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M先生的请教和农村三级医疗体系
第138章 M先生的请教和农村三级医疗体系
在中山公园旁边不远的一个建筑群中。
一间会客厅里,M先生和王孟德面对面而坐。
当听到M先生说要请教自己问题时,王孟德受宠若惊的说道:“M先生,请教不敢当,有什么问题,您请问。”
看出来他此时的紧张,M先生拿起桌子上的一盒熊猫牌香烟,然后抽出两根,顺手递给王孟德一根。
熊猫牌香烟,是沪上在56年生产的,全部的产品只供应一小部分人以及接待外宾使用,市面上根本看不到。
接着,他放下烟盒,刚要拿起火柴盒。
王孟德连忙抢先拿过火柴盒,抽出一根火柴,给他点上。
至于他自己那根香烟,则没有点燃。
现在的他,还没学会抽烟呢,而且以后也不打算学。
“呵呵,王孟德小同志,不要紧张,咱们就是随便聊一聊,就跟朋友一样。”
见他紧绷的坐姿,一副拘束的模样,M先生捂着嘴巴抽了一口烟,笑着安慰道。
“我也是跟你们一样,都是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并没有特殊情况,所以,咱们之间畅所欲言,有什么就说什么。”
“是,M先生。”
可能是对面这位真的有感染力,或者是王孟德刚才已经激动过劲了,现在感觉到没有多少拘束了。
他身体稍微放松了下来,坐姿也随意了一些,大腿也不怎么抖了。
“这才对嘛。”
看到他神情没有那么紧张了,M先生赞扬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王孟德小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
第一次的时候,是在56年的秋天,当时京城爆发乙脑流行传染病,形势非常紧急,是你站了出来,才把这场疫情压了下去。
伱可能不知道,‘周院长’对你可是赞不绝口,也在我面前提了你,夸你年少有为。”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对面王孟德的表情。
发现这个年轻人,完全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脸上依然带着淡淡的笑意,仿佛是在夸别人一样。
这个小伙子,真不错。
M先生心中暗自称赞了一句。
“‘周院长’太夸我了,当时我也是碰巧运气好,无意间想到了治疗的方法,就算没有我,其他人也能研究出治疗乙脑的办法来。”
等他说完,王孟德故作谦虚的说道。
他说的也是实话,就算是没有他,过一些天,乙脑流行病,也会有他的老师蒲老给研究出治疗的药方。
“呵呵,这可不是夸,‘周院长’说的是实话,你就别谦虚了,而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算是运气再好,也没办法解决问题。”
M先生笑着说道。
两个人正聊着,这时,门外进来一个工作人员,走到两个人身边,小声的说道:“M先生,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您看是现在去用餐,还是等一会儿再用餐。”
“已经到吃饭的点了呀,这样,王孟德同志,咱们也别去餐厅了,就在这里边吃边聊怎么样?”M先生冲着王孟德问道。
王孟德连忙答应了下来,其实在哪里吃饭他并不在意,重要的是能跟M先生一块吃。
趁着工作人员去外边端饭菜的时间,两个人又接着聊了起来。
主要是他非常感兴趣,王孟德在南方的一些经历,特别是找到对付血吸虫病药方的经过。
当从他口中得知那有些离奇的经历后,就算是早就知道了前因后果,M先生还是感叹道:“你们真不容易呀。
南方血吸虫病非常严重,我在解放的时候就耳闻了,曾经派人过去考察,还亲自给南方的一些熟人写信去了解。
得到的反馈太触目惊心了,一部分的村庄,都荒芜了好多年,几十里无人烟。”
顿了顿,可能是想到当时看到的惨状,他皱着眉头,猛吸了一口烟,接着又道:
“当时我就做出指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
经过几年的调查,发现南方的血吸虫病,必须彻底的铲出,才能让人们群众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就抽调了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去南方支援。
本来都打算再来一次持久战,就算是利用三五年,甚至七年的时间,只要能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因为你的原因,南方十二个省市,好几百个县的血吸虫病重灾区,就基本上控制住了这个病的发展。
前几天,各个省市也给院里汇报了工作,着重提到了你的名字和贡献,他们预计,再过一年的时间,国内的血吸虫病,就要成为历史了。”
说到这里,M先生兴奋的站起身来,深吸了一口烟,然后背着双手,在会客厅里转悠了两圈。
“你是不知道,当有消息说找到了治疗血吸虫病的药方,我和‘周院长’那天是一晚上都没睡,就算这样,也精神的很。”
王孟德也连忙站起身来,恭敬的听着。
走着走着,他又接着吸了一口烟,可能是因为兴奋的原因,突然剧烈的咳嗽了几声。
会客厅里坐在一旁记录的秘书,和王孟德都吓了一跳,两个人一脸担心的就要上前查看。
看到他们紧张的神情,摆了摆手,M先生说道:“没事,我就是呛到了。”
说完然后重新坐下,把手里已经烧到烟屁股的香烟按在烟灰缸里,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水,示意王孟德也坐下。
缓了缓,这时,工作人员也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等工作人员把两个盘子和两碗米饭放好后,M先生含笑的说道:“来来来,王孟德同志,尝尝这个红烧肉。
这道菜可是我最喜欢的了,百吃不厌,还有这个青菜,荤素搭配。”
说着端起米饭碗,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大块红烧肉放到对面的碗里。
王孟德赶紧也端起米饭碗,就着红烧肉,吃了一大口。
他现在已经不紧张了,再加上肚子也确实饿了,于是就像在家中一样,甩开了腮帮子大吃起来。
看他吃的这么香,M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多人和他一起吃饭,特别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缩手缩脚的放不开。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能这么收放自如。
二十分钟后,吃了三大碗米饭,王孟德才满足的放下手中的饭碗。
