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护府,草原都护

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护府,草原都护府

“西域、雪域、草原、渤海、鲸海……这些大都护府,将大唐拱卫。中原全力发展工商,以这些地方的畜牧、皮毛、黄金、白银反哺大唐,待中原工商发展起来,再开始开发大都护府。于我来说,必然要巡视中原、江南,这远超于一场征战……”

李瑄向李泌说道。

李岘、李泌,是李瑄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始终有局限性。

李瑄需要为他们搭建舞台,给他们纵横捭阖的机会。

受制于道路、运输,大唐不可能大规模开发大都护府境内的铁矿、铜矿等。

只有金银这样贵金属,能运送到长安。

信用体系已经在建立,工商有起色以后,发行金币、银币为势在必行。

大量的国有工厂建立,牢牢控制货币权。

届时天下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现如今,李瑄最关心的就是内部的治理。

都城在长安,而江南地区越来越富裕。

所以李瑄要用一次南巡,鼓励变革之风,震慑想“安乐无为”的官吏。

在历史的岔口,不能有任何懈怠。

“臣一定会全力辅佐至尊,开创千古盛世,实现大道为公。”

李泌对李瑄的话有感触。

曾经,他看不懂李瑄的执政策略。

前所未有的改革,披荆斩棘。

李瑄对历史的理念,有独特的见解。

在范阳时,《大唐月报》李泌每一期都看。

他记得其中一期,李瑄的文章中指出华夏一直在循环,似乎人们认为王朝更迭、士农工商,是为规律。

农耕,只是为吃饱饭而努力。

工商繁荣,则是为**而奔波。

当人们不再考虑吃饱穿暖,甚至天天都有鸡蛋肉类,去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时候,才是盛世来临。

农耕,永远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贯彻农耕,别说控制波斯王国。即便是大唐现在的都护府,也迟早会失去。

因为都护府会拖累国家。

比如天宝年间的安西都护府,在李瑄任安西大都护前,安西年年要朝廷大量绢钱,在漫漫黄沙中,运输绢钱的车马不绝于路。

而平民百姓因为安西都护府得到什么?

什么都没有。

那一次次河西转运,转运的是西域的奇珍异宝,他们进入兴庆宫、大明宫,搏取皇帝一笑。

皇帝大手一挥,再将这些奇珍异宝赏赐给贵族。

这些奇珍异宝少有当货币流传于民间。

如果硬要说有。

那就是一封封冰冷的“死亡通知书”。

李瑄建立大都护府,不是让大都护府成为大唐的负担。

第一步是用这些地方的黄金白银,反哺中原。

然后将中原的绢钱粮食、商品等转运大都护府。

待时机成熟,便开始在这些地方勘探煤铁等矿产资源。

李泌坚信李瑄是带领华夏跳出王朝更迭的人。

在这个时代,李瑄的策令一一应验。

没有人比李瑄更有哲理。

没有人比李瑄更全才。

李隆基的圣人之名,更应该冠在李瑄身上。

即便李泌信奉道教,一度追求长生不死。他也在李瑄身上看到一种排除万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李瑄曾说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泌笃信此言。认为在各方各面都是如此。

如前不久刚扬威的“震天雷”。

因为发展工商,大唐量产震天雷。

若某个国家掌握震天雷,后果不堪设想,大唐初次遇到,定然也会如回纥骑兵一样乱分寸。

还有炸药包,能将山石炸裂。大唐已用于修道路。

在某些地段,炸药可以节省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也让李泌坚定发展工商的信念,望有生以来,完成李瑄在《大唐月报》上阐述“天堑变通途”。

他前半生的大道是长生不死,这是他余生的大道!

“我们正是壮年,该有所为的年纪。”

李瑄说完,到达迎接队伍的前方,他们下马来到向他拜见的李晟的面前,亲自将李晟扶正:“李都督劳师远征,辛苦了!”

“虽数千里行军,但未有战斗,哪敢提辛劳。至尊才是劳苦功高。”

李晟不敢言功。

没有经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李晟心中遗憾。

他随段秀实、南霁云参加柏海之战,参加灭吐蕃之战,功勋卓著。

但离大将军之衔还有一步之遥。

李晟不想好高务远,想先升任大将军之衔。

“兵不血刃,大将者也!”

