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254超级大采购

梦想新世界 254超级大采购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254超级大采购

结束了太湖之行后,宁标带领船队到绍兴,又采购了一批优质黄酒,以及白鲞鱼干、四角菱角等特产。

除了这些,绍兴还有一个越窑的大窑口,名叫嵇山窑。宁标遵章泽天所嘱,在这里订购了1000个精美的带盖瓷罐,用来制作罐头。这些瓷罐的容量为两斤左右,价格却高达150文一个。宁标不知道章泽天会用来盛放什么高档食品,能够赚回这高昂的成本。

嵇山窑出产的最具有特色的瓷器是文房用品和精品茶盏酒具香薰等物品,章泽天却嘱咐过宁标不予理会,只选购了一大批最便宜的粗瓷碗。

不过宁标一行虽然只采购了粗瓷大碗,仍旧受到了窑主的热情接待,原因无他,除了订购了那一批瓷罐之外,宁标还定制了整整二十套超高档的茶具和酒具,以及三百套西方风格的餐具。所有这些定制产品,章泽天都给出了详细的图样,从形状式样到花纹图案,无一不包,嵇山窑需要做的,就是按图生产而已。

对于这批瓷器,章泽天还提出了严苛的保密要求,不允许嵇山窑私自按照给出的样式烧造。尤其是那二十套茶具和酒具,更是每一套都不同,可以说全是独一无二的,上面的花纹更是繁复无比,显然极为高档。

正如当初章泽天送给梁松和徐光启的茶具一样,这些茶具和酒具都是为肴记南通分号开业,以及将来拓展业务准备的,除了越窑这边之外,章泽天还从济南那边订购了另外一些,将来这些茶具和酒具的作用不仅是结纳高级会员,更是为了引领饮茶饮酒的流行风尚,带动绿茶、铁观音等新的茶叶品种销售,以及茶台和高中档茶具销售,酒具的作用与此类似。

那些西方风格的瓷器,是章泽天在卖掉了从明大礼那里得到的那些瓷器之后便决定烧造的,他清晰地预感到,那批瓷器必然会在欧洲引起强烈的震动,将来肯定会有西方商人在大明沿海港口四处求购这类瓷器,到时候他手中的这批瓷器会为青岛港吸引到一大批欧洲商船。

也正是因此,章泽天对这批西方风格的瓷器要求非常高,当然付出的价款也非常惊人,连同茶具酒具一起,宁标直接付出了1200两银子作为订金,将来产品交付之后,他还要再支付相同数量的银子作为尾款。

就在宁标与嵇山窑商谈定制高档瓷器的时候,有一艘从金华来的货船引起了宁标的注意。这是一艘典型的内河帆船,船上运载的是从金华贩运过来的土特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300多只金华火腿。

此时的金华火腿已经在江浙一带颇负盛名,也正是宁标此行要采购的重要物资之一。

只是这个时代的火腿并没有工厂化的生产,多是各农户在杀猪后自行腌制,即使有少数作坊的生产量稍大一些,每年的腌制数量也不过几十只而已,要想一次凑齐这300多只火腿,也需要不小的功夫。

这艘船原本准备把火腿运到杭州去销售,宁标直接将其拦了下来,一番商谈之后,一次性吃下了这300多只火腿。

采购完成之后,两艘大船便沿着杭州湾南岸顺流而下,到慈溪装载做好的杨梅罐头。他们船上装载的众多货物都不重,但茶叶和瓷器之类货物都很占地方,船上给这些杨梅预留的空间有限。宁标没想到还有一大批酒坛子装的罐头,船上装不下了。接下来还是躺在床上养伤的猴子出主意,把一批酒坛装的罐头装在了装鸭子和鹅的底舱里面,才完成了装船工作。

只是船虽然装好了,他们却无法出海,因为台风来了。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天气预报,水手们凭经验判断即将变坏的天气,在港里面做好准备,等待台风过去。

这次台风恰好从附近登陆,慈溪的风力相当大,而且海水被台风推动在杭州湾的喇叭口里面形成了风暴潮,海水倒灌上岸,将比较低洼的田地淹没了许多。

章家的两艘大船虽然下了双锚,又紧急雇佣当地人运了大量石头到船上压舱,仍旧被风暴推动撞击码头,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损,其中一艘从黄梅岛缴获的广船更是直接搁浅到了岸边。

风暴消散,洪水退去之后,又花了近十天时间修船,然后才离开慈溪,返回南通。

在南通,宁标没想到孙少杰已经把分号建设到如此规模,将来开业之后,这里将由他来做大掌柜,此时他就要开始熟悉这里的各项业务了,原本的打算也是在他完成杭州湾采购之旅后,便留在南通与孙少杰一起做分号的准备工作。

十几天后,四名徽州商人的船也到了南通,而汪福成从泾县订购的宣纸也送到了这里。

宁标和孙少杰他们从各地采购的货物之中,有一部分是准备留在南通直接销售的,将这些准备留在南通的货物卸下来之后,去盐滩岛送物资和奴仆的船也回来了。

孙少杰将需要运回即墨的货物重新整理之后,装满了三艘大船。那些火硝和硫磺并没有装在大船上,这些东西毕竟太危险,万一发生火灾就会将一艘大船彻底报销掉。这些易燃物被单独装载在一艘小船上,拖在了大船后面。这是章泽天想出来的主意,在经过有经验的老船工讨论之后确定的。

除了易燃品船之外,船队后面还拖了几个由大毛竹编成的巨大竹排。这是章泽天让他们帮助采购的一批竹子,用来制作水管、水壶、餐具及一些茶叶等商品的包装的,山东基本不产竹子,要大批量使用的话只能从南方采购了。

竹子体积巨大,运输时需要占用大量的舱位,运输的成本太高。本来从海盗手中缴获的船只不少,但是在扩大了采购范围,并决定运输鸟粪之后便没有了装竹子的地方。孙少杰与船工们反复商量之后,在当地请几位老竹匠把采购到的竹子编成了大竹排,像船一样在海里拖行,以节省运输空间。

竹匠们用竹篾拧成的竹索捆绑联结需要运输的毛竹,最后组成类似船形,并试验性地在竹船上树起了桅杆,准备在顺风的时候尝试着挂起风帆加快速度。竹子中空,浮力大,即使无法单独航行,估计拖回山东去问题也不大。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这些竹船在海里会不会散开。为了避免竹船散开后家里无竹子可用,他们一共制作的四个大竹船,竹子的价格反正不贵,多采购一些总不会浪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