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50章 回纥主动出击,大唐的战术

第450章 回纥主动出击,大唐的战术

“启禀大可汗,纵观李瑄的战斗,多用阴谋诡计,或阴或阳,或柔或刚,令人防不胜防。”

“他们的铠甲精良,弓弩强劲。特别是河西、西域一带,唐军引进大量大食马、西域马,培养的宝马力大无穷。又有精挑细选的猛卒。”

“我军若在郁督军山坐等李瑄到来,不仅会消磨我军的士气,还会失去先机。硬碰硬下,我军不一定是唐军对手。”

“是已,当先派遣骑兵,去进攻居延海,吸引唐军注意力。然后突袭唐军在白亭海的兵马,烧毁唐军囤积在白亭海的粮草、掠走唐军在白亭海的牲畜。”

“我们回纥的轻骑来去如风,一旦唐军的粮草被烧毁。他们想要决一死战,也会影响士气……我军大胜的机遇也将来临……”

莫贺达干拿着一份地图,向移地健道明自己的战略。

期间可以根据唐军的调动,加以修改。

总而言之,就是利用回纥轻骑的机动性,主动出击,在战场取得先机。

不要再被动,被大唐牵着鼻子走。

就像现在回纥东部一样,局势一塌糊涂,本质上就是被唐军支配。

唐军利用自己各方都督府,来回牵制回纥诸部。

“隶属于我回纥的葛逻禄人、薛延陀人、一些突厥人、九姓部,阳奉阴违。我们能调动的仅有七万兵马,如此战略,能否分兵实施呢?”

移地健思考一会后,又道出自己的担忧。

他心中十分苦涩。

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的回纥汗国,最终只能集部众,拥兵七万。

移地健已决定决一死战,他不是害怕,只是认知中一直是七万骑兵联合行事。

“派遣两万轻骑,去突袭居延海足矣。其余五万骑用于正面调配。”

“居延海一带也有诸多大唐牧场。我们攻破居延海,就可以沿着张掖河(今黑河)南下,至张掖城,向西更可以进攻凉州城。唐军不可能弃之不顾。”

莫贺达干向移地健回答道。

自古以来,匈奴、突厥等,多南下穿过山间道路,寇掠张掖、武威。

这些是河西走廊北上草原少有的道路,大唐多设立守捉、戍堡,避免商人、细作等通过。

特别是居延海方向,本来大唐在居延海重修居延城,设立同城守捉。管兵一千七百人,马五百匹。

天宝二年,大唐又觉得同城守捉太小,改为宁寇军,管兵八千五百人。

即便武威都督府建立,宁寇军也始终有五千人。

可见其战略地位。

居延海分东西居延海两片,占地广袤。

白亭海一带,东面是白亭海,西面紧邻休屠泽,也是两片大湖。

白亭海距离凉州城北数百里。

居延海距离张掖城北上千里。

而白亭海与居延海又相隔一千五百里。其间是茫茫的沙漠。

是以,东西居延海和白亭海、休屠泽就像是镶嵌在河西走廊北面的两对明亮眼眸,是难得的沙漠大绿洲。

唐军选择将物资囤积在白亭海,是因为白亭海距离繁华的凉州城近,重新铸城,经过发展,比较容易作为战略要地。

而居延海距离凉州城太远,超过一千七百里,不方便运输物资。

但有一点,居延海距离回纥王庭单于城只有两千多里。

很适合回纥去突袭居延海,搅乱唐军的大后方。

凉州城是大唐第五大城市,李瑄必定会死保。

在大唐首尾不能相顾的时候,再突袭白亭海,烧毁大唐的粮草、牲畜。

莫贺达干自认为是非常美好的计划。

七万兵马,有绝对的可行性。

“只有将居延海旁的居延城拿下,才能打开进入河西走廊的大门,谁可担此重任?”

