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严 崇抚台用计

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严 崇抚台用计

导读:“今若为专保省会之计,不过数千兵勇,即可坚守无虞。若为保卫全楚之计,必须多备炮船,乃能堵剿兼施。”

“现在两湖地方无一舟可为战舰,无一卒习于水师。今若带勇但赴鄂省,则鄂省已无贼矣。若驰赴下游,则贼以水去,我以陆追,曾不能与之相遇,又何能痛加攻剿哉?再四思维,总以办船为第一先务。”

一篇折子,透出湘军统帅的深谋远虑。

太平军奔赴下游,吴文鎔知其使诈,并不上当。

赖汉英心急如焚,气得鼻口蹿血,却又无可奈何。

恰在这时,清皇帝咸丰伸出援手,帮了太平军一个大忙。

(正文)饭后,略歇了歇,曾国藩安排禇汝航、彭玉麟等人,与张敬修办理接炮事宜,各营营官也都返回各自的大营。塔齐布因永州镇总兵樊燮抵任,依礼要去晋谒,也没敢在衡州耽搁。营官们走后不久,他与曾国藩又谈了一下训练的事,亦率自己的亲兵,飞马离去。营官们离去不一刻,曾国藩又接巡抚衙门转抄的圣谕一道:“照湖南巡抚骆秉章所请,著赏王錱五品顶戴以同知候选。”

曾国藩一愣,不知骆秉章为何要绕开自己,而单独密保王錱。

把转抄的圣谕派人送给罗泽南,又把水、陆各营安排停当,曾国藩便把自己关进签押房里,动手给朝廷拟折稿。

曾国藩拟折稿前,有喝茶、静思的习惯。每当这时,亲兵守在门外,没有大事或特殊事情,一般是见不到他的。墨要由随侍的人提前研好摆上,纸笔也都铺好待用。茶则一碗接一碗地喝个不了。

曾国藩先把近期的圣谕都翻捡出来,以备引用。

把圣谕逐一阅读一遍,曾国藩又让亲兵沏了碗新茶,这才提起笔来,两眼望着桌上的纸,沉吟了一下,把袖口往上一提,埋头便写起来。折子的题目是: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折。

折子这样写道:“奏为武昌现已解严,微臣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合力堵剿,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臣前奉派兵救援湖北之旨,即经函商抚臣,派令候补知府张丞实、候选同知王錱管带湘勇三千前赴湖北,尚未起程,又奉两次谕旨,令臣亲带练勇前往。臣理应遵旨即日起程。惟连日接准抚臣来函,及各处探报,均称贼船于十月初五以后,陆续开赴下游。近已全数下窜,汉阳府县业经收复,江面肃清,武昌解严等语。据此则援鄂之师自可稍缓。因思该匪以舟楫为巢穴,以掳掠为生涯,千舸百艘,游弋往来,长江千里,任其横行,我兵无敢过而问者。前在江西、近在湖北,凡傍水之区,城池莫不残毁;口岸莫不蹂躏,大小船只莫不掳掠,皆由舟师未备,无可如何。兵勇但保省城,亦无暇兼顾水次。该匪饱掠而去,总未大受惩创。今若为专保省会之计,不过数千兵勇,即可坚守无虞。若为保卫全楚之计,必须多备炮船,乃能堵剿兼施。夏间奉到寄谕,饬令两湖督抚筹备舟师,经署督臣张亮基造船、运炮,设法兴办,尚未完备。忽于九月十三日,田家镇失守,一切战船、炮位尽为贼有,水勇溃散,收合为难。现在两湖地方无一舟可为战舰,无一卒习于水师。今若带勇但赴鄂省,则鄂省已无贼矣。若驰赴下游,则贼以水去,我以陆追,曾不能与之相遇,又何能痛加攻剿哉?再四思维,总以办船为第一先务。臣现驻衡州,即在衡城试行赶办。湖南木料薄脆,船身笨重,本不足以为战舰。然就地兴工,急何能择,止可价买民间钓钩小船之类,另行改造,添置炮位,教练水勇。如果舟师办有头绪,即行奏明。臣亲自统带,驶赴下游。目下武昌无贼,臣赴鄂之行,自可暂缓。未敢因谕旨严催,稍事拘泥。不特臣不必遽去,即臣与抚臣商派援鄂之湘勇三千,亦可占缓起程。行军三千,月费将近二万,南省虽勉强应付,鄂省实难于供支,不能不通盘筹划。臣已咨明抚臣,饬令带勇之张丞实、王錱无庸起行。如使炮船尚未办齐,逆船仍复来鄂,则由臣商同督抚,随时斟酌,仍专由陆路先行赴鄂,断不敢有误事机。军情变幻,须臾百出,如有万分紧急之处,虽不奉君父之命,亦当星驰奔救。如值可以稍缓之时,亦未可轻于一行,虚糜饷项。所有微臣暂缓赴鄂并筹备战船缘由,恭折右驿五百里复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该折当晚派快马送往省城,借巡抚衙门官防拜发。

