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起航1992 > 第980章 曾经的联翔有多牛

起航1992 第980章 曾经的联翔有多牛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1:18

第980章 曾经的联翔有多牛

第980章 曾经的联翔有多牛

没有通讯产品开发经验,就想着去开发手机射频芯片,张起航觉得倪老的步子迈的有些过于大了。

可面对张起航的这个问题,倪老却是笑了:“我们有啊。”

张起航听的愣了一下:“咱们有?”

“对,咱们真的有,”倪老点头道:“联想电脑早在1992年就开始立项研发程控交换机,并且在94年元旦的时候,我们的LEX5000局用程控交换机就在郎坊邮电局开局成功,当时一位政务院的副院长还曾经亲自到郎坊邮电局视察过我们的这款交换机,对我们的这款交换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联翔电脑的局用交换机早在1994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投入使用了?

张起航是真的震惊了,他惊讶的道:“那个时候的华威交换机……”

“我们的交换机比华威的交换机投入使用的还要更早几个月,”倪老笑着点头,脸上满是自豪:“联翔的局用程控交换机是在94年元旦投入使用的,而华威局用交换机也刚刚起步,两家在1994年一先一后获得邮电部的入网许可证……张总你可能不知道,连海子里都是采用的我们联翔的程控交换机。”

连海子里采购的都是联翔的程控交换机?

联翔电脑在程控交换机领域竟然还有这么深的造诣吗?

张起航震惊的已经不知道说点什么好了,他忍不住想到,如果联翔电脑不作死,在程控交换机领域深耕下去,恐怕未来也没有华威的风光了。

舔了舔嘴唇,张起航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心,这才向倪老问道:“那当年联翔电脑在程控交换机领域的水平,和华威相比如何?”

“当时的联翔程控交换机事业部有80多号人呢,在联翔电脑内部是仅次于杨原清领导的微机部的第二大部,”倪老的眼中带着几分自豪:“当时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总经理是我的学生罗争,这孩子在程控交换机领域有相当好=高的天分,至于说当时的联翔程控交换机事业部与华威相比,谁的实力更强一些,我一点都不自谦的说一句,当时的华威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搞出来的产品,联翔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实力全面超越当时的华威。

当然,经过了这么七八年的发展,现在的华威在程控交换机方面技术水平已经比当初强多了,但一直在姓刘的裁撤程控交换机事业部之前,联想电脑在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一直是遥遥领先于华威。”

是这样的吗?

张起航觉得有点难以置信,可又觉得以倪老的身份、人品,他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乱说,那么当年的情况应该就是真的了——在这里,张起航也感受到了倪老心中对姓刘的浓浓的怨气。

不过,如果有前期研发程控交换机的底子在,倪老提出研发手机射频芯片的想法就不能说他是心血来潮的举动了,张起航沉吟了一下,说道:“您的意思是让罗争来担任这个射频芯片的研发负责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搞手机射频芯片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我不记得从联翔电脑过来的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当中有一个叫罗争的同志啊。”

一说起罗争,倪老就不由的叹息了一声,满脸遗憾的说道:“说起来还是罗争这孩子还是受了我的连累。”

“啊?”

张起航闻言,有些不解。

“罗争不是我的学生么,”倪老给张起航解释道:“当年姓刘的坚持要裁撤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小罗可是我的学生,更是姓刘的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在裁撤了程控交换机事业部之后,他就去了沪城一家叫‘Trident多媒体技术公司’的外企,从事数字影像处理芯片的开发。”

“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起航这才恍然,一个此前从事程控交换机的哥们,在离开联翔电脑之后竟然去了一家外企从事数字影像处理芯片的开发工作,这哥们也确实是够牛X的了——与此同时,张起航隐隐的觉得这家叫Trident多媒体技术公司的企业好像有些耳熟。

“嗯,”倪老点点头,接着说道:“小罗不但在程控交换机和芯片方面非常有天分,在软件方面也很厉害,93年的时候,1993年,联翔电脑组织软件中心、小型机部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三个部门一起联合开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这款金融软件的市场反映非常好,拿下了许多的订单,在这款金融平台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小罗就是副总工程师。

前几天,小罗得知了我来到了咱们华腾工业集团,就特意给我打了个电话,询问我在这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得知我在这边挺好的,他就询问我咱们集团是否有开发手机射频芯片的想法,我来和你商量这个事,其实也是受了小罗的启发。”

张起航想了想,说道:“您的意思是,如果咱们决定搞手机射频芯片乃至将来的基带芯片,罗争先生就会过来?”

