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 第136章 这饼不饱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第136章 这饼不饱

作者:最爱睡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4:51

第136章 这饼不饱

第136章 这饼不饱

裴元常常因为自己下限够低,能够和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几个下属愉快的玩耍。

但是当遇到下限高的上司,他就有些不适应了。

裴元看着韩千户,小心的试探道,“千户的意思是?”

韩千户看着裴元道,“想想御马监掌印太监唐慎,为什么要隐匿他的档案。”

不等裴元想明白。

韩千户就微叹道,“他一个净军,那么辛苦的从烂泥里爬出来,让自己活的像个人样子。其中的艰难心酸,只怕旁人无法想象。”

“就连御马监掌印太监唐慎那样的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再把他拖回烂泥里。”

“我为什么要去推那一把,让他永远不能翻身?”

“本千户总不能不如唐慎吧。”

裴元无语。

她真的,我哭死。

裴元既觉得的,这女人是什么脑残回路,又想到假如有一天,有人这么对自己,那自己可真是烧高香了。

他这时候当然不敢跳出来说,我反对。

连忙把小马屁拍了上去,“没想到韩千户有这等慈悲心思,那岳进忠可真是福分不小。”

韩千户伸手招了招。

那血红色的袈裟就从裴元房中飞了出来,乖乖的落在韩千户旁边的桌案上。

韩千户便道,“这件事我帮你处理了,事后会让人把袈裟给你送去。”

裴元还能说什么,只能道,“但凭千户吩咐。”

韩千户起身,拿起那袈裟和银子就要离开,又一想,今日份的大饼还没有给裴元。

于是便道,“那大慧刀印有点意思,回头我整理整理,你若是做事得力,就传给伱。”

裴元见那醍醐和尚打出这一招波澜不惊,有些瞧不上眼,但是那醍醐和尚哈哈狂笑自认为得手的样子,显然这一招有别的说法。

他连忙道,“多谢千户。”

韩千户上下打量了裴元一眼,说道,“好好干。”

说完,便悠然自去。

这次没有拍肩。

裴元感觉这饼不饱,强烈的想让韩千户看到自己的努力。

等送走了韩千户,剩下的众人都紧张的凑到裴元这边来。

“大人,没事吧?”

“韩千户那边可是不满?”

裴元摆摆手,对众人道,“都别乱想。”

说着问道,“那醍醐和尚呢,带我去看看。”

侯庆连忙领着裴元去了他们住的那屋。

醍醐和尚正在床上躺着休息。

韩千户本就手下留情,醍醐和尚又皮糙肉厚,受伤虽重,但都无关要害。

这会儿工夫听到有人进来,努力扭头去看。

裴元进来,打量着醍醐和尚。

口中道,“你可知你如何受伤的?”

醍醐和尚带着恨意努力挣扎着开口,“是、是那女人。”

裴元摇头,对醍醐和尚道,“你可知你那师父是什么人物?”

醍醐和尚闭紧了嘴,没有说话。

裴元察觉到,开口说道,“这么说,刚才的事情你是知道的?”

那醍醐和尚没有吭声。

裴元道,“也罢,既然你知道,想必也该明白,本官是为了你好。”

醍醐和尚饶是身受重伤,也顾不得别的,恼怒道,“你们把我打成这样,怎么又成了对我好?”

裴元在床边坐下,对他道,“说的太复杂,你也未必明白。那你听说过鬼上身吗?”

醍醐和尚一愣,呆在那里。

裴元便继续道,“你那师父寿元已尽,就用灌顶之法潜伏在了你的身上,想要谋夺你的肉身。想想你这身本领怎么来的,想想那些你知道的经文,想想那些你忽然有的习惯。”

有些事情,醍醐和尚原本就觉得奇怪。

他是个乞儿出身,过了很久的苦日子,好不容易有了一身的神通本领,可不但接受不了酒色,就连往日里看着流口水的肉食,也不能吃一口。

醍醐和尚从小只能靠人施舍,以及捡些野菜野果过活。

吃肉的渴望,几乎出现在每一次能安睡的梦中。

现在醍醐和尚终于有能力吃上肉了,可无论他怎样的咽口水,怎样的渴望,总有一种奇怪的暗示,阻止他破戒。

醍醐和尚一开始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拜入了佛门,佛祖不允许的原因,现在裴元一说,便全都明白了。

