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006 探家获凶讯,仇怒恨更深

张献忠传奇 006 探家获凶讯,仇怒恨更深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006 探家获凶讯,仇怒恨更深

张献忠随王自用到了义军营地,王自用派人带投诚的明军先去扎营,然后把张献忠带到中军帐去,向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等义军中的一众高级将领相见,把张献忠介绍给了王嘉胤和各位将领。

张献忠见到,这个王嘉胤,都当上各路义军的盟主了,竟然与王自用年龄差不多,也是三十几岁的人,就连高迎祥,看上去也不到四十岁!看来,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在大家热情相见时,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人,各自心里都怀有鬼胎,只相互怪怪地看了一眼,礼节性地拉了拉手,道了声“幸会”,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两人都丝毫不提曾经是同师学艺这一层!以致到他们死,都没人知道他俩竟是师兄弟!

王嘉胤听了王自用介绍张献忠几个回合就斩首了王威,号召明军投诚的事情后,又注意看了看张献忠的长相,心想此人相貌奇伟,武功又高,必然是能人,是难得虎将,就说:“我们义军,发展到现在,主力部队就有三万余人了,共分十二个营,我和王自用将军手下有七个营,高迎祥将军和李自成将军手下有五个营,张将军既然是投到王自用将军麾下的,那就编入王将军的第八营吧!张将军,你手下现目前可有部将人选?要是没有,王将军可以给你调剂几个,总不能你一个主将,就带领千人之营去冲锋献阵吧?”

张献忠心里想,自己的营中,还是用自己的人比较好,再说了,百户尉和总旗尉中,还是有好几个武功高强的呢,就说:“小可承蒙盟主关心,实在感激不尽!报告盟主,小可的第八营,除了被杀了的那十几个王威心腹,全部都投诚过来了,以前的百户尉和总旗尉,有近三十人,其中的王尚礼、王定国、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刘进忠等十余人,武功都很高强,再加他们都是多年带兵之人,应该能够胜任领军之职,明日可请盟主检阅考核!”

王嘉胤听了,心中十分高兴,说:“张将军手下真是人才济济啊,为了壮大义军,你可是立了大功呢!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人才最最重要!这样,一会儿吃接风酒,把这些百户尉和总旗尉集中安排在一起,王某要和众将领一道,亲自去为他们敬一碗酒!”

张献忠连忙打拱行礼说:“那小可先替本营的兄弟们谢谢盟主和众位将军了!”

这一天,因为征讨王威,出征部队没能吃成午饭,全军人员就一起提前吃晚饭,且全军摆酒,一来也该给将士们打一次牙祭了,二来为张献忠部接风,所以,才半下午过一点儿,还没到黄昏,新投诚的士兵刚拉好帐篷,都还没收拾停当,接风酒宴就开始了。

义军起事以来,虽然灭官军,杀官府,劫恶霸,抢劫得不少粮食和物资,但到底是连年灾荒,官府恶霸的府库也不怎么充实,粮食物资到底有限,再加上义军发展很快,人数不断增多,所以平日里还是不能大鱼大肉,大碗喝酒,日常伙食,也只能中午吃一顿干的,早晚还得吃稀的,每三天才能打一个小牙祭,七天才能大一个大牙祭,也只有打大牙祭这一顿,酒肉才能尽兴吃。不过,这又比张献忠在王威军中这几年的伙食好得太多了,所以军士们投诚义军后,两相比较,对义军的伙食还是非常满意的。

在军营中,吃酒宴可没办法那么讲究,酒菜自然是只能放在地上,每十二三人围一个圈子,算是一桌,每桌一大盆粉条烧肉,一大盆麻辣豆腐,一大盆油炒疏菜,一大盆肉片菜汤,四大坛烧酒,菜品的样数虽少,可盆儿很大,份量十分充足,菜刚上上来时,这些投诚的明军一看,一个个禁不住欢叫起来:“哇呀,这么丰盛啊——!”

想来也是,他们当官军时,这些年来,怕是只有过大年,才能吃上这么一顿吧!