其实,曾国藩“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折”未进京师,咸丰便已经知道了武昌解严的消息。消息是由荆州将军台湧、湖北署抚崇纶,联衔报给朝廷的。

二人抢在吴文鎔之前上奏,主要是为了告吴文鎔的状。

太平军突然开赴下游,吴文鎔早已看出使的是计。因为武昌在重兵把守之下,赛似核桃。太平军无论从哪个地方下口,都咬它不动。

这主要是因为,武昌累遭战火,已经摸索出了太平军的攻城方略。太平军攻打城池,不敢打持久战,多数是速战速决,否则便有粮草无继之虞。所以,他们大多采用引而歼之的办法。出来一股干掉一股,等守城官兵不敷使用时,再采取集中重兵攻打一点的战术。百试不爽,屡屡得手。

清军吃透了苦头,便开始研究对策,终于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防守策略:无论你怎样,我就是不离开城池;就算出城,亦只在距城十里之内,可与城内守军呼应。等你粮草无继之时,你想不撤兵都不行。

此次攻打武昌也是这样,围城月余,见清军坚守城池拼消耗,进攻湖北的太平军首领赖汉英无计可施。偏偏这时,他接到从天京递过来的一纸天谕。天谕由天王颁发:“上帝曰:赖汉英进攻武昌不利,实属无赖,当由他的一家大小抵罪。现遵上帝命,已悉数拿进大牢接受惩罚。攻取武昌,上帝自然开恩矣。”

老赖知道这是天王惯用的手段,心里虽大骂:“落第穷秀才,满嘴放臭屁!爷要翻过身,扒你一层皮!”,但口上却不敢着一句不满之词,还得发疯般地高呼:“天王万岁呀!东王九千岁呀!西王八千岁呀!南王七千岁呀!北王六千岁呀!翼王五千岁呀!”

不可否认,天平天国无论胜败,官兵的神经都不是很正常。

赖汉英喊过万岁之后,心里却愈加上愁。吴文鎔老谋深算,不离武昌半步,这可如何是好?思考了几天,苦无良策,只好故伎重演,挥军向下游佯撤。看看清军还不上钩,一赌气,竟然就奔下游去了。但仍安排了无数的细作,往来通报消息。

一见太平军撤去,吴文鎔不敢怠慢,慌忙饬命督标、抚标各营,从速加固城墙,以防太平军鬼打回头。他自己则督率督标,移营城外西南安营扎寨;提标则按着他的吩咐,到东北屯防;台湧的军标,则到城外西北驻防。城外各军与城内守军互为犄角,防守甚合机宜。直把个赖汉英气得鼻口蹿血,跟条疯狗一般,却又无计可施。想起一家老小,正在天京大牢里受酷刑;尤其他那十三岁的女儿,很可能已被丧尽天良的洪天王弄圆了肚子,就更加地发愁。

崇纶站在城头到处观望,见城外并无半个太平军的影子。四周飘扬的都是官军自己的旗号。不由心生一计,决定借吴文鎔株守省城这件事,作一篇大文章。

他当夜着文案给朝廷拟了一折,先说吴文鎔到武昌后,如何部署失当,自己与将军台湧又是如何据理力争,这才把粤匪击退。说完这些之后,笔锋忽然一转,开始讲起粤匪狂奔下游后,吴文鎔的驻防情况:“粤匪已远离武昌多日,正可提军追剿之时,但督臣却只扎防西南一角,亦不准军标、抚标、提标追剿残匪。奴才等几次进言,均遭斥责。闭城株守,错失良机,贻恨千古!”

