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753章 人生改变,从迈第一步开始 今天就

第753章 人生改变,从迈第一步开始(今天就一章 )

太阳还没落,李龙他们就回来了。

三个地方,六个冰窟窿,一共掏出来七八公斤鱼,最大的就是李龙的捞出来那条鲤鱼,剩下的基本上都不大,鲫鱼居多。

但大冬天能吃到鲜鱼,哪怕不多,一个个也挺高兴的。

四家人把鱼一分,各自提着回去了,都说回去后要炖个鱼汤,尝尝鲜。

李龙也是这个意思,这几天吃的肉比较多,吃鱼算是换换口味,也挺好的。

那条鲤鱼自然也是李龙带着,他提着鲤鱼和两公斤多的鲫鱼回到了大哥那里,他打算把红鲤鱼放在这里给老爹老娘炖着吃,自己拿一些鲫鱼回去就行了。

“那不用,这鲤鱼多漂亮,你拿回去吃吧。”老娘杜春芳发话,“夏天你老爹天天逮鱼,这样的鱼吃的不少,不缺这一口。”

鱼好吃不好吃先不说,至少看着红头红尾的,真是喜庆。也无怪杜春芳会这么说,她偏心也都是明明白白的。

“我要鲫鱼,我喜欢吃鲫鱼。”李龙觉得老爹老娘都在这里,自己把最大的鱼拿走有些不像话。

“你拿上吧,咱不缺这个。”梁月梅发话,“明后天你们不还是要去掏鱼吗?到时应该还能逮不少。”

大嫂发话,李龙就点头了。

这会儿,杜春芳也听出味儿来了,敢情小儿子听他大嫂的啊。

她有点吃醋了——但想想也挺心酸的。有啥办法?小龙在小小的时候就送到了北疆,一直是李建国梁月梅带着,跟带自己孩子一样的带着,那能不听他大嫂的吗?

自己这个当娘的有些不够格啊。

这更激起了杜春芳的偏心,以前没条件好好照顾孩子,现在不是有条件了嘛,那偏就偏一些吧。

太阳已经快落下去了,李龙也没在这里吃饭,把鱼包好,开着吉普车回县里去了。反正明天还要过来,不在意这一顿鱼。

李龙他们掏鱼的时候,梁月梅他们也没闲着,把李龙送来的肉分解,开始卤制。

反正冬天闲着也没事,不如把活提前做完。

李家不缺肉,再过几天李建国还打算等李龙忙完了,让他带着媳妇孩子过来,这边院子里要杀年猪了。

到时包括顾博远、杨大姐和韩芳都要过来,主要是觉得李龙的俩孩子是杨大姐给带着,虽然李龙给钱了,但每次李龙和顾晓霞把孩子带过来,明显能看出来孩子带的很好。

人家是有功劳的。

杀年猪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件大事。这时候一些农民养猪还真不是自己吃的,养大后就赶到乡收购站,活猪直接就给卖了。

这样一年的花销就能多出来一些。这年头九年义务教育还没开始,学生上学还是要收学费的,而且书本、杂费加起来,如果一家有两三个学生的话,那就不少了。

所以不少家猪养不到年底就卖掉了,大概率是为了凑够几个孩子九月份的学费,顺便也给家里存点零花钱。

李家不愁这个,杀年猪就是为了吃肉。毕竟杀猪菜,是真的好吃啊。

李龙提着鲫鱼和鲤鱼回到大院子,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杨大姐那边晚饭已经做好,顾晓霞他们吃过了。这时候顾晓霞在看孩子,杨大姐在收拾这几天李龙带回来的肉,看李龙回来,她急忙把还在锅里热着的饭菜端了出来。

李龙把鱼放在厨房,一边洗手一边对杨大姐说:

“杨大姐,你忙你的去,我吃过饭就把这些收拾了。”

“那还用你收拾?她叔你这忙了一整天了,吃过饭你就赶紧休息去吧。这点鱼我一会就能收拾出来。”

杨大姐还真就等李龙吃过饭后,把他从饭厅赶了出去,说两个孩子一天没见他,都想他了。

李龙去了正屋,顾晓霞在他开着吉普车进院子的时候在门口出现了,随后就进里面去,因为孩子还在里面。

李龙再进来的时候,发现两个孩子还真没睡,顾晓霞正在给他们讲故事呢。

电视没有开,因为李龙对顾晓霞说过,电视的光线对孩子的视力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顾晓霞虽然学历比李龙高,但这方面她还是挺听李龙的。

家里两个孩子睡觉前,电视是不开的。而且孩子睡着开了电视,也会搞个枕头把光挡住。

顾晓霞的故事没讲完,明明和昊昊两个就先后睡着了。

李龙和顾晓霞一起把孩子周边弄好,幔子挡上,枕头竖好挡好光,这才一起坐在床上说起话来。

“你发现没有,明明昊昊他们睡觉的时间慢慢变晚了,这一觉睡到天亮的时间没原来长了。”

“也开始闹人了。”顾晓霞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以前到这个时候,唱个儿歌就能哄睡觉,现在光唱儿歌不行,还得讲故事,感觉听不懂,就是想听。”

“嗯,越大越聪明,也越难哄。”李龙说道,“单位那边咋样?没啥困难吧?”

