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714章 热热闹闹的场面又回来了怀念中

第714章 热热闹闹的场面又回来了怀念中

李建国正在院子里筛选花葵瓜子。这些花葵是他种在打瓜地北头的,牵回来在自家院子里一盘盘敲出来,然后扬去残花,簸去瘪籽,剩下的就收起来放袋子里,打算冬天的时候闲了掏一些出来炒一盘大家磕着吃。

李龙先前的那些话,让他觉得种花葵其实也挺不错。

包产到户,分田到家第三年,现在已经时不时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赶着马车过来上门上收那些零碎的农产品了。

半个月前有人过来收花葵,收出来的收购价是九毛,油葵价的两倍多。

李建国没卖,想着家里也不缺这仨瓜俩枣,便没有卖。毕竟花葵炒着吃不脏嘴,油葵炒着吃香是香,但磕完一嘴黑,不好看。

现在再想想,如果大面积种花葵的话,还是有搞头的。

门市部里炒熟的花葵不是按公斤卖的,而是用小纸杯或者搪瓷缸子。

一小纸杯——其实就是用报纸折的三角,撑开口就可以装瓜子,那一小纸杯能有五十克不到吧,开始卖五分,现在涨到一毛了。

搪瓷缸子盛的多,卖的也贵,两三毛钱。

算起来就是炒熟的花葵其实要按公斤算,一公斤两三块钱。

所以要按生的花葵算,这一亩地收个一百多公斤,卖的话,明年可能会涨一涨价,按一块钱算,那也比种麦子强。

主要是这个花葵的市场比打瓜籽大的多,大家普遍都磕这个,县文化宫放电影录相的时候,基本上进去的年轻人都会买一些。

现在农闲了,队里门市部那些闲人喝酒谝传子的时候也会买一些。普通老百姓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果没种的话,也会买的。

梁月梅在菜地里清着最后的那点辣子。菜地种辣椒,如果不是打霜的话,通常会让其一直长,而辣椒也通常会一直结,一直到红透。

对门陆大嫂匆匆赶进了院子,对李建国说道:

“娟他爸,你咋没去老马号?小龙在那里推土拉砂石料干活,好多人都去了。”

李建国站了起来,问道:

“已经开始了?我还等他过来说哩,嘿,这小龙……我现在就去。”

“那我也过去了。”菜园子里的梁月梅手里还抓着辣子,匆匆走了出来,“我去看看要不要做饭。”

“你去前院和老娘说一声,我把拖拉机发动着。”

李建国和梁月梅一起过到老马号的时候,其他几台拖拉机已经离开去拉砂石料了。

王财迷已经不再镇定的站在门口指挥了,他跑过去把王大贵从拖拉机上赶了下来,自己去操作,免得太费油。

李建国和梁月梅进到老马号的时候,看到李龙正在剥野猪的皮。李龙看到大哥大嫂过来,不等他们问,便说道:

“嫂子,家里酸白菜腌了没有?”

“腌了,咋?”梁月梅问道。

“捞一些过来吧,再泡上粉条,今天中午咱们吃酸菜粉条肉,再蒸上一大锅馍馍……”

李龙说着感觉嘴里口水都多了起来。

这种菜通常只有冬天杀年猪的时候吃,平时难得吃到,能吃到也没那个味儿。

“好。”梁月梅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外走。

刚才她看到了堆放的那些砂石料,知道来的人不少。

后面陆英明两口子也过来帮忙,梁月梅把陆大嫂拉走了,陆英明把自行撑在院子里,然后和李建国一起开拖拉机去拉砂石料了。

王财迷这时候心里疼啊,这趟亏了。这盐碱地下面土特别的硬,推起来特别的费劲。真要硬推也能推出来,但那油费就高了去了。

但没办法,也只能推啊。虽然他财迷了一些,但应了别人的事情,那就得做。

王大贵跑去院子里看李龙剥猪皮,顺便吐槽了这件事情。

“那你们不如先犁了,犁完再推,那不是容易的多吗?犁总比推要省劲吧?”

