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影响

顽贼 第三百九十三章 影响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三百九十三章 影响

顽贼

兵败如山倒。

尽管作为战役决定性力量的和硕特重骑跑回中军,发现负伤的国师汗仍在艰难抵御敌骑冲击,但顷刻间崩塌瓦解的战场无力回天,只能护着国师汗向东撤离。

刘承宗在敌军崩溃的第一时间下令追击,并命令在倒淌河、南山口一带的蒙番辎重兵加入战场,封锁黄河西岸一线。

随和硕特白纛在夜幕下撤离战场,数以万计的汉蒙军队在黄河西岸爆发整场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混战。

在这个夜晚,仿佛随着卫拉特联军主力在河卡草原溃败,所有援军入场,都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

因为和硕特部料想中,应当抵达黄河东岸的准噶尔部未能如期抵达,而加入围猎的元帅府生力军却越来越多。

他们在整个黄河西岸一百二十里处处举火,没有一处渡口可供军队安全渡河。

夜间的追击效率很低,但对黑暗的恐惧影响着双方人马,枪火与暗箭在战场四处飞射,和硕特被分散切割的溃军在被追击中慌不择路。

有些人丢盔弃甲地跳进河里,仅以身免逃回东岸;更多人在大河面前踌躇止步,转而向南面山地疯狂逃窜。

早前投降的察哈尔降军,也在和硕特大军崩溃后,一面向元帅府投降,一面蜂起倒戈追杀和硕特。

战场直到六月初八清晨才趋于平静,一支支解除武装的和硕特小队被元帅府军队带回,堆积如山的铠甲兵器向铁厂兵工厂往来输送。

六月初九上午,刘承宗坐在中军帅帐里,饶有兴趣地听着蜂尾针部掌令官对其部作战中的情况汇报。

刘狮子的心情很好,不单单因为击垮了和硕特部,还因为元帅府的屯田右旅帅谢二虎正率领蒙古马队渡河。

尽管与国师汗的遭遇比刘承宗想象中要早,以至于他和杨耀部没能及时会和,使中军被迫打了一场以少敌多的战役。

但元帅府中军经受住了来自和硕特部的考验,分进合击的战术仍然起效。

不仅仅在于河卡滩上迟了半日的大军云集,也因为王文秀部成为拖住了木格滩上的敌军后援部队。

这场艰难战役很快就能结束,东线王文秀部的塘骑在今早抵达大营,他已经会和粆图台吉、阿海岱青、岱青三营及察哈尔林丹部分军队,将黄河东岸的敌军主力围困于木格滩。

通过塘骑审问俘虏,确定了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就在木格滩。

由于准噶尔部枪炮齐备,使黄河两岸的战术迥然相异,西岸是国师汗想围困刘承宗,而东岸是王文秀想围困准噶尔。

刘承宗对此并无异议,当黄河西岸的敌军大举崩溃,后方驰援部队相继抵达,元帅府已经在全面战场占据绝对优势。

而蜂尾针张振麾下总兵力六百六十六人的把总部,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以损失近二百人的代价,先后攻陷羊曲城、搅乱敌军主力、促使敌军崩溃,百总赵可变还向和硕特中军发起冲击,据说用断掉的骑矛刺中了国师汗。

这件事还未经过验证。

因为赵可变只有一只左手,而且追随他冲撞的士兵们有多人看见,发生战斗的第一时间,赵可变就被和硕特战士用身体顶下战马。

当战斗结束,赵可变在战斗中受创两斧七箭一马蹄,紧急包扎后已经躺在小车上运往俱尔湾医治了,至少要歇个一年半载……他究竟有没有刺中国师汗,自己都说不清。

当然,跟把总部降兵杰出表现相比,作为中流砥柱的老兵们,也干了件特别操蛋的事,他们居然敢在张振没犯什么错误的时候临阵兵变,解除了把总张振的职务。

如果没这档子事,哪怕不说赵可变带兵冲阵,单是蜂尾针张振扰乱敌军,也毫无疑问够他们夺得战役首功,至少所有军官升一级、轮不到升官的也能挣到上百两的赏银。

刘承宗能理解老兵瞧不上蜂尾针,但瞧不上归瞧不上,并不意味着瞧不上就能解除人家的职务,这种风气不能听之任之。

这事的重要性不亚于这场战役的总结归纳。

刘承宗在这场战役里观察到,低级军官与士兵的表现格外亮眼,但参将以上将领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有点畏首畏脚,他们不习惯。

