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四十七章 督抚相掣肘 团臣请王命

四十七章 督抚相掣肘 团臣请王命

导读:督、抚争相揽权,湖南局面难有起色,骆秉章心怀不满,整日拨打小算盘。绿营排斥异己,省城防务不堪一击,提督、副将抱成一团,只想除掉眼中钉。

曾国藩顶着压力,毅然走进巡抚衙门……

(正文)湖南巡抚骆秉章最近几日心绪特别不宁。兵勇不睦是一方面,总督张亮基背后掣肘也让他感到头痛。

说起来,兵勇交恶与骆秉章无大关联,始于前署抚潘铎。

潘铎对团练有成见,绿营自然就要排斥异己。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不仅仅潘铎对团练有成见,就是骆秉章本人而言,对团练也没什么好感。募款筹粮,一样不比绿营差,但临阵杀敌时,却又未必真顶用。

军兴以来,用兵省份的巡抚特别不好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团练造成的。国家经制之师(不仅仅是各省提督麾下的绿营,还包括都统麾下的旗营和将军旗下的军队)的粮饷,地方巡抚是必须要保证的,从外省调来防守、助剿的军队的粮饷亦不能有所短缺。湖南历经几年兵燹,藩库干涸,百姓贫穷。经制之师的粮饷要从百姓的口中出,团练的粮饷也要从百姓的手里往外抠。

说起来,兵和勇都是要保一方平安的,倒霉的只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所幸,曾国藩手下有几位劝捐筹饷的得力干将,刘蓉、郭嵩焘,还有外省的什么人,益阳县知县李瀚章和湘乡县知县朱孙诒,也都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节,为团练多方筹饷,甚有成效。团练的事,骆秉章总算不用操心,曾国藩也不大来给他添麻烦。

团练的事可以推着往前走,但张亮基多方插手湖南的事,却给骆秉章的心头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徐有壬本是云南布政使,一直署理湖南布政使。骆秉章到长沙后,便想奏请徐有壬回归本任,而把湖南布政使,放给自己的人。

骆秉章的奏折递进京城后,马上便遭到驳复。这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骆秉章于是给在户部的同年写信,详询原因。同年很快回信,告诉他,是湖广总督张亮基不同意徐有壬离开湖南。张亮基上折奏称,湖广用兵频繁,湖南、湖北两省唇齿相依。还说徐有任久历湖南藩司,熟悉情形,不宜回归本任,云云。朝廷于是准了张亮基的折子,驳复了骆秉章的奏请。

收到同年的信后,骆秉章气得一蹦多高。什么徐有壬熟悉情形,什么湖南、湖北两省唇齿相依,统统是放屁!说穿了,不过是张亮基比较相信徐有壬,想借徐有壬掌控湖南而已。还有一件事,也让骆秉章对张亮基心生诸多不满。湖南兵力原本不足,除了提、抚两标外,就是曾国藩编练的湘勇。太平军离开湖北后,全面进入皖、浙、赣。而皖、赣两省又无一不与湖广接壤,其中的浙江与江西更是一脉相连。这就是说,太平军明着是把湖广交给了大清国,但却在四周开花,实际和未离开湖广没有什么两样,随时可以攻取。因为太平军并未离开湖广,也就等于未当真放弃这里。要知道,湖南、湖北可是产粮大省。清军要吃饭,太平军虽然自诩是天兵天将,但若当真不吃饭,照样要饿死。当时有民谣云:湖广熟,天下足。洪某虽只胸有点墨,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张亮基未必便能看穿太平军的心思。但太平军的企图却瞒不过左宗棠。肯定是左宗棠背后出的主意,张亮基竟然不同骆秉章商量,便擅自上奏朝廷,请求从湖南的提、抚两标中,抽调一部分兵力援赣。朝廷允准的圣谕突然递进骆秉章的手上,骆秉章险些没被气疯!

经过与身边的幕僚反复筹议,骆秉章上奏朝廷,以湖南与江西山水相接,若湖南出兵援赣,粤匪势必由水路反扑湖北,则湖北、湖南必将两危为由,拒绝出兵。

骆秉章的折子拜发后,朝廷虽然尚未有旨下达,但骆秉章坚信,张亮基为保全武昌,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设若朝廷当真再次下旨催逼湖南抽兵援赣,应该怎样答复?继续拿前一个理由搪塞?真被朝廷给安个藐抗圣谕的罪名,又是骆秉章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为了这件事,骆秉章已经思虑多日,但直到现在,也未想出两全之策。

张亮基背着他在湖南安插耳目这件事,也让骆秉章对张亮基产生极大反感。一个官场中人,熬了几十年,才到封疆的位置。这其中自然有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但也有亲朋好友的多方援助。这些人中,有的最初就跟着你,一跟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你熬出头的那一天,沾你些光辉、混个大些的前程而已。

古话讲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听着虽不大受用,但谁都休想逃脱出去。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张亮基一榜出身,他熬成总督,自然有许多族亲故旧。当时的人还都很念旧,大老远的来投奔你,大小总要给安排个差事做。湖北没有缺分,自然就要打湖南的主意。但他就忘了,两榜出身的骆秉章身边,也有一大帮族亲故旧等着差事做。

