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学霸就是要肝 > 第199章 计算材料的神

学霸就是要肝 第199章 计算材料的神

作者:正律和鸣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7:53

第199章 计算材料的神

第199章 计算材料的神

“建一座全HTSC-1高温超导的托卡马克装置么……”

听完了黎江安的讲述,萧易思索了起来。

最后,他说道:“这种事情的话,你们应该也没必要找上我吧?”

黎江安摇摇头,无奈地说道:“现在国家对于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资助还是比较保守的,毕竟想要真正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堆……哪怕是示范堆都还差了不知道多少年。”

“而且咱们也不像是粒子对撞机那样容易出成果,人家撞一次的数据都够他们研究个好多年,然后又能诞生不知道多少篇《Science》啊,啊《Nature》啊,PRL啊什么的。”

“我们启动一次,又烧钱,就算是成功了,最多也就只能告诉人们,我们又烧了多少秒。”

“你看我们之前那些能够持续烧一百秒,一千米的新闻,听起来是挺让人感到激动的,但实际上咱们都知道,距离真正实用还差了几千倍、几万倍呢。”

“那些新闻也只不过是在告诉大家,我们是有在进步的。”

黎江安叹了口气:“可控核聚变,太难了。”

看着这位老院士无奈的表情,萧易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可控核聚变的难,众所皆知。

其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某一个领域的突破,而是很多很多个领域共同的突破。

而且这种突破,甚至需要达到的是各种科幻作品意义上的突破。

超导体,就算是其中一个。

可控核聚变最理想的超导体就是常温超导体了,常温超导体下的可控核聚变,不需要搭配一系列复杂的冷却装置,能够以最大的程度发挥常温超导体提供的巨大磁场。

当然,就目前来说,凭借HTSC-1的性能,这个问题其实也已经差不多了。

但除了超导体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第一壁材料。

第一壁材料,指的是在核聚变中,直接和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接触的材料。

无论是任何核聚变装置,都有着第一壁材料。

当然,就当前的技术来说,第一壁材料主要面对的倒也不是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了,这些等离子体因为在巨大磁场的协同下,基本上高温根本不是问题,实际上第一壁材料只需要能够承受得住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就行了,最高也不过是3000摄氏度差不多。

对于第一壁材料最大的损伤,实际上是来自于中子辐照。

当前,人类在核聚变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氘-氚聚变反应,反应会生成携带了约14.1MeV能量的中子。

而中子因为不携带电荷,所以即使是再庞大的磁场,也无法控制中子,因此这些中子就会在如此高的能量下,直接撞在第一壁材料上面。

根据计算,14.1MeV下的中子,速度达到了大概约光速的16.83%。

自然而然,普通的第一壁材料根本无法承受的住如此可怕的中子撞击,很容易地就会在这种环境下变得坑坑洼洼,甚至是无比脆弱,极端情况下,哪怕是钨金属这种坚硬无比的材料,都可能被人一捏就碎。

而如何研究出这样的材料,全世界的科学家努力了不知道多久,却也未尝找到理想的材料。

大概也就科幻小说中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才能够无惧中子辐照了。

因此,对于等离子体所这种研究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所来说,完全不像是研究其他领域的研究所那么吃香。

又不好出成果,想要达到最终目的就更是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所以啊,我们就想和萧教授你达成合作,到时候有伱的名气帮忙,说不定上面就愿意拨给我们再建一座核聚变装置的设备了。”

黎江安说道:“而且到时候还有HTSC-1的份额,听说HTSC-1工厂,马上就要造好了,想要HTSC-1的单位,那也叫一个多啊,你们科大搞量子计算的那些人,还有高能物理所的人,还有……”

“还有军方那边,他们那叫一个狮子大开口啊,真的是不给我们这些研究所一点活路。”

旁边的赵展游这时候也说道:“就是啊,我们搞核聚变,好歹也是为了人类的未来做着贡献,人类文明能不能从0.7级升到1级,还得看咱呢,其他那些研究啥的,有个屁用啊!有咱的作用大?”

