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236章 借券和传播

第236章 借券和传播

第236章 借券和传播

随着王孟德的地位越来越高。

之前一起吃饭吹牛的好哥们钱大勇,现在也知趣的称呼他为王主任了。

对于这种情况,双方都很有默契的默认了。

“大勇哥,你找我啥事呀。”

停下脚步,他转身笑着问道。

“王主任,您别叫我哥,叫我大勇就行。”

钱大勇连忙挥着手说道。

要是前年或者更早,王孟德叫他大勇哥,他还能承受的住,毕竟两个人在七八年前就认识了。

当时,还是他在中医研究院门口接的对方,又带对方熟悉了环境,以及讲了不少研究院里的人际关系。

再加上他的年龄大了几岁,又是朱副院长的学生,所以也是理所当然的当起了大哥。

但现在可不同了。

蒲老现在也是中医研究院的副院长。

眼前这位年轻人,则变成了内科名副其实的负责人。

这可是研究院的实权人物,和之前副主任代理科室工作有明显的不同。

大勇哥,咱俩在没人的时候,还是按照年龄来叙。”

王孟德笑眯眯的说道。

“对了,你找我什么事情呀?”

“王主任,我想跟你借点工业券。

我妹妹下个月出嫁,我打算给她买一辆自行车,以后上下班也方便。”

钱大勇也不在纠结称呼的问题,他直接说明了来意。

他的妹妹,今年刚二十岁,在东直门外的饼干厂上班。

自己谈了一个对象,在东城某个单位里当个科员,相处已经快半年了,双方父母都比较满意,一直催着他们尽快结婚。

经过商议,就把日子定在了八月初。

钱大勇和父母商量了一下,觉得要陪嫁一个大件。

一来有面子,二来也显得娘家人重视,以后妹妹嫁到婆家之后,不会被随意的欺负。

想来想去,就准备买一辆新的自行车。

买车需要差不多小两百块钱,这点钱对于已经升到十五级,一个月有五十六块五的工资来说,完全没有压力,攒几个月就出来了。

可是算了算家里的工业券,又跟亲朋好友借了点,就连朱涛,都借了三张给他,可离五十张还差二十来张。

这可愁坏了一家人。

光有钱没有券或者票,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东西都买不到。

券或者票,可比钱都重要的多。

这时,钱大勇就想到了王孟德。

作为朋友,他知道对方是九级,工资一个月有一百二十一块钱,工业券一个月有六张。

而且他还知道,王孟德的父亲王浩是十级,一个月也有五张工业券。

他们家的工业券一个月十几张,一般情况下,绝对用不完,肯定攒了不少。

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王孟德借了。

“就这点事啊,工业券我攒了一些,还需要多少?”

听了这话,王孟德二话不说,直接答应了下来。

“还差二十三张,您如果有,借我十五张就行,剩下的我再想想办法。”

钱大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张口就借十五张,确实有些太多了。

他在跟亲朋好友借的时候,都是一张两张的凑,最多也不超过三张。

这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也不会‘狮子大开口’,直接就要借十五张。

“没问题,什么时间要。

对了,你也别再折腾了,缺的二十三张,我借给你,也不用着急还,如果不够,我还能再借几张。”

王孟德爽快的笑着说道。

其实如果钱大勇跟朱副院长借,多了不敢说,二三十张工业券,完全是小意思。

而且还是可以不用还的那种。

王孟德心里估计,就是因为清楚朱副院长会不让他还,钱大勇才会不好意思跟老师开口的。

他现在雪中送炭,以后朱副院长知道,也算是落了一个小人情了。

“够了够了,只需要二十三张就行,太谢谢您了。”

听说可以一下子借给自己二十三张,钱大勇激动的感谢道。

这可是解了他燃眉之急。

如果再拖一段时间,等临结婚前攒够工业券再去百货大楼买,说不定就恰巧没货了。

“哈哈,咱们俩还客气什么,后天周一我给你带过来。”

王孟德笑着说道。

回到办公室。

想了一会儿,然后他便把八个师弟师妹叫了过来。

看着眼前这八个人,恭敬的站在他的面前,王孟德心中满是欣慰之情。

经过几年时间,在他身边学习,已经成长成同龄人的佼佼者了,就算是在天才云集的中医研究院,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本来能进入中医研究院,成为蒲老的学生,就经过了精挑细选。

再加上他的耳提面命,虚心教导,四年时间,比其他年轻人花了十年的时间都强。

要不是太年轻,没有名气,甚至都可以在广安门医院里坐诊了。

“咱们这段时间对蝴蝶疮的诊治情况,你们都记了不少的笔记。

按照目前来看,这几十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差不多比较平稳了,你们几个,准备准备,把笔记的内容整理一下。

刚才,鲁院长把我叫过去了,他的意思是把整理出来的内容,再加上药方一起,给各大医院分发,让他们也能治疗蝴蝶疮。”

王孟德吩咐道。

“是,师兄,我们马上就去整理。”

李响代表着几个人,连忙答应道。

至于经过几个月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要直接拿出来分享,他们也没有异议。

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特色,在单位,所有的成果,都是集体的,个人要服从集体。

而且就算是攥在了自己手里,也无法转化成财富,还不如分享出去,换取名誉了。

这年代,大部分人把名誉可是看的比物质还重。

傍晚。

夕阳西下。

王孟德一手拎着一个竹篮子,一手推着自行车。

院门附近,阎解成瞧见了他,连忙一路小跑,来到他的身后,帮忙抬了一下自行车后座。

“解成,谢谢你了。”

“孟德哥,您崩客气,该我谢您才对,愿意把自行车借我去接亲。”

阎解成小声的说道。

他也准备在八月初的时候结婚,为了这,阎埠贵特意到王孟德家,借了一辆自行车,等在结婚的时候接亲用。“哈哈,客气啦。”

到了家里。

“孟德,篮子里是什么呀?”

