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千年诅咒困大秦 > 第六十七章 众臣决议举行国葬

千年诅咒困大秦 第六十七章 众臣决议举行国葬

作者:东皛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7 12:54:29

第六十七章 众臣决议举行国葬

瀛洲国立医院的专家确定了尚鉴坤驾崩的具体时间,并现场开具了死亡证明书,这标志着尚鉴坤的生命正式走到了终点。至于驾崩的病因,由于尚登华坚决不同意解剖遗体,瀛洲国立医院只好标注“因为疫病,医治无效”。王越泽等人虽然觉得如此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是为了保持尚鉴坤遗体的完整性,也就默认了。

于是,众人再次围坐下来商量如何处理尚鉴坤的后事。最后一致同意由王越泽、风无涯和沈皓宗组成治丧委员会,全权负责尚鉴坤的丧礼。丧礼依据国葬礼仪进行,从今天算起一共七天,其中在国家会议中心停灵三天,供秦国子民吊唁瞻仰遗容。吊唁结束后在咸阳宫步寿殿再停灵三天,并于最后一天将尚鉴坤安葬于蓬莱岛秦皇陵。

由于国葬之礼是秦国的最高葬礼,《大秦律》规定无论王室成员或对秦国有功人士,举行国葬必须经参众两院合议通过。所以王越泽和姜博超不到十点就急急忙忙的赶回国家会议中心,紧急召集参众两院议员举行联席会议。风无涯和任旭尧也各自赶回政务院大楼和海天路的高等法院,风无涯召集内阁紧急会议,通报尚鉴坤驾崩的消息,并准备向全世界发布讣告。

咸阳宫里众人依据秦国王室传统丧礼制度开始为尚鉴坤进行丧葬准备。秦国完整的丧礼包括丧、葬、祭三大部分内容。“丧”是规定活人及死者亲属在丧期内的行为规范,“葬”是规定死者的应享之礼遇,“祭”则规定丧期内活人与死者之间联系的中介仪式。

众人尽管知道尚鉴坤已经驾崩超过五个小时了,但是依然按照王室丧礼步骤将尚鉴坤的遗体从榻阁小心翼翼的抬出来,平置在芷阳殿正殿的北墙下。与此同时,沈皓宗命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芷阳殿打算干净,撤去所有的乐器。

沈皓宗在巫臣元青的配合下,轻柔的脱去尚鉴坤的旧衣,为他换上蓝颐琳命侍女刚刚送过来的新衣。这套新衣是尚鉴坤平日里穿着的欧罗巴礼服,包含洁白的衬衣和藏蓝色的条纹礼服,以及酒红色领带。换好新衣之后,沈皓宗、棠修染、巫臣元青和鬻鸿德四个人将尚鉴坤遗体头朝东重新平置在北墙下的平榻上。尚登华、蓝颐琳、隗灵犀和尚承乾四个人则半蹲在尚鉴坤遗体两侧,每人轻轻扶住尚鉴坤四肢的一部分,由巫臣元青将一簇丝绵轻轻放在尚鉴坤口鼻之上。这个过程在王室丧礼中名叫属纩,属是放置,纩是新絮。目的是用极轻的新絮来判断尚鉴坤是否还有气息。当然了,尚鉴坤已经驾崩多时,新絮自然纹丝不动。

尚登华等四人起身,棠修染将尚鉴坤刚换下的旧上衣取了,搭梯子爬上芷阳殿屋顶,一手持衣领,一手持衣摆,面向北方大喊道:“大秦尚国二世秦王尚鉴坤陛下回家喽……” 棠修染嘶哑的呼喊声如银针刺入每个人的心头,令所有人再次泣不成声。棠修染一连向北方呼喊三次之后,将旧上衣卷起来,从屋顶抛下。已经在大殿外等候的鬻鸿德接了旧衣,百米冲刺一般跨进大殿,抖开旧衣覆盖在尚鉴坤的身上。这个过程在丧礼中被称为复,有招魂之意。人之初死,生者出于感情而希望奇迹发生,对死者作最后的挽留。虽然大家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丧礼的这个过程体现出众人无法接受现实的至爱亲情。

沈皓宗接过巫臣元青递给他的角柶,慢慢掰开尚鉴坤的嘴巴,将角柶插入上下齿之间。这个角柶是用牛角制成的,长约六寸,两头曲屈如匙状的礼器,用它把尚鉴坤的嘴巴撑开,叫做楔齿,目的是为了方便接下来饭含程序的进行。沈皓宗再接过巫臣元青递给他的燕几,固定住尚鉴坤的双足。这个燕几是一种木制的微型桌子,用它来固定尚鉴坤双足,叫做缀足,是为以后的着履做准备。最后,沈皓宗接过巫臣元青递给他的殓衾,轻轻覆盖在尚鉴坤身上。殓衾实则是一袭殓被,简单来说就是给尚鉴坤的遗体盖上一重被子而已。

恰在此时,王越泽打来了电话,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为尚鉴坤举行国葬的议题。其实对于这一点,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需要走走程序而已。既然程序走完了,就由王越泽和姜博超通知风无涯,以政务院的名义向全世界发布讣告。讣告将以大秦尚国z府和咸阳宫太子尚登华的名义联合发出,内含尚鉴坤遗体将移入国家会议中心,供所有人瞻仰凭吊三日,以及七日后下葬蓬莱岛秦皇陵的时间等。由于尚鉴坤驾崩的时间是夏历4696年十一月廿一日寅时,即公历1999年12月28日凌晨四点,所以从公历12月29日起至12月31日是秦国子民前往国家会议中心吊唁的时间,公历2000年1月3日则是尚鉴坤遗体下葬的时间。

