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95章 欢迎方老师来日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95章 欢迎方老师来日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23

第295章 欢迎方老师来日

第295章 欢迎方老师来日

《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立刻在全国各地引发不小的轰动和热议。

很快地,就把之前备受争议的首届优秀新诗奖活动的热度压了下去。

这年头的报纸报道说华夏电视机的销量,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暴增,仅仅1982年一年,就销售了超过840万台,现如今,华夏大城市的电视机普及率已经到了86%。

小城市的电视普及率也有70%以上。

虽然大多是黑白电视,但每100户华夏城市家庭里,就有至少75台电视机,当然那,农村电视的普及率就没这么高,还不到5%。

因此,80年代的电视收视率的统计,主要集中在城市里。

偏偏非常契合《舌尖上的中国》的目标受众,毕竟这年头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哪怕是黑白电视机的,不能说是“人均万元户”,但也至少是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富户。

《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华夏传统家常菜,立刻就把观众们变成了“美食的俘虏”。

甚至有的专门把吃饭的时间,调整到节目播出的时间,就着《舌尖上的中国》才下饭!

《自然的馈赠》、《民以食为天》、《味蕾的乡愁》、《五味的调和》,以及《时间的滋味》,每一集的时长,都在40分钟左右,然而观众非但不觉得长,反而还嫌弃有点短。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到了中央台准备好的热线上,男女老少都有,特别是老干部。

除此之外,中央台还借鉴到了燕京台办春晚的经验,跟《文艺报》、《光明报》等报纸合作,办了个临时性的专栏,专门刊登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读者来信。

一时间,收视爆表,舆论沸腾,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响。

连带着方小将这个顾问兼原著作者,隔三差五都会收到半個篮子的读者来信。

而且,就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第三集,文化部门召开了相关的研讨会。

作为头等功臣的方言,自然像汪曾其这个总顾问一样,绝对不能缺席。

“小方!”

“汪老!”

方言看着老顽童般的汪曾其,相互寒暄了起来。

汪曾其问道:“这次的优秀新诗奖,觉不觉得委屈?”

“委屈倒谈不上,就是觉得蹊跷。”

方言皱了皱眉,“为什么一二等奖的安排会那么奇怪?”

汪曾其如实相告,说有“热心人士”给主办方写信,指名道姓说像舒亭、方言这样年轻的作者,如何与艾清这些个大诗人并列?但事实上,原件谁也没看见,而是由作协一位分管诗歌评奖的书记转达的,就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才不得不重新考虑评选结果。

方言能隐晦地听出,这是作协里有人从中作梗。

然而,汪曾其没说出具体是谁,方言也默契地没有刨根问底,选择把话题转移。

汪曾其悄声说:“待会儿想好怎么说《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了吗?”

方言笑了笑,“勉强想到了几点,全当作抛砖引玉吧。”

汪曾其轻拍了下他的肩,“那可太好了,接下来你要多发言。”

方言一怔,“那您呢?”

汪曾其嘿然一笑道:“我当然是给你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方言哭笑不得,“您这……您才是总顾问。”

“你不也是总策划嘛!咱们俩半斤八两,就不要推来推去了,就这么定了!”

汪曾其语重心长道:“老了,就要把机会留给你们年轻人。”

“老汪这话说的不无道理。”

忽然间,夏偃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同行的还有石方雨等电影局领导,以及各大制片厂厂长。

“夏老,石局长……”

方言挨个打招呼,轮到新闻纪录片制片厂时,秦明激动地握着自己的手,可劲地摇!毕竟,《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他任上出的成绩,更进一步,指日可待。

“这次研讨会,除了讨论《舌尖上的中国》,还要商量这次出访日本的各项安排。”

夏偃慈眉善目道。

方言一问才知,这趟代表华夏文艺界出访的,除了自己,还包括夏偃、石方雨等人。

文学界的数量极少,去的主要是电影界。

“方老师,《舌尖上的中国》的拷贝已经送去了日本。”

石方雨说,除此之外,《那山那人那狗》、《城南旧事》、《一代妖后》、《火烧圆明园》等电影的拷贝也已经送到了松竹电影公司,不出意外的话,会在访日期间,陆陆续续地上映。

而作为《那山那人那狗》的编剧兼作家,方小将自然要跟松竹电影公司的人见面。

“已经定好要在哪家电视台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了吗?”

