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222章 教材编写和雨露均沾

第222章 教材编写和雨露均沾

第222章 教材编写和雨露均沾

随着新娘子和她的娘家人过来了。

院子里,顿时变得人来人往起来。

他们到了之后,除了带来了一些简单的嫁妆以外,每个人还主动给了三两的粮票。

这算是粮票实行以来大家默认的惯例了。

出门在外,钱可以不带,粮票必须要带上。

因为钱买不到粮票,而粮票,可以找人换钱。

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

到亲戚家也一样,大家的口粮都不富裕,紧巴巴的过日子,如果招待客人,可能家里这个月,就要挨饿了。

所以,不管去谁家,去做什么,主动递上粮票就没错。

周小燕也不客气,直接就收了,然后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让女方家里来的人进了屋里坐着喝点茶水。

这离开席,还要有一段时间呢。

“胜男,走,咱们也去屋里,陪着他们聊聊天。”

“对了,把咱们拿过来的礼物,给胜文吧。”

“行,咱们一起过去。”

何胜男笑着说道。

自己弟弟终于结婚了,她心里非常的开心。

到了屋里。

对于王孟德,女方家里来的人,都连忙站起身来,跟他打着招呼。

之前,两家商量婚期的时候,当时王孟德也在场,所以都比较熟络。

郭家的人,都知道他的医术高超,而且能量也大,自家姑娘能去清河制呢厂上班,就是他帮的忙。

聊几句后。

等何胜男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去。

顿时,就引起了大家的惊叹和羡慕。

郭家姑娘的大嫂,心里酸溜溜的,嘴上却说道:“哎哟,这床单和被罩,可是太好看了。

这大红色,上边还绣着好几个牡丹,妹妹真是太幸福了。”

她在嫁到郭家的时候,可是啥都没有,当时,只拎着一个包裹,带上两件衣服。

而郭家当时也比较困难,自然没有经济能力买新的,只是把半新的床单和被罩洗干净了用。

现在看到自己小姑子的待遇,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过往。

不仅是她,在座的女性,没有不对这套床单和被罩流露出喜爱之情的。

“哟,这个好看,等下我就给铺到床上。”

周小燕忙里偷闲,正巧来到屋里,看到了众人手里崭新的大红色床单和被罩。

她快速的把东西收拾好,生怕被别人给摸脏了。

前几天,闺女给她说了,要送一套床单被罩给弟弟当新婚礼物。

当时她就非常的高兴。

后世床单被罩可能都烂大街了,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能买到多少。

但在这个年代可不一样。

物资的短缺,导致每年每个人获得的布票,只够缝缝补补旧衣服的,完全不够买一件新衣服。

更别说床单被罩这种了。

一开始她还有些发愁,准备用家里旧的床单被罩。

没想到,现在闺女给了她这么大的惊喜。

现在她手里抱着的布料,刚一上手,就知道是顶好的,比一般的布料更有手感。

再加上这个颜色又这么喜庆,在儿子大婚之日,有一套床单和被罩,也算是附近独一个了。

这几年,草厂胡同,甚至鼓楼这边,可都没听说过谁家有这个。

想到这里,便在众女性羡慕的眼神下,喜滋滋的进了卧室。

热热闹闹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怀里抱着已经累得睡着了的闺女,王孟德和何胜男一起慢慢的往南锣鼓巷走着。

幸好这段路程不算远,天气也不冷不热。

“孟德,谢谢你。”

走了一半的路,何胜男推着自行车,忽然没头没脑的说道。

“咋了?谢我做什么?”

