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205章 易中海的转变和特殊供应

第205章 易中海的转变和特殊供应

第205章 易中海的转变和特殊供应

“我不活了!”

随着贾家传来贾张氏这一声哀嚎。

正在中院水池旁一边聊天一边吃饭的众邻居,瞬间就来了精神。

贾家这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以薛婶子和许大茂为首的几个人,连忙站起身来,就往贾家门前走去。

而作为院里的一大爷,刘海中自然是首当其冲,走在了最前面。

易中海是贾东旭的师父,平时两家关系非常好,也是脸上带有一丝担忧的神色,跟在刘海中的身后。

“老嫂子,出了什么事情了?

您给我说,我是院里的一大爷,给您做主。”

“我们家的事情,自己能处理好,就不麻烦你了。”

自从成了残疾,他现在和院里的邻居也不经常打交道了。

平时谁和他打招呼,也多数是爱理不理的。

就连最基本的礼貌,有时候也没有了。

听了贾东旭的话,刘海中顿时有些不悦,这孩子,连人都不叫了。

不过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正一脸伤心模样的贾张氏身上。

贾张氏犹豫了一下,她脸色变幻了好几下,才小声的说道:“老刘,没有什么事情,你回去吧。”

“行吧,老嫂子,有什么事情,您叫我,我就在水池边。”

刘海中见他们都不愿意说,也就失望的端着碗要转身回去。

这时,贾张氏看到了他身后的易中海,连忙叫道:“老易,老易,你等一下,我有事找你。”

本来已经转身往前走的刘海中,身子一顿,然后脸色就变的难看了起来。

他是院里的一大爷,贾家有什么事情,居然不找他解决,而是找那个已经下台好几年的易中海。

简直不把他这个一大爷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他看到易中海进了贾家,便冲着儿子刘光福使了个眼色。

刘光福今天的脑子也算是灵光一闪,瞬间领悟到了他爹的意思,然后悄悄的走到贾家门口,侧着耳朵偷听起来。

贾家。

等门口没人了,贾张氏两眼泪汪汪的看着易中海,像是见了亲人一样:“老易,你可要为我做主哇。”

易中海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看了一眼贾东旭,见这个徒弟面无表情。

又看向了秦淮茹,发现她也沉默不语,一脸的魂不守舍。

于是就轻声的说道:“老嫂子,您别着急,有啥事慢慢说。”

“哎哟喂~~~”

贾张氏话还没说出口,就悲从心来。

易中海耐着性子,安慰了几句,才让她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今天下午,贾东旭钓回来一条三两重的鲫鱼,做出一大碗鱼汤后。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都眼巴巴的等着分鱼汤。

就连喜欢热闹,每天晚上都要出去吃的贾张氏,也罕见的端坐在大孙子棒梗的旁边。

由秦淮茹分好了鱼汤,除了她自己小半碗以外,每人都是一小碗。

几个人小口小口的喝完了鱼汤,剩下的自然是把这条鲫鱼分了。

还没等秦淮茹动手,贾东旭看了一眼媳妇,先说话了:

“淮茹,这鱼就一条,你每天中午在轧钢厂里吃饭。

厂里的饭菜油水足,这鱼你就别吃了。”

而贾张氏自然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

她平时就听院里在轧钢厂上班的邻居说过,因为大部分都是重体力劳动,厂里的伙食还不错,油水充足。

价格还有补贴,也不算贵,她早就羡慕的不行了。

而且,少一个人分,她就能多分点了。

听了他的话,秦淮茹神色一暗,强颜欢笑道:“东旭,我不爱吃刺多的鱼,你们吃吧。”

就小口的嚼着有些剌嗓子的窝窝头。

看到自家媳妇没有异议,接着,贾东旭又冲着贾张氏道:

“妈,您这么大年纪了,以前什么好东西都吃过,这次的鱼,你也别吃了。”

不懂贾张氏反应过来,他又接着对着棒梗兄妹俩道:

“棒梗,小当,你们俩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吃好东西。”

“所以,这鱼,我就一个人吃了。”

说完,伸着筷子,就把那条鲫鱼捞到了自己的碗里,然后闷头小心的从鱼头部位吃了起来。

等其他几个人回过神来,他已经吃了一半了。

贾张氏看着这个变的自私自利的儿子,一时间无法接受,便大声的哀嚎了起来。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易中海也懵了,愣了足足一分钟,他才神情复杂的盯着这个选定的养老对象看了看。

“东旭,做人不能。。。”

痛心疾首的连续说教了二十多分钟大道理,才停下来喝口水。

对面,贾东旭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让他更是心头冒火。

其实,让他这么生气的原因,不仅是徒弟的不孝和自私,还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要付诸东流了。

现在贾东旭能这样对待亲妈,以后等他来了,还能指望什么。

想到这里,再加上天气闷热,他眼前一黑,差点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

一直到天都黑透了,易中海才从贾家出来。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后院,聋老太太的屋里。

也不知道聊了什么,过了快一个小时,才皱着眉头回到家了自己家里。

此后,易中海渐渐的就对傻柱上心起来了。

不仅平日里多有维护,还让易婶子,再一次的给他张罗着相亲的事情。

而贾东旭的所作所为,也不知道被谁给传了出来,不仅是院里的邻居都知道了,就连胡同里不少人也议论纷纷。

王孟德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清楚,从现在开始,傻柱要被易中海套住了。

这一套,就是大半辈子。

自从进入夏季以来,京城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了。

虽然在报纸和广播里,没有听到粮食欠收的消息。

但大家还都不约而同的谨慎了起来。

毕竟京城郊区离的也不远,今年夏收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

所以,七月下旬,在发了粮票以后,基本上每户人家,都出一个人,吃完晚饭后,就到粮站门口排队。

他们都是生怕去晚了,粮食都被买光了。

这要是粮站的粮食几天后才能补充上来,一家子可就要饿肚子了。

甚至,有些人想的更悲观。

担心更长时间没有粮食运过来。不过王孟德家却没有顺大流,因为他知道,京城就算是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不会买不到粮食。

