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51章 有一种打法叫:放血

蜀汉军中当先生 051章 有一种打法叫:放血

作者:高山伴流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0:21

051章 有一种打法叫:放血

051章 有一种打法叫:放血

少年过来行了礼,李坤也还了一个,对刘云道,“我怎么听着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刘云笑了,“夫君,璿弟弟是太子,有旨意的。”

哦,李坤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只是自己没有在意。

“璿弟弟还小呢,夫君带一带吧。”

李坤一愣神,“我也没有可以教的呀,总不能带他北上吧。”

“反正不能白来吧。”

李坤一想也是,寻思了一会儿,便对那个少年说道,

“其实,我真的没什么教你的,只是嘱咐你几句吧。”

第一个,蜀汉以人和为建功立业之本,以后要善待大臣,多多考虑民众。

二是汉室的削弱,和宗室的削弱密切相关,但是宗室太强又容易生乱。所以要好好地下点功夫,善待兄弟,做好表率,让他们成为强力臂膀;同时又要把握好度,不要放权太多,更不能因此冷了大臣的心。

三是你还小,正是学习的时候。跟着自己的话,那就多听,多看,多问,少说话。少说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轻易表态。

少年连忙答应,随之看到的情景,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带着姐弟二人进了那个有灶台的小院,李坤关好门,门外让侍女守着,别放其他人进来。

原来李坤在小院里在尝试炒茶,成亲前就在做了,没有成功。从这些天的经历看,纯粹是在失败中找成功,希望遇到偶尔有一次,味道行了。失败的概率太大了,李坤内心里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所以关起门来,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炒茶就是把叶子里的芳香炒出来,又不能严重破坏原来的样子。李坤又不太懂,只在书中看到过几句,所以只有一点点地尝试。

每次取一点,慢慢地炒,看着火候。炒完,李坤自己都尝尝,不好就算了;觉得好点的,就让刘云也尝一尝,不好也就算了。

于是,慢慢地大家到底都知道了。丞相府中新来了一位先生,带着公主太子二人,关上小院的门,成天在里边,不知道做什么。但是从小院里时不时地飘出一些味道,明显是什么东西被炒糊了。

最后,连黄夫人也知道了。

还好,这个时候,这项漫长的失败之旅已经告一段落。按照李坤一点一点逼近最好味道的笨办法,总算是初步有了眉目。

当黄夫人看刘云把一点竹叶子放到杯子里,倒上沸水,一会儿杯子里的水出现绿油油的颜色,还稍微带点黄色的时候,充满了疑惑。

刘云拿起杯子,从里边倒出来一点,倒进一个小点的杯子,递过去,

“夫人尝尝。云儿尝了多次了,这次的还算不错。”

黄夫人看了又看,没有动手。

刘云又给自己倒了一小杯,一饮而尽,把空杯底给黄夫人看。

黄夫人才端起杯子,慢慢地饮了一口,

“这是茶汤?”

“不是。夫君说,这是茶,比那个茶汤味道好多了。是夫君想事情的时候,提神用的。夫君说,平时喝点,也有好处。夫人觉得味道如何?”

“初时苦,细品甜,还有香气,好东西。”

“夫君说,现在让侍女们再采点,过几天做些,给来的大臣喝。”

“想出来了?”

“没说,只是忙这个呢。不过好像差不多了,看夫君也不再冥思苦想了。”

“那现在忙什么呢?”

刘云听到这儿,神色有点囧,没有说。

黄夫人没有再问,于是刘云告辞而去。

李坤在忙什么?和刚成亲的刘云没有太大关系,那是自然的事情,刘云也不会囧。

他在让太子刘璿干活,卖力气的活。

把那身太子的打扮都去掉了,像李坤那样,短衣襟,短打扮,就像一个下地干活的农夫,然后在灶台干活,自己炒。

一边炒,一边自己看火候,炒完了自己尝尝。

自然,这回简单不少,有现成的例子在那里,只要自己尝尝差不多就行了。

刘璿没有拒绝,不知道是不敢,还是不想。站在旁边的刘云有点不忍心,但是看到李坤监督的时候认真的样子,不像是玩,也不敢劝。

如此一人干,二人看,持续了数日。快到元宵节了,休沐快结束了,堂堂的蜀汉太子刘璿的劳动才有了一点眉目。

刘璿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刘云也尝尝觉得行。把二人炒的,分成两杯,送到黄夫人那里喝,夫人也没有说出什么意见。如此,算是过关了。