王孟德好奇的问道。

“没事儿。”

何胜男也不多做解释,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

这段时间,为了她的弟弟,自家男人可是出了不少的力。

除了弟弟和弟妹两个人的工作安排,还有借了不少的工业券,以及用来招待客人的米面油盐和鸡鱼肉蛋。

今天别看老何家只做了两桌的席面,但桌上的好东西,可一样不少。

不仅有白面馒头和二和面馒头,还有四五道荤腥的菜,这些菜的分量也非常的大。

让弟妹的娘家人,吃的是满嘴流油,同时也赞不绝口。

最后走的时候,甚至都差点要扶着墙了,饭桌上的盘子里,都被吃的干干净净,就连盘子底的油花,都被沾着馒头吃了下去。

他们在过年的时候,可都吃不上这么丰盛的饭菜。

今天算是彻底的解馋了。

如果是普通人家,做出两桌这种规格的席面,未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要吃糠咽菜了。

甚至连糠都没得吃。

而老何家有王孟德的帮助,轻轻松松的就做出来了。

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受到影响。

相反,王孟德带去的东西,都没用完,还有不少的剩余。

家里的米缸里,白面不仅没少,还多了好几斤。

同时。

她还听说了,自己的弟弟,能租到一间厢房和一间小耳房,也是因为居委会的人,给了王孟德的面子。

不然,再轮一年,也不一定能轮到何胜文租到这么好的房子。

临走时,看着爷爷和爸妈容光焕发的模样,她心里就非常的有感触。

所以刚才就有感而发。

到了家里。

天色已经快黑了。

冉小梅正在中院水池旁刷锅洗碗,她知道儿子和儿媳妇晚上都在亲家那边吃了,所以也就没等着一起。

“妈,我来洗吧。”

何胜男看到婆婆正在忙着,连忙把自行车推到自家门口扎好,挽起袖子,就要把活计接过来。

“不用,你这忙了一天,快去歇一歇吧。”

冉小梅笑着拒绝道。

然后还冲着四周,得意的看了一眼。

儿媳妇勤快又能干,长得又好看,还给她生了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可是给她了不少的脸面。

不少邻居在背后,都经常议论。

95号院里,最好的儿媳妇,就要数她家的和老贾家的了。“没事,妈,我不累,我来吧。”

何胜男说着就扶着冉小梅起身,她伸手抢过丝瓜瓤,弯腰开始洗涮起来。

这一幕,让薛婶子和李大妈看得眼热不已。

自己家的儿媳妇,啥时候能这么抢着干活就好了。

可惜,她们最多也就比老许家的娄晓娥勤快一些。

第二天。

一大早,王孟德也顾不上处理内科里的事情,便拿着一叠稿纸,来到了蒲老的副院长办公室里。

“先生,早啊!”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麻利的拿起墙角的暖壶,给蒲老和自己各泡了一杯茶水。

“孟德,这么早来找我,是有啥事情吧。”

蒲老看着自己得意的弟子忙碌着,他坐在椅子上,把手中的医书放下,然后捻着胡须笑着问道。

自从前段时间卸任了内科负责人的职务,他就清闲了不少。

除了研究院里有事情以外,他大部分都是去诊室给人看病,或者在办公室里看看医书,以及写一些多年行医的心得。

几十年的医学理念和经验,都准备写出来,给后人留一些学习和参考的东西。

“先生,我来找您,是想让您帮我看一下这个。

这是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出来的一本供医学生学习针灸技术的教材。”

王孟德把手中的一叠草稿纸,递到了他的面前,然后说道。

自从年前鲁院长让他编写教材后,他就记在了心里。

这几个月,他不仅编写了学习针灸的教材,还陆续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

当然,其他方面主要还是以内科、皮肤科的内容为主,只是暂时还没有成系统,需要他再补充一些内容进去。

“噢,这么快就写好了,我看看。”

听徒弟说已经把医书写好了,蒲老连忙好奇的说道。

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其他人,他肯定是训斥一通,然后让回去再仔细一些。

但王孟德可不一样,完全不能按照常理去判断。

接过草稿纸,蒲老先看了一下标题,就见上边写着一行字——《针灸技术—从入门到精通》。

嚯,这口气真大。

不过想到他出神入化的针灸技术,心里也就释然了。

从第一页开始,蒲老看得还很快,上边讲述的内容,他扫一眼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毕竟他作为一名几十年的老中医,这点知识还是具备的。