“没有。总结搞完了,我没评优秀,毕竟中间请假了嘛。不过还好,回来看看明明昊昊,觉得照顾好孩子才好。王局也说了,今年没有,那就明年好好争取——对了,队上怎么样?”

“挺好的。”李龙把今天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自己弄回来一条大红鲤鱼的事,还有梁双成不服气自己的事情,顾晓霞听了也笑了。

“这两天把鱼逮完送走后,我要去给吴教授他们送一些鹿肉,还有奎屯的杜厂长,送完后年前基本上就没啥大事,好好在家里呆着了。”

顾晓霞突然说道:

“李龙,你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我记得以前你是根本不会想着去给别人送东西,还说自己只会好好做事,根本不会去拉关系……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李龙自己也知道,上一世自己就是这种人。可以说是人比较正直,也可以说比较古板,还有一种说法是羞于迈出那一步。

但重活一世,李龙卸下了那种心理包袱。上一世他把拉关系当成了一种不正当的行为,这一世根本没那种想法。在未来几十年里,他所处的地方还处在人情社会里。有些事情通过人脉来完成,比走正常的程序要容易的多。

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没办法去改变大势环境,那就先去适应吧。

“其实也没那么难。”李龙想了想说道,“你看嘛,我和李股长关系好,说起来算不打不相识,然后呢,那供销社里许多大活,就可以直接给我。我干活赚了钱,也能给队里人带来收入……”

“那也是你对抬把子、大扫把质量要求高啊。”顾晓霞才不想让李龙说的好像他只是靠关系得到的那些活呢。

他们也都清楚,那些活如果只靠关系,一年可以,有可能有两年,但三年可能性不大,没看自治区那边原本都要取销大扫把的活了嘛。

打铁要自身硬,然后有关系,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我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话,这做人呐,有些时候不能光学老黄牛。老黄牛拉车犁地,只会低头看地。但人不一样,人要低头干活的时候,还要抬头看路,看方向。把握住方向了,那才能走得稳、走得长。”

这话以前李龙说过,但眼下对比他所做的事情,真的就有那种画面感了。

顾晓霞想想李龙为什么一步步在成功?不仅是因为他脑子活会干事,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赚钱的路子,还在于他每干一件事情都踏踏实实的,别人交待的事情他能认真高质量完成。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的贵人,李龙每次干完事之后,都会给对方以反馈,就跟走亲戚朋友一样经常走动,哪怕不送东西,问候一下,关心一下,人家也会记着。

才改革开放没几年,眼下广大的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才刚刚觉醒,能像李龙这么自然的办这些事情的人,不多。

毕竟这时候大部分的农民,到国营厂子门口去找保安问人的时候都是有点紧张,更别说自然的递烟了。

哪怕就是再过二三十年还有那种出了村子就不怎么会说话的人,害怕和更多的人接触,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那些事情。

甚至于无法沟通。

在许多正常人来看,鼻子下面有张嘴,不知道还不知道问吗?

但有些人就是不知道问。

李龙给顾晓霞解释的时候,想起来上一世听到的一个地狱级的无法沟通的情况。银行的职员给一个老太太说明办理某项业务,只需要在电子屏上点击一下确定就行。

老太太犹豫再三,说不会。

银行职员再三解释,这点击确定就是给她办理她需要的业务,上面那些字她也能读出来,就是正常的业务。

老太太犹豫再三,说不会。

这有个屁的不会啊!解释也解释的很清楚,事情也就是那么个事情,也不是去办理转钱什么的,就是简单的一个类似公交卡之类的业务,硬是没办法解释通。

怎么说呢,有太多的人恐惧于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不想去了解,不想去尝试。

所以才有李龙这样的异类,当然,他也有本钱去闯去尝试,所以他才会成功。

第二天早上,李龙顾晓霞他们就喝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是头天的鱼第二天做的,但仍然能感觉到汤很鲜。

吃过早饭,韩芳去上学,顾晓霞去上班,李龙照顾着明明昊昊,等杨大姐把厨房那边收拾完过来看着的时候,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去往四小队。

他直接把车开到了小海子那里,陶大强他们已经在冰面上掏鱼了。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冰面上不仅有陶大强他们所在的三个地方的六个冰窟窿,更远的芦苇丛附近,还有人在砸冰窟窿,能看出来就是本队的人,至少有四五组人。

李龙笑了笑,往陶大强那里走去。

队里人能想起来捞鱼,要么是自己家里吃,要么是拿去卖。

好事,至少活动起来做点事,不然这一冬天差不多半年时间,荒废掉实在可惜。

李龙还知道有人在家里做鞋、编席、织毛衣啥的,也算是给自己找个活干。

人只要勤快起来,找个来钱的路子并不难。

还是那句话,看愿意不愿意迈出这一步了。

陶大强笑着招呼李龙:

“龙哥,看,今天弄了条大的五道黑,这条就别卖了,到时你拿回家吃。”

五道黑的味道很好,后世卖的比家鱼贵,眼下在大家眼里,也是好东西,虽然目前价格和其他鱼差不多,但要让大家选大鱼的话,首选的还是这个。

李龙过去看了看,陶大强已经掏出来十来条大鱼,一堆小鲫鱼了,那条两三公斤重的五道黑十分醒目,他问道:

“大强,你来的早啊!”

