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166 齐头并进,分兵南下

张献忠传奇 166 齐头并进,分兵南下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166 齐头并进,分兵南下

第八大营拿下了太康县城,为了保密,避免俞家农庄的人得知了俞府和县衙都被灭了门而暗中跑去报了官府,又于拿下了太康的当天,去把俞隆之家的乡下农庄给屠灭了,给佃户分了钱粮后,把大量的钱粮拉到了军营,移交给了匠灶桩,然后,就在军营里休息,等候大军的到来。

之后到来的大军,就接着第八大营的营盘扎营,一直扎到王集与龙曲之间地带,十八个大营都陆续到来后,连营数十近百里,看上去蔚为壮观!

等到所有大营都扎好营后,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就前往中军帐,去向张献忠汇报了一路打前锋的情况,特别介绍了收纳萧望南的事,并表示了有意把萧望南留在第八大营的中军,做个参将。当然,对于这个要求,张献忠是满口答应,并鼓励他们日后多多收罗人才。

接着,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就代表萧望南邀请张献忠去鸿远镖行吃酒,估计萧望南这些天早已安排好了家中事和镖行的事了,吃过酒,就可以随军行动了。

?Tтkā n?co

张献忠听了,也想早些结识这位武林英雄,就欣然应允,干脆趁刚扎下营,还没安排军务,就与谭青杨和申老镖头一道,去太康鸿远镖行吃萧望南的酒,不消说,这顿家宴是吃得异常热烈的。

王家军在太康扎下了营帐,休息了三天后,就派出十一个大营,分别去把通许、尉氏、鄢陵、扶沟、张集、民权、雎县、宁陵、柘城十个县和太康县辖区各乡镇的里正富恶肃清,把以太康为中心的周边十多个县份,全部变成官府的盲区,扩大营地周边的义军控制地盘,这样更有利于保密。

一个大营去肃清一个县,而且这一次的这十个县,没有那个大营遇到过很扎手的硬茬儿,所以,也就不必讲述各大营是怎样突袭县城、肃清乡里的故事了。

等肃清这十个县的军事行动结束,各大营全都回营后,又休息了几天,张献忠就开始安排休整操练了。

到开始休整操练时,已经是农历的五月间了,因为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军队操练,就每天只安排上午操练,下午就休息,有时候下午也组织军官或军士听培训课。

这次军事训练,重点是训练与官军正面作战的技能,这类活儿,张献忠就叫景大山和吴刚牵头负责。

虽然他们都是出身朝廷军队,但张献忠在明军中时,一是在军中的职务低,立足点低,视野就窄,二是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军事理论之类,对军队的正规化培训,虽然知道一些,但远没有还在明军中时,就是将军级的景大山和吴刚内行了,而且张献忠总觉得,或者说总有一种预感,说不准哪一天,就免不了要与官军正面作战了,因而他要求景大山和吴刚侧重培训正面作战,操练刀枪剑棍,练习躲避火炮和抵当箭矢,并给军士讲解攻城池、守阵地等等各种战例。

当然,景大山和吴刚只是提总纲,负总责,就是说训练些什么科目,怎样训练,讲解些什么要领这些培训内容,需要统一布置,但具体训练起来,众多的大营将领、大队将领和小队校尉,甚至众多的桩卒尉,都是来自正规军的,他们个个儿都是现成的教官。

当然,部队一直在流动作战,体力消耗大,也需要休息,所以,每操练三天,就自由休息一天,当然,逢上下雨,不消说就该休息了。伙食则是三天一个小牙祭,七天一个大牙祭的非战时伙食了。

当然,随着培训、操练和日常生活,新参军的萧望南对王家军,对第八大营,对军队作战,也基本熟悉了,而新参军的饥民百姓,经过操练,也都具备了一定军事素养。总之,王家军本来就很能打,又经过了这一次比较系统的正规化训练,军事素养已经与朝廷正规军差不多了,但军心和斗志,却不是朝廷正规军所不能比的。

只要有事情做着,日子混起来就很快。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王家军不觉已经在太康临时根据地休整操练了两个月了。

张献忠本想开拔了,但觉得天气太炎热,军士们容易中暑,而太康周边,义军要求百姓保密的范围不小,再加上随时布有明哨暗哨和派出有眼线,官府一时半会儿还难以知道太康有义军驻扎,就打算延长休整期,把最炎热的天气避过,等秋凉一点儿再开拔,然后走到离四川不远的某个合适的地方,开辟一个临时根据地过大年,年后就朝四川进军。

当然,张献忠还是把他的这些想法,和大营将领们商讨过的。于是,王家军就在太康临时根据地继续休整。

这个期间,作战军队进行战术操练和军事培训,而匠灶桩的能工巧匠们,就赶制弩箭和钢镖,为打起仗来多多备存,因为一旦行军,就没法制作了。至于刀枪宝剑等兵器,就不用打制了,反倒是储存不少,并有一些上等宝兵,因为一直在不停缴获着呢。