李瑄高度赞可李晟。

一支军队,即便没有经过血战,数千里行军,可以被称为一场磨砺。

不过李瑄话锋一转:“单于城虽平,朕也相信铁勒诸部、突厥诸部不敢不臣。然草原北部,还有不少部落。回纥在仙娥水北畔建立有富贵城,以及北海地区。这些还有李都督领兵征伐,确保草原上安宁。”

接下来将是小股骑兵的战斗。

李晟率领麾下一万骑兵,一人三马,带足物品后,向北伐,一直伐到贝加尔湖。

再远的地方,军队就不会再去了,没有意义。可能少有人迹。

等有机会,找一些不畏苦寒的勇士,将大唐的界碑放在北冰洋畔和西面的乌拉尔山脉。

先把大唐的后花园圈住。

“臣必将不辱使命,使草原安宁。”

李晟再次一拜,这正是他渴望的。

“朕准备在郁督军山祭天,向草原诸部大小酋长下达诏令,三个月内,必须到达郁督军山。”

李瑄又向李岘吩咐。

这意味着草原诸部酋长,必须独身而来。

若距离太远,带兵赶不及,会受到大唐的痛责。

“臣遵旨!”

李晟领命,然后他向李瑄介绍薛延陀酋长和左厢葛逻禄酋长。

两人见天可汗龙威,诚惶诚恐,纳头就拜。

“二位能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也算是心向大唐。移地健不为正统,不尊天可汗之令,竟还主动出击大唐,罪不可赦。既然百国朝拜我为天可汗,就必须听从我之诏令,一步踏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李瑄将薛延陀酋长和葛逻禄酋长扶起来,先认可他们的明智,又聚以威严。

以后老老实实地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呆着,听从天可汗的诏令,按时缴纳赋税。

否则移地健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强如回纥汗国,被大唐轻易剿灭。

薛延陀和左厢葛逻禄又算得上什么?

不过是无根的浮萍罢了!

“从今日起,薛延陀必然誓死效忠大唐,效忠天可汗。哪怕天崩地裂,海枯石烂,薛延陀的儿郎们也将追随大唐到底!”

薛延陀酋长乌时健向李瑄表达自己的心志。

“葛逻禄人对大唐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今后葛逻禄左厢,十余万百姓只为等待天可汗的诏令,至死不渝!”

葛逻禄酋长也不甘示弱。

今后大唐统治草原已成定局,天可汗正值壮年,是威名最盛的时刻。

他们觉得天可汗随意一立,就顶天立地。

多看一眼,是为亵渎。

移地健败给李瑄,不是神灵不保佑。

而是李瑄为“天神转世”。

“二位的心意,我已知晓。大唐福泽之内,苍生会得到庇护。”

李瑄言语微中地说道。

随即,李晟请李瑄进入单于城中。

单于城的街头戒备森严,回纥的百姓已不敢出门。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一去不复返。

他们恨唐军,但更恨移地健的无能。

李瑄到达回纥奢华的王宫之中。

李晟带李瑄去看回纥的宝库。金银珠宝可以拉数十车。

届时会将一部分珠宝赏赐给立功的将士,黄金白银全部带回长安封存。

行军已久,李瑄先在王宫休息几天。

天可汗将在郁督军山祭天,消息如狂风一样刮向草原诸部。

这意味着移地健败了,并且败得很惨。

短短两三个月,移地健就落下帷幕。

心惊胆颤的同时,草原上的墙头草,立刻知道该如何去做。

一些九姓铁勒大部落,突厥部落的酋长,只携带亲卫,一人四马,马不停蹄地至单于城拜见天可汗。

生怕跑得慢,被天可汗问罪。

也唯有一些北部回纥部落,一些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不听劝告。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朝拜过大唐。

以为脱离回纥魔爪后,就能重新获得自由。

听说中原的兵马古今未到过他们那里,是以有恃无恐。

值得一提的是,富贵城中回纥贵族,斩杀富贵城的回纥守将,向大唐表忠心。

李瑄令敦煌军的玉门骑兵去接管富贵城,并在单于城接见这些回纥贵族,对他们进行嘉奖。

李瑄在单于城一段时间后,率领五千天策卫,开始沿着嗢昆水北上,巡视牧场。

文官皆与李瑄随行,并沿途重新记录地理,规划牧区。

一个月后,李瑄从嗢昆水跨至娑陵水的雪山下,这里山脉、山谷、山峰隐藏在积雪和冰川之下,即使在夏天也不会融化。且距离贝加尔湖不远。

不过这里的胡人部落不太友好。

有胡人的探马游而不近,酋长不来拜见李瑄。

也有一些迁徙的痕迹,听到移地健战败,大唐骑兵进入郁督军山的消息后,选择北迁。

李瑄没有搭理这些部落。

征伐他们,自有李晟去做。

在草原的力量上,这些部落起不到关键性作用。

不久后,李瑄顺着娑陵水南下,进入仙娥水,来到富贵城。

富贵城比单于城小不少,但可以作为连接贝加尔湖的一座重镇要城。

以后要以此对贝加尔湖以南实施控制。

于富贵城中十日,李瑄在富贵城留碑后,南下返回单于城。

距离郁督军山祭天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十月初,李瑄回到单于城后,诸部酋长云集。