刚刚离开湖北的太平军,在还没有真正放弃湖北的时候,大清国湖广的督、抚之间,已经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骆秉章这日午饭后小憩了一下,便一个人来到签押房,让戈什哈沏了壶新茶,开始一边喝茶,一边思谋把张亮基挤出湖广的办法。

这时戈什哈进来禀报:团练大臣曾国藩来了。

一提曾国藩三个字,骆秉章的心登时一紧,口里不由条件反射般地道出一句:“一早乌鸦就叫个不停,本部院就知道,说不定发审局今儿要杀人!——这不,来了!告诉曾大人,本部院一早去巡察防务,尚未回城。”

亲兵答应一声,掉头就走,哪知却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那人一脚踏进门来,手指骆秉章哈哈笑道:“抚台一早就出城巡察防务,着实辛苦!这要传到皇上那里,皇上定然飞传圣旨奖赏!可喜可贺!”

骆秉章一见来人,登时羞红了面皮,慌忙站起身来说道:“曾大人快快请坐!”

见戈什哈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时,骆秉章马上骂道:“呆站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给曾大人摆茶上来!”

亲兵被骂醒,急忙推门走出去,很快给曾国藩面前摆上茶来,又慌慌地退出去。

曾国藩笑着落座。

骆秉章讪讪问道:“曾大人,您老怎么来了?“

曾国藩笑了笑,徐徐说道:“听说乌鸦大补,涤生想从抚台手里借几只炖来吃。您与涤生同守一城,有美味,您老不能独享啊!”

骆秉章眼珠转了三转,答道:“本部院适才是在讲笑话,您老如何便当了真?何况乌鸦并非吉祥之鸟,拿他滋补身子,说不定补出什么毛病。”

曾国藩一笑道:“抚台双眉紧锁,眼泛红丝,想来是遇到了难以化解的烦心事。但您老要记住一句话:督、抚掣肘乃朝廷大忌。搞得好,一胜一负;搞不好,两败俱伤。这样的事,我朝可是斑斑可考。”

骆秉章叹口气道:“涤生,我久历官场,焉能不知这些?您是不知道啊,他张采臣,有些事情做得太过分了!我是湖南巡抚,但湖南巡抚却做不了湖南的主,我成了什么?——涤生,您来这里,不是又要请王命杀人吧?”

曾国藩顺怀中掏出口供簿子,往骆秉章的面前一放说道:“协标李都司打着湘勇的旗号强奸民女,又带人擅闯发审局,对团练大臣欲行不轨。这是他的口供。对这样民愤极大、恶贯满盈的弁痞,该不该杀?”

一听这话,骆秉章蓦地瞪圆了双眼:“什么?您这次请王命,是要斩杀协标的人?清德一早送信给我,说湘勇亲兵营管带打伤了协标的都司,又遭您的扣押。我原以为是清德又在寻湘勇的错处,便着他出城去巡察防务。想不到,这一切竟然是真的!您想没想过,清德的人,就是鲍起豹的人。您杀了他的人,他们会与您善罢甘休?现在的满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您快收手吧!”

曾国藩忽地站起身道:“骆抚台,您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涤生怎么越听越糊涂?您身为封疆大员,不会不知道,我大清是有例律的!”

骆秉章脸一沉说道:“涤生,您怎么连好孬话都听不明白呀?本部院说了这么多,可全是为您好啊!京师时的曾侍郎,可不是这样的呀。好,您既然如此固执,本部院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话此,骆秉章忽然提高声音,冲门外大喊一声:“传刑名密观察过来!”

外面答应一声,很快,巡抚衙门专管料理刑名的密道台,一步三摇地走了进来。

礼毕,骆秉章吩咐道:“你带着曾大人到秘室去拜请王命。”

曾国藩对骆秉章略拱了拱手,口里道一句:“抚台且请歇息,本大臣先行告退。”

骆秉章长叹一口气,不着一词。

密道台名鹤字翔跃,原随骆秉章在贵州出任巡守道,因办事精细,深得骆秉章信任。骆秉章调离贵州,到湖南署理巡抚,他亦随同前往,以道衔帮同办理军务。骆秉章因过遭革职留营处分,张亮基接署南抚,他亦马上没了差事,进入候补行列。张亮基调署湖广总督,骆秉章因协助收复武昌有功,得署湖北巡抚。骆秉章接旨的当日,一纸公函,把他调到湖北署理水运道,再度崛起。

但这密鹤能力实在有限,虽在官场多年,单单只学会了惟命是从。骆秉章让他往西,他则不敢往东看;骆秉章着他打狗,就算鸡来啄他的眼睛,他也不去碰它。按左宗棠的评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骆秉章也渐渐对他失去信心,总因跟随自己多年,不忍一朝抛弃,无论大小,总给他个差事做。实在无缺分时,就算安个闲差,也要让他吃口饭、拿份俸禄。因为这个密鹤,骆秉章没少遭湖南官场的骂。

这密观察引着曾国藩,进了巡抚衙门大官厅左侧供奉王命的秘室里。大清国各省的巡抚衙门都设有这样一间秘室,里面专供有朝廷下发的王命旗牌,可以代表皇上,对省内司道以下违制、违法官员进行惩治。

一看到王命,曾国藩双膝跪倒,叩头燃香,这才将王命恭请出室。(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