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654章 陈红军升官了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654章 陈红军升官了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654章 陈红军升官了

八十年代县城的初夏没什么好说的。这时候还没有大量的水果上市,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但没有西瓜可以解渴降温。蚊子和苍蝇这些让人讨厌的家伙也不会因为李龙是是重生者而对他格外优待。

所以傍晚在院外乘凉,就会非常的麻烦。

艾草驱蚊这种常识李龙还是知道的,但说实话在这里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还是顾晓霞闻不得太大的烟味儿,不能点,放在那里,仅凭艾草自身的味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在外面呆一会儿,顾博远回小院,李龙和顾晓霞就进屋。

刚才吃过饭的时候顾博远也说了他这个农资店的情况。从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一个多月的时间,顾博远就挣到了几辆自行车的钱。

真的是暴利啊!

顾博远在感慨,李龙其实也清楚,这其中可不仅仅是因为目前是卖方市场,加上包产到户,土地分到各家后大家种地的积极性增加,需要大量的农资用于种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顾博远能够根据农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推销,而不是一股脑的任农户自己去挑选。

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虽然不是农学专业的,但想要略微专业一点儿,在学习的能力方面比一般人会强许多。

据顾博远说,县里新出现的农资店可不只他这一家,还有两家店分别针对的是东面和南面。这两个方向同样有着大量的农田,特别是东面,那边的几个乡镇更加富裕一些。

毕竟自古以来都是有驿站的地方,开垦出来的熟地也多。

不像北边,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之前都是盐碱滩或者戈壁滩。

但顾博远却觉得北面的潜力更大,因为自己就是四小队出来的,四小队有多少荒地可以继续开垦,他这个元老是非常清楚的。

李龙能从顾博远略显矜持得意的表情里感受得到,他觉得自己做的不错。

其实也是真的不错。顾博远甚至想着要将李龙“发明”出来的那种点播器多做一些,放到他的农资店里出售,因为他觉得眼下播种机这种大型机械根本无法满足小块地的播种需求。

而在手工播种和大型播种机之间目前并没有小型播种机作为平衡,李龙的这个点播器就很好。

不得不说,像顾博远这样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人,进入到某一行之后,在对这一行有深入了解,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敏锐观察找到赢得的方法。

就算李龙重生,也不得不佩服。

晚上吃饭的时候在和顾晓霞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个感慨的时候,顾晓霞笑笑,脸上带着自豪,不过随即又说道:

“其实我爸没有你说的那么利害——你不在的时候我们聊天,他也说过,他能有现在的发展,大多数还是在看你。说你给他打好了基础,他在上面干活就容易的多。

其实许多时候他当你面不说,对着我们可是使劲的夸你呢,我说你哪里不好,他都不愿意。”

顾晓霞的话,李龙绝对信。

这年头的父母大都是在人前训子,背后夸儿。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肯定是夸一下的,但当着孩子的面,很少会表露对孩子的赞赏和爱。

这一代的父母还是含蓄的,传统的。

第二天把顾晓霞送到教育局,回来的李龙并没有着急去山里,他到厢房把那些已经晒干的贝母都收起来放进一个袋子,提着卡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推着就去了收购站。

收购站自从年初开始就挺热闹的。作为官方的收购部门,虽然收购东西的价格不算高,甚至有些时候比市价低不少,但至少在这里卖东西,农民、牧民们不会担心被坑。

而且和供销社不同,这个收购站收购东西并不限于数量,多少都收,有人拿着一张兔子皮过来卖,人家也会收的。

供销社通常都是收购大宗的商品、物资,少的东西他们没办法收,主要是不好存储和管理。

而收购站就不一样。虽然这里没有特别大的仓库,但对于物品的收购几乎没什么限制,药材、皮毛等杂物都在他们的收购范围之内,甚至于包括一些可以回收的铜钱、废铁等等。

据陈红军以前给李龙说,每隔几天就会有运输车队沿途将这些收购站里收购的物资拉到州收购站去分类处理。

今天收购站的院子里竟然排起了队,至少有七八个人,手里提着各种收纳工具,筐、桶,最多的还是尿素袋子。

他们过来出售的东西也不少,甘草根,动物皮,山羊绒等等。

李龙也发现还有一个过来卖贝母的,不过看着数量不多。

那个人也是用尿素袋子装的,李龙是闻到了味儿。

大家都在排队,又都是要准备卖东西,所以在等待的时候就在聊天。

李龙前面的是一个女人,提着一个柳条编的大筐,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甘草根。这些甘草根应该有个七八公斤。

甘草根是用来做甘草片的,算是天山北坡这一片区域的常见药材。当然,据说西边的哈萨克斯坦那边更多,而且那边没人用这个。

曾经有人从那边收集这些东西运回来,只不过过海关要缴足量的税,想要低价买高价卖大发一笔,就不太容易。

李龙推着自行车站在最后面,不过很快后面就又匆匆赶过来了一个男人。

三十多岁,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在这个年代也算不矮了,红脸,看样子是经常被太阳晒。

他站在李龙后面,羡慕的看着李龙的自行车,说道:

“同志,你这自行车……看样子买的挺早了啊。”

李龙这自行车买来就没怎么好好维护,虽然这段时间杨大姐有空会擦一擦,但终究不比新车。

“有两年了。”李龙随意的说道,他半斜着身子扭头看了一眼,问道:

“你是过来卖羊绒的?”