开始用餐时,张献忠是在中军帐里和王嘉胤等一干高级将领一起吃酒,酒过三巡后,王嘉胤一手拉着张献忠,一手端着酒碗,带着一干高级将领,边和经过之处的众军士说着祝酒的话,边来到投诚军士当中,站到百户尉和旗尉们这三桌的中间,高声说:“原延绥边军千户所的将士们,本人是陕西各路义军的盟主王嘉胤,王某代表所有义军,欢迎你们弃暗投明,加入我起义大军,日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抗击官军,消灭官府,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打出一片平安和谐的天下!来,大家端酒,我们干了这一碗!”

周边这一百来桌投诚军士,听了王嘉胤这一席话,心情特别激动,都站起身来,端起酒碗,吼一声“敬王将军”,一饮而尽。

“大家尽兴吃喝,不醉不归!” 王嘉胤又低下了声音,对身边这三桌尉官们说,“刚才,王某听张献忠将军介绍,各位的武功都很不错,又有多年带兵经验,王某特别欢应你们,明日整编建制时,将委以你们重任,希望你们在张献忠将军的带领下,在以后的征战中,把你们各自的部队发展状大!来,王某敬你们,干了这一碗!”

这些百户尉和旗尉们,一来就受到这等礼遇,个个心情激动,都说:“感谢盟主和各位将军的厚爱和器重,我们定当以死相报!”说过一饮而尽。

“好,好,爽快!各位随意,吃喝尽兴!” 王嘉胤给这些头领们敬了酒,带着众将领回中军帐,继续吃酒去了。

第二天,张献忠的第八营就开始了整编。

义军的建制,原本就没有官军那么刻板,谈不上正规。一个军就是一个总头领手下的队伍,军下面有若干个营,每个营的人数多少也不一,一般都是根据头领们各自的人马情况决定的,在征战中谁收编了俘虏就归谁,平日里饥民参加了谁的营也归谁,所以每个营并无人数上的定额。像王自用和高迎祥,统领的就是军了。

营的主将,自然都称将军,主将以外,各自有两个至多个副将,协同统领全营。营以下的军队,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大队,大队的头领叫参将,参将的副手叫先锋,每个参将的副手也没个定数,可能是参将自己有几个人就用几个人之故吧。第二级为小队,小队的头领叫校尉,校尉的副手叫骑尉,每个校尉的副手也没个定数。第三级叫桩,每一桩的人数,一般在三十人到五十人之间,大的桩竟有百人之多的,桩的头领叫卒尉,卒尉的副手叫副卒尉。因义军属于形成之初,而且不断在增加人员,又是以各自入伙参军的方式加入军队的,所以建制很乱,唯一有点儿统一的,就是营、大队、小队、桩这四级建制的名称是一样的,但人数的差别就很大了。至于管吃喝拉撒还兼管工匠制作的粮草兵,叫匠灶桩,听起来叫“桩”,但因责任重大,头领却是参将,相当于大队级别。

张献忠知道这些后,他就提出了一个方案,把所有原百户所都编成六个大队,把所有原总旗都改编成小队,把所有原小旗都改编成桩,他的意思是,现在人数不多,但先把架子搭好,以后有了人员,就可以不断充实人数了。

自然,张献忠的编制方案,王自用是没有异议的,因为义军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只要有领头的人,哪怕就只有几个士兵,也先把大队、小队这些建制先建立起来,以便日后充实人员。总之,义军的一大特点就是,各部将领带领的,往往是自己的人,而建制则很随便,能打仗就行。

第二天,张献忠在征得了王自用的同意后,把他的一千多点儿降军编成了六个大队,十二个小队,三十六个桩,又从武功好的原百户尉和总旗尉中,按现在的建制,挑选出大小头领,大小头领的称谓,全都改为义军中的称谓,其中原百户尉王尚礼、王定国、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刘进忠六人,分别当上了六个大队参将,其余百户尉和选出来的总旗尉,有的当了先锋,有的当上了小队的校尉,至于桩的卒尉,原小旗尉和部分总旗尉就足够了。只是各队各桩还配不齐副头领,只能留待以后增补。为了能独立行动,还从各队抽出了几十人,编了一个匠灶桩,特意从他原总旗下面的小旗尉中,选了一个与他关系最铁的人来当匠灶桩的参将。

