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第三十章 团练非儿戏 《七规》又《十制》

第三十章 团练非儿戏 《七规》又《十制》

导读:曾国藩处心积虑,想让湘勇姓曾,煞费苦心制定出《七规》、《十制》;曾国葆欣喜若狂,终于弃文就武,借风使帆也要在乱世扬美名。

(正文)陪弟弟用过晚饭后,曾国藩才终于下定决心道:“事恒,大哥再冒一次险,决定把你留下来——但不是管粮台而是要带勇。我明日着案上给你出道札委,您连日返回湘乡急募营勇。大哥一会儿把《营制》、《营官亲兵之制》、《一哨之制》、《长夫之制》等所有章法拿给你看,再让彭玉麟和杨载福帮着你。凡有不明,你尽可以向他们两人讨主意。”

?тт kǎn ?¢o

曾国葆兴奋地两眼冒光,他用发颤地声音问:“大哥,您想让我招多少勇?”

曾国藩伸出一个巴掌道:“只招五百人,一个营。你做营官,彭玉麟与杨载福暂做帮办,主要是带带你。你要好好跟他们学。记住,油头粉面的不要,巧嘴滑舌的也不能要,只要腿粗木讷的壮汉子!这是募勇的根本。大哥教给你募勇的办法。你先要把哨长定下来,然后由他们去招自己可心的什长,什长自己去募勇丁。营官只对哨长说话,哨长只对什长说话,什长才对勇丁们说话。有勇丁违纪犯规,你只拿哨长是问,哨长拿什长是问,由什长惩处自己的勇丁。戚继光与岳武穆都是用的这种办法募勇。”

曾国藩话毕,从案头翻出自己拟定的各种“规制”,交到曾国葆之手,叮嘱弟弟誊抄一份,务必记在心里。

曾国葆从哥哥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摞“规制”,仿佛接过一副千钧重担,不仅双手发颤,眼里竟然明显出现闪闪泪花。

曾国藩为湘勇都制定了哪些“规制”呢?

曾国藩为了把湘勇练成有别于国家经制之师的劲旅,特别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翻阅了许多古今成例,才制定了《七规》、《十制》

《七规》是:《招募之规》、《日夜常课之规》、《扎营之规》、《行路之规》、《禁洋烟等事之规》、《禁扰民之规》、《稽查之规》。

《招募之规》曰:“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萁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募格须择技术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扎营之规》共有八条:“扎营之地,忌低洼潮湿,水难洩出。忌坦地平洋,四面受敌。忌坐山太低,客山反高。忌斜坡半面,炮子易入。扎营之地,须择顶上宽平,旁面陡峭者。(四面陡峭者难得,或一面、二面陡峭亦好。)择青山面水者。(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亦难择此好地。但或前、或左、或右有一面阻水者,即亦御敌。)择砍柴挑水便益者。(汲道最关紧要,如为贼所断,则不可守。)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濠,一时成功。未成之先,不不许休息,亦不许与贼搦战。墙子须八尺高,一丈厚,筑墙子不用门板竹木,里外皆用草坯土块砌成。中间用土筑紧,每筑尺余,横铺长条小树,庶免雨后崩裂之患。上有枪炮眼,内有子墙,为人站立之地。濠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矿下窄。濠中取出之土,须覆于二丈以外,不可太近,不可堆高。恐大雨时,客土仍流入濠中也。花篱用木,须粗大约长五尺余,埋土中约深二尺,坚筑旁土,以攀摇不动为主。或用二、三层,或用五、六层。凡墙子、濠沟、花篱三者,阚一不可。墙子取其高而难登也,濠沟取其深而难越也,花篱取其难遽近前也。曰垒、曰壁、曰土城。名虽不同,皆墙子之类也。曰池,曰暂,曰陷马坑(不甚宽长,其上虚铺以土),曰梅花坑(乱挖深坑,约四五尺,大小无定)。名虽不同,皆濠沟之类也。曰木城(立木圆排,周围如城),曰栅(亦系立木,不必周围皆有),曰梅花桩(乱钉者曰梅花桩,分层次者曰花篱笆),曰鹿角(树之有杈杩者),曰拗马桩,曰拒马,曰挡木(中有横木,用小木横穿,以架于地),曰地刺(用竹削尖钉于地),曰铁蒺藜,曰铁菱角。名虽不同,皆花篱之类也。墙子只可修筑一道,濠沟则两道,三道更好。花篱等则五层,六层更好。一营开两门。前门宜正大,后门宜隐僻。营官中军帐,对前门。中留甬道宜阔。亲兵各棚扎甬道两旁。前哨扎前门,后哨扎后门。左哨扎左,右哨扎右。两帐相距略宽,以留水火之路。营外开厕数处,宜远;营内开厕两处,专备夜间之用。火药挖一地窖,上覆草棚,用泥涂之,仍安气眼,免其潮湿。”

