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 第1017章 沉迷和谈的君臣,官家起疑

第1017章 沉迷和谈的君臣,官家起疑

为了让周辰安心统军,赵祯不得不再次对周辰进行封赏。

授周辰太子太保一职,骠骑大将军,伐辽大将军,封梁国公。

当周辰接到这份圣旨的时候,忍不住冷笑了几声。

咱们大宋的这位官家,王者的霸道野心没学到几分,这种多疑的性格倒是很符合皇帝。

之前他就是太尉,现在变成太子太保,太子太保品级很高,达到了从一品,但论实权,根本无法和殿前都指挥使相比。

拿掉了他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位,给了他太子太保的职官,用意为何?

虚职武散官骠骑大将军就不用说了,伐辽大将军,是不是等战争结束,这一职位就没用了?

至于梁国公,品级是要比侯爵高几级,但问题是,世袭的国公,一代要比一代降一级,三代一过,不再敕封的话,连侯爵都不保了,如何比得上世袭罔替的忠勇侯爵位?

心中对赵祯的这些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但周辰并没有表露出来,他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先完成支线任务,其他的都等完成了任务再说。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宋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怂,但那毕竟是历史。

可现在真的亲身经历之后,他才明白,这宋朝就是个外表光鲜,内在一塌糊涂的王朝,别说跟唐明相比,就算比起短暂的隋朝,也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这位未来被尊称为‘仁宗皇帝’的赵祯,也真的是被文官集团给洗了脑子,那些文官巴掌都打在他脸上了,他都能忍得住,还要笑呵呵的应对。

可自己呢,帮他灭了西夏,解决了宋夏边境的威胁,又抵挡住了辽军的入侵,现在更是要再次迎击携怒而来的辽军。

结果赵祯倒好,这仗好没打呢,就已经开始算计起他来了。

真真是内斗一把好手,对外全是怂包。

不过周辰现在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他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辽国身上。

之前打西夏,他是有心算无心,布局了一年,最后才能够一举灭掉西夏,生擒西夏的开国皇帝,也可以说是灭国皇帝。

这个架空世界的西夏并没有正史中的西夏那么厉害,既能击败大宋,又能击败辽国。

西夏的前身定难军就被周辰扫荡过一次,所以西夏虽然建立了,但建立西夏的皇帝跟历史中的西夏开国皇帝根本不是一个人,实力更是远远不如,所以才会被周辰布局一年多,仅仅动用不到二十万的兵力就灭国了。

可辽国就不一样了,辽国的军事力量比大宋要更强,虽然大宋人多地广,但面对辽国,几乎就没打过几次胜仗。

因为宋人跟辽人的生活习性不同,想要往辽国派遣密探,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周辰虽然早有布局,但派往辽国的密探,给他传递回来的情报也是有限,能够触及到辽国核心资源的,那就更少了。

根据探知的情报,已经自己的分析,他大致得出一个笼统的结果。

辽国最鼎盛的时期,应该就是上一任皇帝辽圣宗的时代,那时候的辽国兵力,常备军就有三四十万,倾全国之力的话,能达到七八十万,近百万之多。

但随着现在的皇帝耶律宗盛继位,辽国内部发生了内斗,国力已经慢慢削弱,早就不复二十年前。

现在的辽国常备军撑死了能有三十万,就算打国战,能有个五六十万也是顶了天。

只不过辽国的军队很多都是精锐,尤其是他们的骑兵,那更是所向披靡。

周辰可以从战略上藐视辽军,但战术上则是一定会重视。

他现在作为北方伐辽大将军,从北地各方召集而来的军队,数量也达到了二十多万,兵力上是绝对足够,但精锐方面就差了许多,能跟辽军骑兵对战的骑兵,那更是少之又少。

总之就是,这一仗并不好打。

?Tтk n ?c o

若仅仅只是击退辽军,周辰有十成把握,除非辽国发疯,不顾一切的攻伐。

但若是想要从辽国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甚至打到辽国国都去,那难度就成几何倍数上升了。

“父帅,这是九叔谴人送来的。”

一身黑甲的周柏走进了府邸,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周辰。

两年过去了,周柏现在已经不再是亲卫军,而是骑兵营的一位队将。

当然,这是战时,平时他都会跟在周辰身边学习,军队上下都知道他是周辰的儿子。

周辰并没有特意隐瞒此事,若是周柏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住的话,也枉费他培养这么多年了。

