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起航1992 > 第887章 救命的交情

起航1992 第887章 救命的交情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1:18

第887章 救命的交情

第887章 救命的交情

这2000万的支票还是张起航个人借给老谭同志的。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一段佳话。

去年年中,老谭同志接管潍柴的时候,有18000多名干部职工的潍柴厂已经拖欠了工人6个月的工资、一年以上的水费、电费以及养老保险,企业账面上的全部资金只有8万元,内债外债高达3个亿,负债率达98%,偌大的潍柴厂处于不停的被断水、断电、断原料的阶段,整个工厂的管理几乎陷入了崩盘的状态,人心涣散,处于破产的边缘。

临危受命的老谭同志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19日上任的他,原本定于6月27日召开千人大会、发表就职演说,结果千人大会还没召开,老天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6月27日凌晨,潍柴厂一条主要的生产线——KW铸造线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了。

消息一经传出,全厂敢职工对前途的绝望达到顶点:这是老天都要绝我们潍柴啊。

甚至给别迷信的人从谭旭光的名字上解读出了这次火灾的原因:旭光?旭光的意思不正是九日发光吗?所以啊,这充分说明老谭同志不适合作为咱们潍柴厂的一把手。

就是在这样的人心惶动之下,上午10点,老谭同志平静地走上讲台,面对全厂干部职工发表了那场著名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公开承诺:15天内补发两个月工资;从今天起工资一分不欠;一年内企业扭亏为盈。

甚至当下面的人起哄说这场火灾就是因为他老谭同志的名字里面有“旭光”俩字的时候,老谭同志也当即化险为夷,表示:“就是以为自己的名字里面有‘九日发光’的意思,才能够烧掉的是潍柴多年的晦气,看来这一把火烧的好啊,预示着咱们潍柴厂有红红火火的未来。”

话是说出了,可钱怎么办?

承诺补发两个月工资,是老谭同志给潍柴打的第一支强心针。

当初省里的领导同志调研的同志,潍柴的合作银行行长曾当着上级领导的面拍了胸口,说只要小谭上任,潍柴就垮不了,我们银行可以保证再给他提供2000万的贷款。

老谭同志非常明白,如果不能够在自己承诺的期限之前将这俩月的工资发给工人,偌大的潍柴将瞬间崩盘,但一直到7月8日中午,离补发工资的最后期限还有2天的时候,贷款还是没有批下来。

面对这种结果,老谭同志四处打电话,请有关领导、相关部门来求情、可银行也难啊,他们犹豫的地方在于,在他们看来,潍柴想要翻身实在太难了,几句是不可能的。

当时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老谭同志,将电话打到了张起航这儿,向张起航询问能不能借点钱周转一下,结果张起航二话不说,连条件都没讲,当即承诺可以由他私人借款2000万,并且保证在10号中午之前一定会到账。

就是靠着张起航私人拆解的这2000万,老谭同志顺利的迈出了第一步,而眼下这张300万的支票也算是老谭还给张起航的第一笔钱。

张起航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支票,却没有动,而是说道:“老谭,我知道你们潍柴厂现在还比较困难,这300万要不你先用着?”

老谭同志摆摆手,苦笑着道:“其实我还是占你便宜了,如果伱催的话,2000万也不是不能全给你,不过既然你不催,那我就先给你300万。”

“哦?”

听老谭同志这么说,张起航有些好奇。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潍柴厂搞了一次成本革命,”老谭同志向张起航介绍道:“通过公开招标、比价订货等手段,光是降低的采购成本就高达3000万;通过医疗体制改革,一年降低全厂医疗费用1000万;通过有效控制和各部门指标考核,一年降低综合管理成本1000万……”

“这么三板斧下来,就是5000万啊!”说到这,老谭同志感慨的道:“这样的5000万元,是用来投向市场开拓与产品研发,还是被内部人吃光分干浪费掉?以前我说了不算,可既然现在我是潍柴厂的一把手,我就要向这些情况说‘不!’

至于你这300万,其实就是从这5000万里面拿出来的。”

“呵呵……既然这样,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张起航呵呵笑着,也不跟老谭同志推让,大大方方的将这张300万的支票收了下来。

看到张起航收下了,老谭同志的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张起航此前借给自己的那2000万可不是华腾工业集团借给潍柴的,而是张起航个人的私人借款,虽然知道张起航这些年来从华腾工业集团拿了不少年终奖,但他想当然的觉得,这2000万应该就是张起航大半的家底了。

这个猜测,让老谭同志心里的压力非常大,现在张起航收下了这300万,自己也总算是能够缓一口气了。

倒是张起航,他给老谭同志续了一杯水,问道:“老谭,你可是个大忙人,这次来找我,不可能就是为了还我这300万吧?说吧,还有什么事?”

老谭同志闻言,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了:“还真有个事情想要求你帮忙……”

“咱们的交情,你说什么求不求的?”张起航笑着道:“什么事,你说。”

老谭同志点点头,试探着问道:“你跟你们临工机械的关系应该不错吧。”

“临工?还行吧,”张起航颔首道:“你应该知道,我们集团现在有个业务是工程机械专用的液力变矩器和自动变速箱,在自动变速箱这一块,临工一直采购的是我们家的产品……”

说到这,张起航恍然:“怎么?你们潍柴也想要进军工程机械领域?”

