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军探路

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军探路

导读:历朝历代,团练都是地方上自发的民团,从未有出省作战一说。但因绿营退缩,长沙守军不足,湘勇只得抗起救援的大旗;为江西,为湖南,也为受困于南昌的好友江忠源。但让团练出省是有条件的,团练大臣不能让巡抚衙门和绿营白捡便宜。

彭玉麟在衡州开始动用匠役造船制舟,可朝廷允准的圣谕却迟迟不见下达。

湘军统帅曾国藩困惑了。

(正文)当日回到发审局,曾国藩着人紧急把塔齐布、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鲍超、曾国葆、杨载福、夏廷樾等各营管带、营官以上统领,全部传到发审局大官厅,通报江西之危及朝廷下发给湖南的圣谕,商议出兵的事。

曾国藩未及把话讲完,除塔齐布、罗泽南外,其他将领都不由一愣。

王錱当先说道:“历朝历代,团练都是地方上自发的民团,从未有出省剿贼一说。让民团出省作战,国家养兵何用?援赣这件事,我们不能答应。”

杨载福也道:“团练日常所需,均由地方乡绅、百姓供给,并非是国库所出。一省团练,不过是为了安定一省;绅耆在本乡招募的乡勇,不过是为了本乡不受土匪侵害。让民团出省剿贼,于情不通,于理有悖,更与国家兵制不相符合。曾大人,江西事急,湖南本应出兵,而不应出勇。巡抚衙门这么做,是视湘勇如草芥,我们不该照办。”

塔起布见将领们越说越多,忙道:“出省这件事,曾大人自有主见。曾大人,如何办理,请您老明示。卑职不管别人怎么想,卑职是完全按您老吩咐的去办,决无二话!”

众将领见塔齐布把话说得慷慨激昂,便都一齐看着曾国藩,不再言语。

曾国藩轻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智亭是绿营参将,是国家有案可查的统兵大员。除智亭外,在座的各位当中,厚庵也是食国家俸禄的千总。智亭和厚庵,都是发审局请来的教习。其他人,有的是读书人,有的在绿营当兵,前程都不甚看好。大家跟了我,为了什么?不会只为混顿饱饭吧?都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不错,我湘勇是民团,是不靠国库供养的团练。如今江岷樵受困于南昌,粤匪在江西肆虐。长江上下,遍布贼船。我们却坐守湖南,等着长毛来攻,是于情合,还是于理通?我湘勇要想扬名于各省,必须主动追剿贼匪,否则各位永无出头之日!我湘勇也永远不能成为,让粤匪闻风丧胆的劲旅!”

曾国藩不轻不重的几句话,直把王錱、杨载福二人说的满面通红,默然无语,相继低下头去。

鲍超这时道:“什么绿营团练,都是为了剿匪的。哪里有贼匪,我们就打到哪里!只要有饭吃,有饷拿,管他个球!”

罗泽南这时说道:“我没有猜错的话,厚庵与璞山适才所言,全系气话。他们不过是生绿营的气。拿着国家薪俸,却整天干些鸡鸣狗盗之事!想想,谁人能不生气?大人,想怎么办,您老就吩咐吧,我们全听您的!”

王錱等人忙道:“大人,您老莫生气,我们永远都听您的!”

曾国藩笑着点了一下头,说道:“此次出省援赣,我拟先遣朱孙诒统带新募的一千二百人先行。在此之前,因江忠淑已管带新宁勇千人由浏阳赴赣,所以,朱孙诒便由醴陵起程。这是二千二百人,明显不够。怎么办呢?郭筠仙刚刚为江岷樵新募了四百勇丁,我决定把这四百人直接交给筠仙,会同罗山一营,夏廷樾一营,由醴陵继进赴赣。此次出省援赣人数,合计为三千六百人。另设粮台一处,粮饷转运二处。”

罗泽南吃惊地问道:“曾大人,此次援赣,解南昌之围,绿营怎么未派一兵一卒?我们枪炮不齐,器械不精——”

曾国藩道:“绿营不出省,我湘勇各营正好立功!他想抢功,都抢不来!枪炮不齐,各位回营可拉出单子,由巡抚衙门依照所缺补齐。还有粮饷一项,亦由藩库在出省各营拔队前送到。”

鲍超这时大叫道:“曾大人偏心!鲍春霆不服!”