不习惯这种南北三百里、东西六百里巨大战场纵深的战役,各部在小规模战术行动上配合无懈可击,将领们在战略上的调动却后知后觉不够大胆,只能说中规中矩。

没犯大错,但也没有格外突出的表现。

刘承宗觉得这是好事,他们保住了现有的一切活下来了,用奋力拼杀挣到战后好好考虑的机会,变得更强大。

就在这时,在纵横百余里战场上往来奔驰的塘骑,为刘承宗带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国师汗第六子,和硕特部的多尔济台吉被塘骑带来了,包括国师汗与十九名和硕特王公贵族在内,仍有超过八千和硕特士兵躲在南边山地。

面对独木难支的战局,多尔济台吉作为使者,携带国师汗的白纛,代表和硕特部向元帅府投降。

多尔济台吉在车营辕门下拜倒,懂蒙语的士兵翻译道:“他们愿解甲下山投降,希望帅爷能发放药物派遣医师,战后放他们回天山。”

刘承宗猛地眯眼又恢复正常,发放药物派遣医师?

这事恐怕不单单是因为军队,至少是王公贵族受伤了,有可能是赵可变的突击奏效,他确实刺中了国师汗。

刘承宗问道:“知道今日,何不早降?”

多尔济台吉本来就一肚子气,要不是那个耍大刀的疯子对自己穷追猛砍,让他散尽部众,说什么都不会被一群鸟人推出来投降,光着膀子在辕门下叩头。

但此时他却不敢发作,只能叩头道:“我等不知天军威武,还望大元帅大人大量,放我等归乡。”

刘承宗摇摇头。

在战争开始前的一个月,刚打完河湟大战、来不及消化战争成果的元帅府确实不想跟你们开战,可那时候你们不听劝告,不愿回天山。

反倒想兵不血刃的占领青海大片土地,开战后打输了,又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停战返回天山。

这是解甲停战,而非解甲投降,好处都让你们占了,没有这样的道理。

“若在战前,你们说想回天山,我自会放你等回去,到这个时候身为鱼肉,难道还想全师回还吗?”

刘承宗摇摇头,随后道:“你们解甲来降,伤兵自会得到医治,我只能保证,降者不杀;你回去告知王公贵族,东边的准噶尔业已被围,瓦剌诸部三日不降,别怪帅府发兵歼灭。”

刘承宗却没想到,自己仅是这么一句,多尔济台吉就沉不住气了,仰头道:“大帅,我等愿降,只求帅府速速派遣医师,没有医师药物,父汗撑不到三日后了!”

果然!

刘承宗皱眉问道:“国师受伤了?”

多尔济台吉沉默点头,他原本不想说这事,这事只要说了,他们就在投降谈判上没有余地了,但此时只有眼前的敌军统帅能救他父亲。

多尔济道:“他被大帅麾下断手马兵用断矛刺中,我们最好的医师死在战场上,不能手术。”

国师汗受伤非常严重。

那个断手汉军骑兵在冲击的第一时间,用固定在身体侧面的骑矛戳翻了一名和硕特重骑。

因为他只有一只手,那手上还拿着刀,导致他的身体无法固定在马背上,自己也被顶翻在地。

但那杆长矛是固定在身体上,以至于断掉的骑矛支在地上,正好撞在国师汗身侧,尽管没收到铁矛头的冲击,可碎掉的木片穿过肋下锁子甲,在断口上扎得哪里都是。

并不是和硕特部对这种外伤没有能力医治。

蒙古医术在外科方面很强,尤其长于跌打骨折、箭创外伤方面的医治。

科学技术本身就靠人类的经验积累,新一代的人巩固旧有技术,站在前人基础上发现新的技术。

在这一基础之上,人口越多、识字率越高、文化和技术的传播学习效率就越高,新技术迭代就越快,任何科目都是如此。

除非出现文化上的断代,识字率断崖式下跌,否则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促成技术进步。