裴元又在一旁循循善诱道,“本官说过了,你是我的人,本官说要保你,自然要让你好好活着。本官看出了你的问题,所以就找人来帮你取出那邪魔。以后,你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操控了。”

见醍醐和尚浑浑噩噩的不知想着什么,便道,“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若是能想得通,本官保你以后的荣华富贵。若是想不通,天下之大尽可去得,本官也不留你。”

说完,裴元起身离开。

出门后,裴元故意大声对侯庆问道,“我让程雷响去请苏州最好的大夫,他回来了没?”

侯庆道,“还没回来。”

裴元又大声喊道,“这和尚也是被人蒙蔽,都是自己人,不要亏待了他。”

院中的宋春娘,似笑非笑的抱臂看着。

就连侯庆这种实诚人,都对裴元的表演略觉尴尬。

他的手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脚趾在鞋里抠啊抠,好不容易应了一声,赶紧以照顾醍醐和尚为由,退回屋里。

裴元见了韩千户后,心中莫名就踏实了许多。

这就是有后台的充实感吧。

韩千户那边已经准备好足够的锡料,拿到银样立刻就能浇筑锡锭。

裴元要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了,首先要在苏州的织户被煽动起来之前,尽快带银子离开苏州。

只要他把银子带离了苏州,这件事的因果就和他无关了,再闹起来,就是苏州知府的责任。

然后,他要尽快带银子赶往扬州和孙克定汇合。

到了扬州,就能借助漕船前往淮安了。

只要上了漕船,如果半道出现了什么翻覆、漂没的事儿,裴元的这趟任务固然是完蛋了,但是他也能借此无损脱身。

因为只要发生了那种事情,为这件事背锅的,就成了总督漕运的右都御史张缙了。

总督河道的右都御史王鼎刚刚因为济宁陷落的事情被撸掉,张缙未必会让人在他的地盘搞事。

对于裴元来说,这个结果也不坏。

能够从这个任务中无损脱身,已经是仅次于在淮安大赚一笔的次佳结局。

如果不是因为淮安炒货的暴利太过惊人,裴元甚至愿意把这当成最佳方案,坑漕运总督一波。

等到了淮安,赚到了那大笔的钱,以后的事情就灵活多了。

没多久,程雷响请了大夫过来,为醍醐和尚看了伤。

那大夫也没看出什么所以然来,开了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叮嘱早晚服用。

裴元见尚有些时间,紧着赶路的话,应该能赶回华家的庄园和大部队汇合。

于是便对侯庆吩咐道,“你先留在这里照看着醍醐和尚,我和两位总旗,要回去和澹台芳土他们汇合。”

“等我们过来取银子的时候,会让人来接你们。”

想了想,又道,“若是醍醐和尚要走,你便任他离开便是。醍醐和尚不是凶恶之人,你与他无冤无仇,又有照料的情谊,想来他也不会伤害你。”

侯庆闻言应下。

他们这次过来,带的行李不多,简单收拾了一番后,三人从店里取了些酒饭,就离了苏州向无锡进发。

路上的时候,裴元想起岳清风的事情,对程雷响道,“韩千户已经打算把你师父放走了,那伏魔袈裟也被韩千户暂时取走,你可以不用替他担心了。”

程雷响听了长长的舒了口气,诚心诚意的说了句,“下次见了韩千户,卑职一定当面致谢。”

上次司空碎当着自己的面,说要找韩千户解决问题的时候,裴元还有一丢丢的小情绪。

现在裴元已经彻底豁达了。

三人加紧赶路,一路行商不少,也没什么波折。

等到接近天黑的时候,就到达了临时驻扎的华家庄园。

这华家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太师一族。

如今的华太师华察应该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唐伯虎已经变成了年过中年的油腻肥男。