羊身上活的时候也是可以出钱的,山羊是羊绒,绵羊就是羊毛。羊毛便宜,量大,羊绒贵,但量少。

这个羊绒就是冬天山羊为了保暖而生出来的那种细细软软的毛。

后世著名的电影《可可西里》讲的就是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志愿者和盗猎者斗争的事情。盗猎者之所以要打藏羚羊,就是因为国际市场上它们的羊绒非常的昂贵。

山羊绒刮下来是做羊绒织物,这时候的羊绒衣物还是非常贵的,不是后世那种打着羊绒名义的东西可比的。

取山羊绒比较麻烦,毕竟是活取,山羊会比较痛苦,和剪羊毛还不一样。

四月份的时候山羊身上的绒开始脱落,和皮层分开,但并不会完全落下去,落掉就损失了,需要在刚落下来,绒还在毛层中间的时候,用那种类似弯曲手指的铁丝耙子把羊绒给抓下来。

这种在羊身上活抓羊绒的事情,需要把山羊绑起来,毕竟很痛苦。而一只山羊身上的绒抓出来,通常不会超过一百克。

当然后世有没有能够促进山羊产绒的技术,李龙就不知道了。

这个红脸男人袋子里的山羊绒有两三公斤,算是不少了。

现在一公斤羊绒价格也在几十块钱,这一袋子能卖不到一百块钱。

在这年头,算一笔不少的收入了。所以这个红脸男人脸上带着笑。

农民如果没有副业收入的话,一年到头就只能在秋后拿到钱,春夏的时候没有收入,但家庭开支不可能没有。

粮、菜什么的自己家里有,但油盐、调料,孩子的学杂费等等还是要开支的。

李龙以前听说内地主要还是以养鸡卖鸡蛋来维护一家的零碎支出。北疆这边农民的赚钱的就比较杂,像捡甘草,编筐,卖菜,包括后面这位刮羊绒的,都可以来钱。

虽然不多,但维持家用还是可以的。

“你这是卖啥?”红脸男人话挺多,又问道,不过他不等李龙回答就撑开自己的袋口给李龙看:“我是来卖羊绒的,听说今年羊绒价不低,三十多块钱一公斤哩。”

“三十五。”前面有个排队的人听到他的话,主动说了出来,“我前天才卖过。”

“三十五——我这羊绒在家里称过了,两公斤八,能卖个百儿八十的。”

“不少了。”李龙笑笑说道,“顶国家干部两三个月的工资了。”

“嘿嘿,是不少,不过那些山羊养起来真的太麻烦了,我家里扎的一米多高的圈,有些羊直接就蹦过去了,一天也不知道要赶回多少回……”

李龙笑笑,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等轮到李龙的时候,已经是大半个小时之后了。他提着一口袋贝母放在柜台上,柜台后面的收购人员问道:

“贝母?”

“嗯。”

“要干啊,不干我们这里可不由。”可能见过太多把新鲜贝母拿过来卖的采药人,收购人员提醒了一句。

“保干。”李龙笑笑。

陈红军不在,他也没太多的兴趣说话。

那个收购员把贝母倒进旁边的扁筐里,然后弯腰伸手抓了一把贝母看了看,又闻了闻,笑了:

“你这贝母不错,收贝母以来,这算是最好的了。一级品没问题,咱们称一下吧……”

正说话的时候,陈红军从里面走了出来。

那个人立刻打着招呼:

“站长……”

“嗯,你忙你的。”陈红军点点头,笑着看向李龙:

“我想你就应该来了。不错啊,今年的贝母还是这么好……怎么样,今年能不能比去年收的多?”

“不知道,有可能吧。”李龙也没想到陈红军去一趟州里开会,回来就成了收购站的站长了,“老陈啊,你这升官了也不请客吗?”

“啥升官了,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陈红军矜持的笑笑,主要还是这里有不少,也不好肆意开玩笑。

见陈红军和李龙认识,那位收购员笑着给李龙把这些贝母给称了。

“一级贝母目前价格四十八元每公斤,”收购员熟练的报价,“这些贝母共二十八公斤四百克,总价一千三百六十三块二,现在开票算钱吗?”

