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48至51小区偶遇
48.真正爱老人
公公在家人细心呵护下,安详的离开了我们。应该也叫寿终正寝吧。
我们整个大家庭的成员心理都还正常。
只有老母亲在一直很恩爱的情况下失去老伴,由很热情变得特别冷淡,由非常精明变得特别迷糊,由凡事有主见变得没有了任何主张,由特别独立变得十分依赖......
老母亲此时的状态像极了一个无助的孩子。
她希望时刻被两个女儿拥抱;
她希望时刻看到儿子;
她希望儿子女儿天天带她外出游走;
在一个星期外出游走两天、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母亲因感冒、感染住进了医院。治疗了半个月时间才回家。
现在,母亲回望城娘家走亲戚去了。
我给她打电话,问在娘家的她开心啵,她回答“很开心”。
我跟先生探讨,老人在失去老伴的开始一段时间里,是最需人关爱的时期;是最需要重视的时期;是最要有人从心理上引导的时期;是连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的关键时期。
目前这个时代,对特殊时期的老人的关心关爱关注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的老母亲做过妇女主任,精明能干、勤俭持家几十年,培养子女教育有方。在失去老伴的日子里,变得六神无主、内心漂浮不定。强势的母亲尚且如此,其它类似情况的老人呢?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以为天底下爱护幼小的人大有人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觉得全天下的人都应该来关爱老人。
给人衣穿、给老人饭吃,是永远不够的:要像关爱小孩一样从心理、身体全方位的关爱老人。
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尤其是没有文化的老人。
农村养老院;农村居家养老;亲友抱团养老等等,我们都应该宣传和推广。
司汤达说得好: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天经地义的。尊敬老人不仅应表现口头上,重要的是应落实在行动上。
子旋所感:要像关爱幼儿一样关爱老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老年人问题日趋严峻。我在想,当我事业有成时,我要拾起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并为之付出努力!
49.小菜事不小
我们农村称青菜为小菜,包括瓜菜。
按照时下养生的理论,我们上班族的晚餐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吃小菜。
我们近日晚餐桌上的小菜大都是:辣椒、茄子、莴笋、黄瓜、生菜、冬苋菜、土豆,还有红薯。
这些菜如果来自老家,是自己地里的、同学家自己种的、亲戚家送来的,我们就放心吃。
据说,市场上买的小菜存在诸多问题:
种土豆的地,在下种之前,把杀虫药“胡兰丹”拌在泥土里,2到3年不会生虫,结出的土豆光洁漂亮。
茄子辣椒结出来后,喷上“甲安磷”,虫子不咬,三五天不腐烂,外皮光洁漂亮。
刚出来的蘑菇,在“伏尔马林”里浸泡一下,也是几天不腐烂。还光洁漂亮。
还有把激素喷在黄瓜、茄子、丝瓜上,放在冰箱冷藏的茄子丝瓜会把冰箱门给拱开的…
我基本上不敢去菜市场买菜,我被吓怕了。
回老家;找亲友;自己在花盆里种。
我和先生的吃菜问题基本能解决。
住在省城的三岁小侄女也能保证。
还有我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我能保证吗?
还有千千万万的老人孩子,谁来保证?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一个医院住的45个口腔癌患者,其中44个长期咀嚼槟榔,可见进食的物品与我们生命是怎样关联的。
人们总是在忧虑,当今时代,物资丰富了,就怎么那么多人患癌症呢?
我们进口的食物是小事吗?
小菜关联的真不是小事。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用它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毁灭它。
一位作家说得好“如果食物安全没有保障,国家将没有安全保障”!
子旋所感:食物的安全保障在我们国家还是个大问题。目前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有专业部门负责检测,小城市则管控不是很严格。小菜小菜,并联的可不是小事!
50.失眠
应该是从五十二岁以后,我开始晚上睡不好,眼睁睁的在床上躺三四个小时还无法入睡。
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东西,没有章法、零乱烦杂,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对于我这个年轻时没有过头痛脑热、没有进过医院的人来说,它不只是身体的折磨。
我常常想:老之将至,是一种惨烈。
我更加怀念74岁心脏衰竭的爸爸:他在60岁以后怎么能那么乐观的面对生活?他的老年生活怎么能那么豁达?面对生死,他怎么能那么坦然?
夜深人静,我也无数次想念46岁病逝的妈妈;想念44岁因肝癌逝去的高中同学蒋班长。
我不悲哀。
我从爸爸妈妈身上遗传下来的是乐观。
五十几岁以后,除血糖高是大毛病,其它都是小毛病!
面对零零乱乱的小毛病,基本准则是不讳疾忌医。
这不,上周日,我向在乡村行医二十多年的学生倾诉失眠之苦,他轻轻的对我说:“您吃点谷维素试试”。
我回家就按照学生的提醒,开始吃谷维素。
嘿,镇静助眠,缓解紧张,调节更年期综合小毛病。
一周下来,效果明显,基本上在30分钟内进入睡眠。
我心情好了,上班有精神了,业余时间写文章、学英语,充实又快乐!
子旋所感:乐观、豁达,为您点赞!
51.小区偶遇
搬到新小区一年多了,我坚持傍晚散步也有七八个月。因为坚持天天围绕小区走六个圈,得到在小区散步的老老少少的夸奖。
我喜欢散步。
我喜欢在散步的时候跟大伙聊天。基本上每天开开心心走五公里。
有一天傍晚,跟散步也坚持得好的一对夫妇边聊边走,当互相问到姓名家世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男主人公是我三十三年前大专进修班的同学。
时间飞逝,当年三十多岁的男同学已经七十;当年二十的我也已五十出头。
说起各自的名字,都还记忆犹新。
记得这位学长家住金井农村;
记得这位学长妻子多病,家庭比较困难;
记得这位学长学习特别发奋、学习特别扎实;
最记得这位学长有次胃出血,打了止血针后骑自行车来学院参加考试,考完又到医务室打止血针再骑车回家。
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拿到大专毕业证;认认真真在农村教了二十多年书。真正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直到身体再也不能胜任教学了才病退回家。
幸亏这学长有两个优秀的儿子,执意在城区买了房子安顿好了多病的父母;
幸亏学长两口子心态好,有病治病,没病锻炼身体;
幸亏老俩口感情深厚,正确看待人生。
活得坦然、恬静、幸福!
细细的了解,才知道他们老两口的生活费用仅只是学长病退后的4500元工资,儿子们十年来一直在还给父母买房的贷款。
不再向儿子们伸手要钱;不讲任何排场;不浪费一粒米一分钱。只是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每天必看国际国内新闻、只是关心儿子工作、只是关注孙子孙女学习情况。
他们很开心,他们很幸福!
大道至简。
惜福才幸福。
学长的生活态度让我更深的体会到生活的真理!
子旋所感:惜福才会真正的幸福!我们年轻人平时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