“没错,”倪老点点头,又补充道:“除了小罗之外,这次从联翔电脑过来的许多同志,当年也是从事程控交换机开发工作的,只是程控交换机事业部被裁撤之后陆续分流到了其他的部门,但我相信他们的底子还在,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认为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研发手机射频芯片的技术条件——当然,如果真的要上马这个项目,那肯定是需要再招募人手和增加设备的,但最核心的领军人物我们已经有了。”

这个“做核心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罗军。

这么说的话,这个手机射频芯片项目就属于那种踮踮脚能够得着的喽?张起航沉吟了下,再次向倪老问道:“倪老,您认为大致多长时间能出来成果?大致需要多少经费?”

倪老显然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闻言,他认真的回答道:“我大致上了解了一些国际上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情况,很多专利是对外出售的,如果我们购买这些专利,可以大幅度的缩短研发周期,大致1年左右的时间差不多就够了,如果在开发初期就将基带芯片也考虑进去,那么连同基带芯片在内差不多要2年左右的时间。

只是这么一来需要的经费数量就比较多,算上购买专利的费用的话,我认为拿下射频芯片可能要1.5个亿打底,甚至2个亿也有可能,如果算上基带芯片,差不多要3.5到4个亿。”

说完,唯恐张起航被这个研发经费的数额给吓到,倪老连忙解释道:“需要的经费数量确实比较多,但我们会尽量节省一些,最重要的是我对咱们国家移动通讯市场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的开发出手机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我们就能够打破外国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到时候我们不用生产手机,单单是靠向各大手机制造厂商们出售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就足有让咱们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倪老的话,张起航丝毫没有怀疑,他可是太知道在几年之后,国内的手机市场的规模有多大了,21世纪初就是一个手机大爆炸的时代,随着国内多家电子企业的进入,手机的价格迅速从大几千乃至一两万降到了入门款之需要七八百元

入门级的手机只要七八百元,可以这么说,从2002年开始,华夏正式进入了全民普及手机的时代,“捡破烂的都用手机进行联系”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这就是实情。

张起航对手机芯片领域不熟悉,但如果真的只用三五个亿就能够打破外国巨头在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对华夏的垄断,届时华腾工业集团一年赚到的都不止十个八个的“五个亿”,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完全可以用卖手机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钱来养活芯片研发部门了。

所以此刻,看到倪老小心翼翼、唯恐自己拒绝的样子,张起航笑了:“倪老您不用说了,如果用三五个亿救恩能够给打破欧美日在手机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领域对咱们的技术封锁,那这个项目没问题,我肯定批!”

倪老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这就给小罗打电话。”

“您先别着急,”张起航急忙拦住倪老,笑着说道:“我这边没问题,但这么大的事,咱们也得一起去说服其他同志,该走的流程是一定要走,所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这些……”

工作了一辈子,倪老当然明白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一个投入这么大的项目,从一开始的项目分析到可行性报告再到正式立项,每一步流程都是十分严谨的,领导可以因为自己看好这个项目而大力推动,但绝对不能越过该走的流程,否则那就是对整个项目的不负责任。现在听张起航这么说,倪老自然不会抵触,当即笑着点头:“应该的,我回去就写报告。”

…………………………

倪老回去了,但这种关系到华腾集团战略发展方向的大事,张起航觉得还是应该跟老冯书记说一声。

和张起航的担心一样,老冯书记在听张起航介绍了情况之后,担心的问道:“如果能够打破西方企业对咱们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垄断,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倪院士他们团队有研发射频芯片的实力?”

张起航说道:“倪院士一个叫罗争的学生,此前是联翔电脑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总经理……”

在听了张起航的介绍,知道了罗争的情况以及联翔电脑程控交换机的发展情况之后,冯国庆也有些激动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罗争先生真的对通讯产业这么了解的话,也就是说,他们真的有可能开发出咱们华夏人的第一款手机射频芯片?要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要干了!”