想到这,张起航倒是想到了一件事:潍柴是在什么时候进军工程机械动力领域的,自己倒不是很清楚,但没记错的话,潍柴的发动机在华夏工程机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似乎还挺高的,至于具体是多高,自己之前主要是在民用乘用车领域混,和工程机械领域的交集不多,倒不是很清楚潍柴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具体市场占有率,但不知道具体的市占比,可大致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似乎潍柴是国内大型工程机械领域最核心的动力供应商,市场占比似乎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占有率,这大概只有后世的振华港机才能够达到的市场占有率了。

“是的,”既然来向张起航寻求帮助,老谭同志自然也不藏着掖着,坦率的道:“我们潍柴非常看好大型工程机械市场的未来,这甚至是一个不逊色于重卡的庞大市场。”

“……老谭,三个问题,”沉思了好一会儿,张起航终于开口了,他竖起三根指头,向老谭同志说道:“首先,你们想要进军工程机械领域,那你们的母公司:重汽集团那边是什么态度?以我对重汽集团那些人的了解,他们可能会认为你们潍柴‘不太听话’,会不会不赞同你们这么干?;

其次,虽然工程机械与重卡用的柴油机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我们华腾集团与临工方面打交道不少,知道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在扭矩储备、负荷变化、气温变化以及抗震性等方面的要求都与重卡有着许多的不同,你们潍柴的柴油机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工程机械上面,必须针对工程机械的特殊工作需求进行专门的适应性调整,这些工作你们都做了吗?;

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潍柴在过去的几年里的名称可不太好,这在业内不说众人皆知吧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你想要怎么说服临工的王总了吗?”

老谭同志望着张起航,笑了,是那种发自心底的开心的笑,他用力拍了拍张起航的肩膀:“老弟,我现在确定了,你这个朋友我是真的没交错!”

顿了顿,老谭同志这才认真的对张起航说道:“进军工程机械领域是我们潍柴的整个领导层在进行了充分市场调研之后认真考虑的结果,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与迟迟难以启动的重卡市场相比,国家和中央政府正在全力以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比如刚刚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由此产生的西气东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等等,

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小型的工程机械是不行的,必须得是大型工程机械才适合,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最多一两年时间里,大马力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急剧升温,而大型工程机械就需要大马力的柴油机,而这,也正好是我们潍柴的强项!”

“是这个道理。”

张起航点点头,事实上这一点张起航也感觉出来了,华腾工业集团这边的工程机械专用液力传动变速箱的订单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除了华腾工业集团的老客户临工之外,山推、柳工、夏工、龙工等单位的订单也纷至沓来,而除了现有的产品之外,这些国内的老牌工程机械生产单位还纷纷要求华腾工业集团研究可以配套250马力至350马力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大型、重型工程机械专用的液力变矩器或者液力自动变速箱总成。

可以这么说,随着西部大开放政策以及由此才产生的西气东输、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国内的大型和重型工程机械领域将迎来一个空前的繁荣乃至井喷!

潍柴如果确实是决定进军这一领域,现在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是吧?老弟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吧?”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张起航的认可,老谭同志更加高兴了,他接着说道:“老弟你也知道我是从我们潍柴技术研究所出来的,对技术我多少懂点,也知道技术研发人员的想法我了解,所以在确定大型工程机械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后,我们厂立刻加大研发投入、改革研发体制,同时重奖科技精英,全力以赴进行WD615重卡柴油机转型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科研攻关。

随着人才、体制和投入三管齐下,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潍柴的技术人员就在WD615斯太尔柴油机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满足大型工程机械的改型柴油机,在你刚刚提到的扭矩储备、负荷变化、气温变化、抗震性等几个关键技术指标上全都达到和超过了大型工程机械专用动力系统的要求,而根据我们的对比测试,我们潍柴的WD615工程机械专用型柴油机甚至在整体性能上超越了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张起航倒是不怀疑老谭同志的话,因为潍柴柴油机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成功是被证明过了的,现在听老谭同志这么说,他点头道:“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你们WD615柴油机的底子好嘛,毕竟是斯太尔的技术。”

听张起航怎么说,老谭同志也是笑容满面,不停的点头:“你说的没错,我们的WD615柴油机的底子太好了……至于你说的第一点,我们母公司重汽集团的态度,嘿嘿……不瞒你说,我和他们吵了一架。”

“什么?!”

听到老谭同志这话,张起航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我就是跟他们吵了一架,”老谭同志大喇喇的、同时颇有几分得意的向张起航炫耀道:“母公司那边当然是不乐意,觉得我们潍柴既然是重汽集团的配套厂,就老老实实的当个配套厂就是了,不要想那些有的没错,但老子当时一句话就把对面给噎住了……

老子说:‘如果母公司这边能够有足够的订单让我们潍柴全体18000多名干部职工吃饱饭,您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什么都听您的,但您能吗?能吗?’,当时那家伙就被我噎的直翻白眼。”

张起航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此时的重汽集团的所有权还没有被下放到鲁省,还是正儿八经的央企,偏偏这个时候的重汽集团也陷入了非常严重的亏损,想让拥有18000多名员工的潍柴吃饱饭?它自己都还吃不饱饭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