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54章 成立疫苗研究小组和‘赤脚医生’的

第154章 成立疫苗研究小组和‘赤脚医生’的日常

第154章 成立疫苗研究小组和‘赤脚医生’的日常

“这么快?”

王孟德有些诧异的问道。

从研究出第一剂麻疹疫苗到现在,这才刚过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国家居然就要大量的进行生产,还要给全国所有的幼儿和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这也太快了吧。

他前世虽然不是做医疗行业的,但也大概听说过,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例如疫情控制不住的时候。

大部分新研制出来的药品或者疫苗,都要经过严格和长期的临床试验。

只有试验结果合格,经过相关部门批注后,才能上市。

一般这种时间,都会有长达数年的时间。

“这不算快啦,经过四个多月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你研制出来的疫苗,是有效的,而且副作用也不大。”

鲁院长笑着说道。

听他这么说,王孟德也就不在多说什么。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原来历史上,国内在五六年研制成功的麻疹疫苗,也是第二年就开始给孩童进行了接种。

这个年代,还没有讲究那么多的规范。

“对了,你研制的麻疹疫苗,注射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到高峰,阳转率在95%以上,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

这就意味着,只要所有人都注射了这个疫苗,就至少有95%的人体会产生抗体,这就形成了人群免疫力,就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了。

说不定,麻疹这个流行了几千年的疾病,也要在咱们这一代被消灭掉,就算不能彻底的消灭,也会阻止它流行。”

鲁院长又兴奋的说道。

对于他来说,能见证一个个困扰人民数千年的疾病,被一一攻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所以,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格外的顺眼和欣赏。

况且,前些天,当国内开会,决定派出一个援外的工作组时,上级领导又狠狠的夸了一顿中医研究院。

同时,也点名表扬了他,说他善于培养年轻人才。

可预见的是,一旦援外的工作组,在国外对防治血吸虫病取得了成效,提升了国家的形象,给国家带来利益。

到时候,王孟德和中医研究院的名字,会更加频繁的从领导的嘴里说出来。

一旁,蒲老捏着胡须,神态有些得意,自己的天才徒弟,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让他老怀大慰。

想到一些老友,每次见面,都会露出酸溜溜的表情,让他心里暗爽不已。

“院长,孟德他们研制出来的麻疹疫苗,听说是世界上第一个?”

“哈哈,蒲老,这个事情呀,已经确定了,在几个月前,给上级汇报之后,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经过相关单位调查,发现,咱们研制出来的麻疹疫苗,还真是世界上首剂,当时只是还没有做过临床试验,就没有报出来。

现在既然通过了临床试验,国家自然也就决定,要把这个事情,发布出来。

用来提一提士气,让民众知道,咱们国家,也能率先研究出世界领先的药品和疫苗,国人并不比别人差。”

鲁院长解释了一下,然后冲着王孟德道:

“王孟德同志,过两天,会有全国最大的报社,来采访你,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是,院长。”

王孟德也喜滋滋的说道。

他又要上报纸了。

这几年来,他上报纸的频率,是除了领导人以外,最多的人之一了。

而且,他还打算,到时候让几个师弟和师妹们也露一下脸。

就算是不能把照片放到报纸上,也得在里边提一下他们的名字。

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对他有影响,还能让师弟和师妹们感激他,以后会更加的努力,也会对他更加的死心塌地。

“这是一件事情,第二件事呢,就是上级领导,想让王孟德同志及其他几个人,和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一起,联合成立一个研制疫苗的小组。

这个小组,以后专门负责研制各种疫苗,办公地点,离咱们研究院不远。

王孟德同志,上级领导的意思,到时候你任疫苗研制小组的副组长,主要是给组里提供一些建议和研究方向,平日里,还是以中医研究院的工作为主。

当然,如果是你提供的建议和研究方向,一旦研究成功了其他的疫苗,这个功劳,还是你占大头,你的意见是?”

聊了几句,鲁院长又说出来第二件事。

这是他据理力争的结果,本来上级是想着让王孟德全面负责疫苗的研制工作,以后的侧重点也要放在研制疫苗上。

他听了之后,差点吓得跳了起来。

这个决定,是想断中医和中医研究院的根呀。

虽然研制疫苗也是个重要的任务,但王孟德可和其他人不一样。

不说别的,就是这几年来,研究出来的很多成果,对中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助力,也让领导们更加的重视中医。

以后,随着年龄和知识储备的增加,肯定会有更多的成果。

可以说,他就是振兴中医的希望。

这要是以后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研制疫苗上,其他的研究,可就要落下了。

他还指望王孟德能继续出成绩呢。

于是,鲁院长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和上级领导以及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领导们争论了起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王孟德还会在疫苗研究小组里,只是工作重心,要继续放在中医研究院这边。

“院长,其他的我没有意见,本来这次麻疹疫苗的研制,我在实验室的时间也不多,都是几个师弟师妹根据我的方案和想法在做试验。

等研制疫苗的小组成立后,我的工作方式没有变化,对我其他的研究影响不大。”

王孟德首先答应了下来,然后接着提出了一个意见:“就是有一个问题,我的几个师弟师妹,除了其中一个,以前是药学院毕业的外,其他几个,都是没有想关的基础知识。

如果他们进研制疫苗的小组,恐怕会对以后的发展不利,您看,是不是让他们别进研究疫苗的小组了。”

“嗯,你反应的问题,确实存在,这样,我会和上级领导以及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那边进行沟通,应该问题不大。

京城市生物制品研究所那边,巴不得除了你以外,其他人都是他们研究所的人呢。”

