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三百八十章 牛肉之论

大明测字天师 第三百八十章 牛肉之论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三百八十章 牛肉之论

海瑞憋了一肚子的气,却无法对萧风反唇相讥,只能忍气吞声。

他是不怕萧风的官大的,但自己刚说完“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转头就被萧风揪出一个老扒灰来,把自己的脸都打肿了!

海瑞恨不得冲进牢里,亲手给老扒灰做个小手术,让他为拆自己的台,打自己脸的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

但海瑞毕竟是海瑞,不是严世藩,他不会把私人恩怨放在规矩之上,因此只能是重重的哼了一声,拱手行礼,转身就走。

知县大人谄媚夸奖的话已经说了一箩筐了,极力邀请萧风晚上就在自己家里吃个便饭。萧风拍拍他的肩膀,知县马上就像小春子一样弯了弯腰。

“贵县应该不是严党官员,一来是我没听说过你,二来你当了很久的知县,官声还不错,就是不升官。想来也不会是严党的人。”

知县笑道:“下官胆小,不敢入任何一派。而且下官觉得当知县挺好的,在这小地方,就是人上之人了。

不主动投靠,也没人惦记着拉拢你,官太小了嘛。下官家里本就不穷,娘子家也是地主出身,用不着刮地皮。

大家都拿的嘛,这个这个,嘿嘿,多少拿一点,也能过得很体面了。

这日子就挺好的,越往上越危险,搞不好尸骨都回不了老家,下官是不指望往上走了。”

萧风听他说得实在,忍不住好笑道:“人都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既然不求升官

这么讨好我干什么?你完全可以活得像海瑞一样硬气啊!”

知县连连摇头:“海瑞哪是普通人啊,下官一辈子也学不了他,别说下官了,我估计朝堂上下,也没有他这样的。

那是五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他要是命大不死,将来一定能当大官的,搞不好还能青史留名呢!

至于下官嘛,实不相瞒,对各位上官一向是谁都不敢得罪的。不求别的,只求大人们别升我的官,就让我安心当一辈子知县就好。”

萧风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别人溜须拍马都是为了升官,这厮溜须拍马竟然是为了不升官。

但想想朝堂这些年发生的事儿,萧风忽然觉得,也许这位知县才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萧风本来还想提拔他作为自己的助力,此时想想,觉得还是不要强人所难,免得害了人家。

一个还算是好人的人,还算是好官的官,只求在这世道里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过分吗?

萧风觉得不过分,而且很尊重这种想法,虽不能兼济天下,至少能独善其身,也算是君子。

萧风再次拍了拍知县的肩膀:“好,我答应你,让你当一辈子知县。饭我就不吃了,我有地方吃。

从今日断案看,你娘子想来和你一样有趣,你俩就平平安安地厮守到老吧,哈哈哈哈哈!”

萧风带着张无心下大堂,后堂里传出手镯碰撞的轻响,知县的娘子远远的给萧风行

了个福礼。

张无心习武之人,消耗大,跟着萧风转了许久,确实很饿了,见萧风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忍不住劝说。

“萧兄,人家留饭你不吃,你吃饭的地方在哪儿啊?要么去前面那家包子铺吧。”

萧风摇摇头,指了指刚找到的,远处步履稳健的海瑞的背影,一脸坏笑。

“听说他娘过生日买一次肉都是大事,你买点猪头肉和酱牛肉,咱们去他家吃。”

张无心咧咧嘴,心说你这人真是怪脾气,人家笑脸相迎的你不去,非要去贴海瑞的冷屁股。

关键是你看看海瑞的脸,就知道他的屁股肯定比关外三九天刚上完厕所的还冷三分。

海瑞的院子离县衙不远,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先去拜见母亲,把今天县衙上的事儿跟老娘说了一遍。

母亲听完后点点头:“那位萧大人,娘也听人说起过,确有道术,并非虚言。

不过听你之言,此人行事不遵礼法,飞扬跳脱,少年高位,未必是好事啊。”

