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670章 优劣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670章 优劣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13

第670章 优劣

第670章 优劣

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电气化。

时间差不多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差不多持续百年时间。

说是电气化,其实也并不恰当,确切地说应该是内燃机和电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诞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这一段时间,凡是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毫无疑问都成为了列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等产生了深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可以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核,其实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不满旧有秩序,争夺市场经济和世界霸权!

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也不是指哪项高科技为主,而是囊括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了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等诸多领域。

这里面,计算机或者说电子信息化技术是极为关键的核心。

共和国成立以后,其实是在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因此华夏人一生,走过了西方人三百年的时间。

领导在笔记本上记写着,他对于科学技术很尊重,对科学家很尊重,他不止一次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刘韬作为华夏首席科学家,刘韬的建议、看法、观点,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在刘韬的带领下,盘山机械厂从一个经营困难的三线军工厂,短短几年成为庞然大物的盘山集团,到了现在,盘山集团更是富可敌国,盘山集团掌握的资产占据全国资产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财政部拿不出三千亿资金,盘山集团却可以拿出来。

盘山集团也是全国最大的纳税大户,同样也支持着军队建设的半壁江山。

刘韬创造的奇迹,毫无疑问的表明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现在我们华夏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技术走在世界前沿,在空间技术上面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和苏联,就是在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方面比较薄弱,看来以后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功夫。”领导说道。

计算机技术,华夏从80年代就实现了弯道超车,不管是小型计算机还是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方面,金龙电脑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覆盖着各个价位,拥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大型计算机,华夏更是有超算中心,华夏的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能力超过一万亿次,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计算机专业,华夏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可以培养成千上万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不仅仅高校有专门的计算机室,甚至连高中、初中都有专门的计算机室,有计算机课程。在京城、魔都、羊城、鹏城等大城市的一些重点小学,甚至小学生都在学习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不仅仅广泛的存在于各个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不少公司采用电脑办公,家庭拥有电脑的也越来越多。

信息化技术,十年前电话只有单位有,安装家庭电话得是起码厅级干部,初级干部申请安装家庭电话等个三五个月都不一定能够安装上,但是现在家庭电话已经普及开来了。大家打电话、接电话非常方便。移动手机方面,在社会上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为了接打电话方便,就没有人没有手机的。

手机更是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现在全国已经实现初步联网,用不了几年就真正可以全国联网。

华夏也拥有着数目不小的通信卫星,为华夏通信提供支持。

新材料技术方面,华夏这些年攻克了大量的新材料技术,使得这些新材料可以应用于方方面面,其中刘韬在其中居功至伟。

领导发现,凡是刘韬参与进去的,技术往往能够很快取得突破,而刘韬没有参与的,技术攻克异常艰难。

领导都在琢磨着,是不是调刘韬去核工业部,或者是去卫生部。

只是又想到盘山集团那么庞大,铺的摊子太大了,离开刘韬还真的没有人能够顶上,不管是谁,恐怕很难服众,难免陷入内耗混乱之中,这反而得不偿失。

盘山集团到了现在,可是纳税大户,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绝对不能出任何差池。

不是没有人认为,一家集团太过庞大不利于市场竞争,不利于国家发展,但是这种声音很小,始终成不了主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盘山集团在刘韬的带领下始终不断地在创造新的辉煌,始终在创造更大的成绩。而且盘山集团太重要了,这种重要性越是往上看,越是看得越清楚。

而偏偏整个盘山集团,只有刘韬有足够的威望,可以将盘山集团拧成一股绳,带着盘山集团前进。

一旦盘山集团有什么问题,那影响不是一个公司,而是整个盘山集团系统,是几十个省,是全国都会受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