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国藩回省

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国藩回省

导读:为稳定军心,曾国藩不得不与王錱进行一次长谈。

致仕回籍之绿营武官,帮助湘勇监造战船,使曾国藩无意中灵光一闪。

曾国藩本打算在衡阳耽搁几天,但总督衙门的一封加急快信,却打乱了他的所有既定计划。

车驾抵达长沙城门,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正文)进了船舱之后,两名亲兵急忙搬两把椅子过来,然后退到舱门外。

曾国藩坐下,用手示意王錱也坐下,然后说道:“璞山哪,罗山、孟容、筠仙,还有你,都是我湘勇的大功臣。对你们几个,我曾涤生一直都另眼相看。饮水思源,你们都是老班底呀。”

王錱急忙起身道:“大人说哪里话?我和恩师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从公处讲,是为了剿灭粤匪;从私处讲,是为了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曾国藩笑一笑说:“璞山你坐下,我话还没有说完。”

王錱乖乖地坐下。

曾国藩道:“你的心思啊,我早就知道。但我现在不能答应你呀。你知道,现在绿营和我湘勇,正闹得不可开交,愈演愈烈,势同水火。我不能把矛盾,都集中到我们自己人身上。鲍春霆是从绿营出来的,让他多带勇,比你和罗山都好。首先,鲍起豹就找不出攻诘的藉口,骆抚台更无话可说。徐藩台呢?孤木不成林。这三个人不说话,其他的人,就算想说什么,恐怕也不能说了。现在的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我曾涤生,让谁带的勇多,就是高看谁,就是想拔擢谁。其实错了。我该高看谁,该重用谁,我自己心里有一定标准,别人说了不算。等水师建成了,罗山他们也都回来了,我就把湘勇扩充到一万人。只要我们这些人抱成一团,个人都不要打自己的小算盘,不怕没勇带,就怕带不过来。”

王錱低头羞红着面皮,嗫嚅了半晌才道:“您老说的话,璞山都记到心里了。其实有些话,您老在信里已经说的很清楚。璞山就是怕您老误会,所以才赶来衡州,想当面向您老解释一下,把话说开。”

曾国藩沉思着说道:“璞山哪,要想剿灭粤匪,单靠兵不行,单靠勇也不行,必须兵勇合力方可成事。今日大弊,在于兵勇不和,各省无不如此。败不相救,而其不和之故,由于征调之时彼处数百,此处数十。东抽西拨,卒与卒不相习,将与将不相知。地势乖隔,劳逸不均。彼营出队,而此营袖手旁观,或哆口而笑。欲以平贼,安可得哉?我还是那句话,今欲扫除更张,非万众一心不可。璞山,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王錱抬头答:“您老的话,璞山句句听得明白。”

曾国藩起身道:“郴州地处要冲,军中不能无主。你就连夜回营吧。”

王錱起身道:“大人,您老不回省吗?”

曾国藩一边推舱门一边道:“我在这里再耽搁两天。”

门外的亲兵打开舱门,扶曾国藩走了出去。

上岸后,王錱没有再回城里,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直接回了郴州。但看王錱临行前的脸色,曾国藩知道,王錱没有听进自己的话。

望着王錱的背影,曾国藩很无奈地摇头叹息。

许久,曾国藩对刘、彭、杨三人道:“我们到里面去看看匠师吧。只是各处看看,不要声张。有人问起,就说我是省城贩运板材竹子的。雪琴哪,船全部下水后,你一定和厚奄加紧操练,然后知会于我。我到那时,着塔齐布请长沙水师的人,或请几位有水上作战经验的武员,同来看一看。如果教习不够,我着塔齐布从水师,调几名武官来当教练。百姓的银子不能白捐哪。”

彭玉麟与杨载福一齐道:“但请大人放心便是,大船凡下水一只,我等便编练一只,决不误事!”

曾国藩满意地点点头,道:“厚庵哪,你连夜同孚泗回大营吧。先办一下交接,然后再来这里。告诉事恒,我回省再给你们办札委。”

萧孚泗这时已与李臣典,把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明白,得了曾国藩的话,当即会同杨载福,骑马向大营赶去。这就是团练的好处。凡事都可以通融办理,而绿营,办起交接的事,没有十几日的光景,根本就不能完成。

还有先交割后下札委这种事,对国家经制之师而言,是绝对不允许的。事关国家体制,断断不能儿戏。而团练就不受这些限制。

进到栅栏里面,曾国藩各处走了走,又与几位老匠工交谈了几句。

曾国藩见刘长佑在向人安排事务,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他小声问彭玉麟:“雪琴,子默如果不来这里督造,谁代替他?——你又整天练勇。”

彭玉麟道:“刘大人是总督办,这里的督办,是因病在籍的广东水师守备成名标成大人。”说着话,用手往厂区一指道:“大人,跟在刘大人身后的,就是成大人。成大人是赵太守和刘大人亲自请来的,最忙的时候,就吃住在这里,很是尽心。大人,我过去把他叫来吧。”

曾国藩摆摆手道:“不用了。成大人是老水师,有成大人在这里,想来不会有差迟的。你们见了成大人,代我给他请个安。湘勇水师初创,最缺少像成名标这样的水师武官哪!——赵太守和子默,这件事办得好。”

彭玉麟道:“别看成大人是老行武,见了我们这些读书人,也还谦和;对工匠们,也都和和蔼蔼。这里的人都对成大人看法甚好。”

曾国藩细细看了成占标两眼,随口道:“看这成守备,年纪并不很大,怎么就病离了呢?”

