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221章 总部位置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221章 总部位置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13

第221章 总部位置

第221章 总部位置

八天时间匆匆而过。

刘韬除了陪伴家人外,便是处理公事。

在老朋友那里拜访一下,拿一些订单。

然后不得不离开京城,踏上返城。

5月份的云省气候已经相当不错,白天气温大概二十四五度,晚上气温十四五度。

刘韬抵达昆市后,先去拜访了王铁柱。

虽说现在两人互不统属,级别上也是平起平坐,不过刘韬对于王铁柱很感激。

若不是王铁柱对他的看重、提拔,他绝对走不到现在。

而且他接任盘山机械厂后,王铁柱对他的帮助很大,协调配套厂,协调铁路运输,协调电力、水力。

可以说,悠闲保障了盘山机械厂的发展。

王铁柱再次看到刘韬,脸上浮现笑容,起身相迎。

对于盘山机械厂,王铁柱有着很深的感情,毕竟盘山机械厂在他任上从无到有,他在盘山机械厂足足十年时间。

而且到了云省国防管理办公室,盘山机械厂也很大的支持了他的工作,帮他解决了很多事。

王铁柱去京城参加三线厂问题和发展讨论会,相当地轻松,全国没有哪个省国防管理办公室,像他这么轻松的,不需要面临三线厂的烦恼。

甚至于,云省所有的三线厂,现在可谓是都处于盈利,发展很迅速。

这两年,盘山机械厂培育配套厂,让三线厂生产螺丝、望远镜等等零部件,使得这些三线厂每年都随着盘山机械厂发展而发展。

盘山机械厂有钱,定期都会支付给这些配套厂款项,不会有任何拖欠。

再加上盘山机械厂大规模扩建,也拉动了水泥、钢铁、砂石等建筑材料的发展,设计院、建筑队都不缺活,这让王铁柱见到其他人,总是会倍有面子。

而且刘韬到昆市,总是会来拜访他这个老厂长。

刘韬和王铁柱聊到了盘山机械厂改制的问题,谈到了改制后华夏盘山集团总公司总部将放在昆市。

“放在昆市也好,交通也方便一些,是打算在市区,还是在哪个地方?”王铁柱问道。

“放在海口那边,那里有着356厂,在海口滇池那里,距离356厂近,方便做一些事。而且我们终究不是民用领域的,不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利于保密工作。”刘韬对此是有过思考。

之前去356查看建设进度的时候,刘韬还特意去周边考察了一下。

那里是真正的处于城郊,虽然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但是距离市区差不多三十公里左右,是真正的郊区中的郊区,那里人也少,地多人少。

甚至于,刘韬连位置都选好了。

王铁柱点点头,保密工作,是军工厂第一要务。

一旦泄密,那么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保密、安全,这是任何一家军工厂非常重要的两个核心。

回到盘山机械厂,刘韬便正式成立了总部筹备小组。

自己作为筹备小组组长,选了三个副厂长作为副组长,整个筹备小组成员高达百人。

刘韬拿着地形图,上面的红线框框已经圈下来,足足有10平方公里之巨,也就15000亩地。

这一带的地形比较平坦,海拔1900~2000米之间,都是林、田!

按照刘韬的规划思路,华夏盘山集团总公司位于中间,华夏西南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华夏西南工业集团总公司位于两侧,互不统属,各有各的总部大楼,各有各的办公区域、科研院、宿舍区。

而这么大的一块地,还包括商场等之类。

这部分则是作为与外界衔接。

与现在盘山机械厂完全封闭不同,总部这里处于半封闭。

医院、商场等都是与周边的人共用。

但是总部这里,又会处于半封闭管理,禁止闲杂人进入。

甚至连公园,也会是半封闭公园。

刘韬跟着筹备小组的人交代后,自然交由筹备小组去办理这事,包括土地所有权、征地移民安置之类。

当然也包括着设计。

这种设计,自然不可能交由欧美国家来,毕竟这是涉及到保密的。

随后,刘韬便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总部这事上,有着筹备组那么多人,他要是事事还得自己做,那还成立总部筹备组干什么。

刘韬将精力放在一批年轻大学生上面,足足有一百个人。

刘韬教导着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文档、表格、演示文稿。

这些都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

比如录入信息,比如编写文稿等等。

赵国平也在这次学习中,这一次他带着十个合成旅的干部过来学习。

这些电脑,都是盘山机械厂自己生产的,运算能力达到了三百万次/秒,在个人计算机上绝对是处于最顶级的。

这些前来参加培训的,每一个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签署了保密协议。

毕竟他搞出的这些电脑,太过于超前了。

起码领先市场个人计算机五六年。

至于这些办公软件,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而不是都得用人工写,那样效率太慢了。

要说这个时代,全世界有谁最懂个人计算机,估计就是刘韬了。

哪怕是乔布斯等人,估计在个人计算机上都比不上刘韬。

也只有刘韬才深刻地知道,计算机将会在世界引起多么大的变革,以至于后来将其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他没有想过,这时候搞互联网,因为并不现实,懂计算机的太少了。

全国都没有多少人会计算机。

他让金龙电脑每年捐赠一批电脑给高校,与高校合作开展计算机相关专业,便是为了培养人才。

只有有了一定基础,才可能进行个人计算机普及,以及实现互联网。

而这个时间,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短期内,能够实现局域网、以及盘山机械厂内部各个厂的联通,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个时间,刘韬计划是用三年时间。

一来培养懂得计算机办公、研究的,差不多要三年时间。

二来,网络搭建以及这些工厂、总部建设时间,也是差不多三年时间才能建成。

很多事情,不是他掌握了技术,便可以将技术普及。

因为技术普及,同样也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必须耐心等待,一步步去实现,而无法一蹴而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