“好,现在开票吧。”李龙说道。

第一笔贝母钱进账,李龙果然没猜错,价格又涨了一些。

眼下物价几乎在涨,再过几年涨的更凶。好在等轻工业发展起来后,产品丰富了就好多了。这年头的存款利率高的吓人,李龙打算等抬把子和贝母的活搞完,他把自己的余钱就存起来。

当然,要发展的钱还是得留着。

流动起来的是钱,没流动起来的是纸。不过一时半会儿李龙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运转起来,那么余下来的就得放在银行里,有利息总比放在自己包里没利息的强。

李龙开票拿钱,和陈红军打个招呼后就离开了收购站,并且收获了一众羡慕的目光。

毕竟一下子拿到一千多,这普通人得挣多少啊。

那个收购员问陈红军:

“站长,你们是老相识?”

“嗯,他每年都过来卖东西。贝母你也看到了,都是最好的品相,他还卖鹿角、鹿茸、野蘑菇干等等。”

“你们这里还收野蘑菇?”那个卖羊绒的红脸男人立刻问道,“啥蘑菇都收吗?”

“不不不,我们这里只收那些比较珍贵的蘑菇。”陈红军看对这话感兴趣的人比较多,立刻解释,“山里的羊肚菌、黑虎掌菌这些我们都收,普通的野蘑菇我们是不收的。”

“那啥是羊肚菌?还有那个黑虎……菌?”

陈红军进屋,拿出两朵干的蘑菇给这些人看。

眼下戈壁滩、红柳滩里也是能碰到野蘑菇的,这些人想着碰碰运气。

不过他们显然是要失望了。眼下这边的羊肚菌还主要生长在山里,黑虎掌菌也是一样。不过后世不知道哪一年,蘑菇泛滥,羊肚菌在街边的杨树林子里都能采到,黑虎掌菌也在田地边上的红柳滩里出现了。

很怪异的感觉。

李龙回大院把钱收好,看杨大姐卖饭还没回来,便发动吉普车,去油库加了油,然后往山里而去。

清水河子村这里路边就能闻到烤条子的味道,不是很好闻,李龙也没看到熟人,便直接开离了这片村落,经过了红柳滩,进到了山里。

他来到木屋,把吉普车靠边停下来,下车后看到孙家强正在淘洗着贝母。

不过看得出来,数量不多,能有个三四公斤。

这都快中午了,今天换的贝母不多啊。

看到李龙过来,孙家强从泉眼边上站起来,远远和李龙打了个招呼。

李龙走过去的时候,还没问,孙家强就把原因说了出来。

“那些人还是不信任我,觉得我和你没关系,宁愿等你回来再和你换,也不想和我换。”孙家强有些为难,“你看到了,我一早上就换到了这些。我觉得我一天,也就能换到十来公斤的贝母。”

十来公斤,按李龙给孙家强的工钱,不到十块钱。

原本是想着给这个人一个机会,看样子,这山里的采药人不买账啊。

“不过我也能理解,”孙家强一边淘洗贝母一边说道,“想想啊,这两年都是你在这里,大家也习惯了。你在的时候,就算林业队的护林员过来也不会抓我们,现在换了个人,我可没那么大的威慑力,今天早上波拉提过来一趟,看到有人直接就喊了……”

李龙苦笑,想想也正常。

这信任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立起来的。波拉提能把自己当朋友,但不见得能把孙家强当朋友。不抓他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但不给他方便也很正常。

“那……你要不要再回去挖贝母?”李龙想了想说道,“眼下这活,挣的钱还没你自己挖贝母挣的多吧。”

“那我可不回去。”孙家强立刻摇头,“我自己挖贝母虽然挣钱,但累啊。而且吃的住的都没这里好,钱少点就少点吧,这呆着舒服啊。”

行吧,既然孙家强没意见,李龙也没太管着。

还没到吃饭时间,李龙就和孙家强一起在这里呆着。

孙家强手里没多少钱,李龙给他的任务就是每天用物资换贝母。每天孙家强换多少贝母,李龙就是当天和他结算工钱。

果然,就在李龙在这里呆的这段时间里,过来用贝母换东西的人大多都是在找他,就算不认识的人,也能从体形里找到他。

主要还是和他换物资。

孙家强很羡慕,但他也知道羡慕不来。

好在每两三个人找李龙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来找他,这让他也算略有收获。

只不过每天过来的波拉提对他的打击就比较大。

李龙有些意外,今天波拉提拿来的四个袋子,多少都不一样。

“我有四个同事,这些是他们收来的。”波拉提直接找到了李龙,“他们换的东西也不一样,这个要酒和肉,这个要馒头,还要一些饼干,这个要钱……”

没想到波拉提也干起了中介了。

李龙自然是满足他的要求——这四个袋子的鲜贝母就有三十多公斤,顶平时一天的量了。

孙家强也只有看着羡慕,波拉提从来不会拿贝母找他。就算李龙不在,波拉提拿的贝母宁愿再拿回去,也不会和他换东西。

很郁闷。

天空中飘起了乌云,快要下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