炒茶叶,主要是火候,火大小的控制,看茶叶的变化。掌握具体的火候,什么火候可以出什么味道的茶叶,这些东西必须自己尝试才行。副作用是,二人好长时间没有喝茶,品尝得都腻了。

另外,还有采下来对于新鲜叶片的处理,这个也很重要。这是后来才摸索到的。

元宵节的那天,李坤留刘璿在丞相府中,屋内只有姐弟二人。

“这些天,你幸苦了。”李坤道,“不是我想捉弄你,也不是抓你干活,实在是这个事情,只有你做,我才放心。”

看着姐弟二人不理解的事情,李坤笑了笑,“还是需要一些铺垫。现在你们俩都要把这件事情保密,对任何人都别说。过不了几天,时机大概就差不多了。”

随后,对刘云道,“马上休沐结束了。你通知宫中,选个时间,在丞相府的大堂开始吧。人员也由宫中定。”

“好,”

“到时候你负责记录吧。否则我这个人信口开河的,回头就忘了。璿弟嘛,你在你姐旁边。”

二人答应。

随之,关于蜀汉下一步战略的展望也就开始了。

谁来谁不来,不是李坤管的事。所以当刘禅也坐在几案后边的时候,李坤没有什么意外。

意外的是刘云,准确地说,是刘云让来的人很意外。只见她坐在舒服的竹椅上,面前是宽大的桌子;来的人还是传统的几案,包括陛下刘禅。

所以无论怎么看,都是她在主位,坐在几案后边的人像下属。

令众人感到意外的还有刘璿。太子旁听正常,但是却是在阿姐旁边,这是什么安排。

李坤不管这些,众人来齐了,就开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概括起来分为四个部分:大汉战略方向的选择;争夺战略方向的方法措施;曹魏军的军户制度及其弱点;世家大族内部各种力量的分析。

入川这么多年了,居于西南一隅,众人也习惯了“蜀汉”的俗称。但是正式的场合,尤其是内部,官方场合,还是称“大汉”。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蜀汉”意味着是诸侯割据,“大汉”则是要统一天下。

“自从先帝入川以来,大汉先后经历了入川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平定南中,北伐曹魏。可以说,征战基本上没有停止过。现在丞相已经逝去,大汉失去栋梁,根本无法再大举兴兵,只能休养生息。这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曹魏数倍于汉,如果正常的休养生息,魏国会比汉更加强大,这是不能允许的。怎么办呢?我想了很长时间,想起了一个事件。具体内容不说了,只讲大概。”

那个时候,有一个大国叫华,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内乱,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可是他的周围敌人环伺。

特别是在北方,有一个更大的帝国叫苏,在边境陈兵百万,时刻准备攻击这个大国。

而在华的南边,又有一个小国叫越,是苏的盟友。不停地在边境搞摩擦,冲突,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怎么办呢?

华这个国家,采取了北守南攻的策略。

具体地说,就是面对北方的强敌,采取完全的防守,以充分的准备,让对方不敢来攻,得不偿失。

而对南方的越,则是首先出兵,毁掉其在边境附近的种种设施,然后设置若干有利于自己的争议地区,引得对方来争夺。

越国有苏的支持,又有南北夹击的有利态势,被打击后不甘失败,于是便争夺这些争议地区。

这些地区对于华来说太小了,只用一成力量防守就足够了。或者说,各个地区的驻军轮流驻守都可以守住,根本不会摇动华一丝一毫。

但是对越国则不同。越国刚受到打击,不知道什么时候华会再次打击他。加之地域狭小,物资不足,只能不断地向北方的苏求援。

苏和越之间间隔遥远,物资耗费巨大。如此争夺下去,不到十年,越不仅被打残,而且强大的苏也被拖垮,加上别的原因,庞大的苏帝国竟然分崩离析。

“这种战法叫放血。就是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不要和他死磕,而是找他不适应或者控制薄弱的地方,开个小口,放他的血。随着时光的推移,最后让他血液流光而死。”

众人一听,很是震撼。

“然后,我们再看看大汉周围的形势。”李坤指着自己画的地图。

东吴是盟友,在永安派军驻守即可。

汉中的东边是上庸,过了上庸是魏国腹地南阳和襄阳。

如果汉军进攻襄阳一线,汉军面对的将会是有绝对优势的曹魏军。而且对方随时就近有粮草供应,但是大汉隔了几百里的秦岭大巴山,虽然有汉水相助,相对于曹魏,粮草运输还是居于劣势。所以不适合作为进攻的突破口。

现在,王平夺取了魏兴郡和上庸郡。这两个郡到手之后,蜀汉在东边多出来二百里的防御纵深,对于防守还是很有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