海瑞点头称是:“其实以孩儿看来,萧风此人在朝中已是难得的人才。

他能文能武,文能中探花,武能驱鞑靼,少年高位,倒并非全是邀宠而获。

何况满朝文武,皆知严党专权误国,而无一人敢做仗马之鸣。独萧风一出,先败赵文华,再挫严世藩,压得严党不得不收敛,也可算是有功于国。

只可惜,此人毕竟是道门之人,以修仙练道而得君心,其树不

正,其果愈艳,其毒愈烈啊。”

这时海瑞的妻子走到屋门前,抹着眼泪道:“婆婆,老爷,饭已经好了,可以用饭了。”

婆婆抬头看了媳妇一眼,叹口气没说话,走到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海瑞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到母亲坐稳了,才坐下来。

妻子也坐下来,不时地看向屋子里,海瑞沉着脸,不说话,只等母亲先拿起筷子来吃饭。

有人敲院门,家里的仆从匆匆跑过去开门:“二位,你们找谁啊?”

海瑞家只是普通院子,不是深宅大院,萧风一探头就看见了院子里坐着的海瑞一家人,笑着开口。

“海老兄,今日公堂一见,相见恨晚啊,不知可方便拜访一下啊?”

海瑞吃了一惊,不知道这位总督大人是抽了什么风,怎么会跑到自己家里来。但他是守规矩的人,上官拜访,自然不能拒之门外。

海瑞看了母亲一眼,母亲点点头,海瑞上前施礼:“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不巧下官家人正在用饭,请大人前厅奉茶。”

萧风摇摇头:“无妨,正好本官也还没用饭呢,就一起用吧。”

海瑞一愣,这总督的脸皮也太厚了吧!自己都说了请他前堂奉茶,他还非要挤到人家桌子上来吃饭!

但也总不能说我家不欢迎你吃饭吧,无奈之下,海瑞只得命仆从添两副碗筷过来。

海瑞妻子急忙起身回避,萧风知道自己和海瑞还没到通家之好的地步,也

不阻拦,只是将手中的猪头肉和酱牛肉分了一份出来,让仆从给海瑞妻子送去。

海瑞见萧风带了不少肉来,皱了皱眉,但见母亲没说什么,也就任由萧风将肉食摆在桌子上。但见到牛肉,海瑞还是忍不住了。

“大人,朝廷有令,私宰耕牛有罪。虽然市场上买卖牛肉并不犯罪,但大家心知肚明,哪有那么多病牛老牛可杀?还不都是私宰的耕牛吗。

我辈官员,虽不能完全禁止违法之事,但也该做出榜样,身体力行,尽量少吃牛肉才是,大人以为然否?”

萧风微笑着看向海瑞母亲:“老夫人,您是否也是这么认为的呢?”

海瑞母亲面对萧风这么大的官,表情平静,不卑不亢:“大人,老身也是此意,不知大人有何见解?”

萧风淡淡一笑:“我认为老夫人之见,有失偏颇,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海瑞顿时变色,明明是他说的见解,母亲只是附议,萧风却将矛头直指自己母亲,这让海瑞难以接受。

但以萧风的身份,别说是和自己母亲平等辩论,便是自己父亲在世,也属正常,他又不能不讲这个规矩,只好垂头不语。

海瑞母亲平淡如常:“愿听大人高见。”

萧风夹起一块牛肉,看着牛肉上那清晰可见的纹理:“耕牛为何不可私宰?”

海瑞母亲道:“天下大事,莫过于粮,粮食生产,莫过于农耕。耕牛为农业主力,人们为贪口腹之

欲,私宰耕牛,会酿成饥荒大灾。”

萧风点点头:“既然耕牛为农业主力,为了耕地,农民自然就不会私宰,为何还要官府以律条来管束呢?”