“嘿,吃过早饭就来了。这好久不捞鱼了,还有些忍不住。”

要没李龙的引领,陶大强是肯定迈不出那一步,不会独自去县里卖鱼,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

这两年他几乎是紧跟着李龙的步伐,成了四小队稳稳的一线,日子过的富裕美满,很知足。

以往,八一年以前,他都是别人嘲笑的对象,就连一些豪横人家的孩子都能戏弄他几下。眼下呢?村里不少人,甚至一些比他辈份大的老人见了他都会主动打招呼。

谁还敢轻视这个曾经被以为是勺子的年轻人?

以前陶建设在陶大强面前还能摆一摆老父亲的架子,可现在,他基本上就是辅助了。以前他偏心大儿子,有一部分是担心养老的事情,当然也是有那么几分是真心想着陶大强以后得靠着陶大勇生活。

但眼下,明显着陶大强过的更好,而且还能带着改正的大哥一起奔小康,那他这个当爹的还能说什么?

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退位吧。

不得不说,陶家人觉悟还是不错,自己没那个能力,就不逞强。李建国他们说了明年不种打瓜,打瓜籽明年会降价,不光陶大强听着跟了,就连陶大勇也没打算明年种打瓜。

今年赚的钱虽然没有陶大强多,但也有好几千。有人吹他,他没膨胀起来,反倒和弟弟一家关系更紧密了。

这让许多人看陶大勇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虚荣的货,原来也是有底色的嘛。

陶大强掏了两网后,换李龙来。

两网后,陶大强惊讶的发现,李龙还是那个李龙。只要抄网在他手里,每次出水的鱼就特别的多。

而且大鱼比较多,比如五道黑、鲤鱼、鲢鱼等等。

李龙在掏鱼,陶大强也没闲着,他把大鱼和小鱼分开成两堆。在李龙来之前,小鱼要多一些,等李龙掏了五六网之后,大鱼那一堆明显高出不少来。

陶大强觉得这是综合原因,有李龙掏鱼技术比较好的因素,也有李龙运气比较好的原因吧?

陶大强一直觉得李龙的运气很好,能力很强,这方面他始终确定。

毕竟不是谁都能把每条路子趟出钱途的。

李龙正在掏鱼的时候,有队里人过来找他。

在另外两个地方砸了冰窟窿的人,让他有些意外的是竟然还有许海军。

“小龙,你这鱼掏的不少啊!”许海军有些意外,他早上砸的冰窟窿,李龙过来的时候已经砸好了。眼下掏了十几网,就掏出来几条小杂鱼——鲫鱼狗鱼啥的,没大鱼。

虽然很清楚知道冰窟窿砸出来透气,除非鱼特别缺氧,否则的话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聚拢过来,但和李龙这个昨天才砸出来的冰窟窿相比,差太远了吧?

李龙也有点累了,他直起腰,把这一网兜子从水里提出来反扣在冰面上,看着里面蹦达着的鱼,笑着说道:

“还行吧,咱这小海子里鱼还是不少的。虽然这两年夏天逮了不少,但实话说,那些鲫鱼摆籽一摆就是几百上千,两年就长大,比逮的可快多了。”

鲫鱼的顽强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是李龙两世都感觉到惊奇的。他曾经在上一世看到过视频里沙漠里那些活在泥砖里的鱼,他觉得那个就挺神奇的——真假不知。

但鲫鱼这种东西他是亲眼看到过的,那些看似已经干掉的泥坑里,下一场雨后,积的雨水里就能出现巴掌大的鲫鱼,要说这鱼是天上掉下来的,李龙肯定不信。

就算是有鱼卵,那也不可能两三就长一巴掌大吧?

肯定是在泥里面藏着。

“那我们逮的鱼,多了吃不完的话,你收不收?”许海军问道。

“收啊,肯定收。”李龙笑着说道,“不过只收一公斤往上的大鱼。”

“啥价钱?”另外一个人问道。

“一块。”

那个人抿了抿嘴,比市价低一点儿,但也正常。

“行,那这几天我掏到的大鱼,不吃的就卖给你了。”许海军觉得还是划算,毕竟不需要自己跑县里卖鱼了。

李龙这边自然是没问题的,一个星期弄一吨鱼,一天得一百多公斤。六个冰窟窿并不一定够。

如果放三年前可以,但眼下小海子经历了两年多的捕捞后,还剩下多少鱼,李龙还真不好说。

另外几个人也觉得这个价格还行,也是这么个想法。

那就捞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