桌子上,一盘子红烧肉,一盘子青菜,已经被一扫而光了,就连装红烧肉盘子里的汤汁,也让他倒进了米饭碗里。对面,M先生含笑的看着他道:“王孟德同志,吃饱了么?如果不够,我再让工作人员送点零食过来。”
“吃饱了。”摸了摸肚子道。
“饭量不错,年轻就是好。”
感慨了一声,示意秘书叫来工作人员把桌子上的碗筷收拾好,他接着说道:“好,那咱们继续接着聊。”
说着就习惯性的摸起桌子上的熊猫香烟。
“王孟德同志,你的父亲,以前在农村行医多年,这几年,你也在京城周边的农村地区,经常免费给村民治病,对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肯定很熟悉。
你能简单的给我介绍一下当前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么?对了,你要实话实说,可不能用一些空话糊弄我。”
M先生装作严肃的说道。
王孟德沉吟了一下。
对于这位能知道他前几年经常下乡的事情,没有奇怪,毕竟,接见他之前,甚至在他进入‘周院长’眼帘的时候,他们家的底细,早就被查的一干二净了。
仔细的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他决定实话实说,有选择的讲一些干货出来。
看到他在思考,M先生也不催促,自顾自的抽着烟。
倒是旁边的秘书,有些着急了,一会儿,领导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呢。
而且领导的时间,可是按分钟计算的,这位小同志,已经好几分钟没说话了,这耽误这么长的时间可不行。
于是他就站起身来,准备上前提醒一下。
还没等他站直身子,王孟德开口道:“M先生,农村的医疗卫生状态,非常的严峻。
我从55年开始,用了几年的时间,差不多把京城周边走了个遍,发现大部分的村庄里,都没有一个大夫。
有的地方就算有一个大夫,也多数是半路出家,属于半吊子的水平,能不能治好病,全靠运气。
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生病了之后,如果是大病,那就是在家等死,小病,也是在家里的床上躺着,什么时候扛过去什么时候起来。”
他把此前见到的情况,简要的说了一遍。
这些都是他亲眼所见,所以说的时候,心里感触很深,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难受的神态。
“情况这么严重?”
M先生皱着眉头道。
“是的,情况很严重,京城周边地区还算是好一些的,我在南方桂省支援的时候,那里交通不便,有些在山里的村庄,常年没有大夫过去。
我在中医研究院,看到过一组数据,全国一百来万的医护人员,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王孟德解释道。
在桂北县支援的时候,他和钱大勇以及朱涛三个人,曾经深入到几个山窝里的农村里,和那里人交流才知道,有的村庄,已经五六年没见到过大夫了。
那几个村庄,给产妇接生的,居然是一个胆子比较大,一点医疗知识都不懂的妇女。
这就导致他们孩子成活率有些低。
产妇生孩子都是在走鬼门关。
听了王孟德的介绍,M先生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他给秘书交代了一下,让秘书记得提醒他,明天抽空要跟‘周院长’一起研究一下这个事情。
几亿人口的农村,居然只有十来万的医护人员,差不多几千个人,才能平摊到一个不靠谱的大夫,简直是触目惊心。
交代完,他转头冲着王孟德道:“王孟德同志,农村这种状况,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对于建议,王孟德还真有。
他不假思索的说道:“M先生,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就是在全国每个县,都成立人民医院,这个大部分的县都在做,在乡镇一级成立卫生院,村里设卫生室,这样就构成了农村三级医疗体系。
至于需要大量的医疗卫生人员,中医研究院近期编写的那本手册,就是解决的办法。”
前世六七十年代国家建立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他直接给拿了过来。
“农村三级医疗体系。”
“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念叨了几遍,M先生双手一拍,大声的说道:“太好了,这个建议非常的不错。
陈秘书,刚才王孟德说的话,必须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然后抄录一份,也给‘周院长’送去。”
说完他看向王孟德,一脸的欣喜。
本来他问出这个问题,没抱希望,没想到,这个小同志,居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说起那本手册,也是我今天请你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前些天,卫计部门请了不少的专家,对手册进行了评估,最终的结果,是这本手册,非常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实情,都建议尽快推广下去。
然后他们就把这个事情汇报到了我和‘周院长’这里,并请我给这本手册取一个名字。
正好,你是这本手册实际的编写人,一事不烦二主,这个名字,还是你来取吧。”
让自己给这本手册取名字!王孟德没想到兜兜转转,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他想了想,也不客气,直接开口道:“M先生,这本手册主要是给农村地区初学者进行培训使用的,他们学出来之后,是半农半医。
平日里,除了给村民治病以外,还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这些人,不如叫‘赤脚医生’,这本手册,就叫‘赤脚医生手册’吧。”
“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手册,好名字。”
M先生称赞道,然后他吩咐陈秘书拿来笔墨纸砚,当场写下了‘赤脚医生就是好’几个毛笔字。
“王孟德同志,这幅字,就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不仅和M先生吃了一顿饭,还得了一幅字。
这时,陈秘书神情有些着急的走了过来,凑到M先生的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