折子的后面,又连篇累牍说了吴文鎔许多坏话。折子拟好,他派人连夜送给将军台湧,请联衔具名。台湧没有坐到总督高位,本已窝了一大肚皮的气,正好想找个机会狠狠告吴文鎔一状,哪知竟让崇纶抢了先。接阅之下,一连说了五个好来,提笔便具了名。

折子进京,咸丰一览之下,登时气得大骂起来。

咸丰把折子摔到案头,边走边骂,完完全全是一条疯狗:“汉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张亮基、吴文鎔,统统该革职!武昌没有台湧、崇纶、官文、青麟他们几个,早被贼匪打破了!”

他想马上下旨,将吴文鎔革职逮京问罪。但他又一思虑,仅仅因为吴文鎔,在没有摸透敌情的情况下,便将他革职,不仅百官不服,连他自己都觉着理由不够充分。

他本想把几个知近的王大臣召进宫来,让他们会议一下。但他马上又否决了这个决定。他想了又想,很快便给吴文鎔下了这样一道圣谕:“据荆州将军台湧、湖北巡抚崇纶等奏,武昌既已解严,该总督本应趁势追剿,却著令各部闭城株守。等因。着实可恨!可恼!该督从速驰赴黄州,与贼决战。否则朕定从严惩办也!”

旨未宣完,吴文鎔已昏倒在地。吴文鎔早已看出太平军的撤兵下游的计策,就是要把武昌的官军引开。老赖没有达到的目的,咸丰在台湧、崇纶的怂恿下,替他达到了。

但旨令如山。明知前方有陷阱,也要向那陷阱行。

稍事休整,吴文鎔督率督标、提标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开往黄州。湖北按察使唐树义,照崇纶饬命,统带鄂勇赶往汉阳把守。

临行,为怕武昌有失,吴文鎔留台湧进城加强防守,又调一千鄂勇在城外驻防。

其实,就算吴文鎔不做交代,台湧也不会留在城外的。台湧是个麻雀迷,在城外驻防这几日,早把他急得整日用手挠墙。

进城的当晚,台湧与崇纶、青麟会在一处,又把从前的一名老牌友请来。四个人整整战了一个通宵。青麟此时的脑后,已拖了一条大辫子,是从一个女人的手里花银子买来的。那女人本是个青楼中人,与崇纶打得火热。崇纶知道青麟的短处,便怂恿她去作这笔生意。那女人想银子正想的发疯,得了崇纶这话,便打发人到城外去寻了一条黑马尾来。女人把那马尾梳理了一下,很快便编成一条大辫子,寻了个小厮到青麟的府门前叫卖。青麟一见辫子,自然不肯轻易放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五百两银子买了来。有了这根辫子在脑后拖着,青麟登时精神焕发,马上便上折向朝廷销假。他此时因在假中,已无权拜折,折子须借巡抚衙门官防代发。

折子到了崇纶的手上,崇纶笑了笑,很快便揉成一团,旋又展开撕毁。第二天,崇纶着人传话给青麟,折子已经拜往京城,想来很快就能下旨。

青麟于是就开始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圣旨。圣旨却每天都有,但却无一旨与他有关。他把这话暗中说给台湧听。台湧认为朝廷准他销假,是迟早的事,劝他不要着急。台湧越这样说,他越是急得不行。不久,竟然当真病了。是急出来的病。

崇纶得到青纶当真得病的消息后,马上便给朝廷急拜一折,向朝廷奏称:“前抚青麟病势沉重,已卧床多日。念其劳累过度,可否仰恳圣恩,准其开缺安心静养?”

圣旨于是来到武昌:“崇纶著实授湖北巡抚,青麟著离营静养。青麟所统之军,著交崇纶调遣。”

这道圣旨,把青麟听进了云里雾里。青麟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他上的是销假折,圣谕却着他把军兵交出,安心养病。他把自己的疑惑说给台湧听,讲给崇纶听,两个人一致认定,是吴文鎔背后使得坏。

青麟于是开始对吴文鎔,咬牙切齿起来。

吴文鎔却始终蒙在鼓里。(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