已经在汽车上尝到了“打破国外巨头垄断”的好处的冯国庆,现在对于任何有机会打破国外垄断的事情都充满了兴趣。

见冯国庆不反对,张起航遂笑着点头:“倪老正准备撰写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呢,回头这份报告写好了之后我拿给你看看。”

冯国庆也笑着点头:“好。”

就在这个时候,刘建峰匆匆的找来了,在和冯国庆打过招呼之后,刘建峰说道:“张总,一家叫展讯科技的公司给咱们发来了一封传真,问咱们是否有兴趣对他们进行投资。”

顿了顿,刘建峰补充道:“传真上说,他们这家公司似乎做手机基带芯片的,并且说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2.5G手机基带芯片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芯片设计的验证工作。”

什么玩意儿?!

听到刘建峰的话,张起航和冯国庆都懵了:我们刚刚准备研发手机射频芯片,结果有一家研发手机基带芯片的企业找上门,并且说他们已经完成了芯片的设计工作,现在已经进入到了验证阶段了?

而且对方搞的还是2.5G基带芯片?

什么叫2.5G?

这其实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出现的一个技术,即基于G**技术发展而来的GPRS技术,因为相比于传统的2G,GPRS具备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所以被俗称为2.5G,而在3G技术普及之前,还有个叫做2.75G的EDGE技术,但不管是2.5G还是2.75G,其实本质上还是2G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不过此刻么,张起航和冯国庆可不管他什么2G还是2.5G,两人都被刘建峰送来的这个消息给震惊了,不由的面面相觑:真的假的?不会这么巧吧?

“不会这么巧吧?”彼此对视了一番之后,冯国庆挠着头,首先开口说道:“咱们这边刚刚在讨论是否上马手机射频芯片项目呢,立刻就有一家研制基带芯片的公司上门来寻求融资了?这不会是骗子吧?”

张起航的心里其实也有点犯嘀咕,但犯嘀咕归犯嘀咕,仔细想了想,他又觉得不大可能,摇头对冯国庆说道:“应该不大可能,如果是时间长点也就罢了,可倪老跟我说完这件事之后我就来伱的办公室了,这中间也就隔了小半个小时,哪能这么巧?”

冯国庆想了想,点头:“听你这么一说,倒也是,这么说,就是真的巧了?”

“巧不巧的看看对方的传真不就知道了么,”张起航说着,将手向刘建峰一伸:“小刘,把文件给我看看。”

“好的。”

刘建峰赶忙将传真递给张起航。

冯国庆心中实在是好奇,干脆也不等了,凑过头来和张起航一起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张起航和冯国庆老爷子都被镇住了……

这家来寻求投资的企业叫做展讯科技,展讯科技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是陈大同先生和武平先生,

陈大同先生在华清大学获得本、硕、博学位,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半导体器件及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是国内首批半导体专业的博士,气候在米国伊利诺伊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95年的时候,陈大同先生在米国创办了Omnivision(豪威科技)公司,开发出了开发了全球首颗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

武平先生也是牛X的一塌糊涂,说起来他和陈大同先生还是大学校友,84年的时候毕业于华清大学,随后分别于87年、90年获得航天工业部航空科学院硕士与博士学位,拥有三项美国IC设计专利,曾先后在美国Mobilelink、Trident以及瑞士Biels等企业和机构担任通信半导体技术设计与管理工作,是真正的国际级通讯半导体技术专家。

至于陈大同先生和武平先生为什么成立了展讯公司,是因为去年、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信产部发布了“18号文件”,首次明确鼓励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在这份文件的鼓励下,一打批当年出去的留学生准备回国创业,陈大同先生也是在这以时期回国的。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工作,由30多名海归团队组成的展讯公司在今年4月份正式成立,公司的产品目标也直指“独立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基带芯片”,因为整个团队都是半导体和通讯行业内的专家,所以工作进展的很顺利,用时6个月,上个月的时候,展讯就完成2.5G手机基带芯片的设计工作,而现在,为了募集测试的所需的资金,展讯公司准备进行第二轮的融资,询问华腾工业集团是否感兴趣。

如果华腾集团感兴趣,他们将十分高兴邀请华腾工业集团的高管或者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前往展讯进行考察,如果华腾工业集团这边没有时间,他们也可以派人来向华腾工业集团做项目介绍……

看完这份传真上面关于展讯公司主创团队以及创始人相关的介绍和项目进展情况的,冯国庆迟疑着道:“现在来看,这件事似乎是真的?”

张起航摸出了电话,说道:“是不是真的,打个电话问问不就知道了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