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玉帛金鼎 > 第一百零三章 如何治花痴病

玉帛金鼎 第一百零三章 如何治花痴病

作者:南华山17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7:10

第一百零三章 如何治花痴病

早年的西门彪哥是个老实人。

十八岁前的甄彪,头发总像一蓬秋天的乱草;一整天当中,眼角二十四小时糊着眼屎,上唇至少有十八小时挂着鼻涕。

嘴巴张开,全是烂牙和红肉,嘴巴闭上,左右嘴角便挤满奇形怪状的泡沫。

他平常既不开怀大笑,也不失声痛哭,眼睛既不看人,也不看狗,总是对着远方,却永远没人知道其目光焦点在哪里。

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衣着上,甄彪一年四季基本没变化,上身深蓝长袖衫,下面是深蓝长裤子;惟一的不同是,天气热了,长袖卷到手肘,长裤卷到膝盖;天气冷了,又重新放下来。

十八岁之前,他没有与父母之外的任何人说过一句整话。平常村头巷尾与人见面,人家好心问道:

“阿彪,吃了没?”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嗯。”

问的人搞不懂,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没耐心的人摇头而去,无聊的人则不死心,再问:

“吃了?”

他的回答还是一个字:

“嗯。”

如果人家换一句:

“没吃?”

他的回答依旧是那一个字:

“嗯。”

于是,村人们终究没搞清楚,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有些年长的二流子比较坏,见他连吃个饭都如此高深莫测,在其屁股上狠狠踹一脚,骂道:

“他妈的,你嘴里塞了根鸡*巴?”

阿彪不说“嗯”了,而是歪着头,两眼瞪着对方,直把人看得浑身发毛,最后悻悻而去。

十四岁之前的甄彪,没出过村子。从十四岁开始,离村子二十里的枫林镇,他每年会徒步去逛三回,除了过眼瘾见世面,主要是按父亲的交待,在街头购买生活用品。

甄彪一年三回的镇上之行,时间上是固定的,分别是:端午前一天,中秋前一天,春节前一天。不提前不拖后,无论刮风下雨,哪怕是下冰雹,也从不缺席,甚至不会迟到。

他每一次都是早上八点出发,步行两个小时赶到镇中心,闲逛半个小时,虽没戴表,时间却控制得不多也不少。

然后他按脑子里记下来的清单,购买物品,完事刚好中午,吃一碗米粉,灌半肚子凉水,挑着采购好的食品和日用品往回赶,下午两点半到家,不早也不晚。

有时在进城半途中也会碰到熟人,人家好奇打招呼:

“阿彪,去城里逛街啦?”

他的回应,还是那个招牌答案:

“嗯。”

回程的路上再碰到的熟人,人家就知道从他嘴里问不出什么,再也没话,脸拉长了,像八辈子的仇人一样,相互瞪一眼,擦肩而过。

这个进城规律,在甄彪十六岁之前执行得相当严格,基本没出过差错。

十六岁之后,悄悄起了变化。当然了,本质上不变,还是一年三回。每一回的出门时间也不变,还是八点启程。

惟一变化的是回家时间。

以前是下午两点半准时进家门,十六岁那年的端午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却是在下午三点才到家。

这个细微的差别,外人没什么感觉,惟独他的父亲暗暗纳闷,但也没说什么。

这年的中秋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变化又大了点:下午四点才进家门。他父亲又纳闷了一回,还是没说什么。

而该年的春节前一天,甄彪下午回到家时,已过五点,到掌灯时分了。这一次他父亲就不仅仅是纳闷,而是惊奇之外,加上更多的担心。

按理说,年纪越大,脚程越快,可他回家的时间怎么越来越晚?这小子不会是在街上偷偷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但是,甄彪除了回家时间不对之外,并没露出什么端倪,更没带来什么后果,于是他父亲也只能满腹狐疑,嘴上还是什么都没说。

甄彪父亲是个不善言词的闷葫芦,受遗传影响,甄彪自己也是个闷葫芦。两人心中,一个有鬼,一个有疑问,却都没有坦诚说出来。

甄彪的十六岁尽管表现得有点古怪,但还是平稳地过去了。十七岁的三次枫林镇之行,不出其父所料,一次比一次回家更晚。

到了第三次,也就是春节前一天的那一次,他父亲终于忍耐不住了。

这位父亲再怎么忍耐不住,暴发的方式也不会体现在语言上。知子莫如父,父亲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开门见山地问:

“阿彪,你进城干什么去了?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得到的回答肯定只有一个字:

“嗯。”

