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92章 康复粉和灵光一闪

第192章 康复粉和灵光一闪

第192章 康复粉和灵光一闪

短时间内,他们一共送了十批一百七十三种样品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了检测。

这些样品,都是用水煎的方式提取的。

可是得到的结果,让王梦德有些皱眉。

这十批样本中,不说其他的,黄花蒿就在其中。

按理说,黄花蒿对疟病的抑制率应该会非常的高。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让他大失所望,这批样本中,只有第八批的雄黄抑制率是百分之九十几,接近百分之百。

而寄予厚望的黄花蒿对疟疾病毒的抑制率只有区区的百分之十二左右。

远远低于送检中的好些种药品的抑制率。

不应该啊!

前世青蒿素,就是黄花蒿提取物。

如果只有这点抑制率,也不会成为治疗疟疾的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

这让他一时有些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甚至怀疑起检测的时候,数据出现了问题。

不过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的检测设备是全国最精密最好的,如果他们检测出现问题,那国内其他地方也别指望了。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最高医学科研机构,1951年8月创建于沪上,1958年迁至京城。

下设11个研究机构和307医院、医学图书馆、实验仪器厂、实验动物中心、研究生队等各种附属机构。

王孟德还准备等检测完,挑选一部分药方或者药品的提取物送到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动物实验呢。

心里有些疑惑,面上不显,他拿着最后一批的检测报告,笑着说道:“这些数据先放在我这里,咱们再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一百七十三种样品进行提取。”

“王主任,在把上一批的样品送去检测之后,我们几个人,就在实验室,开始用乙醇进行提取了。

刚刚出来的时候,大概数了一下,已经完成了二十多种样品的提取,马上就可以分批送检。

再过十几天,全部的样品就能都提取出来了,在这中间,我们也会按照分批的处理方法进行送检。”

钱大勇得意的说道。

他在这十个人里,不仅年龄最大,经历的也最多。

基本上一些拍板、拿主意的事情,都是他来,算是众人的主心骨。

这一次,他就提前进行了安排。

对于他的做法,王孟德非常的高兴:“太好了,这样一来,咱们就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赞赏的看了他一眼,王孟德满意的点了点头,让钱大勇进来一起参与研究,果然是对的。

随着天气一天天的变冷,一批批用乙醇送检的样品数据,返回到了他的手里。

最终,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全部的检测完成。

拿到所有的数据后,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纸上的内容,王孟德愣了好久。

雄黄这味药的抑制率,依然稳定,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其他药物的检测数据,跟第一次水煎的检测数据,差别都不大。

让他惊讶的是,黄花蒿乙醇提取样本检测出来的抑制率,居然变成了百分之四十多。

这个数据,相比第一次的时候,翻了好几倍,但依然没有达到他的心里预期。

按他所想,黄花蒿的样本抑制率,应该在百分之百才对。

摸了摸额头,王孟德心思如电,仔细的思考着。

时不时的一个想法涌上心头,紧接着又被他否定。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把检测结果放在一起。

他准备,一边把筛选出来对疟疾病毒抑制率最高的几款药方和药品,拿出来进行试验。

另一边,继续挑一部分的样本,送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再检测一次。

对于他的决定,其他十个人自然是自无不可,麻利的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把事情安排好之后,王孟德长出一口气,想到了蒲老前段时间的告诫,本来急躁的心情,瞬间平静了不少。

既然暂时没有进展,那就不妨缓一缓,说不定很快就有转机了。

想到这里,他收拾好桌子上的资料,然后背着手,往隔壁的广安门医院走去。

他准备去内科诊室坐诊,就当是换一下思维了。

随机挑选了一间诊室,趁着病患出来,下一个病患还没进去的空暇,他施施然的走了进去。

和那个同科室的乔大夫简单的沟通了一下,然后就在他欢天喜地的神情下,坐在了他让出来的椅子上。

很快,下一个病患就进来了。

当这个病人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主位给他看病,还有些不太情愿,幸好乔大夫解释了几句,才让病人知道自己捡了大便宜。

普通的号,居然遇到了专家。

至于年龄问题,当说出王孟德的名字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随着多次上报纸,和广播的宣传,以及各个单位自行发起的向他学习热潮。

别的地方不敢说,在京城,只要是有正式工作的,基本上都认识他,或者听说过他的名字和事迹。

“王大夫,我这小腿肿的厉害,您帮我看一看到底是咋回事?”

那个病患憨厚的一笑,然后小声的说道。

对于有本事的人,而且还是个大夫,他习惯性的就在话语中带上了讨好的味道。

“呵呵,麻烦你把棉裤退下来,我看看是什么情况。”

王孟德微笑的说道。

然后等病人退下棉裤,里衣卷起来后,他伸头看了一眼,然后用手按了一下,心里便有了数。

刚才他用手指按压之后,病人的皮肤出现了凹陷的症状,而且很明显是从脚踝向上发展,这是缺乏营养引起的浮肿。

“没啥大问题,就是普通的浮肿,最近是不是吃的不好。”

王孟德不假思索的说道。

这种小毛病,他根本不用思考,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能判断出来。

“嘿,王大夫,您猜的真准,最近几个月,我媳妇又生了孩子,为了给她补充营养,我平时都是吃的粗粮,也一直吃不饱。

这几天,响应国家的号召,还全部吃的是代食品,没想到前天脚踝就开始肿了,今天小腿也肿了,吓了我一跳。”