等翻到快中间的时候,他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经常一页纸,他要看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多分钟。

王孟德也不着急,他端着茶杯,坐在对面,慢慢的喝着茶水,就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心里则想着,等下回去的时候,要问老师要一斤的茶叶才行。

他家里的茶叶,被王浩拿走了三四两送人,现在已经见底了。

临近中午。

蒲老放下手中的草稿,他抬起头看,揉了揉眼睛,缓了缓神,才慢慢的说道:

“孟德,这本针灸技术的书籍,写的简直是太好了。

里边不少新奇的理念和观点,让我都大受启发,这还是我看了一半的结果。

后边的内容,应该更深奥吧,我要是看完,估计最少要一周的时间。”

“前面的基础内容,你写的很详细,也给了一些学习的建议和方法,相信就算是一个初学者,也能很快就学会。

就是后边的内容,一般的学生,学起来可能会很吃力,就连我,都要思考一会儿,才能明白原理。

如果让一个学生去学习,会不会太难了一些呀。”

也不怪他有这个担忧。

就连他这个几十年的老中医,看到中间的部分,都有一些压力,根据难易程度,最后边估计也会有一些吃力。

更别说刚接触医学没多久的学生了,估计很多人都可能看不懂里边的意思。

蒲老的话,让王孟德也猛然醒悟。

他这几个月,光顾着把自己所有的针灸知识都化作文字,完全没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

这世上,针灸技术能达到他目前的水平,可以说一个没有。

想到这里,他急忙说道:

“谢谢先生的指点,这一点我还真没考虑的这么多。

那我等下拿回去,再修改修改,把后边的内容给删除一部分,再多增加一些基础的知识内容。”

“呵呵,其实也别删除的太多。

你不如把这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是基础的知识,后边再加上少许的难度。

下册可以提高一些难度,让有天赋的学生去选择学习使用。”

蒲老笑着建议道。

他这几十年,也带出了不少的徒弟,算是对因材施教有了很大的了解。

“嗯,先生,我听您的。”

王孟德点头说道。

“哈哈,我主要是给你一些建议,具体该如何安排,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

蒲老哈哈大笑道。

接着,他想了想,然后又指点的说道:“对了,这本教材,你也先给朱副院长送去,让她给你指正一番。

还有,到时候教材上,主编的名字肯定是你,副主编的名字,可以写上朱副院长一个的学生名字。”

他这是再给王孟德铺路呢。

朱副院长可是鲁院长的师妹,年龄也不算大,才不到五十岁,在中医这个圈子里,也是人脉广阔。

以后在中医研究院里,交好她,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舍出去一个副主编的名字,对王孟德也没什么影响。

“先生,我觉得副主编,可以写上三个名字都没事,还有编者,也能写好几个名字。”

王孟德听了蒲老的话,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些教材或书籍上,副主编、编者的名字都有好几个,甚至是几十个。

便起了心思。

中医研究院里,这么多的中医名家,他们可能不需要这个名头,但谁没有几个得意的弟子或后辈。

这些人,虽然暂时年纪不大,但以后,绝对是中医界的骨干。

“嗯,可以再加几个名字,但也不能太多,而且,这些人想加名字,也得做出贡献。

到时候你把写好的草稿,让他们校对,最少也得提出一些好的其他见解和意见。

对了,你的几个师弟师妹,他们还年轻,就暂时别让他们署名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蒲老敦敦教导道。

他这是直接给框定了范围,想在教材上署名,最少也得有一些真本事才行。

滥竽充数可不行。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王孟德刚准备重新梳理一下草稿上的内容,就见孙小茹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师兄,外边有个姓代的同志,有着急的事情找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