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61拜访吴阁老

梦想新世界 561拜访吴阁老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61拜访吴阁老

回家之后,章维接连两天没有出门,只把施正德帮他找来的最近半年的邸报拿来细看,琢磨这朝堂上的形势。

他虽然当了几年官,但长期远离京城,对这京城官场上的局势完全看不明白,在施正德的帮助下研究了两天,非但没有弄清楚,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糊涂了。

这天傍晚,施正德放衙回来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些,到家之后便抱怨他在兵部的差使不好做:“总共就那么点银子,要分派得大家都满意,怎么能做得到?整个兵部就那么几个做事的人,一大堆事情都压在我的头上,这差事是越来越不好干了。”

章维好奇问道:“你在兵部不是挺受器重的吗?这是谁给你气受了?”

施正德长于数学,整个兵部之中在钱谷方面没有谁比他能力更强,当然也十分受上司的器重。听章维问起,说道:“受气倒不至于,只是僧多粥少,这钱粮分派起来就不容易。银子多的时候,分派起来还可以照顾一下这个那个的,现在银子让大家吃饱饭都困难,便只能按实际军情轻重来分了。我倒是也想通了,反正我又变不出银子来,最后把分派方案公布出去,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现在这兵部少了谁都可以,若是少了我施某,那覃尚书便首先要抓瞎,没有覃尚书点头,任谁也拿我没办法。”

他这话倒是点醒了章维,想到自己这几天犯愁的事情,章维不禁想道:“无论怎么被人重视,我也只不过是一个七品小官,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现在是言官,算是皇帝私人,按制度是不能与人过于亲近的。便做一个孤臣又如何?帮人做好事本不是御史的职责,朝谁发难才是关键。到时我只依本心行事,任哪个阁老也不能拿我如何。”

又想道:“吴阁老是我座师,于我有知遇之恩,是别人比不了的。现在吴阁老既然还在位子上,我到京有一天都未去拜访,却是不该。”

想到这里,他与施正德打个招呼,当即写好拜贴,便徒步出门,往吴宗达的府上而去。

章维原也没想能够见到吴阁老,阁老贵为朝廷职位最高的几人之一,平时府门前总是围满了等候接见的官员,像他这样的低品阶小官,只要把拜贴送到,全了礼数便可。

可是当他来到吴府门前时,却见那门前竟然十分冷清,连一个候见的人也没有。章维心下奇怪,到门前递上自己的拜贴之后便欲离开。

可是门房里面负责接待的管家见到“侍教生章维”的落款之后,便请他在门房落座,道:“这位官人请稍候,小的便去通报。”说着让人奉上茶来。

章维大奇,什么时候自己这样的七品小官,在阁老的门房里也能混到座位和茶水了?只等了一会,那管家便从院内出来,道:“官人请随小的来,我家阁老有请。”

章维连忙正正衣冠,随那管家入内。

在书房见到吴宗达时,章维发现他一如四年前那样清瘦,但原本花白的须发此时已经全白,脸上也生出不少老人斑,显见吴宗达这几年劳心不少。

待章维施礼后落座,吴宗达没有问他在宝应的事情,也没有说今后做御史的打算,而是有些突兀地说道:“承之,你那三叔,果然不是池中之物啊。”

这话没头没脑的,吓了章维一跳,连忙说道:“阁老,下官那三叔虽为异人,却绝无异志。对于他将来的志向,下官此前曾和他多次讨论,当可担保此事。”

吴宗达道:“承之你不必紧张,我并未责备于你,只是发些感叹罢了。想你刚刚得官之时,你那三叔手下仅有一个庄子,老幼两千人而已,能保全庄温饱,足令人惊奇。如今聊聊数年,已经掌管两府之地,百万生口,仍能在大灾之后给所有人温饱,如何能不让人惊叹?”

章维道:“三叔于制造经营之道,天授大才,乃能在数年之内致千万之财。又擅耕作之法,使所辖之地亩产倍增,方能填满百万人之口,实非常人所能及。”

吴宗达听了章维的话,凝目看着桌上的灯火,良久方道:“你在宝应,成就惊人,能在四年之内,使朝廷税赋充足,两库粮为之溢。且有余力大兴水利,又兼广建书院,公费富足,养精兵近千人而不耗民力。这其中妙法,亦得自你那三叔否?”

章维道:“下官当年赴任时路过家乡,得三叔殷殷咐嘱,后来在任上三叔又时时派人提点,加之宝应本是鱼米之乡,这几年又风调雨顺,才帮宝应百姓过上了几年好日子。话说也是三叔那边比较照顾,不仅帮宝应安置了大量流民,宝应卖出的那些稻米和鸡鸭也给出了比较高的价钱,否则那些开掘河渠的钱粮就凑不出来,去年的旱灾也就度不过去。”

吴宗达道:“从今年殿试题目就能看出,现在朝廷颇有些入不敷出,我就是想做些事,也实在是力不从心啊。你三叔如此才华,若能为朝廷出力……”

章维道:“这次离家之前,下官也曾向三叔提起此事,三叔却说他的做法于一府一县或许有用,还要登莱二州那样没有王室封地的地方才行,否则传统势力太强,完全无法撼动。”

他见吴宗达认真倾听,接着说道:“即使如此,三叔也是借着叛军作乱之机,才完成土地整合的。否则按照原来的佃农经济,土地占用的劳动力太多,便没有足够的人去做工了。”

“还有此说?”吴宗达道,“真的要那么多人做工么?当初你在宝应县,不是没有破坏原来的生产结构,成效也十分显著吗?”

章维苦笑道:“宝应本是鱼米之乡,原以产粮为主,民间比较富庶。下官也只有帮他们在稻田养鸭,帮他们给鸭子和鸭蛋找到销路。或者帮他们将稻谷的价格卖得稍高一点,让乡民能有余钱多买一两件新式农具,或者多供子弟读两年书,仅此而已。至于需要的农具书籍等物,却是自青岛贩来,不用自己生产的。青岛那边却无处可贩,所用针线农具书籍纸张皆需自己生产,做工的人少了便不够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