彭玉麟小声说:“听赵太守讲,这成守备并无甚大病,是因为短了上宪的一次礼份子,被上宪到军门跟前告了一状。成守备气不过,便一张告病的条子递上去,原来只想赌气歇息几天。哪知圣旨一到,竟然变成了因病致仕了!成守备这下可好,没病也变成有病了。”

曾国藩叹口气道:“绿营已经腐烂不堪,指望他们剿灭粤匪,难哪!雪琴哪,通过你讲成守备这件事啊,我突然间生出一个念头。水师要练成劲旅,光招募新勇不行啊,他和陆师不一样啊。从绿营水师里出来的人,我们是不是把他们招过来?比方说成名标,如果交给他一个营管带,他肯定能很上心。说不定,他在绿营没有办到的事,在我们湘勇办到了!等把几艘大船建造完成,我们还要再募几营水勇,连同陆路,我们要达到万人。届时,就让成名标这样的老行武做营官。成名标可以给他的同僚写信,只要他们肯来,经过全面考察后,都可以委以重任。雪琴,你意如何?“

彭玉麟刚要讲话,但见一匹快马,从栅栏大门倏地冲将进来,直奔刘长佑而去。到了身前,一名湘勇翻身下马,把一封信函双手交给刘长佑,旋又上马离去。

刘长佑看了一眼封套,马上便向曾国藩跑来。

曾国藩与彭玉麟双双一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到了曾国藩身边,刘长佑把信递给曾国藩道:“发审局转送来的总督衙门急件。徐捕厅见上面有个急字,赶紧派了匹快马送了过来。您老快看看吧。”

曾国藩接信在手,看了一眼封套道:“是季高的字。”

亲兵急忙拿过一张凳子放在曾国藩的面前。

曾国藩坐下,拆开信便开始看起来。

一瞬看完,把信重新装进封套里,曾国藩起身说道:“子默,你把这里的事情跟成守备交代一下,我们马上回去用饭。我要连夜回省。”

刘长佑急问一句:“大人,省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彭玉麟也道:“水师营的哨长和什长们,您还没见呢。他们可都等着给您老请安呢!”

曾国藩道:“季高来信告诉我,广东解江南大营饷银二十万两,已经起航。季高嘱我,造船安炮正是用银之际,俟这笔饷银路过长沙时,可以截留几万两。我要抓紧赶回去,派人密切监视航道。广东的船一到,无论如何也得截留几万。”

刘长佑道:“大人,您老连夜给发审局发道札文不也行吗?”

曾国藩道:“你们又在说胡话。这是指明解给江南的饷银,我不亲自出面,哪个敢动分毫!”

彭玉麟这时道:“大人,如果是骆抚台出面——”

曾国藩急忙摆手道:“这件事可不能让巡抚衙门的人知道。我要连夜回省,其实就怕他们得到风声。骆抚台和徐藩司,无论是谁得到风声,我湘勇都休想得到一分银子!湖南藩库,早就开始拆东墙补西墙了!”

刘长佑道:“大人稍候,下官现在就把这里的事安顿一下。”

回到衡阳县城后,曾国藩匆匆用了口饭,便在亲兵的护卫下,乘着一轮皓月,连夜回返省城。这回车前引路的是李臣典。刘长佑、彭玉麟二人,带着一应委员,直把曾国藩送到城外方回。

夜半时分,车驾始达长沙城城门。但见城门紧闭,城头之上静寂无声,一片肃然景象。

李臣典带着两名亲兵,打马到城门前叫门。呼喊了老大一个时辰,才有守城军兵在里面发问:“是哪个?抚台有命,战备时期,夜里不准随便出入城门。你们天明进城吧。”

李臣典道:“是发审局曾大人,刚从外面巡防回来。你快打开城门,不要误了大人进城。”

里面道:“小人以为是哪位王爷到了,原来是曾大人!那就把巡抚衙门的签单塞进来吧。小人看后,马上放大人进城。曾大人的车驾,小人有天胆也不敢阻拦。”

李臣典一愣,不由问道:“你莫非没有听清我的话?你啰哩啰唆到底要怎的?快开城门,曾大人要进城!”

里面道:“不要说曾大人,就是制军这个时辰要进城,他也得拿巡抚衙门的签单!没有签单,谁都休想夜里进城!曾大人不是早就说过吗?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小人不信他老的记性这么坏!”(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