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578章 五日

顽贼 第578章 五日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578章 五日

刘承宗抵达乾州城外的围城阵地时,已是五月初二的傍晚。

中军与三大营扎在城南十里,来自甘肃的三小营被部署在城东,蒙古旅则被部署在外围,还有城南离城墙最近的主攻临洮旅,四万军队将乾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可是乾州城仍未陷落。

反倒是师襄的临洮旅,在两日狠攻中丢下二百多具尸首,连城墙根儿都没摸着。

中军营地,师襄携杨国栋拜倒帐外,向刘承宗解释道:“大帅,这南关外,原本西边是花市、东边是勾栏,都是民居密集之处,偏偏开战前叫段复兴坚壁清野,统统拆成一片废墟。”

“砖石木料俱已叫他运入城内,城外深壕两道,四百步宽的城墙摆了神铳、大炮三十二位,其中还有两门新铸的红夷炮,我兵攻铳不利,昨日几次突前都被守铳压到二里外不得寸进。”

说罢,师襄请罪道:“还请大帅责罚。”

这是杨国栋头一次见刘承宗,听师襄说完,也连忙抱拳垂首请罪。

刘承宗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师襄交上来军中画匠在土山俯瞰城池绘制的城防图。

半晌他才转移注意力看向二人开口,语气上听不出喜怒,问道:“既然守铳比攻铳强,你们有办法吗?”

说来好笑,刘承宗起兵以来也有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纵横关陇横扫雍凉,这座乾州城,还是他第一次见到防守完备的城池。

守城的方略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这座城前两年刚经过修缮,人心、兵员、铳炮、弹药、粮草、器械,都有。

至于那两门新铸的红夷炮就不必说了,多半是皈依西洋教的士人或西洋人铸的……关中的西洋人可不少,就在刘狮子从宝鸡向乾州进军的路上,就已经死好几位了。

本来刘狮子也想在身边养上一两个传教士,虽然他知道传教士心怀鬼胎,但确实知道的东西多,他也不少那一口饭,留在身边备用,不算坏事。

但奈何,就别说传教士了,就连信了西洋教的士人,碰上他的军队都是个死。

因为关中信了西洋教、学到些真东西的士人,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士绅,并且对军事、技术感兴趣,这批人跟起兵袭击元帅府的明廷地方团练头目基本重合。

起兵的地主团练头子未必都是信了西洋教,但信了西洋教的一定会起兵。

这算学以致用。

甚至在宝鸡还发生了件很有意思的事。

那边有个传教士,被民众拿着大明律举报到罗汝才那,罪名是犯了师巫邪术罪。

大明律里对师巫邪术罪有明确的条款规定:

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及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百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象、烧香聚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

为首者绞刑,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这个被举报的传教士,在去年就假借蝗灾,到田间地头恐吓百姓,说这是天主降罪,告诉粮食被吃光的百姓,只要信奉他的教派,天主就会降福消灾,煽惑百姓入教,洒符水、跪拜诵经,直到蝗虫飞走。

今年蝗虫又来了,百姓找他要说法,他说是人们忘了他的教训,心意不诚,遭到天主的惩罚,所以蝗灾又回来了。

最离谱的是他还摆起了谱儿,已经皈依的百姓求他再去施法,他还不去,硬是让人求着拖了两天,等蝗虫势小了,百姓答应修一座教堂,这才再次过去洒符水,然后贪天之功,把灭蝗的功绩安在他那个天主身上。

罗汝才二话不说就派兵把人捉了,直接扭送到凤翔知府李嘉彦的衙门,还带了句话:找个罪名把这人杀了。

李嘉彦新降元帅府,根本惹不起罗汝才,只能把事情原原本本报告给行军路上的刘承宗。

刘狮子一看就乐了,他知道罗汝才为啥要杀人。

宝鸡和大散关是罗汝才部的信地。

目前宁夏边军确实在一股股的南下,但李自成的闯军四营、张一川的河南五营仍能将之阻拦在渭河北岸,因此在明军进入关中之前,王文秀部三个参将的主要使命,是在凤翔府剿杀团练、筹集粮草、攒里并甲、动员百姓、消灭蝗虫。