在场的人都是失笑了起来。

萧易也笑着摇摇头,但最后沉吟片刻后,却还是摇摇头,说道:“黎院士,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现在应该无法答应下来。”

黎江安面色未动,但是目光中还是露出了一丝失望和无奈。

他叹口气,说道:“好吧,我也知道这个请求是有点为难萧教授了。”

毕竟萧易也并不是研究他们核聚变的,拉着萧易过来,如果真的建成了,名义上似乎是属于科学岛实验室和他们等离子体所共同所有的,但实际上,也只有他们等离子体所有这方面的人才。

就算是萧易本身也没有研究过核聚变,又或者是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更何况,他才刚刚想着要扩建科学岛实验室,也是要钱的,如果现在又因为等离子体所的事情去要钱,虽然他现在是个重要的人才,但显然上面也不会任由他要钱,这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事情,而是几个亿的事情。

不过,萧易倒也并不是太过冷漠的人,终究人家也为他说过话。

所以,接着他便说道:“不过,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其他的条件我倒是可以答应。”

“比如到时候关于HTSC-1的份额,我可以帮你们多要一点。”

“虽然暂时造不了新的可控核聚变设施,不过HTSC-1想必也能够帮助你们进行一些模拟的实验,到时候发几篇顶刊应该是没问题的。”

听到萧易这么说,黎江安他们的眼前稍稍一亮,随后都是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即使是不能造出新的托卡马克装置,但是如果能够拥有HTSC-1来帮助他们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的话,到时候随随便便发上几篇顶刊,十分容易。

比如列举一下HTSC-1的优秀性能对于实现核聚变的意义,随随便便就能够发上几篇nature、science这种级别的期刊,这种看起来很有噱头的论文,就是nature、science他们最喜欢的论文。

而且也不仅仅只是在核聚变上的意义,他们等离子体所,虽然主要是研究可控核聚变的,但是他们同样也研究其他和等离子体有关的问题。

在其他的这些问题中,或多或少地也都会涉及到和超导体有关的研究。

利用HTSC-1这种性能优越的超导体,同样能够帮助他们研究出一些能够发顶刊的成果。

而其他的研究所实验室什么的之所以想要争取HTSC-1的份额,也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反正能出成果,能够**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就是最大的好事情。

而接着,萧易又继续说道:“另外,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理论方面的课题,我也可以试着研究研究,若是解决了,对于你们的研究来说,应该也会带来不少的帮助吧。”

听到他的这句话,黎江安他们都不由面面相觑了片刻。

萧易的这话,可真是充满了自信。

他们没有解决的问题,萧易觉得自己能够研究出来?

这个时候,赵展游就说道:“我这里正好有一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的话,格林沃尔德极限是否已经无法再提升了?”

“格林沃尔德极限?”

萧易思索了一下,说道:“你指的是托卡马克装置中的一个物理参数么?”

“是的。”赵展游道:“格林沃尔德极限定义了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的最大平均密度,如果在托卡马克中超过这个上限,等离子体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影响核聚变反应的维持和效率。”

“本来,关于格林沃尔德极限,一直被认为是1988年由格林沃尔德分析出来的结果,不过2022年的时候,这个格林沃尔德极限又被向上提升了接近两倍的程度。”

“也就是说,在托卡马克装置中,我们在同样安全的程度下,可以添加更多的燃料,从而以更高功率运行,并且产生更高的能量。”

“那么这个极限是否还能够继续往上提升呢?”

听到这个问题,萧易来了兴趣。

嗯,经典的求极限问题。

虽然放在可控核聚变上的时候,这个问题就颇有点困难了。

“我知道了,这个问题我回去之后会进行研究的,如果有了结果,我会告诉你们。”

“好。”赵展游点了点头。

……接下来,萧易又在他们这边逛了逛,至于见证EAST点燃的这种事情,那就只能等之后有机会再来了。

人家总不能因为他过来参观,就把人造太阳搞出来嘛。

更何况这玩意儿开一次机,之后的维护那可叫一个麻烦。

除此之外,萧易也还逛了逛他们的食堂,观摩了一下他们这个食堂是怎么个规格。

他们科学岛实验室,现在可是急需一个食堂,不然的话,想要吃饭什么的都要往外面跑,很是不方便。

实验室里面也有不少人向他反映过这个问题了。

一直到吃过了午饭之后,萧易的这趟参观也就到此为止。

……

回到了科学岛实验室。

萧易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打开了电脑,先是查看了一下关于电子-界面反应迁移模型的态密度,以及薛定谔方程精确解都计算进度到哪了,看了一眼。

