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起航1992 > 第257章 指示

起航1992 第257章 指示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1:18

第257章 指示

华腾机械制造公司甚至会与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搞一个联合实践点?

张起航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不少人、尤其是琅琊地委、行署的领导们全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啊!

我就奇怪为什么哈工大的这些教授们要在咱们琅琊这边过年呢,原来是为了这个!

到了地区这一级别,主要领导好歹也都是厅级干部了,对于国家当前的问题当然都很清楚,比如在科研界和产业界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是产学研脱离,而现在,华腾机械制造公司做的这件事,就是尝试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这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

赵德清同志当即向张起航问道:“小张同志啊,你们这个技术研发中心,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搞起来?”

这话问的很有技巧,问的是“用几年”而不是“什么时候”,那就是在他赵德清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么大的投资,根本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张起航腼腆的道:“三到五年吧,这个技术研发中心就是今后我们公司今后重点建设和投资的项目之一。”

“既然这样……”赵德清略一沉吟,当即做出了决定:“地区里再支持你们500万,另外再帮你们协调一部分贷款,帮你们将台子搭起来。”

500万多吗?

当然不多,虽然琅琊地区是革命老区,但拜批发市场的飞速发展所赐,这几年来,琅琊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地区的财政比起前些年来其实已经宽裕了不少,但华腾机械制造公司终究是工业局下属的单位,并不是地委和行署下属的单位,属于“小老婆生的儿子”,能够拿到500万的财政拨款已经是“当家老爷”青眼有加了,这一点,张起航自己也很清楚,但这个帮忙协调一部分贷款,却让张起航格外的喜出望外,他连忙点头:“谢谢领导的关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尽力将架子先搭起来。”

赵德清就笑眯眯的点头,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这不是赵德清第一次见张起航了,在年前地委和行署为招待哈工大的诸位教授们举办的招待宴会上,赵德清就见过了张起航,只是当时人比较多,赵德清也没怎么和张起航近距离接触,只是简单的说了两句话,现在看来,张起航这个小同志很不错,不但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内就取得了这么出色的成绩,更难得的是他不骄不躁,并没有因为取得了这么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很不错,安明同志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小伙子确实值得培养。

想到这,赵德清再次对张起航说道:“以后工作当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就尽管来找我,地委一定尽力帮你解决……对了,小张同志,你入党了没有?”

“还没呢,”张起航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不过组织非常关心我的成长,在我们局长的关心下,我已经写过了申请书,现在我是入党积极分子。”

赵德清闻言,越发高兴了:马少军同志做的很不错。他连连点头道:“有这个觉悟,这就很好嘛,年轻人就是应该积极的向组织靠拢……”

年轻人、尤其是有本事、有能力的年轻人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在找的情况看来这当然是一件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想到这,赵德清对马少军吩咐道:“少军同志,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也不要太按部就班,适当的缩短一下考察时间,这个也是可以考虑的嘛。”

马少军哪能不明白自家头儿的头儿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催着自己尽快帮张起航完成入党程序呗。这种事情他当然不能反驳,连忙点头道:“领导您说的是,之前我还有些犹豫呢,有了您的指示,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赵德清就微微颔首。

知道了那就是一个空壳子大楼,大家也就没了去看看的兴致,甚至连办公楼都没进去,大家就浩浩荡荡的进了生产车间。

看着车间里排列齐整的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赵德清的眼中竟然有些迷醉:琅琊地区,也有一家像样的内燃机生产企业了啊……

说起来可怜,作为革命老区,琅琊地区的工业其实并不发达,这几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主要是依赖于民营经济,就算是有重工业,也不过是水泥、发电这些,像是炼钢、机械制造这类的企业压根就没有——也不能说没有,只是说没有上规模的,而现在,华腾机械制造公司的忽然崛起,让赵德清看到了这种希望。

想到这,赵德清忽然转头向张起航问道:“小张同志,你对你们华腾公司未来的设想是怎么样的?你们不能只生产这种小型汽油机吧?”

“啊?”

张起航还真没想到赵德清会问出这个问题,不过他更加明白,自己此刻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华腾公司今后能够从地区得到的支持力度,所以他没有贸然回答,而是在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回答道:“书记,我暂时没考虑那么多,现阶段的华腾公司,只是在向着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努力,至于未来,只能说是一个粗略的构想,至于将来是否要达到那个构想,还要看情况会朝着怎么样的方向变化。”

“哦?”

张起航的回答,让赵德清又是惊讶,又是惊喜。

惊喜的是一个小小的公司,竟然制定了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而惊讶的是张起航对于未来竟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自己下去考察的时候,很多单位的领导都会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向自己表态“我们单位要用多少多少年,努力发展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企业”,却不知道情况是发展变化的,既然社会是在动态发展的,当初制定的目标到了某个阶段之后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调整也就成了不确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起航的做法其实才是正确的:有一个大概的目标,然后五年一个台阶、五年一个台阶的发展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