问了更糊涂,还不如不问。要搞清楚阿彪背底里的故事,付出行动更为实际。

所以,甄彪并没受到父亲的质问或逼问。而是被跟踪了。

这天,农历年二十九,甄彪出发前往枫林镇半个小时后,他父亲也悄悄地跟着出发了。

一路无话。甄彪的父亲跟了二十里,并没发现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过敏。

直至到达城里,父亲才发现甄彪的不同寻常之处。

这小子进城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购物,然后准时准刻地踏上回家之路。他真的另有节目。

甄彪一进城里,立马精神焕发,脚步轻快,目光变得像猎狗一样锐利无比。

他在人群中寻找目标,锁定目标之后,像个杰出的美国中情局特工一样跟着人家,不远不近,直到那人彻底消失在某栋楼里,他才放弃跟踪;重新寻找目标,然后再次跟踪。

甄彪当然不是特工。他的目标也不是什么犯罪分子或间谍,而是成年女性。

十七岁的甄彪,在街头见到每一个成年女性——范围大致是十五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会眼睛放光,口水直流,不由自主地跟着人家的脚步走上一段长路。

一边走,一边古怪地“嘿嘿”发笑。

同村人包括他父亲,从没见他这么笑过。乍一见到,让人浑身毛发倒竖。

客观地说,甄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犯罪倾向,对于那些目标女性,只是远远地跟踪,以欣赏姿态进行观看,虽则从上看到下,不放过任何一根毛发,但并不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否则,他要么进了疯人院,要么进了少管所。

当然了,他下半身有没有什么出格反应,是否会在幻想中对无辜的女性同胞们使坏,别人就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在街头其他人看来,甄彪十足一个农村来的傻子。

他父亲则恍然大悟,自己的儿子原来是个江湖传说中的花痴。

这个发现让甄彪父亲哭笑不得,同时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在父亲看来,起码这小子并没有在街头干坏事。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就不算什么坏事。

爱看女人嘛,这是每个成年男人的喜好,在城里因回头看美女而撞上电线杆子,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自己的儿子看得更为专注一些,或者说,看得更为疯狂一些。

看女人即便是个毛病,根治起来也容易。

给他娶个女人在家,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父亲回程途中,一路喃喃自语:

“这小子,咳,这小子,长大了啊。”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阿彪的父亲一边剔牙,一边对其母亲没头没脑地说:

“得去物色个女人。”

阿彪母亲吓了一跳:

“醉糊涂了吧?你敢碰别的女人,我把你那玩意剁了腌成腊肉。”

阿彪父亲皱皱眉解释:

“不为我。”

阿彪母亲:

“那为啥?”

阿彪父亲:

“为咱阿彪。”

阿彪母亲没听懂,张嘴瞪眼半天说不出话。阿彪父亲只好接着解释:

“再不给他弄个女人,早晚出事。”

阿彪母亲还是似懂非懂。从窗户看出去,儿子吃饱喝足,正站在院子里吹冷风。袖子没卷,却只到肘部;裤腿没卷,也只盖住膝弯。

甄彪一边吹风一边手脚乱动,母亲看出来了,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躁动不安。

母亲的思维这才渐渐跟上父亲的节奏:儿子真的长大了。她在桌面上猛砸一拳,说话一锤定音:

“包在我身上。”

甄彪十八岁那年的冬天,依父母之命娶了邻村一个李姓女子。

女子比他大三岁,长得又黑又壮,人送外号“铁牛”,跟当年水泊梁山上的李逵同出一脉,连外号都一样,只不过性别不同。

自成亲那日起,甄彪眼角没了眼屎,上唇没有鼻涕,嘴角没了泡沫。连耳后都干干净净。

但其父母和村人们都发现,阿彪那张干净的脸上,总是伤痕累累。

经过村里八卦婆的侦察,人们终于知道事情的原由:甄彪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一个雌性动物多瞟上一眼,女版李铁牛即对其大打出手,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伤筋动骨。

再后来,人们偶尔见到他绑着绷带,或者柱着拐杖出现在村头巷尾。

于是,甄彪自十六岁便患上的、爱看女性同胞的花痴毛病,不治而愈。

其父对儿子总是受伤不以为意,倒是对自己的先见之明沾沾自喜,多喝几杯酒,便在村头巷尾宣扬道:

“瞧瞧。女人就是一味灵丹妙药。咱家阿彪是不是听话多了?”

但除了阿彪的母亲,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这话的意思。

许多年后,甄彪谈论起自己的第一段婚烟,总是咬牙切齿,外加双泪直流,责怪的却不是那位女版李铁牛,而是自己的父亲:

“该死的老头子,他是故意毁我的。”

结婚不到两年,甄彪离家出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