嗯……

估摸着今天晚上就能够计算出来了。

随后他不再多看,回想了一下赵展游给他说的那个问题。

“格林沃尔德极限么……怎么不叫格林德沃。”

心中一边吐槽一句,他一边开始搜集相关的资料。

很快,他便找到了2022年那篇论文。

“《基于边缘湍流传输的托卡马克密度极限标度及其对ITER的影响》……运用的是第一性原理方法,所以使用的也是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

“唔……所以最终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优化问题了么?”

萧易沉思了片刻。

“等离子体湍流……论文中使用的是一种简化的漂移-简化Braginskii流体模型来描述托卡马克边缘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

“虽然简化的程度比较高,但就从结果来说,还是比较精准的。”

“不过,如果能够利用更优秀的流体模型进行推测呢?”

萧易微微摇头,“真是没想到,这个结果居然一直等到2022年才诞生,估计也实在是因为之前研究核聚变的人太少了吧。”

就像是ITER,这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组织,从1985年就开始有了提议,结果一直到2001年才算是完成了最终设计,之后又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开始了建设。

随后他也不再多想,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既然是要解决问题,总要先从了解这个问题开始才行。

就这样,时间悄然过去。

……

三天之后,随着电子-界面反应迁移模型的相关计算正式完成,萧易也将这些计算结果融合进了这个模型之中,至此,这个用来描述界面反应过程中电子迁移行为的模型,总算是彻底完善了。

“搞定了。”

看着电脑上的这个模型,萧易嘴角一翘。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验证其准确性了。”

他当即便叫来了课题组的四个人,临时开了个组会。

“这几天,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个模型。”

站在小会议室的最前面,萧易打开了PPT,将电子-界面反应迁移模型展示了出来。

刘晓东四个人一脸懵逼。

模型?

什么模型?萧教授这几天忙的事情,就是这个模型?“我将其命名为电子-界面反应迁移模型,简写为EIRM。”

“其主要运用的是反应-扩散方程,并且通过将其优化,融合了薛定谔方程、界面态密度,以期来描述界面反应过程中电子迁移行为。”

“如果其能够实现精确的描述,也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我们对锂磷硫氯的优化。”

听到萧易的介绍,四个人顿时都瞪大了眼睛。

什么?!

描述电子迁移行为?而且还是专门针对界面上发生的过程?

天,他们的萧教授,这可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吓死个人。

“好了,接下来我先把这个模型发给你们,你们了解一下,有什么问题就问我,之后就开始进行实验验证。”

随后,萧易就把模型发给了他们。

四个人立马都无比好奇地看了起来。

而越看,他们就越是激动。

“妙啊!”

“竟然能够求出电子在界面处薛定谔方程的解,这个电子波函数……也太精细了吧!”

“界面处的态密度是影响电子迁移的关键因素,这个模型把界面处电子能级的离散化效应也给恰当的容纳进去了。”

“还有……”

四个人惊叹个不停。

而且他们能够看出来的,也并不足够深刻,这个模型所涉及到的,更是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深。

但不管如何,他们都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能行!“教授,我们看完了。”

“没有问题了吗?”

“没有了。”

萧易点头:“行,那就这样,现在去实验室,进行验证实验。”

“是!”

就这样,他们来到了各个实验室,开始验证。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技术,直接观测电子在界面上的迁移路径,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而初次之外,还有电子迁移速率、态密度等各种验证手段。

大概几天之后。

随着所有的实验室完成。

看着最终报告上给出的结果,刘晓东他们都惊呆了。

“模型与实验误差,最高也就只有不到15%的差距,平均误差更是只有5%……”

“额滴神啊!”

他们感觉仿佛看到了计算材料的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