“嘿,那还真是!”王大贵一拍大腿,转身就跑,要去告诉他哥。

其实按理说他们应该最先想到这个的,只是队里用推土机的时候少,犁和推两者配合起来的更少,所以就没想起来。

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样吧。

陶大强帮着李龙把猪宰了,李龙剥皮的时候他就在帮着老罗叔架灶,等李龙开膛的时候,他就去清理内脏,两个人配合的非常好。

好久没有这样一起干了,两个人也算是默契。

老罗叔抽空把面发上。外面的人多,他发了一大盆面,呆会儿吃馒头的人不会少,这时候的小伙子饭量也大,三层笼蒸的馒头也不知道够不够。

李龙在陶大强洗肠子的时候,割去槽头肉,换刀切成片。

后世赶时间,肉块切的大,那样就需要熬炖好久,他把肉片切小点儿,好入口。

这野猪不大,槽头肉不过三四公斤,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李龙又割了一块五花,一起切进去。

外面一个灶里面一个灶,来不及弄两个菜,李龙就打算只搞一个菜,酸白菜粉条炖肉,管够。

没一会儿,梁月梅骑自行车带着陆大嫂就过来了。陆大嫂在后座上斜坐着,手里端着盆,盆里是酸白菜和粉条。

两个女人过来后,这整治酸白菜炒肉的事情就交给了她们,李龙过去给陶大强帮忙翻肠子。

肠子翻完,拖拉机下一趟已经开了过来,砂石料陆续卸在王家兄弟推出来的坑边上,就等着地基推好后,再把这些砂石料给铺垫下去。

李龙听到拖拉机声响,赶出去看着谢运东他们要把拖拉机开走,便喊着:

“再拉一趟,再拉一趟吃饭啊。蒸的馒头,酸白菜粉条肉管够啊!”

“好哩!”拖拉机上的人喊着,然后就开着跑了。

劲头大的很。

吃饭的时候已经快三点了。

没那么大的桌子,每个人发一个搪瓷盆,馒头就在笼里,热呼的,大锅里的酸白菜粉条炖肉,难得的肉比白菜多。老罗叔给拿馒头,梁月梅给盛菜,筷子自己拿,不够了干脆就折两根树棍也能用。

王财迷这时候也不说推土费油了,这些人里面就他吃的最带劲,盛菜的时候他还专门让梁月梅多打点肥肉,那大肥肉片子炖的非常烂,就跟吃嫩豆腐一样往嘴里扒,也不怎么嚼,就咽下去了。

反倒是那些酸白菜,一直留到最后,感觉到嘴里腻了,才吃一口。

这菜油水大,剩下的菜汤也不浪费,馒头泡进去拌一拌直接就吃掉了,吃完的搪瓷盆都不怎么用洗,用馒头擦的干干净净。

“休息半个小时咱们接着干啊,这还得干两天哩,砂石料可不能少。”谢运东还没吃完就发话了。原本过来是义务帮忙的,李龙这边把后勤保障搞得这么好,如果再不好好干,那真就对不住这顿肉了。

王财迷看着拉砂石料的小四轮拖拉机突突突的离开了,他并没有动窝,只是把搪瓷盆交给弟弟王大贵,让他去帮着洗一下。

洗完之后,王大贵把搪瓷盆放回到院子里的案子上,拍拍手,走到王财迷跟前,说道:

“哥,走吧,咱也得干活了。”

“急啥?缓缓。”王财迷摆摆手,“歇会儿。”

王大贵有些不解,问道:

“那不得早干完早收工吗?”

“你懂啥?”王财迷看左右无人,低声说道:

“这干一天,就能在这里吃一天的肥肉片子,你嫌这肉难吃啊?”

