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72章 票证时代全面开始

第172章 票证时代全面开始

第172章 票证时代全面开始

一九六零年。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

‘速效救心丸’通过大半年的临床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非常的不错,让国家正式把它作为心脏病的治疗、预防、急救良药,全面生产和售卖。

得到批准的几个制药厂,把提前准备好的中草药,炮制之后,开始了紧急的生产。

很快,全国很多的医院和药房里,以及国外市场,就会出现了它的身影。

大量胸痹患者,因为它,病情得到了控制。

急发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

同时。

这一年,困难依旧,甚至比去年还加重了不少。

从这一年开始,票证也开始大规模的实行了,基本上所有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物品,都陆续发行了票证。

就连蔬菜,为了强化“产销统管”体制,也被正式划为国家二类商品行列,对居民实行凭票限量供应。

凡是在京城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鲜菜二两,这个二两是一百克。

去年六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规定一斤应等于十两,从而正式结束了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十六两制的历史。

这一改变,也是为了适应国际通用的十进制计量系统,使国家的计量制度与国际全面接轨。

春、夏、秋天供应的蔬菜会适当的多一些供应的,冬天因为气候的原因,国内也基本上没有蔬菜大棚,所以可供选择的种类有限。

萝卜、土豆、白菜等任意选择其一,其他的蔬菜种类,市面上基本上见不到。

另外还发放有少量的“葱票”,持票可以购买到少许的葱、姜、蒜等,主要由“居委会”安排,重点是照顾基层军烈属。

但有时也会出现凭票也无菜可买的特殊情况,如果菜店或者菜市场买不到菜了,仍可持票买到腌菜或咸菜(腌酱菜也凭票供应)。

而冬贮大白菜凭《京城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户供应的数量,也要根据货源状况而定,几十斤到数百斤不等。

从今年开始的几年里,再也没有出现像之前那样的不限量了。

中午。

中院。

今天虽然是周四,但因为是元旦,各单位都放了一天假期。

刘海中腆着个肚子,一只手里端着饭碗,一只手里拿着筷子和一个二和面馒头,不顾天气寒冷,坐在刘光天搬出来的板凳上。

十来个院里的邻居,也都围在四周,或蹲或坐。

“咳咳,大伙都听说了没有,今天国家又出了不少的政策和规定。”

“一大爷,又有啥消息,快给我们讲一讲?”

一旁的张三叔,喝了一口玉米面稀饭,听了后,连忙抬起头来,捧哏道。

张三叔在院里属于墙头草,谁得势就捧谁。

之前易中海是院里一大爷的时候,他也是经常这样知趣的接话。

刘海中赞赏的看了张三叔一眼,然后得意的说道:“早上的时候,我见到了居委会的曹大姐,和她聊了会儿,得到了一些内幕消息。

大伙都是院里的,我提前给你们说,你们可别在外边到处乱说,居委会是要到下午才会挨个院子通知。”

“二大爷,您就赶紧说吧,磨磨唧唧的,说晚了居委会的领导可就过来通知了。”

傻柱在不少人羡慕的眼神下,使劲的咬了一口白面馒头,有些含糊不清的催促道。

在这院里,也就他和许大茂两家,经常光明正大的在院里吃着白面。

就连王孟德一家,在外人眼里,也是大部分吃的二和面和窝窝头。

傻柱是因为家里就两个人,作为轧钢厂的厨师,炒菜的时候,随便扣一点,就够自己吃的了。

所以,每个月能剩下不少的粮票和粮食。

许大茂是有老丈人家补贴,加上他和许富贵两个人经常下乡给老乡放电影,每次回来,车把上都是挂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

他们家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傻柱,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刘海中恼怒的看了他一眼,生气的说道。

这傻柱,每次他准备装逼的时候,都要拆他的台,还一直叫他为二大爷,有几次,甚至当着他的面,称呼易中海为一大爷。

让他心里很是不爽。

可惜,对于傻柱这种混不吝的性子,他也拿对方没办法。

“就是,傻柱,一大爷好心给咱们讲政策,你捣什么乱。”

