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432章 电子制造基地(求月票)

第432章 电子制造基地(求月票)

第432章 电子制造基地(求月票)

鹏城。

从羊城赶到鹏城的刘韬,此时正在视察着鹏城电视生产基地。

电视机最核心的部件是显像管,显像管制造工业可以分成许多步骤,比如玻壳厂、荧光粉厂、荫罩厂、金属零件冲压厂、偏转线圈厂等。

像这个电视生产基地,现在年产彩色显像管的能力达到1000万枚。

这可不是仅仅组装,而是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制造的。

毕竟像荧光粉、彩管玻壳、荫罩等显像管原材料的制造工艺,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也是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能够自己生产制造,刘韬就不会进口,将更多的就业岗位留在国内,将更多的钱也留在国内。

像这个生产基地,年产彩色电视达到1000万台,再加上香江的生产基地年产彩色电视机百万台,可以说差不多满足彩色电视的出口,以及游戏机彩色显像管的要求。

不足的,便是从西南调集。

除了内部消化1900万枚显像管外,现在每年可以出口1000万枚显像管。

除了核心自身外,生产基地还扶持了一批工厂,有七成是国营厂,三成是民营厂。

而这里周围,也被鹏城设立为国家级电子产业开发区!

除了有生产彩色电视机外,这里还有金龙计算机集团,有生产空调的,也有生产电梯的,同样也有粤省政府把原先建立在粤北山区的多家‘小三线’工厂整体迁移到这里组建了华强电子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电子产业开发区,已经发展为华夏重要的电子制造基地。

“华强电子公司?华强北?”刘韬看着远处那显眼的牌子,若有所思。

他隐隐记得,鹏城这里后面出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电子市场叫做华强北,被誉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水货批发市场。

华强北、华强电子公司,估计有着某种关联。

不过现在华强电子公司,现在可是发展得有声有色,是金龙计算机集团、格力家电集团的重要配套厂,除此之外,还有来料加工,主要承接香江商人的收音机、收录机等外贸订单,在鹏城也算是一家大企业。

现在在鹏城,完全展现着鹏城速度。

效率高得吓人。

说是全国最有效率的城市,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个口号响彻着整个鹏城。

一栋栋高楼在建设,一条条马路在修建。

整个鹏城完全是一个大工地!

至少刘韬在这里,感受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改革的魄力、积极探索,超过云省昆市许多。

云省有着盘山集团做支撑,虽然积极拥护着‘改革开放’政策,也在努力着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但是说到底动力有所不足,不像鹏城这边,有着巨大的源生动力。

这也是刘韬这几年不断加大在鹏城的投资。

除了鹏城是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有义务支持鹏城更快的发展,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鹏城这里的效率,鹏城这种改革精神。

现在的鹏城,一年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省份。

像刘韬现在这个生产基地,金龙计算机年产值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而彩色电视机一年生产1000万台年产值达到了80亿美元。

现在华夏最大的电视机厂不是魔都电视机厂,因为魔都电视机厂年销售收入不过4亿人民币,而格力家电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70亿人民币!

当然了,虽然按照今年的趋势来看,格力家电集团的年销售额会超过金龙计算机集团的年销售额,但是如果算利润的话,那就反而比不上金龙计算机集团。

整个鹏城预计今年的GDP将会达到900亿人民币,相比1979年的1.96亿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鹏城的生产总值459.2倍。

这个生产总值数据,已经远超魔都、京城、羊城!

自从1982年以后,鹏城这里就成了港澳台、华人华侨商人以及外国商人来华投资的集中地,大量的资本涌入,在鹏城开工建厂。

而鹏城这里,也吸引着大量的人来鹏城打工。

原本鹏城这边执行的政策,要去鹏城得办边防证,一开始还在执行,到后面干脆就执行一半,只是加强了鹏城到香江这条河沿线,至于其他地方已经管不过来。

因为涌向鹏城的人太多太多了。

鹏城这边也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看了看天色,刘韬交代了一下自己的秘书,然后带着警卫出门。

到了海边一家海鲜大排档,钱华强已经在这边准备好了。

除了钱华强外,还有几个亲戚。

从去年开始,钱华强的事业迎来了一次大爆发,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将会达到2000万人民币。

钱华强雄心勃勃,还想继续投资建厂,做大事业。

对此刘韬倒是没有说什么,这个时代是一个野性时代,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真正的‘不管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胆子大一点,比什么都强’!

而且背靠着盘山集团,钱华强发展顺风顺水着。

在民营企业可以注册之后,钱华强已经注册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小小螺丝’(全称:鹏城小小螺丝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类型的螺丝;一家是‘华强科技’(全称:鹏城华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类型的键盘。

现在正两家公司,都在投资建厂,扩大生产。

现在的钱华强,再也看不到曾经北大荒的知青,而是在商海磨砺数年的合格商人。

“当初我来鹏城的时候,鹏城还不是这个样子.”喝了几杯酒,钱华强话开始多了起来,跟着其他几个人介绍着几年前的鹏城。

这几年鹏城发展异常迅猛,可谓是一年一个样。

但凡有人离开鹏城一年,再来鹏城的时候,都会感觉到陌生,仿佛不认识一般。

刘韬也说道:“当年我第一次来鹏城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自行车,连摩托车都很难看到,现在不一样,摩托车很多了,汽车也很多。”

而这里面,要说功劳最大的,莫过于华夏摩托车集团和华夏汽车集团,因为两家集团产量不断攀升,购买也不需要摩托车工业票、汽车工业票,有钱就可以买,使得不少人可以买到摩托车、汽车。

在鹏城这里,很多当老板的,都买了华夏汽车。

而一些有所积蓄的工人,也会买华夏摩托车用于上下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