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26章 死斗

顽贼 第626章 死斗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26章 死斗

潼关。

灰扑扑的老鼠猛地跃起,一次次撞向门坎上虚掩的木门,恼怒地吱吱直叫。

陶会靠坐在室内的棺材旁,抬手在兵衣交领里挠着腐烂的疙瘩,疼痛让他强打精神,继续向三眼铳里装填弹药。

沉重的呼吸声像拉动风箱,陶会早就知道潼关守不住。

他是潼关卫指挥使张尔猷部下的家丁选锋。

十五日前,在潼关跟鼠群大战;十日前发起了烧,意识到染上瘟疫,自愿追随张尔猷出关,以染病之躯同元帅军作战,连败三阵。

逃回潼关,烧得起不来了,差点死掉,全靠秀才盛昭之用三碗麻黄升麻汤保住命。

但也只是保住命,潼关卫的药材有限,瘟疫在几日内带走了他的妻儿老母,都躺在身后那口棺材里。

五日前魏迁儿攻关,陶会都没能从床上爬起来,直到现在,他脸还黄得跟梆子戏里的典韦一样。

再加上浑身的疙瘩疤瘌,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死期将近、投胎不远的完蛋气质。

像他这种情况,在潼关守军里已经是比较幸运的了。

在他躺在榻上养病的三日里,潼关关城被蜂拥而上的元帅军淹没,尽管关上军民数量其实远超元帅军魏迁儿所部,可他们依然被淹没了。

魏迁儿没有攻城军械,甚至连云梯车都没有,用的非常原始的蚁附攻城手段。

他们先将潼关西面郊野净空,随后兵分两路,一路在西关外拆房子、装土袋,一路奔上南塬,步行翻过禁沟,向守备空虚的十二连城展开进攻。

那些同属潼关防御体系的城池大多因鼠疫废弃,城里根本没有守军,被攻陷的速度和行军速度差不多。

一日之内,尚在备疫的潼关就成了孤城一座。

随后魏迁儿部军士在河畔以强弓、火枪、狮子炮、千斤炮与关上守军对射掩护,同时赶着骡队马队,将砖木土石推入禁沟,掩埋护城河,并进一步将土袋扔在城下,踏土登城。

潼关是座北临黄河,依山而建的山城。

它拥有东西两个方向的完备防御体系,既是面西守护中原的门户,也是向东保卫三秦的大门。

这座雄关在元代曾是蒙古威压中原的重镇,也曾在明初决定天下霸权的归属,这决定了其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可是在明代的大多数时间里,它在现实中又并没有那么重要。

自嘉靖年,白银大量流入,大明帝国进入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在这一百年间,潼关作为一座管辖复杂的内地关口,最大的使命是驻防大名。

北直隶的那个大名府,潼关卫的旗军要在那边驻军,受大名兵备道节制。

因为潼关在永乐六年在政区上开始受北直隶管辖,军政考选由直隶巡抚、巡按负责。

甚至在宣德五年前,因为是直隶卫,潼关卫旗军还要承担北段漕运任务,跑到东边的大运河去押漕船。

而在军事上,潼关卫的上级是南直隶的中军都督府,因此作为京操班军,旗军还要每年到南京去上班。

所以潼关卫一直以来都受到多重管辖,地理上陕西管它、政区上北直隶管它、军区上南直隶管它,驻军上河南管它。

很长一段时间里,潼关卫旗军的日常,就是全国各地到处旅游,顺便做点小买卖。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发生过最重要的战役,是嘉靖年间因盛产黄金导致矿寇猖獗,指挥使盛德率军出征,亡于阵中。

实际上,若单是以兵力、火力、器具来算,潼关守军怎么打都不会输。

他们的人力是魏迁儿部大营的两倍,火炮更是达到五倍之多。

偏偏承平日久,城西关外的河堤都种上了树,西郊也到处都是民宅院舍,为魏迁儿的军队提供极好的遮蔽,反倒令关上守军难以瞄准,在对射中形成劣势。

放炮打不中人,不仅令魏迁儿部军士耻笑,更伤害守军士气。

以至于魏迁儿仅用一个营的野战炮搭配火枪便压制一面城墙,使军兵攀爬依附,登上城关。

当第一名元帅军登上城墙,潼关便宣告失陷。

潼关卫旗军在城头对射阶段不占优势,等元帅军爬上城头,旗军的病秧子连拿兵器挥舞都是问题,遑论格斗,更不行了。

倒是攻入潼关之后的战斗,并没有魏迁儿想象中那样顺利。

早在收到魏迁儿部薄城的消息,潼关卫的指挥使张尔猷就已经在心里做出判断:潼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守军很多,但病倒的人更多,以至于整个关城虽有军民过万,却无法组织起来,到现在甚至连坚壁清野都没做。