鲁院长想了想,答应道。

大家都看得明白,参与研制麻疹疫苗的这些人里,除了王孟德以外,其他人,都不是主要的,完全可以替代。

而且,蒲老的这几个学生,还是‘周院长’亲自交代选拔的,要是荒废了,对谁都不好。

再说了,这些学生,跟在一个天才的师兄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以后说不定也会成长为中医的顶梁柱呢。

从鲁院长办公室出来后。

王孟德和蒲老两个人边走边聊,主要聊的内容是几个师弟师妹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先生,他们几个,学习的劲头都非常的高,天分也不错,以后的成就,就算比不上先生,也能跟志孝师兄比一比。

以后他们有的留在研究院,有的去一些大的医院,不出二十年,就能成为这些医院里的专家。”

“呵呵,他们有你这个师兄,想不出色都难。”

蒲老乐呵呵的说道。现在,这几个学生,基本上都是王孟德在带,他也乐的轻松。

偶尔兴致来了,才会把他们叫到身边,教导或者考究一番,发现,他们成长的速度都超乎意料之外。

回到办公室里。

刚坐在椅子上,思索着事情。

孙小茹就敲门走了进来。

“师兄,您回来了。”

“嗯,我刚回来,对了,你把大家都叫过来,我有事情跟你们说。”

王孟德吩咐道。

“好嘞,我这就去。”

说着,孙小茹就转身快步往隔壁办公室走去。

很快,几个人都来了。

看了他们一眼,王孟德笑着说道:“先给大家说一个好事,那就是,过两天,全国最大的报社,因为麻疹疫苗的事情,要来采访我。

到时候,我会叫你们一起过去,我估摸着,就算不能露脸,最少名字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说完,就一脸笑意的靠在椅子上看着面前的众人。

办公室里,在沉默了几秒后,就被各种欢呼声打破了。

几个人不仅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还七嘴八舌的大声表达着谢意。

其中,孙小茹和张巧玉的声音最大。

“师兄万岁。”

“谢谢师兄,呜呜呜,我也要上报纸了。”

“太好了,我们也要出名了,师兄,您最好了。”

当然,也有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能一边在眼里闪烁着泪花,一边用感激的眼神看着王孟德。

几分钟后,等大家心中的激动消退了不少,王孟德才用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伙安静,然后接着说道:

“除了这个事情以外,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上级部门准备成立一个疫苗研制的小组,我任副组长。

你们几个,除了黄师弟以外,以前都没有经验,我就没有推荐你们进这个小组,以后,黄师弟多辛苦一下,两边跑一跑。

其他人,就专心跟我在中医研究院里好好的学习,不要再分心做疫苗研究了。”

之前让他们参与进来,主要也是因为没有信任的人可用,再加上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让几个师弟和师妹沾一点光。

“师兄,我都听您的安排。”

李响作为几人中的老大哥,率先站出来说道。

“对,师兄,我们都听您的安排。”

其他几个人也连忙异口同声的说道。

他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次麻疹疫苗能够研制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师兄给出了细致的研究方向和试验步骤。

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做着试验,就算没有他们,随便找一个医药学院的学生过来,也都可以。

而且,以后跟在师兄身边,不仅能学到东西,机会也更多。

至于黄四忠,则是一脸感激的使劲点了点头。

他不善于表达,但在心里,却是牢牢记住了师兄的恩德。

同时也暗暗给自己鼓劲,以后两边跑,要多辛苦一些了,在中医的学习上,一定不能拖后腿。

看到大家都没有异议,王孟德满意的笑了笑。

时间很快就到了四月下旬。

一大早,周晓利就背着一个木头药箱,来到了姑姑周玲玲家所在的田各庄。

田各庄。

因为野菜和各种蔬菜的成长,村民们现在勉强能混个半饱了。

当然,营养就别想了。

“姑。”

周晓利推开院门,伸头朝里喊了一声。

“哟,晓利来了,你这是刚从县城回来么?”

周玲玲从堂屋里出来,看到是娘家侄子,连忙笑着问道。

她这个娘家侄子,因为在扫盲的时候,学习比较认真,去年被选中到昌平县城参加培训。

据说,学的好不错。

“姑,我昨天就学成毕业了,这次回来,以后就要在这附近几个村子,给大家看病了。”

周晓利一脸笑容的说道。

去年乡里找到他,想让他去县城学医的时候,他还有些犹豫,觉得就去学个一年半载,可能连皮毛都学不到。

纯浪费时间和精力。

还是这个姑姑,帮他问了别人,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最终才下定了决心。

他抱着忐忑的心情,到了县城以后,才发现,这次学习,居然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只要识字,然后努点力,就能学会。

于是,凭着稍微有些聪明的大脑,以及努力,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填鸭式学习,他顺利毕业了。

“哎呀,晓利,你现在也成了大夫了,真不错。”

周玲玲惊讶的说道。

“呵呵,姑姑,我刚学出来。

对了,我要去找村里的队长,您能带我过去么?”

周晓利说起了正事。

他毕业的时候,从县城回来之前,就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的接种好处。

等疫苗生产出来,运到这边后,还要组织各村的婴幼儿进行接种工作。

到了队长家,说明情况后,便在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大队部,用广播,宣传了好几遍。

宣传结束后,他挎着药箱,就开始在周围几个村庄转悠。

遇到病患,就从药箱里,珍重的把那本深红色封面的《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一边翻看,一边治病。

和他同样操作的,还有千千万万个进行了大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们。

他们一把草、一根针、一个罐,半农半医,扎根在农村地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