由于尚鉴坤丧礼期间恰逢世纪千禧年以及大秦尚国建国984周年庆典,所以本来预备的所有欢庆仪式全部取消,丧礼期间全国禁止娱乐活动,凡悬挂“秦图腾”国旗的地方都要降半旗致哀。政务院特别通知大秦尚国所有驻外使领馆,降半旗致哀的同时,在使领馆内设置灵堂,供各国政要前往吊唁。

在参众两院和政务院开始通发各种公告和讣告的同时,咸阳宫里也在芷阳殿殿外西侧竖起了高高的铭旌。这个铭旌是用十几米长的竹竿挑起一条长约10米左右的细长帛条,帛条上书“大秦尚国二世秦王尚鉴坤之柩”。

尚鉴坤的胞弟、天行健君尚融坤等王室成员这个时候也都陆续着素服来到芷阳殿。尚融坤与尚鉴坤兄弟二人的年龄,不像尚登华和尚承乾兄弟二人相差十五六岁,他们俩仅相差几岁而已,所以从小就玩在一起,是相伴长大成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当尚融坤看到尚鉴坤的遗体时,如同疯了一般扑倒在地,跪行到平榻旁放声痛哭。他的哭声让刚刚止住悲声的蓝颐琳和尚承乾又跟着痛哭起来,蓝颐琳已经哭得声音嘶哑,哪里还经得住再度悲伤,没多久竟晕厥过去了。幸好林剑匡、郑西滨两位御医一直守在芷阳殿,连忙施救,蓝颐琳这才慢慢缓了过来。沈皓宗等人劝蓝颐琳先前往高泉殿休息,切莫过度悲伤。蓝颐琳起初死活不肯,直到尚融坤出面劝慰,并承诺自己会随时守在王兄灵前之后,蓝颐琳才由尚承乾搀扶着慢慢走向高泉殿。

尚登华在蓝颐琳离开芷阳殿不久,和尚融坤一起换上了侍女们刚刚赶制完成的斩衰。斩衰是秦国丧礼制度规定必须穿着的三套丧服中最重的一套丧服,一般由丧主家中的男子穿着。斩衰选最粗的生麻布,用刀剪随意裁取几块,拼凑缝合在一起而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斩衰是没有衣扣的,只能用苴麻做绞带系于腰间,丧冠也是用麻绳做成,唤做缨冠。尚登华和尚融坤脱掉鞋袜,换上了丧礼中最重的草鞋,这就是秦国人所说的“披麻戴孝”。

尚登华和尚融坤穿着好斩衰,沈皓宗命人将另一套斩衰和一套齐衰送去高泉殿,斩衰是给尚承乾的,齐衰则呈送蓝颐琳。而此时隗灵犀和池沛柔也换好了齐衰回到灵前。隗灵犀穿的齐衰在秦国的丧礼中是仅次于斩衰的丧服,选用粗麻布制做,与斩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齐衰的断处可以缉边,这种丧服一般是丧主家中的女子穿着。

与此同时,沈皓宗、棠修染和巫臣元青等咸阳宫高管以及尚卫、侍从和侍女们也都换了缌麻。缌麻是三种丧服中等级最低、但也是穿着人员最多的丧服,一般是丧主家族中的族员以及家中仆从穿着。缌麻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可以缉边,也可以用少量的衣扣固定左右衣襟。

在众人都换好了丧服之后,开始为尚鉴坤沐浴、饭含。沐是洗头,浴是洗身。水必须用热的洗米水,布必须用细葛絺巾。沐浴由尚融坤和尚登华叔侄二人亲自为尚鉴坤进行,众人都默默的肃立在一旁,无声的帮忙递送东西。沐浴后尚融坤又为尚鉴坤修剪了头发、胡须、指甲和趾甲。

沐浴完毕,由巫臣元青为尚鉴坤饭含。饭含的意义是丧主家人出于孝亲不忍离别之意,更不忍亲人空着嘴巴和肚子离去,所以将米和贝等宝物放入死者口中。巫臣元青给尚鉴坤口中放的米不是煮熟的米,而是生米。除了生米还有九枚极其精巧的小玉璧,每枚玉璧大约有衬衣纽扣大小。不过由于巫臣元青是侧身将米和玉璧放入尚鉴坤口中的,所以只有站在他对面的尚登华看到巫臣元青在放入米和玉璧之前,在尚鉴坤的口中先放入了一片纱布,然后才将米和玉璧放在纱布的上面。

饭含的目的是让死者的口中不能空着,不能没有吃的,饭含能使死者在另一世界中继续享受生前的食禄,是死者生前食禄生活的再现,所以又有珠、玉、贝、米等含物的区别。尚鉴坤的饭含是生米和九枚玉璧,这是由于西土西周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周礼》中有这样的表述:“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所以西土周朝规定“天子饭黍含玉,诸侯饭粱含璧,大夫饭稷含珠,士饭稻含贝”。尚鉴坤是大秦尚国的君主,地位等同于天子,所以就“饭黍含玉”。由于黍是大黄米,时至今日已经极少食用,秦国丧礼礼仪便将黍改为生米,主要取其自然洁美之意。

众人为尚鉴坤沐浴饭含的时候,芷阳殿殿外铭旌向东的位置已经设好了“重”。重实际是一块木牌,笔直的耸立在殿外,高度近10米左右。重的作用是暂时代替神主牌位,用以死者魂灵的依附。重以长为贵,但它的高度是以死者生前的身份与地位来决定的。例如芷阳殿前的重高度为9米,是秦国丧礼中重的最高等级。五大氏族和王室成员丧礼中重的高度为7米,获封君、子的贵族丧礼中重的高度为5米,普通民众丧礼重的高度则为3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