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 第51章 彪悍的明朝太监们

第51章 彪悍的明朝太监们

第51章 彪悍的明朝太监们

刘六刘七在京师大地震后虽然声势大不如前,但是仍旧能屡屡攻陷名城。

谷大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将这场叛乱平定下来。

只是经此一战,谷大用的名望大挫,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心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这也成了张永能东山再起的直接原因。

要知道明朝的太监是很特殊的时代产物。

其他朝代的太监,人生追求一般都是“得到天子宠信”,“手握内外朝大权”,“最好能牛逼到废立天子”。

但是明朝的掌权太监在得到“得到天子宠信”,“手握内外朝大权”后,就出现了魔幻的转折。

他们的终极进化体是,“得到天子宠信”,“手握内外朝大权”,然后“强化军事,发动对外战争!”

明朝的太监群体,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以贯之的主战派。

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尚武精神的太监,根本就不配领袖内廷。

比如说,明朝名声最臭的几个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王振就不必多说了,主战派强人,十分注重武备,掌权的第一年就和文武大臣在将台阅武。当时纪广评了第一,人家王公公一个大饼也不画,直接矫旨将正四品的卫所指挥佥事提拔到了正二品的都督佥事。

就说这事办的敞亮不敞亮?

同样身为武举第一,使裴百户得遇王公公,何至于有今日这般蹉跎。

后来的土木堡之变虽然有些坑,但这锅也不能全由王公公背。

当时的情况确实有些离谱。

皇帝要查军粮,连夜烧军粮。皇帝要查士兵,瓦剌一个电话就出现在了边境。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天子该忍下不吭声,然后承认上报的伤亡数字,还是要去亲自看看,弄清楚前线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退一万步讲,不说边军那些魔幻操作,就问蒙古瓦剌打来了,王公公和年轻的天子勇敢的亲自去前线迎敌,这个态度有没有错?

再说颇为让人诟病的叫门事件。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也先作为备受忌惮的非黄金家族外姓权臣、受大明册封的太师淮王、有特许互市贸易权的草原大买办和明廷故意扶持的草原搅屎棍,带着区区两千人去大同城外叫关。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他是真的很想把一直力挺他的明朝皇帝送回去?

王公公已经被风吹雨打去,汪公公却有着无可争议的赫赫战功。

汪直在“得到天子宠信”提督西厂之后,还没等“手握内外朝大权”阶段到来,就已经有了一个成熟太监的觉悟。

一个不对外扩张的太监,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太监。

于是他开始整训武备,又奏请开设武举,设科乡试、会试、殿试,提高军人待遇。

接着,汪直先是领军大破建州三卫,又纵兵突袭蒙古达延汗,又击败追杀侵扰大同的鞑靼部。

可惜历史总是相似的,常年在外征战,远离权力中枢的汪直,很快就遭遇背刺。

先是他手中的京营兵马被剥夺,接着他的西厂遭到废弃,等到鞑靼小王子再次大举攻打大同的时候,兵部不但不肯让汪直召回旧部,还以汪直和总兵官不和的缘由,直接将不到二十岁的汪公公赶到南京御马监去养老。

最后的结果是,汪直离开后,明军先是消极抵御,又中了诱敌之计,死伤数千人,还险些丢了大同。

满朝文武怕事情败露,瞒了天子整整一年。

从此,那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汪公公就这么被封印在了南京,甚至于每次天子想要将他释放出来,都会引起满朝文武的激烈阻止。

再之后的,自然就是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美誉的刘瑾刘公公了。

刘瑾虽然是个半道出家的老太监,执政时间也只有短短三年多,但是人家是真敢动手啊。

先是从惯例的整顿军备开始,这节奏没什么错。可接下来刘公公一刀就砍向了明军最大的脓疮,大明军屯!

清查军屯的最后结果就是,三边总制杨一清联合张永,状告刘瑾谋反。

接着,抄家的官员不但在刘瑾家发现了玉玺还有整套的福娃,可以说证据确凿,罪无可恕。

于是刚开始整顿军备的刘公公,惨遭凌迟了三千多刀。

最后收尾的就是魏忠贤魏公公。

九千岁在政治上平平无奇,几乎没有什么建树。

唯一做对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竭尽全力和建奴死磕!

一个输光一切,自己割了蛋蛋,走进宫廷的赌徒。

一个贪婪狡诈,毫无廉耻的小人。

但,就是他妈的要和建奴死磕到底!

他征税,刮钱,买红衣大炮,积攒火药,提拔能打的文臣武将,给前线士兵足粮足饷。

甚至主动向建奴进攻的将领,就算是违背了主帅的军令,魏忠贤也要多管闲事的为他加官进爵。

这个曾经面对生活绝望的人,面对女真却没有怂过一次!

有这些人做对比,裴元就很清楚的明白,在当前这种社会大氛围下,谷大用这种货色,根本拿不到台面上。

现在朝野纷纷高看谷大用的原因,除了京师大地震形成了良好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前任西厂厂公汪直带来的光环效应。

所以现在不但是谷大用的时间窗口,也是裴元的时间窗口。

等到霸州叛军再度活跃起来,裴元想再利用谷大用旗号搞事,就骗不过去了。

很快,孙管家就托着一个长盒进来。

孙克定接过展开,裴元就装模做样的打量起来。

唐伯虎的春宫仕女图并不露骨,反倒颇有生活情趣。

至于艺术方面的成就,裴元也不太懂,反正知道这东西不会少于百十两银子就够了。

裴元本着对钱的尊重,很给面子的看了半盏茶的时间。

等到看完,正要还给孙克定,就听他笑眯眯的说道,“既然贤弟喜欢,不妨拿回去好好欣赏,这等雅物还是要留在懂得欣赏的人手中才好。”

“这、不好吧。”

裴元说完,小心翼翼的卷了起来,递给一旁的陈头铁。

陈头铁将那画收好,依旧放在那长盒之中。

孙克定脸上的神色越发亲切起来,又让人重新将酒温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