周辰接过信,打开看了起来,很快,就皱起了眉头。

这是雷九传回来的情报,说辽国派出了十五万大军,由萧珲为主将,耶律宗元为副将,从上京而来,直奔宋辽边境。

周辰对辽国也有过一定的了解,知道这萧珲乃是何人,他是辽国名将的后人,今年已经五十余岁,是辽国很负盛名的军事大将,极为擅长骑兵作战,多次参与过宋辽之战,包括当年澶渊之盟的大战。

而耶律宗元则是辽帝耶律宗盛的弟弟,虽然年轻,但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凶狠角色。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十五万大军,其中有一半都是骑兵,数万的精锐骑兵,一旦进入战场,那杀伤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冲杀起来,恐怕二十万大军都不一定挡得住。

他不会怀疑雷九的情报,雷九跟了他将近三十年,绝不可能背叛他,所以这情报绝对可信。

但就是这样,他才皱眉,十五万大军不可怕,他经历过数量更多的战争,但六七万的骑兵,真的是很可怕,不覆灭辽国骑兵,他们就没有胜算。

虽然有些头疼,但周辰依旧信心十足,若是连信心都没有,谈何收复燕云十六州。

“骑兵,也并非无敌。”

周辰脑海中就有数种对付骑兵的方法,有的不可用,但也有可用的。

远的不说,就说未来岳将军对付金国骑兵的方法,就可以拿过来利用,不过这方法对付重骑兵可以,但对轻骑兵就不行了。

而辽国更多的是以轻骑兵为主,所以光是一种方法并不保险,还需要训练重步兵,配上斩马刀等重兵器……

大战在即,周辰只能用最短的时间开始训练军队,寻找工匠,打造武器。

其实大宋的人口数量远超辽国数倍,只不过大宋重文轻武,导致了国内的军事力量并不强。

大宋的兵力并不算少,可大宋武人地位不高,近些年更少有战争,想要通过战功升官,过程非常难。

长此以往,很多武官没有了上升空间,自然也就提不起奋斗之心,久而久之,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就越来越差。

几十年之后,更是被金国打进了汴京,生擒了二帝,覆灭了北宋,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耻辱。

纵观华夏历史几千年,能像大宋这样软弱的王朝,也真的是没有几个。

…………

周辰本以为跟辽军的大战,将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可出乎他预料的是,双方的第一次碰撞,他所率领的宋军就取得了惊人的胜果,斩杀了数千辽人,又生擒了数千,打的辽军落花流水。

这一战把周辰都给打懵了,说好的辽军所向披靡的呢?怎么第一次交手,就脆成了这样?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不是辽军太弱,而是他们被轻视了。

以往宋辽交战,宋军根本不是敌手,几乎没有胜绩,上次入侵的辽军被覆灭,他们想到更多的并不是他们战力不行,而是被卑鄙的宋人用阴谋诡计击败。

所以这次率领十五万大军的第一战,还是轻视了宋军,才会遭此大败。

虽然很诡异,但这应该就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辽军遭此一败,显然是谨慎了许多,开始用轻骑兵开路,即便周辰早有准备,但面对辽军骑兵的冲锋,依旧是损失惨重。

辽军是入侵方,周辰不可能只是据守,以辽军的机动性,若是不阻挡他们,他们完全可以用灵活的机动性绕开宋军,侵入宋国腹地,到时候大宋百姓就会遭到血洗。

所以周辰明知辽军骑兵不可力挡,但为了大宋的无辜百姓,他必须要率军阻挡辽军的攻势。

宋军的数量要多过辽军,再加上周辰的铁血命令,战场之上无人退后,纵然辽军骑兵再强,也无法突破宋军的防线。

只是这样一来,宋军的伤亡数量要远超辽军。

周辰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知道为了胜利,伤亡是避不可免,所以他的心肠能狠的下来。

倒是他的儿子周柏,这些日子见多了生死,精神都有些恍惚,心性上还是没磨炼出来。

这次跟上次征讨西夏不同,那场战役在周辰的指挥下,几乎是以碾压式的胜利结束,而这次,虽然他们每次都能抵挡住辽军,甚至还不断地击退辽军,取得胜利,但伤亡程度远远超过宋夏之战。