“哪难吃?好吃的很,大锅煮的肉就是香啊!”王大贵急忙说道。

“那不就对了?你着急忙慌的把活干完,到时人家在这里煮肉,你还好意思吃?咱们慢慢干,不急。”

王大贵看大哥的眼神都变了。怪不得能成自己的大哥,这想的就是周到啊。

他们两个是最后从院子里出去的。就连在院子里做饭的梁月梅和陆大嫂两个都回去了,老罗叔看不惯,催了两回,才把他们两个催着去开拖拉机继续推土。

中午吃的好,下午干活的人也有动力。一车车砂石料拉过来,李龙下午没在老马号停留。他去到砖场看看,现在的砖还算便宜,李龙直接订了五万砖,打算建圈墙用。

至于牲口的棚圈,上面还是用房泥的模式,木头和苇把子好弄,不需要太复杂。

当然最简单的是后世的简易活动板房,只不过眼下没有。

砖订好,等空下来就去拉,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打地基。

梁月梅和陆大嫂回的时候,带回去两盆吃的。馒头和菜都有,这是给老人和孩子的——她们没空在家里做饭,总不能把老人和孩子饿着。

梁月梅知道接下来几天都会忙,所以早早就给婆婆杜春芳说好,后面她看好家就行,早上家里人一起吃,中午她会送回来。

杜春芳让她在那边做好饭就行,自己在家里怎么都能对付一口。

这活是给小儿子干的,那她自然是全力支持。

拖拉机先犁后推,地基整的很快,和老马号并行的五亩地地坑三天多就推了出来,而边上堆的砂石料已经很多了。

王财迷这回主动用推土机把那些砂石料推进了地基坑里,算是把地基给填平了。

没有压路机,眼下就只能用拖拉机拽着打场用的滚子一遍遍的压,把地基压平。

接下来,就是扎砖墙。

扎砖墙之前,要把四周的土再清一下,把砖墙的槽子给挖出来,然后搬砖。

原本拉砂石料的那些拖拉机,又开始去拉砖了。而队里过来干活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人搬砖,有人拌水泥沙子,有人专门抹墙,还有些人在临时扎苇把子。

老罗叔看着这场面,感叹着说道:

“咱队里有些日子没看到这么大的场面了!”

当初给李龙盖房子的时候,也没这么多人啊。

“咱队里人干活积极呗。”队长许成军高声说道。

“嘁!”同来干活的陶大勇低低发出一声反驳,“不就是看中人家李龙宰的野猪肉,吃的肥肉了嘛!”

盖这个大圈,李龙宰了两头猪,天天肥肉片子,煮骨头,肉汤面管够。

这样的伙食,谁不想过来帮忙?

李龙倒无所谓,既然人家过来干活帮忙,那能不让人家吃好?

自己赚的钱不少,不在乎这两头猪。

但队里的一些农户家里条件一般甚至有点差的,一年到头想要吃到大肥肉片子,或者说这种酸白菜粉条肉,那就只能等到过年。

所以李龙这么做,许多人哪怕觉得这活可能还累一点儿,但也愿意过来干。

吃的是真好啊!

就这个连着一个星期的干活和吃的饭,队里有些老人,能记十来年。

好多年后,队里那些老人聚一起在门市部里吃烤肉打牌忆当年的时候,还会说起当初盖老马号旁边的新马号的时候,那肥肉片子,吃的是真香啊。

这时候大家已经不喜欢吃肥肉了,想吃肉,自家没养猪,但可以随便去市场买买半扇猪回来,想咋吃就咋吃。

但再也没吃过当年那种满嘴喷香的感觉了。

年轻人会说是当年养的猪用的纯粮食,味道好。老人却说,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当年吃一回肉难得,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慨。

总之,这一个星期,队里许多人都吃到了李家的大锅肉菜,许多人也参与到了新马号的建设之中。

新马号建设的速度之快、质量之好也是超出了李龙的预期。

他自己也没想到,因为参与的人多,所以大家几乎算是竭尽所能,把能施展的本事都施展出来了,免得被行家看出来问题。

而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也很高,不然这么多人看着,没好好干,别人可是会在吃肉的时候笑话的。

这种场面就是大锅饭时期都不可能有的。

新的牲口圈大圈里面有两个暖暖两个敞圈,暖圈冬天放三四百只羊,四五十头牛是没问题的。

敞圈更大,主要是方便牛羊活动。敞圈的边上还砌出了食槽和水槽,方便喂料。

新圈院墙高两米五,在老马号大门边上新开的门,与老马号共用西墙,算是一个建筑整体。

总之,李龙满意极了。

这两头猪花的太划得来了,也太实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