曾国藩笑道:“春霆,你莫非也想出省不成?”

鲍超道:“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算俺一个?粮饷不愁,还能配齐器械!曾大人,您老快替春霆问问,有不想去的,俺替他去!”

鲍超的几句话,把一屋的人都说得笑将起来。

曾国藩笑道:“春霆啊,出省可是去剿贼,又不是去演戏。出省是去打仗啊!”

鲍超很认真地说道:“大人容禀,春霆最不怕的就是打仗。只有打仗,才能封妻荫子、建功立业呀!不打仗,我们为什么要整天操练啊!就为征剿省内的那几个毛贼?用不着下如此大的气力呀!”

罗泽南笑道:“春霆啊,这等好事,你此次大概无分了。我罗山不能让给你,其他人好像也不能让。”

湘勇众将官散去后,鲍超埋怨王錱道:“都是你胡乱搅局,弄得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你无分,俺也跟着无分!俺早晚打烂你这张破嘴!”

王錱苦着脸说道:“你还说我,我都后悔死了!”

当日,曾国葆按着曾国藩的吩咐,拔营开往衡州。骆秉章忙着为出省湘勇配枪配炮,筹饷办粮,没有理会这件事。

转日,曾国藩连发饬文三件:一件递朱孙诒,命其从速整军,俟署任和粮饷一到,即由醴陵飞赴江西;一件递郭嵩焘,令其统带所募四百新勇,速赴省城待命;一件递衡州知府赵大年,着其速募新勇两营千人,交团练大臣刘长佑临时委员督带进省。这显然是为塔齐布招募的新勇。

而这时,彭玉麟已在衡州选定的造船地方,开始动用大量匠夫,拉开了自造战船设立水师的大幕。

但曾国藩奏请设立水师的折子,朝廷时至今日亦未批复。

曾国藩已经不仅仅是焦急,甚而有些奇怪了。他已经隐隐感到,湘勇设立水师这件事,并非像他当初设想的那样简单。

汉人掌兵已是朝廷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掌步兵之后还要同掌水师,不仅大清没有,就是历朝历代的民团也无先例。

把饬文发走以后,曾国藩铺纸研墨,决定给久未联系的左宗棠写封信。

他让亲兵沏了碗新茶摆到案头,喝了几口,便挥毫写将起来。

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这样写道:“……岷樵书来,言长江上下,任贼船游弋往来,或单舸只艘,轻帆独行,我兵无敢过而问者。欲备炮船,先击水上之贼,而寄谕亦恰谆谆于此。湖广小舤、钓鉤之类,实不足以为战船。且水手望风惊溃,一闻炮声,委之而去,则千辛万苦,敛怨而封雇之民船,又适以资贼而助其焰,甚无谓也。惟闻广东琼州有红单船,大炮、火箭、火球之类,皆其所素备。道光二十三年、二十八年,屡击洋盗有功。有狼山镇总兵吴元猷,龙门营都司吴全美,南澳游击黄开广三人者,皆发迹于红单船,最利水战。若将此船放出大洋,由崇明入口,当能破此贼数千号之民船。又有快蟹船,拖罟船,皆行广东内河,亦有军火惯于击贼,但不能放洋,只可由梧州而溯府江,由漓水而过斗门,自吾湘达大江耳。此虽迂远而无近效,然犹胜于雇两湖民船之一无可恃。弟劝中丞即以此复奏,不知制军复奏若何?便中尚望示悉!”

信中所谓之中丞,指的自然是湖南巡抚骆秉章;所谓之制军,不用问,自然是署湖广总督张亮基了。

就当时来讲,不独曾国藩,大清的许多统兵大员,对军火的认识,都仅限于此:在洋人看来不堪一击的广东的红单船,便是他们眼中最利水战的工具。

曾国藩曾将自己的想法向骆秉章说过不止一次,但骆秉章并未向朝廷提起;曾国藩亦几次函商于张亮基,张亮基至今亦无确切答复。

曾国藩向骆、张二人所提的并不是造船,而是想请二人向朝廷奏请,从广东调派红单船,配合陆军,打击水上之太平军。

曾国藩给左宗棠写此信的目的,不过是想请左宗棠替自己摸一摸张亮基的底:是倾向于从广动调红单船,还是倾向于利用湖广的有利优势,自己造船?

那么,署湖广总督张亮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