海瑞母亲道:“普通农户自然不会,然总有一等刁顽之徒,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或偷或抢,或趁农人家贫之危购买耕牛,私宰售卖,以图暴利。”

萧风一笑道:“既然老夫人说私自宰牛贩卖的都是些刁顽不法之徒,官府抓了这些人就是,何必为了这些人,就要号召大家少吃牛肉呢?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海瑞母亲看了萧风一眼,不知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但这也是一个规劝萧风的好机会。

在她看来,萧风算是个有毛病的好人,若能改掉毛病,也是美事一件。

“大人是修道之人,老身年少时也曾读过几本书。

《道德经》里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可见道家也承认的,要想消除乱象,首先要由上位之人做起,起到引领风气的作用,难道不是吗?”

萧风微笑点头:“老夫人博学,但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未免全面。‘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历来解释的版本很多。我也有一种解释,还请老夫人指正。

货因难得,故而贵重,上位者因势利导,以达制衡目的。例如黄金,上位者贵之,以其可交换万物,故而民间亦贵之。

若大明从今日起,宣布黄金无用,什么也不能换,那黄金也就成了无用废铁。这固然是使民不为盗了,但大明也将大乱。

何况天下总要有货物流通,人们总要有钱财交易,即使不贵黄金,也得贵白银,不贵白银,也得贵铜铁。

所以黄金的贵重,与上位者贵与不贵无关,是因为它的稀少,适合做交易之用,所以贵重,不知老夫人以为然否?”

海瑞母亲沉思片刻,点头道:“大人言之有理。不过黄金乃是特例,确实很难有其他之物可取代。

但这牛肉,只是百姓肉食的一种,不食牛肉,尚有羊肉、鸡肉、猪肉可食,而且牛肉并不稀有,与黄金绝非一类可比。”

补充说一下,朋友们一直指正我明朝不该说猪,深表感谢。只是这本书在多个平台发布,前面好多都没法改,只能将错就错,继续猪猪猪了。

萧风笑道:“依老夫人之意,首先我举的例子得是吃的,其次这东西不能是稀有之物,是吗?”

海瑞母亲微笑点头,萧风把那块牛肉放在嘴里,在海瑞不满的目光中细嚼慢咽,然后缓缓开口。

“老夫人,您对大明的盐政怎么看呢?”

海瑞猛地抬起头来,看向母亲,海瑞母亲脸上的微笑也凝住了。他们万没想到,萧风一个急转弯,把话题直接引到了这个要命的陷阱上!

盐,不光是大明朝,在历朝历代都是个奇葩的存在。这东西既不稀有

又不难得,若是放开了搞,绝对比白菜都便宜。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既不稀有也不难得的东西,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牢牢抓在手里,宝贝得不得了!

不是说上位之人不该引领风气吗?那好,请老夫人当着你儿子的面说说,为啥上位之人要把盐当成难得之货,让老百姓花大价钱去买?

倒不是海瑞母子不敢说实话,这母子俩都是不怕死的性格。可问题是,他俩从心里就觉得历朝盐政没问题,这是朝廷治国大业所必须的!

沉默许久,海瑞开口道:“大人,家母年迈,举例有所偏颇。《道德经》之论,自是不及大人道门正宗,思虑精深。

只是就事论事,若是上位之人不以牛肉为美食,则民间自然也会减少对牛肉的消耗,可保存更多耕牛,难道不是好事吗?”

萧风见海瑞母亲不开口了,也不追问,转向海瑞:“海兄,今日人口,与太祖登基时人口,孰多孰少?”

海瑞一愣,这还用问吗?“大人,当今人口,两倍于太祖登基之时。”

“那当今饥荒之灾,与太祖登基时,孰多孰少?”

海瑞在心中默算一下:“大致相当,天灾之处皆有饥荒,无天灾之处皆尚可。”

萧风点点头:“按理说,人口增加了一倍,土地却并未增加,应该遍地饥荒才是啊。”

海瑞摇头道:“却不是这般简单的算法,人口增加了一倍,开垦的荒田自然也就多了,粮

食生产自然也就多了。”

萧风笑道:“所以粮食是不怕吃的,只怕天灾,那牛就怕吃了吗?”