早上他们是一起走的,她可没见到自家男人拎着篮子出门。

“这个呀,里边是五十个鸡蛋。”

停好自行车,王孟德小心的把篮子放到地上,然后小声的解释道。

这些是他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家里不是还有几十个么?怎么又拿回来这么多呀?”

何胜男不解的问道。

他们家,一天最少要消耗五个鸡蛋,所以,隔三差五的,王孟德就会拿回来几十个。

但前两天,刚拿回来一次,还没吃完呢,这又拿回来这么多。

“明天不是周末了么,你到时候把这五十个鸡蛋,拿回娘家去。

对了,还有橱柜上的那瓶香油,你也一起带过去,咱们家还有不少,等吃完了我再拿回来。”

王孟德笑着说道。

为了让她安心,还特意说了一句:“放心,以后咱们家不会缺这些营养品。”

“嗯,那我明天回去一趟,你跟我一起,带着丫丫。”

何胜男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一脸感激的说道。

自己弟弟的媳妇怀孕了,老何家的生活条件虽然比一般人家要强一些,但这些营养品,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

不说别的,就拿香油来说,除了逢年过节,国家发三两香油票,能买到小半瓶以外,其他的时候,市场上都缺货。

也就是像王孟德这种享有‘高脑油’以及有特殊供应的人,家里每个月才有一些。

鸡蛋也是如此。

虽然不像去年那样,市场上完全看不到鸡蛋的影子。

但一般人家,拿着副食本,一个月最多能抢到一斤鸡蛋就不错了。

这一斤鸡蛋,也就十个左右,个头非常的小,对于孕妇来说,可是杯水车薪,两三顿就吃完了。

何胜男记得,她怀孕的时候,每个月吃下去的鸡蛋,最少也有百十来个。

就因为不缺营养,她生产的时候,就非常的顺利,生出来的孩子,也非常的健康,比同龄孩子都高大健壮。

本来她也没有想过要给娘家这些好东西。

现在自家男人提前给她准备好了,顿时心里暖洋洋的,眼睛里仿佛有水一样在流动。

“许大茂和娄晓娥两个人,又打架了。”

吃饭的时候,冉小梅说出了院里发生的事情。

“他们俩因为孩子的问题,都不知道吵了多少次了。

这许大茂也是,总是把问题归咎在娄晓娥身上,他自己却不愿意去医院做个检查。”

王浩端着碗,喝了一口棒子面稀饭,然后皱着眉头说道。

许富贵前年的时候,偷偷的找过他,两个人聊起了这件事,他当时就给建议了一下,让两个人一起去医院检查。

当时,许富贵满口答应,可事后,他得到的消息却是,也不知道许大茂说了什么花言巧语,最后老许一家人,还是怪娄晓娥不能生。

从那之后,王浩就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件事。

“我觉得,这肯定是许大茂的身体有问题。

娄晓娥都去医院检查了这么多次,大大小小的医院去了没有一百家,也有几十家,那些大夫都说她没有问题。

可老许一家子还这么欺负她,太不是人了。”

冉小梅有些气愤的说道。

她作为女性,当然知道一个女人,在这个时代,被冠上不能生育这个标签后,所承受到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行了,别人的家事,咱们就别掺和了。”

王浩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放,然后小声的说道。

清官难断家务人,更何况他们只是邻居。

而且娄晓娥也有娘家人,还是以前鼎鼎有名的娄半城,更不需要外人操心了。

一旁,何胜男小口小口的吃着二和面馒头。

她听了公公和婆婆的对话,心里一阵庆幸。

幸亏自己的命好,找了这么好的男人和婆家,可以说,她现在的生活,比大部分的女性都要幸福的多。

第二天。

上午。

今天天公作美,没有出大太阳,而是阴沉沉的。

再加上昨晚上下了半夜的雨,天气有些凉爽,让大家感觉舒服多了。

把自行车停好,还没等开口,何胜文哥俩就听到了动静,连忙从屋里走了出来。

“姐夫,姐,您们来了。”

“嗯,雨荷在家么?”

何胜男手里拎着一个篮子,开口问道。

“姐,雨荷在屋里坐着呢。”

进了屋,郭雨荷见到他们来了,连忙就要站起身来。

“雨荷,你就别站起来了。”

“这里是五十个鸡蛋,还有一瓶香油,雨荷,这些都是给你补身子的。”

“呀,这么多,谢谢姐姐。”

郭雨荷这几年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顿时就懵了,不过她还是下意识的道谢道。

愣了片刻,她才反应过来。

原来何胜文之前给她说的,都是真的呀。

姐夫真的是有本事,居然能买到这么多的物资。

看来自己以后的好日子,要来了。

金秋时节。

除了中午有些热以外,早晚的天气,已经凉爽了。

协和医院里的一间诊室里,某个中医大夫,正在给病人候脉。

过了一会儿,他放下手,笑着说道:“你这个病呀,不用担心,现在已经有办法治疗了。

等下我给你开十五副中药,拿回去煎了喝下去,半个月后,再来找我复诊。”

他的面前,那个病患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大夫,您说的是真的?

我去了其他医院,他们都说这个病不好治,现在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呵呵,那是以前,对于蝴蝶疮,不说我们医院了,就算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也都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你知道王孟德大夫么,他研究出了几个药方,对这种病有奇效。”

那个大夫笑着说道。

他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有上个月,医院领导发下来的那本小册子呢。

这一幕,在全国不少的大医院里,都在重复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