汪曾其作为随团成员之一,很是好奇。

石方雨笑道:“定好了,富士电视台。”方言耐心地听着,富士是由松竹、东宝、等日本电影大厂共同参与创立,彼此合作得很密切。

由于《舌尖上的中国》一部分的投资和设备来自于松竹的赞助,松竹得到了日本的发行权,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富士目前是日本,乃至东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而港台以及东南亚这边,电视方面就交给亚视,院线则交给夏夢来负责。

“可惜欧美那边,我们是两眼一抹黑。”

石方雨叹了口气,说不知道该找哪家电视台,通过什么渠道让《舌尖上的中国》播映。

方言道:“我倒有个建议,可以跟洛城18台联系。”

夏偃眼前一亮,“小方,接着说。”

方言说,洛城18台成立于1977年,是洛杉矶的第一家多语言电视台,其中就有专供华人的华语电视频道,观众几乎覆盖全美大部分的华人华侨。

石方雨急切地问:“那您能跟电视台取得联系吗?”

“我之前做《拯救大兵瑞恩》新书推广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这家电视台的采访。”

方言道:“我可以试一试,但我不敢保证一定能办到。”

夏偃摆了摆手,“不要有压力。”

“对对对,千万不要有压力。”

石方雨他们激动不已,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会记住方老师的这个人情!方言考虑到不管写信,还是发电报,都很不便,随即打算到日本的时候再打长途电话。

毕竟,国内能打国际长途的地方并不多。

…………

研讨会结束之后,文化、外交、宣传等多部门联合创办了一个临时的突击培训班。

但凡是访问团的成员,基本上都要参加。

方言也不例外,在培训班里遇到了桥本结衣和铃木洋子。

“方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午夜凶铃》第一部分的译稿已经初步完成了。”

桥本结衣咧嘴发笑道。

方言拍手称快,“果然我没有看错人,真的是太辛苦你们了!”

“哪里哪里。”

铃木洋子扬了扬手,反倒是感谢方老师能继续给她们这个难得的机会。

桥本结衣欣然同意,毕竟不是所有人能像她们这么幸运,能接二连三地给美国国家图书奖、芥川龙之介奖得主等于一身的大作家打下手,做翻译工作。

方言好奇不已,“芥川龙之介奖?”

“您托我寄给我父亲的信,我已经收到回复了。”铃木洋子说:“我父亲让我向您转达好消息,您被评为第89回芥川龙之介奖得主。”

“还有这种好事?!”

“其实奖项早就公布了,原本他是想等您到访日本时再说,给您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哈哈,现在我已经感受到惊喜了。”

方言大为意外,刚要往下问,突然迎面向自己走来一个很久不见的老熟人——

王益!

就见他洋溢热情地伸出了手,“方老师。”

“小,不,应该要改口。”

方言亲切地称呼这位在亚洲司的随员。

王益微笑道:“别别别,您还是继续叫我‘小王’吧。”

方言半开玩笑道:“听说这次大领导的演讲稿,是你草拟的?”

一提到这事,王益兴奋不已。

怎么也没想到能接到这么重大的任务,明明自己还是级别最低的科员。

“真是了不得啊!”

方言笑了笑,“接下的日本之行,也要多多拜托你了。”

“义不容辞,方老师!”

王益斩钉截铁,眼神坚定。

方言拍了拍他的手臂,忍不住赞叹道:“目光如炬,贵不可言。”

在此之后,过了小半个月,华夏代表团正式出发,访问日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