去年蝗灾中产在地下的虫卵已经完成越冬,正大片大片从地里飞出来祸害庄稼,不过关中的人口密集、去年灭蝗较为充分,因此压力较小,像刘承宗行军所闻,基本上没碰上遮天蔽日的蝗虫。

更难的是眼下宁夏明军活动的范围。

不过即便如此,凤翔府各地仍频频出现大股蝗虫过境,所以罗汝才、杨承祖、李万庆这仨人压力很大,一边要防备着地主团练,收到消息就要发兵剿灭,剿完了还得在驻守信地召集百姓扑杀蝗虫。

累得够呛。

罗汝才扫清信地活动的团练之后,每天都带着军民累呼呼的在整个宝鸡辖境灭蝗虫。

地要翻出来用骡马牛羊的蹄子一遍遍碾过、飞出来的蝗虫要用火烧、用土埋,外境飞来的蝗虫群要用大网赶,犄角旮旯的虫卵要用药水浇,这才把周围的蝗虫杀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传教士的欺骗行为,对别人来说是贪天之功,对罗汝才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昧了他的功劳苦劳!

罗汝才能不生气?他又不是啥善男信女,跟刘承宗合营之前,就算在狠人辈出的延安府,他也是能排上号的土匪头子,破土寨杀大户的效率完全是在跟时间赛跑。

只是后来在官军手上吃了大亏,差点被艾穆宰了,在生死存亡的威胁面前,才跟刘承宗合营,受了军法约束,走上正规军化的道路。

可军法毕竟不是魔法,不可能让杀人如麻的罗汝才立地成佛,至多戴上一层镣铐罢了。

但凡罗汝才觉得自己能做主把人杀了,他就直接自己动手了。

因为元帅府诸将如今都对所谓西儒都没好感,这帮人在帮地方团练和明廷守军造枪铸炮。

罗汝才之所以没自己动手,完全因为百姓举报存在一个问题:拿的是大明律。

元帅府刚到青海的时候实行过一段时间大明律,但现在用的是大元帅律,而大元帅律里……明确删除了师巫邪术罪。

倒不是罗汝才把大元帅律背得滚瓜烂熟,而是当年刘承宗要删师巫邪术罪的时候,专门召集诸将商议过这事儿。

咱元帅府正经人少啊!

老百姓也好、当兵的也罢,信个弥勒佛、传个白莲教、摆个坛城做个法、烧香当吃饭、符水做饮料,这些诡异行为就算不是常规操作,也属于见怪不怪了。

一个师巫邪术罪砸下来,王自用那个三劫营有一个算一个肯定都得斩了,还能把西番、蒙古二旅的高级军官干掉一半,两个旅的军队直接成建制发往天山卫,正好流放三千里,没一个冤枉的。

刘承祖或成最大赢家。

刘狮子也没办法,留着这则条文,能影响整个大元帅律的公信力;删了这则条文,也无非只是担心民间结社的那些会道门。

反正他也不怕民间结社。

刘狮子造反起家,秀才流寇化、流民军事化、流贼北虏化、士绅坐寇化、官军流贼化、甚至还有王自用这种通三教吃黑白的,咱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

民间结社才哪儿到哪儿啊?

对他来说,民间结社只是一种非常低级的组织形式,底层逻辑很容易破解,他的元帅府是全民结社,只要百姓能吃上饭,对封建会道门的防御力就是无敌。

如果他治下百姓吃不上饭……饭都吃不上了,还操心会道门?头等大事肯定是找饭吃,如果能吃上饭,刘承宗甚至愿意勉为其难地自己出任会首。

罗汝才把这事儿报到凤翔府,就是耍了个小心眼儿,既不违背军法,也不需要担责任。

而刘承宗,不反感这种小聪明。

实际上他非常确信,李嘉彦对这个传教士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的,毕竟之前李嘉彦是宝鸡知县,去年秋季的蝗灾,治下出现这种玩神迹的角色,知县不可能啥也不知道。