最多也就是早一天玩一天罢了。

毕竟是首善之地,政治中心,最基本的粮食,还是要尽力保证的。

所以,冉小梅忧心忡忡的想要跟大伙一起半夜去排队的时候,被他安抚了下来。

再说了,就算缺粮,他也不怕,空间里随时可以买到够一家人吃好几年的粮食,这也是他能坐得住的保障。

隔天早上。

吃完早饭。

王孟德推着自行车,从家里走了出来。

他的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军绿色的挎包,里边装着一些准备送给蒲老的礼物。

今天是星期天,他打算去看望一下老师一家人。

到了前院,就见阎埠贵,扛着鱼竿,拎着水桶,和两个儿子一起,正要往院外走去。

“二大爷,钓鱼去呀。”

“哟,孟德,周末还要出门呀。

我前段时间找到一个好的钓鱼地方,今天再去碰碰运气。”

阎埠贵笑眯眯的说道。

他们家现在三个人一起去钓鱼,在他的指导下,每天都能有不少的收获。

少部分自己家吃以外,大部分,都被他卖给街坊邻居或者收购站了。

这段时间,狠狠的挣了一笔。

要不是因为没有自行车票,他早就去商场买一辆回来了。

“二大爷钓鱼的技术就是不错。”

王孟德随口夸了一句。

“呵呵,对了,孟德,听说你家前天没去粮站排队买粮食,你就不怕被买光了,没吃的么?”

阎埠贵突然好奇的问道。

他心比较细,院里二十多户人家,除了聋老太太以外,就只有王孟德和许大茂两户人家没有半夜去排队。

“这有啥好担心的,我相信国家,肯定不会让我们饿着。”

王孟德笑着说道。

他自然不会说实话,只能说着一些漂亮话。

“孟德,我跟你说,下次,你可要早点去排队,防止到时候买不到粮食。”

阎埠贵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没人,便小声的说道。

“家里存点粮食,比较安心,我上个月,用两斤细粮换了好几斤的粗粮,以后每个月最少要存三斤的粮食。”

至于原因,他也谨慎的没有直接说出来。

有不少人家,因为人口多,吃不饱。

买了粮食回来之后,就把白面、大米这些细粮,拿出来一部分,悄悄的找人兑换粗粮。

通常一斤细粮能兑换两三斤的粗粮,甚至红薯能兑换五斤左右。

同时,京城的黑市(鸽子市),也屡禁不止。

据说,在黑市里,一市斤的京城粮票,价格可以达到三块钱。

一市斤的全国粮票,价格为四块钱。

一市斤的京城面票(可以直接买到一斤面粉,而普通粮票则是按比例买到细粮和粗粮),高达五块钱。

要知道,当时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工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月薪才为三四十元。

这些工资,就算不吃不喝,在黑市里,也只能买到十市斤到十三市斤的京城粮票。

“二大爷,还是您想的长远,我也要跟您学习才对。”

王孟德假装一脸佩服的说道。

论过日子算计,院里谁都比不过阎埠贵。

到了蒲老的家里。

看到他来了,蒲老和师兄都高兴不已。

三个人照例来到了书房,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蒲扇,跟前放着一杯热茶。

“孟德,我听说,青蒿散和青蒿素在南越那边的临床试验,快要结束了。”

蒲老率先开口说道。

“是的,先生,我前些天跟鲁院长一起,和上级开了一次会,已经定了日期,不出意外的话,在八月中旬。”

王孟德回答道。

因为病患非常的多,临床试验的时间也就大大的缩减了。

其实在南越地区,这两种药,根本不叫临床试验,完全是当成成熟的药物在使用。

当然,青蒿散和青蒿素也不负众望,值得这种冒险。

截止前几天,已经至于数万患有疟疾的病患了。

除了几个用药不及时的患者死亡之外,大部分都获得了康复。

这两种药物,在当地,也被称为神药。

不少南越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屯一些这两种药,当成以后的救命药。

“不错,对于青蒿散,我也研究了一段时间。

说实话,要不是效果摆在面前,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还能这样配伍。”

蒲老赞赏的看着眼前的得意弟子说道。

聊了大概两个多小时。

婉拒了蒲老要让他在家里吃饭的邀请,王孟德放下了礼物,准备回家。

出了院门,他的车把上,除了挂着那个军绿色的挎包以外,还有一小块四两左右重的猪肉。

至于为什么蒲老家有猪肉,这就要从他的身份上说起了。

作为全国都有名的中医名家,他算是国内的高级特殊人才。

对于高级特殊人才,除了跟普通人一样有定量以外,还有另外的特殊供应渠道。

每个月,都有粮油商品、猪牛羊肉、禽类、各种糕点、糖果乳品、蔬菜干果、杂货等日用品,由专人送到家里。

六月份以后,每次王孟德来到蒲老的家里,挎包里都被塞进去一些市面上紧俏的商品。

当然,猪肉也是少不了的。

回到院里。

那块猪肉,已经被替换成了将近一斤重的五花肉了。

当院里的邻居看到后,都打趣道:“孟德,你这是又去师父家了。”

等他走远后,众人都凑在一起,一脸羡慕的议论着。

大家都知道王孟德的师父有特殊供应,也都在猜测,他什么时候也能达到有特殊供应的成就。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

关于王孟德的情况,相关上级领导已经开会讨论了好几次。

最终的结论是,十月的时候,将增加他的特殊供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