没有更好的办法,移地健愿意尝试莫贺达干的计策。

“顿桑特勤可行,他曾随两代大可汗南征北战,骁勇善战,能担当此大任。”

莫贺达干推荐顿桑特勤。

顿桑特勤是骨力裴罗的侄子,论辈份是移地健的叔叔。

是支持移地健的重臣之一。

顿桑特勤并非十分睿智,一般只是当猛将使用。

但他勇猛不惧死,信仰“重兵死耻兵终”的信条。

突入河西走廊,九死一生。

届时将面对数倍于己的唐军围攻,甚至李瑄都会亲自出马。

整个回纥部落,顿桑特勤,才能肩负这次任务。

“好,就令顿桑特勤率领两万轻骑,进攻居延海后,突入河西走廊。此战若胜,我封顿桑特勤为顿桑叶护。”

移地健赞同莫贺达干的推荐。

叶护,地位仅次于大可汗。

一般由大可汗的子弟继承。如叶护太子这种大可汗的长子。

也有可能是宗族中的强者担任。

只要顿桑特勤立功,就符合担任叶护的条件。

关乎回纥的生死存亡,移地健只能放开限制,对回纥诸部许下重诺。

尾大不掉,是今后的事情。

现移地健要不顾一切地打败大唐,换来安稳,并使他巩固权势。

“大可汗英明!”

莫贺达干离开后,开始具体的计划实施。

东面噩耗频频,已有溃败的士卒,到达单于城。

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

仅仅七天后,顿桑特勤率领两万轻骑,南下向居延海。

移地健留下两千近卫军守卫单于城。

然后亲自率领全部五万骑兵,与莫贺达干、胡禄都督,以及回纥猛将由衮利、至咄,南下白亭海方向。

誓师出征之前,移地健拿出单于城中大部分金银珠宝,赏赐给麾下士卒。

另向士卒许下承诺,只要能杀死唐军一名将领,就能封为贵族。

杀死三名唐军士卒,就能获得十只羊,两头牛和一个奴隶。

如果大胜,必能在河西走廊劫掠一些汉族妇女,到时候全部赏赐给将士们。

在祭天大会上。

移地健亲自斩杀羊、牛、马、犬,歃血为盟。

并跪拜苍天,立下不胜不还的毒誓。

移地健暗示巫师,再行起卦。

由于李瑄在回纥有“鹰”和“虎”的传说。

在祭坛上,莫贺达干分别将一只猛虎和一只雄鹰囚禁于笼子中。

在众目睽睽下,巫师卜卦后,雄鹰与猛虎突然倒在笼子之中,一动不动。

“鹰虎已死,李瑄必亡……上天容不下天可汗……”

回纥巫师神神叨叨地跳来跳去。

这种预示再明显不过。

莫贺达干一再利用信仰,让回纥士卒认为是上天要收走李瑄,打消士兵对李瑄的畏惧。

若宣扬与李瑄决一死战,定有许多士卒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

物质上的赏赐,加上精神上的“赏赐”,使回纥骑兵聚拢士气。

移地健御驾亲征前,再次向附属的葛逻禄人、薛延陀人、突厥人、铁勒人下达大可汗令,让他们率兵勤王。

但现在的大可汗令注定要石沉大海。

草原上许多部落就是墙头草,除非移地健这个新可汗有一场大胜。

若让大唐胜利,他们第一时间会向大唐表忠心。

……

凉州城。

李瑄麾下禁军,已在凉州城休整七天。

敦煌军、武威军,提前一步在白亭海的绿洲上,安营扎寨,背靠原本的白亭城。

除了白亭城中,白亭海旁还建立草料场,仓库,储存粮草。

在苏武山下,有大片的牧场,可为远征的士卒提供肉类蛋白质。

至尊驾临凉州城,蓬荜生辉。整个城池戒备森严。

但丝绸之路依旧畅通,凉州城是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城池,没有之一。

李瑄担任武威都督的时候,治理过凉州城,在凉州城外建立大量工坊,建立凉州城的经济秩序。又为武威修水利,更改农具。

在凉州城外,遍地都是棉花。

冬天百姓穿棉衣,这是至尊庇佑下的温暖。

是以,百姓无不感激圣泽。

这次李瑄到达凉州城的时候,百姓万人空巷,要再次瞻仰圣颜。

可惜李瑄不能在武威停留太久,从武威太守那里了解一番凉州城的事务后,李瑄于第八日,离开凉州城,率领禁军北上白亭海。

大军顺着白亭河而上,于半个月后,到达白亭海,与武威都督李朱师、敦煌都督郭虚己汇聚。

双方骑兵一共超过七万。

河西走廊,和新建立的天山省,还要留下不少兵马维持秩序。

特别是居延海的五千兵马,唐军未征调一兵一卒。

李瑄在白亭海的时候,收到从长安传来的军文。

是王难得、郭子仪连战皆捷的消息。

在此之前,李瑄已知李光弼在俱伦泊大获全胜。

在大军休整的时候,李瑄与众将于中军大营内,商议下一步进军计划。

“朕刚得到从长安传来的消息,灵武都督、太原都督将兵驰骋,可以确定回纥东部无援军支援回纥中部和西部。我们的敌人是以单于城为中心的回纥骑兵,在此情况下,数量不会太多……”

