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老师和师母
第259章 老师和师母
烤鸭上桌后,“一方霸主”黎苹苹自己就吃了大半只……
连皮带肉的大半只烤鸭,还有一屉饼皮,以及一盘黄瓜丝胡萝卜丝葱丝。
其他人目瞪口呆地看她吃完。
西西疼惜地看着她,瞅瞅把孩子给饿的,就差把盘子一起吃了,她问:“苹苹,你吃饱了吗?要不要再来一只烤鸭?”
黎苹苹撑得打嗝,“不了不了,嗝,我吃饱了,不好意思啊,嗝,我吃太多了,我再给你们点一只吧。”
其他人连忙道:“不了不了,我们也吃饱了。”
黎苹苹不信:“真的饱了?”
大家:“是真的饱了。”
黎苹苹之前点了一碗炸酱面,那炸酱面还是一大碗,她一心吃烤鸭,忘了炸酱面,然后那碗稍微有点坨了的面被向远和邵念北给分了。
大家都吃的很饱,一起打嗝:“嗝。”
西西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着,“我都好久没吃得这么撑了。”
黎苹苹拆她台,“上次聚餐的时候你也是这么说的。”
西西说:“上次聚餐不也是上次,那都好久了。”
那都……三天前了。
三天前他们一起吃炸串来着。
emmmmm,真是“久”啊。
西西心虚地闭嘴,继续喝水。
饭后不宜立即运动,他们几个坐在店里缓了一会儿,然后沈月枝坐车回了家,西西他们则回了学校。
回到班里,班里也正热闹。
黎苹苹从班级前门进去,刚进屋就看见自己的桌子上摆着几块糖,她把糖拿起来看了一眼,是某个牌子的什锦水果糖,美味程度和价格成正比。
一般人都不舍得买这糖,买完了也很少舍得给人分。
黎苹苹笑着问她同桌:“这糖是你给我的吗?”
同桌正在吃糖,她把两块不一样的糖一起塞进嘴里,现在正在品味味道,听到黎苹苹这么问,她解释道:“不是我发的,你看后面,就知道了。”
黎苹苹看向正热闹的教室后面,有人正拿着一大袋子糖分发,周围围了好几个人说话大闹。
她看了看那个人,个子挺高,长得挺好,“许星程?”
黎苹苹感觉有点奇怪,许星程为什么突然发糖?
她同桌解释说:“许星程今天拿了奖,说是心里高兴,要请大家吃糖,他人还挺好的。”
黎苹苹又看了眼糖,“是挺好的。”
她想,许星程的觉悟还挺高,虽然他们俩都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但黎苹苹选择了她的小团体众乐乐,而许星程已经上升到整个班了。
年轻人不错。
同桌对着两种口味的糖比较了半天,然后跟黎苹苹“啊”了一声,“我终于比较出来了。”
黎苹苹:“比较出什么了?”
同桌说:“菠萝的比草莓的好吃!”
黎苹苹可是草莓的忠实粉丝,“不可能。”
同桌道:“不信你试试,两个一起吃,草莓太甜了,不如菠萝酸甜可口。”
黎苹苹:“……我试试。”
于是她也塞了两块糖进嘴里,开始了漫长的品味之旅。
西西向远还有邵念北是从班级后门进的屋,他们三个一进屋就直面了发糖的热闹。
西西说:“看来今天真是个好日子,一进屋就有好吃的。”
邵念北说:“沾沾喜气?”
西西笑了起来,“被你说的好像是吃喜糖。”
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她和沈月枝的糖已经好好地摆在桌子上了,都是圆圆的一堆,西西看看自己的,再看看向远的。
她的好像有点多?
不是有点,好像就是多。
向远的糖是几个,她的是一大把。
西西不知道许星程给糖的标准的是什么,随手抓也不能抓出这个差距啊。
西西摸摸自己的下巴,感觉有点奇怪。
向远并不在意自己得到的糖块数量多少,他随手把糖塞进桌膛里,然后拿出了自己一会儿要用到的书和笔记,准备在晚自习的时候到西西的旁边坐。
另一边,西西对着这些糖,琢磨着要把它们塞进书包里还是衣兜里,她想得正认真,面前就忽然又落下了一把糖。
叮叮当当,下了一阵糖果雨。
她抬起头,透过这层“雨”,正对上许星程的脸。
西西看着新来的糖,说:“谢谢你啊,可是你之前已经给我发过了,我已经有很多了。”
许星程道:“这些是发剩下的,你不是喜欢吃糖吗,就都给你了。”
他这话说得稍微有点亲近,西西听着就挺想拒绝的。
但这毕竟是人家一番好意,纵然西西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她也只能收下来。
明面上都是关系不差的同学,拒绝了,也不好。
她只好说:“好,那谢谢你了。”
许星程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特别亮,“不谢,多吃点。”
西西想了想,把她的糖都放到向远那了。
向远被她的行为搞得很是迷茫:“怎么了?”
西西小声说:“这人情太奇怪了,你帮我分一点。”
向远:“……好。”
许星程的人情,他觉得他可以全部替西西承了。
……
这一周的周日,西西如约陪向远去上课。
向远的新老师严老先生的家在靠近市中心的位置,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小院子,西西跟着向远走进园子,一进去就看见院子里种着许多的美人蕉。
现在正值美人蕉的花期,红色的花开得如火如荼。
西西惊叹了一声,“好漂亮。”
向远说:“老师家还种了梅花,冬天你就可以看见了。”
他领着西西进屋,客厅坐着一对老夫妻。
向远恭敬地跟他们打招呼,“老师,师母。”
来之前,他就跟西西说让西西跟他一样叫,但是西西看着面前和蔼的两位长辈,忽然觉得跟向远一起叫“老师和师母”有一点羞-耻呢。
可是也没别的叫法了。
难不成要叫爷爷和奶奶?
这就跟向远差辈了啊。
她咬咬牙,脆生生地叫道:“老师好,师母好。”
从她进屋开始,两个老人家就在打量她了,见她一副乖巧讨喜的样子,心里喜欢,便都应道:“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