《行路之规》共有三条:“凡拔营时,以七成队预备打仗,以三成队押夫。若贼在前,则七成队走前,锅帐担子走中间,以三成队在后押之。若贼在后,则以三成队走前,押锅帐担子同行,留七成队在后防贼。如有十营、八营同日拔行,则各营七成队伍,分班行走。不许此营之队参入彼营队中,尤不许锅帐担子参入七成队中。至押夫之三成队,专押本营之锅帐担子,不许此营与彼营混乱。凡拔营,须派好手先走,或营官,或统领,或哨官、什长皆可,择其善看地形,善看贼情者向前探看。在大队之前十里,或二十里,仔细看明。一探树林,二探村庄;恐有贼匪埋伏在内。身边带七八个人,每遇一条叉路,即派一人往看。或遇过桥过渡,尤须谨慎,恐大队过水之后,遇贼接仗。进则容易,退则万难。每营派一弁在后押尾,凡锅帐担子过完之后,查明,恐有病者落后,又恐本营勇夫在后滋事,又恐游勇假名滋闹。”

《禁扰民之规》曰:“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除莠去草,所以爱苗也。打蛇杀虎,所以爱人也。募兵剿贼,所以爱百姓也。若不禁止骚扰,便与贼匪无异,且或比贼匪更甚,要官兵何用哉?故兵法千言万语,一言以蔽之曰:爱民。撰选爱民歌,令兵勇读之。歌曰: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作主。第一扎营不耍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莫进城市占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人有小事莫喧哗,人不躲路莫拥他。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啼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从中地保又讹钱,分派各团并各都。有夫派夫无派钱,牵了骡马又牵猪。鸡飞狗走都吓倒,塘里吓死几条鱼。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邀些地痞做伙计,买些烧酒同喝醉。逢着百姓就要打,遇着店家就发气。可怜百姓打出血,吃了大亏不敢说。生怕老将不自在,还要出钱去赔罪。要得百姓稍安静,先要兵勇听号令。陆军不许乱出营,水军不许岸上行。在家皆是做良民,出来当兵也是人。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官兵不抢贼匪抢,官兵不淫贼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官兵与贼不分明,到处传出丑声名。百姓听得就心酸,上司听得皱眉尖。上司不肯发粮饷,百姓不肯卖米盐。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我的军士跟我早,多年在外名声好。如今百姓更穷困,愿我军士听教训。军士与民如一家,千万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禁洋烟等事之规》曰:“禁止洋烟。禁止营中有吸食洋烟者,尽行责革!营外有烟馆卖烟者,尽行驱除;禁止赌博,凡打牌押宝等事,既耗钱财,又耗精神,一概尽革;禁止喧哗。平日不许喧嚷,临阵不许高声。夜间有梦魇乱喊乱叫者,本棚之人推醒,各棚不许接声;禁止奸淫和奸者责革,强奸者斩决;禁止谣言。造言谤上,离散军心者,严究。变乱是非,讲长说短,使同伴不睦者,严究。张皇贼势,妖言邪说、摇惑人心者,斩;禁止结盟拜会。兵勇结盟拜会,,鼓众挟制者,严究。结拜哥老会,传习邪教者,斩;禁止异服。不许穿用红衣、绿衣、红带、绿带,不许织红辫线,不许扎红绿包巾、印花包巾,不许穿花鞋。”

《稽查之规》曰:“查号补小印。号补上有大印数字,各营皆然。其每营官又须另有小印私记于补上,以便稽查;查口号。每夜发二字做口号。查营时,遇着人来,低声呼上一字,来者即低呼下一字应之。错者,登时拿回,以防奸细。若人多混杂之地,日间亦发二字做口号,以例稽查;查街。每日派什长及亲兵数人,至营盘附近街市稽查。如有扰民者,吸洋烟赌博者,立即拿回究办;查出营。各勇必挂号执票,方准出营。如守门人不验票,擅放者重责。各勇夫不服查者责革;查私留外人。各勇夫如有亲友来营,须报明本什长、哨长,至营官处挂号,方准留宿。违者重究。”

把《七规》看完,曾国葆已是累得头昏眼花。他至此才知道,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营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想把团练训练成敢打硬仗的劲旅,更是千难万难!

曾国葆对大哥严惩亲兄弟这件事,多少有些理解了。

“大哥不容易呀!”

临睡前,曾国葆在心里感叹一声。(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