那个病患长出了一口气,一脸庆幸的说道。

他今天可是提心吊胆的厉害,生怕自己患了什么大病。

现在听说没啥大问题,才放松了下来。

“对了,王大夫,我这个浮肿,该如果治疗,还请您给我开点药回去吃。”

“呵呵,这个病,不用服药,只要回去,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慢慢的就会好的。”

王孟德解释道。这个病人的情况,不用猜就知道,是由于长期吃不饱、吃不好,摄取的热量不足,导致的浮肿。

“原来是这样啊。”

病患恍然大悟,紧接着又一脸为难,他欲言欲止了片刻,才道了谢,慢慢的起身出了门。

王孟德知道他想说什么,可是自己也无能为力。

对于缺少营养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吃点好的,补充一下营养了。

但是,现在全国各地都缺物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短缺,他能力有限,也救不了这么多的人。

现在物资缺乏的地步,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就像刚才那个病患说的所谓代食品,就是国家在前段时间,发出的紧急指示。

要求全国各地的人民立即开展大规模的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的群众运动,以渡难关。

国家根据科学院的建议,向全国人民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

例如玉米杆粉、小麦秆粉、橡子面粉、小球藻等等。

国家要求各地区大规模的动员群众,自己动手,土法为主,自己做自己吃。

为了做好这件事,还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并要求各地区也要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这一运动的具体指导工作。

王孟德前几天回田各庄的时候,就见田各庄大队,正在发动大家,用玉米杆和小麦秆进行磨粉。

然后掺在玉米面里,进行使用。

那个味道,他没有尝过,但从村民们吃饭的表情中,能知道一二。

能让饿得眼睛发绿的人都直皱眉头,那滋味,肯定很‘酸爽’。

因为营养不足,大量的人患有了浮肿或肝炎等疾病。

各个医院,最近都涌入了大量的病患。

之前王孟德不清楚,主要是挂他的号的病患,基本上都是患有疑难杂症,向浮肿这种小问题,根本到不了他的诊室。

这个病患出去后,紧接着,又陆续的进来了二十几个。

在这二十几个人里,有一半的人,都是因为身体缺乏营养,导致的浮肿状况。

等中午下班后,吃了午饭。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心里合计了好一会儿。

下午,刚上班,他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鲁院长的办公室里。

“院长,最近医院接受到了大量的病患,他们都是因为营养不良,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了浮肿,甚至是肝炎。

这种情况太多了,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也是不小的伤害。”

王孟德有些担忧的说道。

“是啊,最近我也接到了各个科室的汇报,确实是多了很多的患者,都是出现营养不良引起的浮肿问题。

可是,对于这种病症,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而且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只需要他们回去吃点好的就会慢慢的好了。”

鲁院长也没有紧锁的说道。

这段时间,广安门医院那边的医护人员,因为病患的激增,导致压力非常的大,加班已经成了常态。

可是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没啥好办法。

只能尽力的安抚医护人员的情绪,让他们加班加点的给病人服务。

“院长,其实这种病,很好治,只要用麦麸作为主材,然后添加少量的豆粉,和一点点的砂糖,混合之后,每天冲服几次,几天就能好。”

王孟德直接说出了解决的办法。

“真的有效?”

鲁院长听了之后,眼前一亮,急忙问道。

如果是用麦麸作为主材,能治好这种病,那可就省了不少的事情。

而且,相对于其他的营养品,麦麸的获取就容易多了。

至于豆粉和砂糖,反正用的量不多,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能接受。

“是的,院长,这个会有很好的效果。”

王孟德肯定的回答道。

这是他中午在办公室里想到的方子,至于效果,不用试验,他就有十成的把握。

“好,如果真的能成,你可是给国家解决了大问题。

对了,快把配量写出来,我这就去给上级汇报,争取早点把这个制出来。”

鲁院长着急的说道。

几天后。

京城率先发行了一种叫做“康复粉票”的票证,经医院确诊无误患有浮肿、肝炎等症状的患者,可以领取一张“康复粉票”。

然后到制定的地点,购买“康复粉”一份,每日用开水冲服数次,很快,这种病就自愈了。

其他各地区,也陆续的发行了这种票证。

病人把“康复粉”买回去后,不仅他自己服用,有的还和家人共享。

这样一来,极大的降低了这部分人患病的几率,很快,各个医院的病患就少了很多。

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王孟德又重新投入了治疗疟疾的研究中。

一直到快过年了,进展还是微乎其微。

这两个月来,他们送检了数十批,一百多种的样本,重复了好多次。

可是最终的结果,让他失望不已。

黄花蒿样本的送检报告,已经重复了好几次,反馈的数据,每次依旧都是百分之四十多。

因为浪费了不少的试验材料,现在中医研究院里,隐约有一些异样的声音传出了。

虽然成不了气候,但也算是有些恶心人。

如果不是他心里强大,换个人,有其他捷径的情况下,早就改变研究的方向了。

但王孟德却是坚持着。

他有预感,现在距离自己成功,只差这一层薄薄的纸了。

只要破开这层迷障,他就能找到治疗疟疾的最优方法。

距离春节还有两天时间。

这天晚上,外边北风呼啸,屋子里,火盆炉子烧的很旺,温度还算暖和。

靠在床头,王孟德就着橘黄的灯光,手里拿着一本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之治寒热诸疟方》正在细看。

当他看到里边的一段内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时,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

他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