队伍编制好后,虽然匠灶桩本身有管账的先生,张献忠又从军中挑选了几名会写会算的士兵,到中军营来当文算师,专门管理兵员档案和物资粮草账目,一开始就形成了粮草帐务双重管理的机制,堵死了日后匠灶桩发生监守自盗的缝隙。

张献忠这样一编制,王自用见了,觉得很不错,就在其他营中也推广了匠灶桩的粮草帐务双重管理机制。

队伍整编好后,因义军此时都还没有统一军装,降军就按王自用的指示,把前胸和后背上的“明”字拆下来,换成了“义”字,匠灶桩又做了两面大旗,一面是“张”,是指将领姓张,一面是“八”,是指这是第八营。

于是,经过两天的忙活,军队的改制,就算完成了。

第三天,张献忠的战马上,驮了两大口袋粮食和一口袋酒肉,按王自用的吩咐,回柳树涧老家去看望他的爹娘。

从米脂境内骑马回去,半天就到了,刚到吃午饭时分,张献忠就到了家门口。

一路上,张献忠都在想着,这回儿子出息了,当将军了,手下统领着一千多号人呢,又带来了这么多吃的,准能给爹娘一个惊喜!

可是,张献忠走到家门口一看,心一下子凉到了脚跟!

原来,曾经干净整洁的两眼窑洞,门窗已朽破不堪,到处牵满了蛛丝,扑满了灰尘,看样子已经有很久很久没住人了!

爹娘都上哪儿去了呢?

村里附近还活着的人和留在家里的人已经很少了,稀稀疏疏的几家邻居老人,见到有穿军装的人骑马到来,连忙关门躲起来了,但在门缝里看到骑马人不像是来催税的官兵,还站在张家的窑洞外久久不走,再看下去,虽然没有认出这是张家的娃子,但不像是官府的恶人,再说,这两年闹起义军以来,这一带就没有官府了,就有几个老人拄着棍子,试着走过来,颤巍巍地问:“这位官爷,你找谁呀?”

张献忠一看,认出了这些人,一个是本家大婶,一个是李妈,一个是王妈,还有的人他就一时记不起来了,就叫:“大婶子,李妈,王妈,还有几位老妈妈,你们都还好吧?我是张献忠啊!”

几个老妈子一听说是张献忠,左打量,右打量,问:“你真的是忠娃子吗?怎么张这么高了,还长变相了呢!”

“是啊,我是张献忠啊!”张献忠问,“我的爹妈到哪儿去了?请大妈们告诉我吧!”

张献忠一提起爹妈,几个老人都哭泣起来了,张大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莫说了,一混都五六年了,一次,官府来催税,你爹实在拿不出来,好说歹说,官府还是要催收,你爹就和官府的人发生了口角,没想到,就因为你爹骂了几句官爷,你爹你娘就都被官府的人活活打死了!还好,那阵村里还有些男人,狗官走后,大家合计着,总算把你爹娘掩埋了!”

张献忠一听,顿感天昏地黑,努力控制住,才没倒下去,缓过一口气来后,问:“你们可知,我爹娘埋在哪里?”

张大婶说:“我们没有力气去参加埋葬,也不知道那些男人们把你爹娘埋到哪里的,你以后可向着老家方向烧香烧纸就行了。”

张献忠又问:“村里那些男人们呢?还找不找得到?”

“早就找不到了,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年轻点的都逃荒去了,村子里只剩下我们这些走不动的了,唉,老天啊,真是遭大孽啊!”老妈们都说。

张献忠想,狗日官府,害得爷老子连爹娘的坟头都找不到!爷老子如今手头有兵了,看爷老子往后不把你们这些大小官府一一踏平,杀你们九族,要你们死了连埋的人都没有!

张献忠心里满是仇恨怒火,气了一阵,说:“婶娘,大妈,来,我这马上驮有两袋上好的粮食,还有些酒肉,我去卸在你们家里,麻烦你们给村里饿饭的乡亲都分上一些!”

“哎呀呀,献忠真是大好人啊!”大妈们就跟着张献忠,把粮食酒肉卸在了张大婶家里,但说啥也不留下吃午饭,就和大妈们道了别,飞身上马,得得得地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