当然,这次休整训练这么久,张献忠就有了更多机会,叫上谭青杨、申老镖头、景大山、吴刚,这次还叫上了萧望南,陪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个孩子玩。

到了这时,这四个孩子都在十二三岁之间了,都把达摩功的内气和佛光剑法的招数,练得像模像样了,要是去打架,估计那些普通镖师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了呢!看着几个孩子的长进,张献忠等人分外开心。

一混就到秋凉了,时间也已进入了农历七月底,张献忠坐不住了,就准备开拔了。

这次的太康休整,时间较长,各大营在训练的同时,张献忠不仅时常与景大山和吴刚商量,也开过几次大营将领会议商讨,确定了这一轮征战,仍然还是避开府衙以上的中上层政权,着重消灭县以下的基层政权,但征战方式上,要做一些调整,为了在前往四川的沿线途中,尽可能多地摧毁朱明基层政权,采用分头并进的战术,就是以大营为作战单位,把十八个大营分为数路,直线南下,走到红安、麻城一带,再合为一路,绕过武汉,从长江北岸西进。而数路大军分头南下时,则建立起联络机制,如今军中的信鸽已经有一定数量了,在南下的途中,没有重大事情时,各路大军就定期互通情况,有要事时,就用信鸽报信和派联络小组送信两种方式相结合,随时互通情况,这样就既能统一协调行动,又能相互驰援。

这一次开拔,张献忠与景大山和吴刚共同拟定的南下行军方案和路线是:

第一路,由第一大营、第二大营、第三大营、第四大营、第五大营、第八大营共六个大营组成,走难度最大的路线,就是要从府城之间和府城的眼皮下通过的路线,出太康后,一路拿下西华县全县,经漯河府、周口府之间的谭庄、大武,拿下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息县、罗山,然后直下红安。

第二路,由第六大营、第七大营、第九大营、第十大营、第十一大营、共五个大营组成,走淮阳、项城、沈丘、新蔡、潢川、光川、商县、新县一线,直抵麻城。

第三路,由第十二大营、第十三大营、第十四大营、第十五大营、第**营共五个大营组成,走郸城、界首、太和、临泉、阜南、淮滨、固始、叶集、金寨一线,直抵麻城。

第四路为中军,因中军的辎重多,这可是全军的命根子,就沿第二路已经一路扫清了基层政权的路线,尾随第二路行进。中军这一路的队形是,第**营在前,中军和中军匠灶桩在中,第十八大营断后,就是中军的前后各有一个大营护卫。

另外,不管是那个大营,只要是先到了红安和麻城的,就拿下这两个地方,等候全军到来。

义军从陕北出来后,特别是经历了阳城遇伏受损以后,不停地长途行军征战,虽然才两三年,但到了现在,可谓是老有经验了,继先派探子先行侦查以后,这一次又增加了横向联络这一项,可见,张献忠这个没读几本书的草头大王,在实战中是越来越成熟了。

至于每一路的协作问题,张献忠也有考虑。

因为要想在今年的大年以后能往四川进军,这一次从豫北往鄂北进军,就没有计划撒开太大的扫荡网,基本上每一路都是呈单线直行的,因而,从太康出发,到红安、麻城一带的每一路的沿途县份,就只有那么多,而每一路都有五个大营,拿下一个县份,一般只需一个大营,撑死了两个大营扫清一个县,即打的打县城,杀的杀乡里,所以一路南下途中,五个大营只能轮流执行作战任务。

于是,出发前分配任务之时,张献忠就定下了一个临时规矩,每一路大军,行动任务由五个大营主将商量着办,甚至五个主将可以并马同行,但是,张献忠又指定了每一路的首个大营主将负责总协调,即第一路由第一大营的主将汪兆麟负责,第二路由第六大营主将严锡命负责,第三路由第十二大营主将鲁成军负责,当然,只是在遇有偶然情况或大家商量不到一块儿时,才需要做这种总协调和最后拍板。不过,这一次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行动,第八营是否打先锋,就由第一路六个大营自行决定。

义军正处于刚起事不久的上升时期,那些原明军投诚的也好,流民百姓参军的也好,都是刚从饿肚子吃上了好酒好肉,谁都心满意足,而将领们还要加上刚避免了被闯军吃掉,王家军能够独立行动的如愿以偿和空前团结一心,所以,大家相互之间就没有那些争名夺利、相互猜忌、互不服气、相互拆台之类花花肠子,再加上对张献忠的由衷信服,所以张献忠一安排下来,谁都没有意见。

布置妥当以后,王家军的三路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向南出发了,而中军这一路,就等第二路开拔后,跟在第二路后面行进,第二路大军攻城掠地之时,中军这一路就停下等候。

这一次南行,路程远,县份多,就免不了要么有的县城刺儿硬,特别扎手,要么有特别凶悍的山匪,所以还是有些精彩故事的,我们就分别道来。

下面,先来讲讲第一路大军要一路扫清西华、漯河府与周口府之间的谭庄、大武、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息县、罗山、红安沿线的官府和富恶的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