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七】

第六百三十三章 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七】

你看,前面提到了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然后纣王帝辛**。姬发带领人马班师回朝,定都镐京,正是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第二年,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开始论功行赏,封地,封侯,设置官员等级。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病死。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辅z。

百度词条:

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子帝辛之子武庚纣王之子哦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前1043年,周武王崩,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辅z。

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z大Q,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

两者都称为寮,说明是当时的两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所谓“三事”,是指王畿内的三大z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诸侯事务

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徒)、司工(空)。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马是掌军赋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狱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较低。又有“师氏”、“亚旅”、“虎巨”,是掌军旅的官。有“趣马”,是掌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纳王命的官。

为什么又要罗里吧嗦再把这些拿出来呢?

第一,这段历史很重要。也就是,周朝,西周的帝王,官员体系,当然是包括了军队,刑狱体系,都后朝代都有建设性作用,典范的作用。当然了反过来说,这些并不是周朝独有的。应该从夏朝开始,就逐步演化,演变了。

第二,这就是对本土宗教道教也有影响。道教的文化,绝不是老子,庄子,葛洪等等思想家,道学家那样简单。直到现在,道教内部,每天都还有一个上朝仪式主要是指正一,而且是乾道。

顺便提一句:道教,男女都是道士,男叫乾道。女叫坤道。之所以这么叫,那就是来自乾坤。天为乾,地为坤。天是阳,地为阴。阴阳乾坤不可L。女,不能叫仙姑,道姑。

正一说上朝,来自汉朝,祖师张道陵。错了吗?

没错,可是这个根源,不是来自老子等思想家,这个仪式,思想,内容,其实来自周朝,周武王的治国思想。注意,不是神治。

就好像,祭祀,夏朝,商朝都有,周朝西周也有。那是,帝王传统,也是来自三皇五帝时期的图腾文化,部落文化。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再次强调,周朝没有宗教。三皇五帝到周朝都没有宗教。

文化,图腾,祭祀并不代表宗教,或者宗教文化。

再次强调,三皇五帝是人类先祖,始祖,并不是神,不是宗教神。

这么说的意思在于,三皇五帝不是修仙,飞身而去的。

周武王实际跟夏朝,商朝的祭祀文化一样,仅仅是祭奠,纪念先祖的一种帝王文化而已。

但是一是实际帝王祭祀,二是创造了先祖的一些文化。

注意,我前面仅仅提到了这种文化是作为娱乐,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我要说,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层意思。

这也是过去,包括现在,主流文化都鲜有正面认识的一个东西。

那就是这些文化,是周武王思考的一个结果。帝王更需要学习。过去,夏朝,商朝的王们是不是有专门的人给他们上课?上的又是什么课?帝王年幼时,甚至即位后,是否愿意继续学习?

这个问题很难说。

所以,周武王创造出来的文化,就是要自己学习,更要儿子,孙子们好好学习,更要把这种文化推广,教育给老百姓。那作为周武王思考的结果,就是帝王家要学习,用官员,军队体系保卫周朝也好,用文化控制诸侯,子民也好。

总之,周武王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可以避免周朝走商朝覆灭的老路的。

只是,可悲的事情是,到了孙子多少代的时候,孙子们怎么可能听你这个先祖的话呢?

所以,周朝被灭了。

为什么要特意提这个呢?

原因有二,或者三。

第一个,不得不说《周易》啊,占卜啊,占星啊等等,其实我后面会继续说,根本全部被理解错了。但是这里要说的,周朝不是靠什么占卜,预测到了商朝的命运,而成功夺走了商朝的王朝。那就是胡扯淡,根本就没有那一回事。也没有神仙比如女娲要灭商朝,兴周的事情。

第二个,任何帝王朝代,无论是明君,还是暴君,昏君,跟这些都无关。再好又怎么样,中国历史,我前面就说了,上下五千年,三皇五帝到清朝,都是帝王史,都是帝王争夺史,无一例外。因为这本身就是自然界,动物界的规律。群居动物,就会有一个王。年轻强壮的时候厉害,总有老的时候,总有更年轻,更强壮的出现,总有别的也想当王。可惜啊,没有人,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一点,愿意接受这一点,都去用天意,天命,命数,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来解读。

第三个,我说了,别以为帝王迷信,贪生怕死?那都错了,其实每一个无论是成功登顶成王的,或者弑父杀凶杀什么的,或者争夺失败的,没有一个在争夺的时候,会去想什么命数,天命,或者神的事情。只有当年老的时候,做噩梦的时候,梦见刀兵,梦见冤魂索命的时候,才又去借助宗教,借助祖先,借助祭司,借助占卜,占星等等。

这里要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有人说周朝是神治?或者吹嘘《周易》的事情?

第一,如果《周易》那么厉害,而文王又真的是创造《周易》的,那他,或他儿子武王有想到自己哪一天会嗝屁吗?当然,不知道。

第二,《周易》跟武王设置的官员,天官的道理是一样的。而这点,我可以肯定的说,那不是预测王朝的气数,命数,命运,或者帝王寿命的。都不对。

而是什么?

那就是古代的,最早的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报,也可以叫推测。根据云图,星象,星体,尤其是北斗七星等变化,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来预测会不会下暴雨,出现旱灾,出现地震等等。

那才是周朝的天官的含义。

那才是古代观测天象的含义。

而不是宗教,神的思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