城外民居的梁柱砖瓦都将成为叛军填壕、攻城的器具,这意味着登城很简单。

而登城作战,半数伤病的军民更不可能是元帅军的对手。

毕竟经过指挥使盛以达的运筹帷幄,盛家后辈盛逵之、盛昭之两个秀才对症下药,潼关卫眼下对这病已经有了基本了解。

算着日子,元帅军这一个营,至少还有两天,才会大面积爆发感染。

他们要用伤病之兵,抵御元帅府的健壮之士,谈何容易?

但守不住也得守,非但要守,还要尽可能地把元帅军拖在潼关,就算是死,也要拖着他们一起死。

潼关的防守部署很简单,由指挥同知李继祖率领军民登城主持防守,能守多久守多久。

指挥使盛以达率城中没有战斗力却依然存活的军余老弱,押运车辆、粮食、财货向东关外的秦王寨迁徙。

至于指挥使张尔猷,则集结了潼关所有依然能作战的旗军,在城内错综复杂的街道,筹备巷战。

张尔猷对军官、旗军的动员也很简单。

他告诉卫所的世袭军官:“我辈世沐国恩,受爵禄,既然不能捍卫封疆,今天就是我们以死报国的时候了!”

而对旗军,则是另一种说法:“若有活路,投降无妨,但我等身染重病,彼等亦染疾病,即使投降受辱,仍难逃一死,何不奋力作战,都死在这,东边的家小就安全了。”

世袭军官们自然是没啥好说的,旗军们有家小跟着盛以达往东走的,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而家眷在瘟疫中死光的,也没啥活头了,咋死都行。

在这个时代,巷战本是下下策。

因为一来城门楼这样的制高点被占领后,城内守军调动可以说是一览无余。

二来则是守军虽有熟悉地形路况的优势,视野受到遮蔽、旗鼓号令难行之下,指挥官却无法快速指挥,只能就近指挥眼前的士兵。

这就决定了,守军在巷战中难以组织,既难以快速调动支援、也难以在攻击后快速转移。

但这些问题,对张尔猷和潼关旗军来说不存在。

他们不需要高级将领指挥、不需要组织、不需要调动、不需要转移。

城破的第一时间,散兵游勇便各据城内屋舍宅院,有体力的旗军上房对射,没体力的就抱着杆火枪蹲在屋子里,盯着门口,随时准备打死冲进来的第一个人。

没人进来也无所谓,反正时日无多,等死而已。

而在街道转角,时不时就有五六骑、七八骑持矛突阵,骑兵有时会被火枪打落,也不乏有勇士突入阵中胡砍乱踩。

总之,潼关卫旗军在努力寻找一个体面的投胎之法。

发着高烧的魏迁儿的初一进城,就听说前锋在各处街角被明军突击、各处屋舍被明军放冷枪,让本就虚弱无力的他更加烦躁:“城墙都拿下了,还能叫他欺负了?”

“把城墙上炮口倒转,对向城内,见人就打。”

“别跟他们一个屋子一个屋子争,感觉有人就先拿手里东西往里面丢,炸了再说。”

“抓紧时间,把所有会动的都宰了!”

