脱接触。然而北,南,西皆有敌军,义军被迫渡过安乐水,以避敌军锋芒。”

李坤指了指一条河流。

众人听后深以为然,但忧虑不减。

“敌军主力随即跟随而来,三路齐聚,距离义军仅有两三日路程。祖师遣一部兵力北上,大张旗鼓,做北向渡江之态。自己亲率主力西出,二渡安乐水,大胜当地守军,转危为安。此也为义军西征以来首个胜仗。”

“好。”众人长出了一口气。

“敌军随之东来,欲重围义军。祖师挥师在另外一处重新渡过安乐水往西过百里,隐蔽处修整。”李坤点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

“敌军探知后,令龙部军东进,王部军西进,刘部军往南,蒋军往北,汇聚于此,称为东西对进,南北夹击,一举消灭义军。”

李坤看了看正在沉思的众人,等大家想得差不多了。方才说到,

“祖师高瞻远瞩,奇思妙想,审时度势,施声东击西连环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