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六百九十四章 水有多深?【七百五十八】

第六百九十四章 水有多深?【七百五十八】

先说几个大方向,有关历史,有关朝代,有关等等等等。

第一,最大的,反复说,从三皇五帝或者更早到清朝,那就是首领,王,帝王,皇帝,统治阶级,统治,剥削,压迫,欺骗,愚弄,统治阶级瓜分L益的制度,本质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改变。

第二,不是好皇帝,好的王,就天下太平,人民,百姓就安居乐业。反之,暴君,坏的王,帝王,人民,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其实这又是捏造出来的愚民故事,粉饰,篡改历史,捏造事实罢了。比如贞观之治,恐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这样的故事。你看,不良人,前面说过,不是动画,小说,影视剧,是历史真实存在的。那就是犯罪者,还是底层犯罪官员呢。但是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说明了什么?唐朝,再贞观之治,就没有穷人?乞丐?流民等等吗?当然不是。那东西掉地上,就没有人捡吗?当然不可能。不过路不拾遗,正好和不良人对应起来,反而说明唐朝法律的严苛,严格。那从地上捡东西,说不定就得砍手。那谁还敢捡呢?那偷可能就好点呢?对吧?另外一个夜不闭户。富人,当官的家会夜里不关门吗?当然不可能。做生意的地方,粮店,酒楼,钱庄等等,会夜不闭户吗?当然过下脑子的话,绝对不可能。而普通人,乞丐,流民,家里没什么东西可以偷,连吃的都没有,何况值钱的呢?另外两个情况。一个,说明唐朝因为用灯笼的原因常常引发火灾,可能倒是真的。要是家里失火,门上拴了,别人怎么救火?另外一个,官府常常要缉拿犯人。说明治安不好。那说了,富人,有钱人,当官的家里能随便搜吗?自然是搜普通人,穷人,没什么背景的人家了哦。

第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被动接受教育,好像忠臣奸臣等矛盾对立。其实我首先说,可能很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理解不了的历史真相,残酷的真相,就是无论忠臣奸臣,对他的王,帝王,皇帝都没有异心,并没有反心,除了极个别情况。忠臣奸臣仅仅是理解,处事方式不同,实质都是维护王,帝王,皇帝,统治阶级L益的。很少是真正为了人民,百姓而和整个统治体系对抗,对着干的。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文人,小说,艺术形式等等,又是以对立冲突,尤其是朝代有动摇有威胁到朝代的s力,起义,外部,部落等等时,意见不合为主。并不是只要是奸臣,好像都是贪官,好像就是危害到整个朝代的根基。而忠臣,奸臣,大多数情况,并不会为了人民,百姓而着想。

第四,从第三点上来的,真正替人民,百姓出头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在历史长河里反而并不是被记住,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才是真正动摇统治阶级根基,L益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王 帝王,皇帝,统治阶级,会毫不留情斩杀,扼杀,而且也不会有人,文人,替这些人出头。而历史长河里, ,小说,艺术形式等等,根本连这些人提都不提一下。多的都是文臣,武将,忠臣。并不是忠臣不好,而是被夸大了。

第五,我们又被骗了。知道为什么吗?历史,并不是只有忠臣,奸臣两大阵营。你看,忠臣?几乎出名的忠臣,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最后都是得罪了王,帝王,皇帝,Q贵,统治阶级而被杀。而作品,小说,艺术形式大写特写,夸大了这些被杀的忠臣。虽然,奸臣,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忠臣奸臣吗?这当然不是说忠君思想错误,而是这些所谓的忠臣正是被仁义礼智信效忠帝王的思想给害了,而真正还是他们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违背了王 ,帝王,皇帝,得罪了Q贵,得罪了跟王,帝王,皇帝亲近的人,统治阶级高层或者跟他们有关系的人。也是诸子百家,尤其儒家孔子害了他们。同时,我却要提儒家思想的《中庸》。中庸之道,才是古代官场当中的生存之道,既不偏向奸臣,也不偏向忠臣,两边不掺和,两边都不站队。而历史上也有一些重要的官员,并不是奸臣,比如狄仁杰,比如包拯等等。他们并不是像小说,影视剧里描写的那种,大忠臣,好像真的维护人民,百姓L益的。要做官,首先得认清形s。王,帝王,皇帝,Q贵,统治阶级,哪一个都不能得罪。得罪了他们,仕途就完蛋了,何来为人民,百姓出头呢?除了中间派,中庸之外,就是另外一派,寄情山水派。表面上是逍遥派,其实多数,都有得罪Q贵,得罪王,帝王,皇帝,统治阶级,被贬官的经历。所以他们寄情山水,并不是真心归隐山林养老。而是无奈,或者生活还有保障。所以,同时他们又是对江山社稷,对朝代,不负责任派。

第六,很重要,很重要。中华民族从上古,三皇五帝到清朝,从来不是神,上天在安排命运。从来都是人,头领,首领,王,统治阶级,有兵Q的人,富人,商人,士族等等在创造朝代,历史。而且重点是,一直是追求一个目标,统一的华夏民族,跟朝代,汉人统治,少数民族统治无关。这也是h帝开创了人类统一的王统治的重要历史意义。

第七,后面也还要说的,就是我们对,或者被动接受的某些思想教育,比如诸子百家,比如道,比如宗教等等被严重放大了。你看,比如孔子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吧?似乎读书了,读好了,就能做大官,有大出息。事实上呢?历史朝代,能不能当官,能不能当大官?谁说了算?当然是王,帝王,皇帝,Q贵,统治阶级说了算,对吧?只有那些跟王,帝王,皇帝越接近的人推荐你,王,帝王,皇帝让你当官,你才能当官,否则就是学问再好,不喜欢你,你能当官?当大官?白日做梦吧。书中自有h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吧?仕途再好,人人都能高中?人人都能三甲吗?即使是三甲,也不一定马上能当官,当大官的。比如拜神,信宗教,你再对神恭敬,奴隶能当将军吗?穷人能当大官吗?

第八,历史朝代,无论是王,帝王,皇帝,Q贵,统治阶级,还是农民起义上位者,或者贫苦出身当了官的,知道中国有一句名言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可不是修道成仙,渡劫成仙的意思,恰恰是做了大官,当了王,帝王,皇帝,Q贵的意思。你发达了,家人,家族的人就跟着沾光了。而上位者,谁会管其他贫苦的人呢?赈灾?施粥?接济贫苦的人?捐功德箱?上香?那都是求自己的富贵,为自己造s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