李瑄将奏书交给将领们传看。

顺利会师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如何去打战场战斗。

是乘胜直捣黄龙?

还是采用计谋?

亦或者继续调遣兵马,用绝对的力量碾压回纥?

“臣估计单于城已经大乱,兵无战心。我大军士气正盛,应北上单于城,一举定乾坤。”

老当益壮的李朱师起身向李瑄拱手请命。

眼看着陇右的青海军、柏海军立下灭吐蕃的丰功伟绩,相距不远的武威军、敦煌军非常羡慕。

他们日思夜盼,终等到这一刻。

以往陇右河西通常是并列,一起行动。

所以武威军和敦煌军不想落后于人,誓要将回纥变成都护府。

“禀至尊,已有回纥部落向西州投降。在关键时刻,回纥内部不团结,臣也认为是出击的时候。”

郭虚己赞成李朱师的意见。

他只是上将,而李朱师是大将,他比李朱师更渴望功绩。

李瑄能体会将士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

但他们的兵马是明的,一直在回纥探马的监视之内。

在郁督军山下与回纥骑兵决一死战,大唐会胜,但损失必然不小。

以更小的代价获取胜利,才是一贯策略。

现在跟以前不同。

都督府制度下的士卒生命都很值钱。

每战死一个,抚恤会通过兵部发放到其家属的手中。

“回至尊,移地健新掌权力,不会轻易妥协。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应当等我们的探子探明情况,现金龙司已派遣锦衣卫说服薛延陀人和葛逻禄人,他们是回纥的西部和西南屏障,他们本就摇摆不定,一旦他们投靠大唐,北庭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回纥西面,翻越金山,直捣单于城、富贵城。”

“白亭海的粮草、牛羊,足够七万大军食用一年,我们的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白亭海运输,因此不必太急。太原都督、灵武都督在东方已经对回纥形成威慑,即便他们短时间内无法行军至此,也可以凭借威势使回纥惶恐。”

“除非回纥狗急跳墙,主动进攻。否则我军的优势会随着时间建立……”

李瑄看了兵部尚书李泌一眼后,李泌会意,立刻起身建言,阻止与回纥硬碰硬。

李泌信道,他擅长借力。

回纥如今漏洞百出,大唐有多种方法胜利,没必要用最粗暴的一种。

李泌唯一担心的是回纥不甘心坐以待毙,选择主动出击。

这样大唐会有些麻烦。

李泌不太了解移地健,不知道他有没有这种魄力。

“臣赞同李尚书的建议。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若策反葛逻禄人和薛延陀人,我大唐将行上兵之计,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枢密使封常清选择赞同李泌的话。

现在李朱师和郭虚己相当于封常清的麾下,他还不忘向李朱师和郭虚己安慰:“此战回纥必灭,立功不必急于一时。天子亲征,当行王道之师。”

“臣等冲动,愿听从至尊决断。”

李朱师和郭虚己意识到自己急功近利,立刻向李瑄拱手一拜。

新军制已经规定,士卒只要出征,就有共同的奖赏。

李瑄在《大唐月报》的《军魂》上,以“一战功成万骨枯”,来批评古往今来,只为自己升官发财,不为士卒性命考虑的将领,包括那些古代人尽皆知的名将。

“集思广益,两位将军提出的策略,不失为一种选择。只是先试行最好的方法。”

李瑄摆了摆手,让李朱师和郭虚己不必较真。

每一次军事会议,都会有比较激进的将领。

“回至尊,我军若在白亭海等待锦衣卫和探子的行动。还要以静制动,防备回纥主动出击,将所有危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李瑄在与众将商讨的时候,李泌看着地图,向李瑄提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