这个大营自从向潼关发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留在世上的时间屈指可数。

刘承宗精心编制的笼头坠地,四千余营兵挣脱枷锁,再没那么多禁忌。

随着魏迁儿下令,很快各式火炮在城墙上响起,向城内军民居所轰出大小不一的实心铁弹、散子甚至开花弹。

这都是明军留在城上的守城器具,从打开花弹的碗口炮到射实心铁弹的将军炮,还有散子、实弹混装发射的佛朗机炮,一时间在城头打得炮声不绝于耳。

铁弹如锤,将一面面砖墙砸穿。

散子如霰,穿墙破窗,将门窗撕成碎片。

甚至就连前线步兵,每个小队都带了几颗飞礞炮弹,遇上察觉危险的屋子,就先往里头灌两颗炮弹。

还真别说,飞礞炮用的时候并不算很好用的兵器,两次点火增加了意外情况,同时射程较远也更容易磕灭炮弹的信管,导致熄火。

但是在街巷这种特殊地形,直接把炮弹丢进宅院,反而意外地好用。

易用性很好,杀伤力更可观。

进入潼关的两个时辰后,卫衙方向传出巨大的爆炸声。

魏迁儿在西城墙的城门楼上都能看见爆炸荡起的烟尘。

很快,在街道间奔波穿行的传令兵便向其回报,明军指挥使张尔猷阵中被毙。

当大营军兵在潼关自西向东推进,即将进攻卫衙的时候,张尔猷率四十余骑在小路冲突数次。

这是个货真价实的猛将,尽管染病后身体状态不佳,却仍能披甲骑马驰射、挥刀乱砍,单是在他手上死伤的军兵便有十六人之多。

相应的是其部骑兵也被打死不少,最后仅余五骑。

最后一次冲锋时,已经身中十余箭的张尔猷被火枪近距离正面击中胸口。

铁甲挡不住元帅军的制式重铳,重达一两五钱的铅弹能在二百步外击毙牛马,更不必说近距离打在身上了。

张尔猷的扎甲前胸只被打碎了一块甲叶子,扎甲背部却被打出脑袋大的窟窿,就连后面的护心镜都被撞碎的铅弹破片打成碎片。

余下的五名骑兵,也有四人在抢夺张尔猷尸首时被元帅军围住俘虏。

这帮人根本就不想投降,他们争抢张尔猷的尸首,只因为这是张尔猷在开战前就给他们下的命令。

“若我阵亡,莫教贼人得我尸首。”

即便被团团围住,他们还想负隅顽抗,直到兵器都被打落才被俘虏。

倒是有一人没去争夺尸首,直接奔马跑回卫衙,没过多久那边就传出巨响。

据俘虏所言,是张尔猷的妻子、妾室和女儿。

他原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追随他出城作战,死在跟魏迁儿的第一次冲突中。

小儿子则在瘟疫袭来时染病,正逢医师病死、盛家俩儿子还没拿着医书出来行医,关上守军对这病也不了解,没救过来便死了。

只剩妻妾女儿,她们都不愿跟盛以达去东关外的秦王寨,便在卫衙堆了火药柴薪,得知张尔猷阵亡,便引燃火药,把自己连同卫衙都炸个稀碎。

就这样,潼关内最后一支成建制防御的军队,在魏迁儿手下覆灭。

随后肃清仍旧在屋舍负隅顽抗的散兵游勇,更加顺利。

他们甚至当天就找到了明军屯放粮草的廒仓,数不胜数的米粮,还有数不胜数的老鼠。

被打了洞的廒仓都快成老鼠窝了。

魏迁儿收到消息,当即从城门楼上下来,一路驰马进了廒仓,看见堆积如山的粮食,自瘟疫袭来以后,第一次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无视遍地乱窜的老鼠,一刀砍破粮袋,看着粮食哗哗地从麻袋破口中的流出,对左右道:“好极了,如此一来,即便我等尽数亡于瘟疫,也能给帅府留点东西,以报答大帅豢养之恩。”

说罢,高烧两日不眠不休的魏迁儿终于挺不住了,走了两步,一个恍惚,栽倒在粮袋上。

众人连忙七手八脚地把他从廒仓里运送至阴凉的地方。

好在潼关的问题已经不大,眼下只剩大营自己的问题了。

没人下令,也不知是哪个小队先开始的,总之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整个大营除了东门驻守的两百人之外,余下所有人都脱了铠甲钵胄、解下兵器、取下队旗。

依照队伍编制,将军器、火炮、火药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潼关西门外。

随后他们把病倒起不来的人在城中寻了块地方安置,余下仍能活动的军兵开始拆房子、砍树劈板,赶制棺材。

同时将城内随处可见的明军尸首拉到东门外。

伙兵则取出廒仓囤粮,屠宰城内死伤战马,从早到晚换着花样做好吃的。

甚至有人在城外挖起坟坑,给自己立了牌子,占住精挑细选的风水宝地。

整个潼关的大营兵都在思考死后的事情。

临近黄昏,驻扎在东城墙的守军,突然发现城中空地时不时出现巨大的阴影快速掠过地面,一次又一次。

人们迎着傍晚的落日抬头,麻木的脸上映出异样神彩。

不该出现在中原的雪山神鸟展开双翅,羽翼沐浴在阳光下散发金色光芒,盘旋滑翔着掠过潼关上空。

“秃鹫,秃鹫来了,大帅在行军!”(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