华察这家伙打小就聪明,未来也前途可期。

只可惜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华家目前还是处于封印状态。

因为当年华家一族帮助过割据江南的张士诚,所以被小心眼的朱元璋记恨住了,剥夺了华家一族通过科举入仕的资格。

华家的读书人最多只能考到秀才,之后的考试就不允许参加了。

华家解禁还要等到嘉靖年间,那时候自家的内阁首辅,都已经热腾腾的出炉了。

不能考科举的家族,对现在的裴元来说,完全没有示好的价值。

裴元一回来,立刻惊动了留守的几人。

澹台芳土和司空碎纷纷过来询问苏州的事情,陈头铁也过来回报了这里的众人的动向。

裴元大致说了一番。

澹台芳土和司空碎听说韩千户曾经短暂现身,都长长的松了口气。

裴元想了想,这次运送税银的事情,还需要同心协力,得和众人提前通通气。

于是便四下看看,让守卫的亲兵都退下。

随后对诸人说道,“我已经和提督苏杭织造衙门的胡公公见过面,胡公公是识大体的人,不会在这件事上为难咱们。”

“但是苏州城这一关,还得我们自己过。”

裴元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我和曾在南直隶做县令的孙克定聊过此事。”

“他说,那些想要阻挠税银北送的人,最可能的选择,就是鼓动那些织户闹事。”

“如此一来,既可以针对我们这趟押送税银的任务,又能把苏州的民怨转移到朝廷头上。说不定,还能趁机向提督苏杭织造衙门施压,减少徭役的时间。”

“所以其他的手段,暂时先放在后面,我们首先要解决苏州织户的问题。假如有苏州织户阻拦我们的押送税银的车子出城,各位该怎么办?”

裴元说着,目光扫视众人。

澹台芳土和司空碎久在南直,心中大抵有数,并不说话。

陈头铁在东厂久了,官僚思维十分浓厚,“这种事情,只要把带头的一抓,一般都会不了了之。咱们可以提前做好预备,实在不行就直接动硬的。”

裴元看了陈头铁一眼,问道,“假如有几万织户堵路呢,莫非你也要抓?若是那领头的被那几万织户保护着,莫非你也要动硬的?”

陈头铁吓了一跳,嘟囔道,“怎么这么多?”

司空碎在旁说道,“不止如此,还会有很多苏州府学、县学的学子帮着拦路。你要是真敢动手,说不定就连很多致仕的高品官员跑出来,往百姓身前一站。”

“这些人既能坏了朝廷的事儿,又能博取美名,还能得到一笔有心人的谢礼,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抢着来。”

陈头铁傻了眼,“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只是运走一笔税银,怎么能闹得这么大?”

司空碎解释道,“只要银子从提督苏杭织造衙门出来,他们就可以鼓动那些织工,说是只要朝廷得了利,必然会开征商税。到时候那些作坊主就关闭苏州的纺织作坊,让那些织工失去活命的生计。几万人的民意啊,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

裴元听司空碎说到这里,倒也有些疑问。

“那提督苏杭织造衙门难道没有办法施加影响吗?他们的织造场庞大,应该也能容纳一些织户吧。”

司空碎想翻白眼,强忍了下来,解释道,“千户,提督苏杭织造衙门是用征发徭役的名目,让他们去干活。忙碌几个月,一文钱也未必给。这些织工能够活命,全靠那些大小的作坊提供生计。熟练些的织工,比咱们一个百户的正赋拿的都多。你想想,他们愿意帮哪边。”

裴元暗叹,却也无话可说。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

农户、工人、商人几乎已经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养肥的却只有“士”这个阶层。

不但如此,从南北榜案开始,科举的控盘力度越来越强,其他阶层想要进入“士”这个阶层也越来越难。

朝廷想要破局,拆解那三个炸弹,不从士这个阶层动手,就注定走上了恶性循环的道路。

最坑爹的是,朝廷都打算其他方面再苦一苦了,那些士还要跳出来拦着蹦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