不远处,手里也拿着白面的许大茂,开口戳火道。

“傻茂,有你啥事,是不是要找揍。”

看到许大茂说自己,傻柱顿时心头火起,就要攥着拳头起身作势吓唬他一下。

“行了,傻柱,别胡闹了。”

刘海中皱着眉头说了一句,然后冲着大家直接说道:

“从今天开始,国家把蔬菜,列为了‘二类商品’,以后去菜市场或者菜店里买菜,都要带着‘副食本’。

对了,每天的购买数量,也进行了限制,每天每口人只有二两菜,多了不给买。

还有,今年起,大量的商品,以后购买,都需要票证了,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什么?”

听了这条政策,大家都一脸的震惊,脸色难看了起来。

这两年,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吃,很多人家,就到菜店或者菜市场里,多买点菜回来,以菜代饭,勉强撑着肚子。

现在居然连菜也限购了,这以后,一家老小,可怎么办呀。

本来肚子里就没有油水,这一旦吃不饱,大人和孩子可都要难过了。

至于其他的生活用品也开始需要票证,众人心里也都是长叹了一声。

“国家既然实行这个政策,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咱们一定要坚决的拥护。。。”

刘海中仿佛没有看到众人的脸色,又接着开始在那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完全都是空话和套话以及车轱辘话。

就连张三叔,也没有接腔,都在面面相觑的消化这个消息。

过了一会儿,看到他还在继续,傻柱有些听不下去了。

把最后一小块白面放在嘴里,咀嚼了几下,然后打断道:“二大爷,得了,您快别说了。

这以后买菜都限购了,大家连菜都快吃不上了,更别说其他的东西也都需要票证的事情,怎么在您嘴里,还是好事情了。”

之前,傻柱在院里开口说话,大家都不乐意听。

可这次,每个人都觉得,傻柱终于说了一句中听的话了。

就连许大茂,都罕见的没有反驳。

“傻柱,谁说这不是好事情了。

这叫全国一盘棋、限购主要是为了支援其他地区,再加上防治有坏分子投机倒把。

连这些都不懂,还怎么做光荣的工人阶级,以后啊,你要多花点时间,关心政治了。”

刘海中急忙争辩道。

可惜,影响到了以后自家的生活质量,众人都默默不语,然后一个个的开始端着碗回家。

对于院子里的事情。

王孟德并不知道,他上午的时候,把爷爷奶奶送回了田各庄。本来,他是准备让王京徽和王田氏两个人,多在城里待一段时间。

补充一些营养,等到开春了,再回乡下。

但拧不过两位老人家,非得要回去。

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趁着假期,把两个人送回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快要吃晚饭时间。

饭桌上,王援朝和王卫国没有想之前那样狼吞虎咽,而是心不在焉的吃了两口,就停了下来。

“援朝、卫国,你俩今天怎么回事,连饭都不想吃了?”

王孟德奇怪的问道。

平日里,这俩小牛犊子,饭量都快赶上他了,一顿不吃三个馒头,是不罢休的。

今天才吃了一个,就没胃口了。

“是哪里不舒服么?”

“哥,我们没事,就是不太饿。”

王卫国朝着何胜男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低下头,用筷子杵了杵碗里的稀饭,小声的说道。

虽然做了掩饰,王孟德还是一眼就发现了他的异常。

心里暗自偷笑,肯定又是自己媳妇,管教他们两个了。

自从有了孙子和孙女,以前在家里非常宠着两个儿子的冉小梅和王浩,就把心里的爱全部转移了。

王援朝和王卫国,两三年前,再调皮就要挨揍了。

何胜男在婆婆的默许和纵容下,也开始约束着他们俩。

天不怕地不怕的两个混世魔王,终于尝到了苦头。

这个嫂子,可是有真功夫在身,又有全家人的一致支持,经过几次事情后,他们终于老实了一些。

“孟德,是我把他们的洋火枪收走了,以后每个月,最多玩两天时间,到时候你们找我拿。”

何胜男看了两个弟弟一眼,然后笑吟吟的说道。

进入冬天之后,推铁环的游戏就玩的少了,就换成了玩洋火枪。

“怎么?他们闯什么祸了?”