所以才会把事情报告到自己这里,否则他肯定直接在凤翔府把传教士杀了。

对于这事儿,刘承宗本来都不想搭理。

只是李嘉彦毕竟新降不久,这又是向他询问的第一个问题,这才在马上写了封回信,让人带给李嘉彦,叫他问那传教士两个问题。

第一个,会不会铸炮。

不会,就按大明律的师巫邪术罪,处以绞刑。

第二个问题,是愿不愿充入元帅府军中铸炮。

愿意,就充入王文秀军中做铸炮工,让军匠严加看管。

不愿意,则按大元帅律的造妖书妖言罪,判处斩首。

至于其他对错、道理,刘承宗觉得三观偏差太多的人,没必要沟通太多,就好像他只和王自用探讨造反方式,从不聊其他东西一样。

物质世界的人和迷信世界的神,言语上是鸡同鸭讲、行为上是对牛弹琴,把时间精力投入到这件事儿上属于浪费生命。

大战当前,跟乾州城可能会死掉成百上千条人命的攻城战相比,一个传教士的性命,就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

不过城外大营里,师襄和杨国栋都没有领会到刘承宗提问的用意。

刘狮子的问题是,守铳比攻铳强,他们又该有什么办法,但师襄回答道:“还请大帅借中军战铳三十位,压制城头火炮,我临洮旅部将士必用命狠攻,抢下城池!”

刘承宗有些失望地转头朝帐外看了一眼,回过头道:“我是问,若我没率军前来,你们这八千军队,对这座城有什么办法?”

师襄和杨国栋面面相觑,俩人都没攻城经验,这其实也不算他俩有问题,毕竟明军从朱元璋时代往后算,二百多年来,战场攻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就在这少量战例当中,守军火炮比攻城军队强,就更罕见了。

一般都是明军的火炮比敌军强,在战场上形成完全压制的局面,就比如万历援朝时的平壤之役打鬼子,初六围城、初八进攻,当日拿下平壤城,小西行长部一天减员一万一千三百。

这年头攻守城池的战役,有炮打没炮,交换比就是很夸张,后金的黄台吉率领八旗面对防守完备的城池,也只能在辽东不断重复焚烧尸体退走的过程。

而截至到五年前,后金八旗,本身就是这二百年来两京一十三省最富有攻城经验的部队了。

杨国栋本来想在大元帅面前露一手,搜肠刮肚的把自己过去听来的、学来的攻城方法讲一讲,不过被师襄拦住了。

世袭军官出身的师襄,对攻城的了解比杨国栋这些老兵多得多,如果让他说,他能从白天讲到黑夜,但他觉得不能说。

俗话说知己知彼,师襄认为自己掌握攻城知识并不会比其他将领多,而面前的刘承宗,则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攻城指挥官,整个西北在他面前就没有雄关坚城。

此时此刻,师襄说任何关于攻城的话都是班门弄斧。

所以师襄非常顺滑地低头抱拳,语气诚恳:“请恕卑职愚钝,还望大帅传授卑职攻城之法!”

怎么说呢,刘狮子觉得这个师襄特别像大号加强版的任权儿。

还没等刘承宗开口,边上站着的张献忠先忍不住了,撩起官袍拜下道:“杀鸡焉用牛刀,城内狗官擅杀我帅府使者,既然师旅帅攻城经验尚浅,不如此事就由咱礼部讨回公道!”

在刘承宗看来,张献忠的表情,就是在向他重申早前的判断:师旅帅没啥本事。

不过张献忠说话不招人待见是一回事,其投降元帅府之前是西北攻破城池数量最多的将领也是事实。

在攻城这方面,西旅诸将确实比元帅府的嫡系将领要有经验。

“若叫张尚书围攻此城,需要什么?多久可破?”

“回大帅,我别的都不用,就用蒙古旅两个千人大队、临洮旅这六千人就足够了。”说着,张献忠抬手张开五指道:“五日,必为帅爷攻下此城!”(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