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443章 我推荐一个人选

第443章 我推荐一个人选

第443章 我推荐一个人选

“来就来了,还带东西,破费了,破费了。”钱老摆摆手说道,“这是违反纪律的,对你不好,对我也不好,被人看到了,难免被说闲话,徒惹争议。”

刘韬笑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是晚辈,来拜访前辈,带点茶叶、水果这是礼仪,谁爱说什么、爱议论什么,随他们去。”

对于这种风言风语,他从来不屑一顾,也从来不放在心上。

过去那种动不动便上纲上线、随意扣帽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闲聊了一会儿,刘韬也就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此次他前来,却是想要邀请钱老担任航天航空学院院长,哪怕只是荣誉院长也行。

为了给‘西南联大’打响名气,铸造底蕴,刘韬早已打定主意,每个院的院长都会是著名科学家。

钱老听了要重建‘西南联大’,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你认为我这把老骨头还可以继续发光发热,还有价值,那么我可以答应,只是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无法长时间留在学校。”

刘韬笑道:“钱老您这话谦虚了,您的身子骨可还健朗着,一定可以长命百岁。”

“我已经74岁了,人不得不服老啊,精力有限,伱这个‘西南联大’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我给你推荐一个人。”钱老说道。

刘韬好奇问道:“钱老您推荐哪个人?”

“王永志,现任航空航天总公司第一研究院院长。”钱老说道:“王永志啊,今年53岁,能力和资历都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毕业于京城航空航天大学,1955年去莫斯科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飞机设计专业学习,后改学火箭导弹设计,1960年在苏联米申院士的指导下,他的毕业论文选择了洲际导弹设计,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答辩,同时获得了优秀生毕业文凭和工程师称号。”

“毕业后回国投身于我们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钱老说道:“他在第一设计部成立了以航天飞机为主要对象的跟踪研究小组,正在为载人航天前期准备工作。”

钱老的介绍,让刘韬终于想起来了这位科学家。

这是华夏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是钱老亲自推荐的航天人。

在晚年的时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局亲自去告诉钱老这个好消息,钱老想到了两个人:王永志还在吗?医学研究所的陈信还在吗?

“那钱老,您先担任几年院长,挂个‘西南联大’荣誉校长,让王永志担任副院长,后面接您的班。”刘韬说道。

钱老同意了下来。

“之前听说你们要搞一款运载火箭和卫星,现在在搞了么?”钱老问道。

“接下来要搞了,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无法满足要求,我们盘山集团要发射比较重的卫星,最起码运载能力得达到5吨。”刘韬说道:“航天的发展,运载火箭至关重要。”

“以前我们的条件有限,加工能力也不行,你们盘山集团拥有着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这一点可以解决。”钱老说道。

作为科学巨匠,国家国宝级科学家,华夏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钱老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只要他想了解,便有足够的权限的查阅。

现在华夏有三款运载火箭,分别是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起飞质量81.5吨,起飞推力1019kN,运载能力0.3吨。

可以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只适合发射小型的人造卫星。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全箭起飞质量460吨、总高度49.7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8吨,之前返回式卫星便是通过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全箭总长44.56米,起飞质量202吨,起飞推力2800kN,运载能力为1.45吨,去年首次发射,因三子级发动机第二次点火后未能正常工作东方红二号卫星未能入轨,仅进行了通信实验。

刘韬要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重量差不多是5吨,这都超越了目前三款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

“若是你能研制一款这么大运载能力的运载火箭,那么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就可以往前迈出一大步!”钱老说道。

早在70年代初,在华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的钱學森就提出,华夏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也就是1971年4月提出的意思,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然后,华夏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当时并不是说,华夏就永久放弃载人航天这个梦想,而是一直一步步地在进行探索,比如1975年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华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而这为华夏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见识的基础。

不过很显然,钱老也认为,以目前运载火箭的情况,是不足以实现载人航天的。

“对于载人航天,你有什么看法?是载人飞船适合我们,还是航天飞机适合我们?”钱老看向刘韬。

刘韬能够研制先进的‘鹰击’反舰导弹和‘神盾’防空导弹系统,这代表着刘韬在航天这方面也是水平非常高的。

火箭与导弹,说到底其实是一样的。

他想听听刘韬的看法。

以前他是华夏首席科学家,可是他老了以后,原本他还有些担心后继无人,可刘韬迅速崛起,很快就接过了他的班,成为了华夏首席科学家。

作为首席科学家,对于华夏的科学技术发展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往往直接影响华夏科学技术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方向对了,那么华夏科学技术发展会很快,会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方向错了话,那么是要付出恐怖的代价。

科学技术发展不怕战术上的失败,怕的是战略上的失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