海瑞一愣:“这,这却不可同日而语。中原地区,宜耕种,却不宜放牧。粮食可多生产,牛羊却难增产啊。”

萧风又夹起一片牛肉来,吃得很香,海瑞虽然粗茶淡饭惯了,但人的生理反应却是很难控制住的,看着萧风吃得香,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海瑞母亲十分不满意,瞪了儿子一眼,海瑞羞惭地垂下头,然后看见母亲喉咙处一动,想来也是咽了口口水。

“海兄对朝廷与蒙古人和女真人互市,有何看法?”

这话倒是搔到了海瑞的痒处,在这方面,海瑞比较矛盾。既主张狠狠打击侵略者,又反对穷兵黩武,所以对互市,海瑞持中立态度。

“长城之外,多强横野心之辈,不可一日不防。然我大明内忧外患,百姓急需休养生息,互市不失为权宜之计。

大人抛弃私怨,力主互市,让北方获得安宁,朝廷也得以全力打击倭寇,此举下官是十分钦佩的。”

萧风点点头:“可要互市,就得做生意。要做生意,就得互利。单方面获利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

蒙古人和女真人对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陶器都来者不拒,你说,他们能卖给咱们点什么呢?”

海瑞想了想:“战马啊,大明最缺的就是战马啊!要他们多卖战马就是了!”

萧风点点

头:“但战马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腿,他们就算再想和大明贸易,也不会把自己的腿都砍断吧。

和中原百姓一样,他们也要吃饭,要吃饭就得放牧牛羊,不能把草场都用来养马。

所以光靠卖战马,是远远不够撑起贸易来的。他们还需要卖牛,卖羊,才能把生意真正的做起来。

如果大明只要他们的战马,不要他们的牛羊,那他们就会认为大明是要趁机削弱他们,最后消灭他们。

这种互市是延续不下去的,所以要买牛羊。这些牛羊进到大明来,大明又不适合放牧,不吃还能干什么?”

海瑞倒没想过这么深远,他看向母亲,海瑞母亲也对萧风刮目相看。

想不到此人年纪轻轻,竟深谋远虑至此。不管他说的是否全为真,但至少听起来不无道理。

萧风又夹了片牛肉,悠然道:“海兄可知为何同为人类,中原人长久以来,除非人家打上门,否则始终不愿意远征草原大漠,不愿出海吗?”

海瑞实在是有点跟不上萧风的节奏了,只得猜测到:“中原为儒家兴盛之地,知礼义,懂廉耻,不兴不义之兵。”

萧风轻轻一笑,让海瑞觉得自己有被冒犯到:“或许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中原太富饶了,什么都有,对外难起觊觎之心。

若有一地盛产美女,则好色之君王念念不忘纳入版图;若有一地盛产美酒,则好酒之君王念念不忘收归

治下。

所以,要让中原人喜欢吃牛羊肉,多吃牛羊肉,才会念念不忘,那片地方也应该是属于大明的才对。”

这话太狠了,海瑞和母亲狐疑地看着眼前的这盘酱牛肉,怎么滴,你萧风在这儿吃盘牛肉,还吃出了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了?

不得不说,如果大明城墙有你的脸皮一半厚,游牧民族就打不进来吧。可他又言之成理,让人难以反驳!

萧风给老夫人夹了片牛肉:“所以老夫人,吃一块吧,大明不会因为您吃了块酱牛肉,就天下大乱的。”

老夫人无奈地笑了笑,以萧风的身份给她奉肉,可说是相当尊敬了,这个面子是不能不给的。当下放在嘴里,吃了起来。

嗯,确实是香。海瑞见母亲吃了,也就放下架子,夹一块吃了起来。

这时屋里传出女子的啜泣声,和明显担心被外面人听见的,极小的声音。

“好孩子,娘求你了,你就吃一口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