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572章 运十团队解散?资料遗失?

第572章 运十团队解散?资料遗失?

第572章 运十团队解散?资料遗失?

刘韬不仅要研制军用运输机,还要研制民航客机。

民航客机的安全性,是第一需要考虑的东西。一架飞机上面都是上百人,一旦出事故,那给整个产品带来的都是毁灭性的灾难。再则便是舒适性,因为民航客机是给乘客坐的,自然要让乘客感到舒适,这种舒适体现在低噪音,以及飞机的座椅上面。

至于军用运输机,安全性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因为一旦出故障,飞行员是可以跳伞的。

“哥,难道这飞机比两弹一星还复杂?”刘子鱼眼中带着好奇之色。

在她眼中,刘韬属于无所不能的。

说实在的,刘子鱼认为,飞机远远没有两弹一星的技术复杂。

“这是不同的,两弹一星,都是一锤子买卖,只需要考虑打出去,达到目的即可,不需要考虑飞回来。飞机不同,飞机需要反复使用,不断起降的,一架飞机动不动就使用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刘韬解释了一下。

航空、航天,虽然一直以来都是被并列连在一起成为‘航空航天’或者是‘航天航空’,甚至于两个主管部门都合并到一起。

可实际上两者是有着显著的差别。

比如火箭发动机不需要重复使用,而飞机发动机要求能稳定运行至少都是以万小时计算的。

而且大飞机,对于航空工业有着非常大的要求。

运十项目下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之前国内的航空工业无法支撑起运十项目。

一来没钱,二来技术不够。

等待着运十项目的命运,也就只有下马了。

那时候的华夏,工业体系还没有做好拥有大飞机的准备。

将材料放下,刘韬和刘子鱼一起吃面条。

吃完面条后,刘韬略微皱了皱眉头,说实在的他都没有想到,运十的情况和他所想相差甚远。

1970年8月国家下达任务,代号‘708’工程,由魔都飞机设计所设计,魔都飞机制造厂制造,研制工作得到魔都、航空工业部等10多个部委近300家单位的协作支援。运十飞机于1972年8月开始研制,1976年10月01架机交付静力试验,1980年9月26日02架机首飞,至1985年共飞行164个小时,121个起落。进行了性能、操稳、系统、成品等调整试飞,曾飞抵京城、哈尔滨、羊城、昆市、合肥、WLMQ、蓉城、LS、郑州等九大城市,七次进藏运输物资。

运十飞机于1985年2月停飞,完成的试飞科目证明飞机基本性能和飞行品质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报道,运十飞机,它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大体相当于美国波音公司的707客机。

波音707是波音公司研制的四发远程喷气运输机,也是第一架服役的波音喷气式客机,原型机1954年7月15日首飞,最初的型号是为美国空军研制的KC-135空中加油机,经美国空军同意,波音公司于1957年在KC-135基础上研制成功波音707民用客机并在1958年交付使用。

华夏民航就曾购买10架320C!

但是根据刘韬目前的这份资料,其实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当时工业水平比较低,以至于制造时对技术指标进行降等。也就是说,运十飞机设计的时候,技术指标接近于波音707客机,可因为当时工业水平达不到,所以降低了一些标志,自然而然那架运十样机也就比不上波音707。

事实上,在1981年的时候,关于运十,举行了一场技术论证会,向财经领导小组申请1.68亿经费,这个申请没有得到批复,民航总局也未同意继续研制。从那个时候开始,运十项目基本上都已经陷入了停顿工作。

虽然试飞在继续,但是这些都是之前的经费在支撑。

甚至于,后面因为经费已经彻底花光,运十飞机的试飞,都是赊账用油料的。

说实在的,运十项目组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为大飞机项目消耗的经费太恐怖了,搞大飞机,需要的都是国家的庞大体系以及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来支撑。

而运十的研制费用总共也就用了5.8亿人民币!

让刘韬很可惜的是,运十项目下马后,团队也就散了,甚至连资料都有所遗失,资料不全了。

想要重新聚集原有的技术团队,并且要取得成功,非得花不少时间,以及砸入不少钱。

刘韬倒是没有想过,自己一个人单独干,因为那不现实,客机不是坦克装甲车,他一个人搞不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当然了,现在的条件,也比当初要好得多。

当初华夏的条件,那要差很多很多,不说其他的,就说大型模锻压机就好了,就不可同日而语。

大型模锻压机一直是象征工业实力的国宝级战略装备。

苏联、美国能够在二战之后在工业上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便是因为他们在二战结束后意识到大型模锻压机的重要性,于是二者确认过眼神后,一拍即合地以战争赔偿的理由拆走了德国的4台模锻压液压机,美国拆走2台15000吨模锻压机,苏联拆走15000吨及3000吨模锻压机各1台。

这些设备,也成为美、苏两国制造大型模锻压机的技术基础。

而华夏,是在50~60年代,为促进重工业发展,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了1台12000吨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安装在当时还在筹建中的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

后来,也就是1967年,华夏第一重型机器厂成功建成亚洲最大的30000吨级模锻水压机。1970年,30000吨级模锻水压机和12500吨卧式挤压机开始在西南铝加工厂(冶金部112厂)安装。1973年9月,西南铝加工30000吨模锻水压机第三次试车成功,挤模压车间全部建成投产。

可是这是无法支撑大飞机的建造的,这一点从运十飞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看出。

民航客机最重要的便是安全,安全的第一个大前提是有一个安全的躯壳,这里面除了设计外,受力构件的加工至关重要,加工水平达不到,那么加工出来的产品就达不到设计水平,问题就会频发,因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后世华夏的国产大飞机进展非常顺利,除了有充足的经费外,那是因为华夏的模锻压机在停滞了将近40年,在2010年前后爆发式地研制了多台大型压机,仅2012年建成的就有30000吨(昆仑重工)、40000吨(三角航空)、80000吨(德阳二重)模锻压机各一台。

2013年,德阳二重这台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模锻压机投产,实现了我国锻造产品从高端向顶级的跨越,关键大型锻件受制于国外的时代彻底结束。2018年,C919大飞机的最大、最复杂的关键承力锻件——主起外筒实现国产化,就是这台80000吨级的模锻压机完成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