但卫拉特眼下面临的重要问题,正是文化的黑暗时代。

他们的优秀医师就那么几个,死在战场上,剩下的就是普遍不是那么值得新任的医师。

多尔济台吉认为比起那些人,他更愿意请求刘承宗为父亲治疗。

因为他认为随着和硕特部投降、放弃对青海的要求,和硕特部与元帅府最大的矛盾就消失了。

尽管投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坏的结果,但他们仅剩的兵力被围堵到山上,王公贵族们失去斗志,即使在发起一场血战,恐怕也不能转败为胜。

刘狮子心里已经乐开了花,面上却考虑片刻,才点头道:“好,我会向收降军队派遣军医随行,但你最好回去与和硕特的贵族们商议清楚,这是投降不是停战,你们做好心理准备,若有任何人不听号令,到时别说国师的性命,就算你们,也玉石不分。”

多尔济台吉再三叩首,退至辕门外等待收降军队启程。

刘承宗这才返回帐中,终于表现出自己的兴奋,紧紧攥着拳头。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和硕特部的投降,会为击穿准噶尔部心理防线提供支持。

这几乎意味着对固守待援的准噶尔部带来灭顶之灾,留给巴图尔珲台吉的唯一活路,也只剩投降一途。

当日下午,冯瓤让塘骑向中军汇报了和硕特部的收降情况,二十名属于和硕特、杜尔伯特的王公贵族已经启程去往中军叩拜,八千二百余名和硕特降军已解甲投降,向幕府询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和硕特降兵的安置地点。

刘狮子的回答依然是安置海上,那是降兵作乱最容易控制的地方,四面都是堡垒山脉,中间更有大湖水师,就算真的作乱也无处可逃。

早前战役中投降和俘虏已经送过去了,至于王公贵族和将领,则分开安置在西宁城,以防他们趁后方空虚的时机联系旧部。

冯瓤第二个问题,则是询问刘承宗,是否需要让国师死在医疗事故里。

刘承宗没这打算,让塘骑告知冯瓤,国师能不能活下来看他的命,尽心救治即可,待伤情稳定送往西宁。

他们在战争中取胜,已经不需要耍这种阴谋诡计了,就算国师汗还活着,手上没兵,也谈不上威胁。

恰恰相反,他需要国师汗活着。

在率军东渡黄河的路上,刘狮子写了两封信,一封让塘骑交给木格滩围困准噶尔的王文秀,另一封送往新城,要交给留守的父亲。

给王文秀的信,是让他小心林丹虎墩兔,这场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需要对虎墩兔加以防备,以防其趁着鹬蚌相争倒戈一击。

毕竟双方都是连番交战的疲惫之师,非常善于奔跑的虎墩兔麾下察哈尔军队却已经缓过来了。

而递交新城的信,则是让父亲帮他出出主意。

如果一切顺利,今后在西宁西边安家落户的蒙古人数量将会抵近十五万关口,而且人口构成非常年轻化。

尽管元帅府把这些蒙古青壮当作农民牧民和渔民,但若按照游牧汗国征召牧兵的标准,几乎每个男丁都会骑马射箭,而且都是战争适龄人口。

这意味着思想变一变,元帅府就能拉出七万游牧军队,他治下的蒙古人,已经是世上最强大的蒙古势力之一了。

数目已经庞大到让刘承宗不能再无动于衷,他必须从政治上,将其完完全全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这场面对卫拉特的战争取得胜利,就是最好的契机。

卫拉特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大贵族都参与了这场战争,这意味着如果他们没死在战场上,就会在刘承宗的降将营里低头相见。

刘承宗要把蒙古人的爵位、官位、称号,跟中原王朝的爵位、官位、称号重新统一,并依靠这次胜利,把影响力推到卫拉特占据的天山去!

------题外话------

中午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