“没闯祸,就是太费洋火了,今天一天,他们两个人,每个人都用了两盒。”

“确实有些多了,以后你们俩少浪费点,听见没。”

王孟德表面上是在教育两个弟弟,实际上是想给他们求个情。

一盒火柴两分钱,四盒火柴就是八分钱,都能在饭店里买到两个二和面馒头了。

当然,这点钱,对于王家来说,算是九牛一毛了。

“孟德,你还不知道呢,下午居委会的曹大妈来了院里,给我们说了,以后,好多东西都需要票了,其中就有火柴。”

看他不太在意,何胜男便小声的解释道。

“火柴也要票了?”

王孟德有些惊讶的说道。

“对,以后不仅是火柴,还有蜂窝煤、引火的木柴、肥皂、烟筒、铁锅等等,这些以后都需要票了。”

王浩在一旁说道。

他神色有些凝重。

明显已经察觉出来情况有些不对了。

作为一名D员,他心头沉重,却不能说一些泄气的话,只能憋在心里。

王孟德当然也同样如此。

有些话,他也不敢说出来,于是强笑着说道:“既然要票了,那你们以后就别玩洋火枪了,玩其他玩具吧。”

王援朝和王卫国两个人看到就连哥哥也站在他们这边。

知道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都垂头丧气的闷头小口吃着饭。

此后二十多天的时间里。

就在民众努力适用全面票证的时候,春节马上到了。

这天。

南锣鼓巷粮店和副食品店门口,大量的居民,手拿副食本,排成了长队,像是几条巨龙一样,队尾已经排到了另一个巷子里。

七八个粮站工作人员,都在手忙脚乱的称着花生和瓜子。

今年开始,花生和瓜子,只有春节才能购买了,而且还需要拿着副食本。

每户人家供应带壳的半斤花生和二两炒熟的瓜子。

其他时候,副食品店里,都不上货了。

这真是一年才能品尝一回。

花生和瓜子属于油料物作物,早在53年的时候,就被列为“统购统销”物资,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一直掌控的很紧。

随着这两年的欠收,这类物资,更加的紧俏。

等了半天,终于轮到了王孟德。

工作人员显然是认识他的,脸上连忙带着讨好的笑容,嘴里说道:“王大夫,您把副食本给我看一眼。”

等在副食本上写写画画后,重新递给王孟德后,他麻利的挑选了一些饱满的花生和瓜子,放在了秤上,还把里边坏掉的或者空壳的都仔细的挑了出去。

“王大夫,这是您家的花生和瓜子。”

“谢谢,谢谢!”

王孟德感谢道。

他的身后,其他排队的人,都一脸羡慕的样子。

刚才他们都看到了,别人买的时候,这些坏掉的或者空壳的,可都不给挑出来。

谁买到了,只能自认倒霉。

四合院前院。

二大妈杨瑞华看着阎埠贵买回来的花生和瓜子数量,眉头紧皱。

太少了呀。

过年的那天晚上,一家六口人,每个人只能分不到一两的带壳花生了。

心里盘算了一下,小声的说道:“老阎,待会儿你搬张桌子去中院,给大伙写对联,还收花生和瓜子。”

“今年不行了,大家买的都少,再想向前两年那样,让他们抓一把花生和瓜子,肯定没人愿意,还不如要个一毛五分的。”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框,眼里满是算计的神色。

“也是,老阎,还是你算计的周全。”

“嘿嘿,不算计着点,咱们一家老小,不得喝西北风呀。”

“哎,你说今年这猪肉也买不到多少肥的,油也少,这个年可咋过呀?”

“别急,我今年早上,看到王孟德拎着一大块肥肉进了中院,等下我去他们家,探探口风。”

阎埠贵想了想,然后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