辽军本就只有十五万人,一开始被周辰出其不意,斩杀俘虏不少,后来又被周辰围战,纵然杀伤了无数宋军,但他们自身也是伤亡惨重,尤其是被宋军针对的轻骑兵,更是损失惨重。

一个多月下来,十五万大军,折损过半,刚好又进入了冬季,粮草缺乏的情况下,辽军不得不后撤。

周辰击退辽国大军的捷报传回汴京,朝野上下一片震动,即便是看周辰不顺眼的那些文官,也都是松了口气,没再像之前那样针对周辰。

至于民间,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周辰本就是大宋名人,少年成名,之前覆灭西夏,现在又击退辽军。

一时间,他在民间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即便是年幼的孩童,都知道了大将军周辰,很多百姓更是称周辰为大宋战神。

宋辽战争是暂时停止了,但奇葩的事情再次发生,宋朝官家赵祯再次派出使者前往辽国,要跟辽国进行和谈。

对于朝廷上下的各种骚操作策略,周辰已经习惯了,这些大老爷们,根本就没把前线的战士们当人。

打输了和谈,打赢了还和谈,在他们眼里,前线战士的死活根本就不重要,战争的胜负也只是他们谈判的筹码而已。

输了就要多进贡岁币,金银财帛,土地资源等等;赢了则是少进贡些,反正不管输赢,他们都是把自己放在了弱势位置。

也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一直视辽人为蛮夷,认为辽国攻入中原,就是为了抢些黄白之物,抢些粮食之类。

既然如此,那不如干脆‘赏’给他们点,将他们打发走就行,根本没必要开启战争。

在他们看来,打仗耗费银钱,最后还要进贡岁币,还不如不打仗,直接给钱来的划算,天下安稳不好吗?

用银钱和尊严来祈求敌人放过,也就宋朝能做得出来了。

辽国皇帝本来就因为打了败仗而暴怒,一听宋国居然要和谈,也是很懵,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派人接洽。

送财童子都上门了,凭什么不要?

还是那句话,赵祯想要和谈,周辰偏不让他如意,他趁着宋辽和谈之际,自导自演,再次上演了一场辽人进犯边疆的戏码,然后他麾下的将军率兵出战,屠杀辽军,并且进入辽国腹地,效仿辽人入侵,大肆杀掠辽人。

这一行为,直接让辽国上下震怒,和谈再次半道崩殂,甚至愤怒的辽人还斩杀了宋国的和谈使者。

停了数月的宋辽之战,再次爆发。

远在汴京的宋国君臣,俱是感觉心脏受不了,这一年多,来来回回,战争就没停止过,和谈也是没消停,可每次快要谈成功的时候,就出乱子,让渴望停战的君臣,都是难以接受。

尤其是作为皇帝的赵祯,总觉得事情不在他掌控之中,十分不安,于是做了一个决定。

顾千帆缓步走进了大殿,对着官家赵祯参拜:“臣顾千帆,拜见官家。”

“顾卿来啦。”

赵祯看到顾千帆,点了点头,顾千帆掌控皇城司二十年,屡立功劳,忠心耿耿,是他十分信任之人。

“朕听闻顾卿跟梁国公乃是同期进士,你们的关系应当不错吧?”

问话的同时,他双眼紧盯着顾千帆,想要看清顾千帆的反应。

顾千帆心里一咯噔,但还是表情不变的回答:“回官家,臣跟梁国公确实相识,但也仅限于君子之交。”

赵祯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觉得梁国公如何?”

顾千帆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小心翼翼的回答:“梁国公乃是天下名将,对朝廷尽心尽力,忠心耿耿,臣也对之钦佩。”

“忠心耿耿?”

赵祯心中一动,不予回答,只是说道:“梁国公确乃朝廷重臣,朕之心腹,朕对他也是深信不疑,只是最近朝中有些言论对梁国公不利,甚至还有奏折上表,弹劾梁国公拥兵自重,多次破坏宋辽和谈。”

“朕当然不信这些小人之言,但为了证明梁国公的清白,这件事还是要仔细调查一番,顾卿执掌皇城司多年,乃是这方面的好手,朕想派你去北方边疆调查此事,务必调查清楚,还梁国公一个清白。”

顾千帆低下头:“臣定不负官家之命,即刻安排人手前往边疆。”

在顾千帆退下后,赵祯又招来一人,他摸不清顾千帆跟周辰的关系有多亲密,所以只有顾千帆一人,他不放心,于是暗地里又派出了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