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 第59章 祸乱根源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第59章 祸乱根源

作者:最爱睡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4:51

第59章 祸乱根源

第59章 祸乱根源

孙克定叹了口气,“贤弟既能清楚敌人是谁,想必也明白,他们为何要竭力阻止你押解这次税银了。”

裴元沉默了一会儿,也不遮掩,“是因为江南百姓的税赋太重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容不得朝廷在江南开辟新的财源了。”

孙克定摇了摇头,“不只是税赋的事情。”

裴元当然知道不止是税赋的事情,明朝的田赋制定的份额并不高,没道理北方经历了多年战乱还能挺得住,南方却先受不了了。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的土地,大多属于明朝建国时没收的官田。

土地国有化的结果是,这些地方的百姓,要交给大明朝廷的钱,分成了“较少的税”和“很多的租金”两部分。

单纯是税赋,这部分金额可能不大,但是两者和在一起,数字就让百姓接受不了了。

那问题来了,同时期北方的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吗?

并不是。

只不过在土地兼并的社会大环境下,北方大多数百姓的租金是交给地主的。

因此,在同样的生活压力下,江南的老百姓日子过的不好了,就痛骂大明朝廷,仇恨大明朝廷太过贪婪。

而北方的老百姓日子过的不好了,就变成骂地主,仇恨地主太过贪婪。

北方的一个地主拉住十多户百姓的仇恨,不但拉的稳稳的,翻不出什么大浪,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带着狗子去把百姓打一顿。

这日子过的,叉腰。

但是在江南就不一样了,那是几十上百万的仇恨,都在朝廷身上。

当几十万、上百万人一条心的仇视朝廷,那可就太可怕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既然全天下老百姓过的差不多难熬,那为什么只有南方的官员特别爱民,不但到处制造舆论,还事事冲在最前方呢?以至于到最后大家一提起来,第一印象就是大明疯狂的在南方吸血,导致江南一代民不聊生。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因为……,南方的官多啊。

这个结论看着很诡异,但其实一点都不正常。

它的因果链是这样的。

南方的官多,导致免税特权笼罩的人群就多,再加上土地兼并和单纯为了避税的土地投献,最终让不交税的人越来越多,交税的人负担就越来越重。

比如说,家里有二十万亩土地的名臣徐阶之流。

随着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就连那些吃的肠满肚肥的特权阶层都开始害怕了。

——老百姓这么苦,这踏马是要出事情啊!

他们既害怕出现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又不愿意自己的贪婪收敛的财富出现损失,于是就只能拼命的和朝廷对着干。

所以,这也就产生了南方的官员特别爱民的假象。

或许有人不解了,南方人当官多,那是读书人的本事,把经济结构的问题推到这上面,有些太牵强了吧。

而且这么多年都是一样的阅卷标准,有些时候,北方人得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进士人数没增加,有没有认真复习?

这个问题到了洪武三十年时,一场轰动一时的南北榜案,彻底暴露了其中的黑幕。

当时朝廷会试录取了五十一名进士,结果全都是南方人。朱元璋十分震惊,让人彻查此事。

结果负责调查的官员,给出的结论是。

主考官是个坦荡的正人君子,北方人没有被录取,完全是水平不行,不但文理不佳,而且还有犯禁忌之语。深层次的原因,则可能是北方长期被胡化,整体文化水平不佳,云云。

这个结论彻底把朱元璋激怒了。

因为这不是朱元璋刚把天下从北元手中夺回来的时候了,这也不是大明朝廷第一次科举考试了。

在之前的五次科举考试中,大明朝廷总共录取了八百二十六名进士,其中北方的进士录取数为二百零九人,比例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五。在这五次科举中,这个比例数字,也相对比较均匀。

当时北五省的总人口在一千九百多万,在整个天下人口中的占比为百分之二十七。

也就是说,北方虽然文教不盛,但是以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口,连续五届考出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进士,整体仍旧维持了全国平均水平左右。

然后到了洪武三十年,这个数字变成了零。

所以,北五省的人在洪武三十年是都死完了吗?

这侮辱的不是北五省,侮辱的是朱元璋的智商,而且是骑脸侮辱朱元璋的智商。

而且后面的事情就更神奇了。

南北榜案后一年老朱挂了,下一科的建文二年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全是江西吉安府的人。

然后南北榜案后的下下科永乐二年,不但一甲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就连二甲的前四名,全部都是江西吉安府人。

所以,在一个文科考试中,考的真正是读书人的才华吗?

并不是,考的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解释权。

答题的人是谁不重要,阅卷的人是谁才是关键。

所以,南北榜案是冤案?

如果说南北榜案是冤案,真正要喊冤的应该是南直隶人、是湖广人、是四川人、是广东人、是广西人,是云南人、是贵州人。

因为北五省的人通过抗争,让自己份额从原本凭本事考的百分之二十五,提到了百分之四十。

而上述几省的南方人除了跟着背锅,一点好处没捞到,名额还被分走了一大块。

就这样,操纵官场无限膨胀的江南士族一边享受着繁殖壮大的快感,一边把治下百姓往死里逼,又一边疯狂的和朝廷对着干,生怕出现压垮这生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裴元清清楚楚的对孙克定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趟押运税银的敌人是,上到江南出身的每一个六部、九卿、内阁,其次江南出身的沿途府尹、知县,再就是江南百余年考出来的进士、举人。

而对朝廷来说,被特权吞噬的庞大田赋他们插不上手,仇恨拉满的江南百姓他们不敢招惹,他们就只能将目标小心的对准商税和矿税。

南方商业如此繁荣,商税几乎没有。

土地上的矿藏被随意挖掘,矿税也几乎没有。

从这两样入手,总能抽出些银子应对越来越庞大的开支吧。

结果,这一厢情愿的想法立刻遭到了迎头暴击,负责押运税银的税监直接被忽然冒出的梅花会杀了个干净。

而如今,扛起这锅的成了裴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