他们接连拜见李瑄,向李瑄献上珍宝,表达忠心,并保证部落将为大唐控弦;部落儿郎任天可汗驱使。

李瑄依旧以移地健的结局暗示他们老实一点,否则绝不姑息。

他要一步步将这些部落纳入管辖之内。

调动他们的军队不算什么!

最关键的,是让朝廷掌控他们的刑罚。

当他们无法肆意处死、责罚族人时,意味着已成郡县。

还是老办法,李瑄以建立友谊的名义,令官吏亲自挑选他们的“聪慧”族人,到达长安、洛阳的学校学习。

之所以大唐亲自挑选,是防止胡人酋长只选择贵族子弟入大学。

这样洗脑起来不太容易。

而那些贫苦的胡人,接触大唐新思想后,必然会对贵族深痛恶绝。

他们回去后,可以一步一步瓦解胡部。

华夏历三四五八年,十月十日。

大唐皇帝李瑄,率草原胡部主要部落酋长,加上回纥王室、贵族,在郁督军山祭天。

李瑄北巡的时候,已经搭建好祭坛。

郁督军山,白狼峰上,唐军旌旗蔽日,甲胄鲜明。

在万众瞩目下,李瑄登顶而站,身后是文武官吏和胡部酋长。

万千将士,皆严阵以待。

祭坛高筑,烟火缭绕。

以牛羊猪为牲畜进行祭祀。

以携带的玉石、彩锻修饰。

其场面简单,却显得非常恢宏。

诸部酋长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端视着正在进行祭天仪式的男子,忍不住匍匐。

苍穹中,本来乌云蔽日,但祭天开始的时候,又拨云见日。北风也不再呼啸,天地为之动容。

“朕承天命、统御九州。今提虎贲之士,驱驰大漠,直捣狼居。蒙天之佑,将士用命,得以靖边尘、扬国威,百部归心,万天倚德!

今于斯地,筑坛祭天。敬呈太牢、玉帛,祈愿上苍庇佑大唐,风调雨顺,六畜安宁,五谷丰登;护佑吾民,安居乐业,福寿康宁。望社稷永固,江山如画;盼华夏昌盛,万邦来朝。朕必殚精竭虑,不负苍生,不负国家……”

李瑄宣以祭词,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大唐千秋,至尊万岁!”

“大唐千秋,至尊万岁……”

将士举起兵器,仰头高呼,惊空遏云。

“天可汗万岁!”

“天可汗万岁……”

诸部酋长和胡部士卒用胡语高呼天可汗。

这一刻,他们眼中的天可汗就是神灵。

敬畏深埋心中,不敢逾越。

经历过祭天的胡人士卒,哪怕酋长叛乱,他们也不敢跟随。

因为天可汗是战无不克的。

天可汗的军队是无坚不摧的。

祭天完毕后,李瑄亲自在郁督军山下狩猎,他射杀九只黄羊,用以宴请诸部酋长。

诸部酋长承诺,将户籍,军队人数,禀告大唐。

税收上,李瑄为安抚诸部,比以往回纥王庭,减少两成。

草原富庶,如此,可以轻易养活都护府。

在李泌的建议下,李瑄最终将草原分成两大都护府。

第一为瀚海都护府。

西南连接北庭,西部紧临葛逻禄汗国,西北临坚昆。

东部则以流入贝加尔湖的独乐河、嗢昆水、娑陵水为界。

整个剑河(今叶尼塞河)流域上游,郁督军山最富庶的地方,都为瀚海都护府。且拥有一半的贝加尔湖。

将单于城设为治所。

而瀚海都护府以东,至抚远都护府的广阔区域,建立草原都护府。

在独乐河的上游(今乌兰巴托)建立城池,名天可汗城,为草原都护府治所。

天可汗城与单于城有八百里距离,在辽阔的草原,并非很远。

可以互相商贸、支援。

瀚海都护府的副城是富贵城。

于是草原都护府也在最东面的望建河上游建立英烈城。

由李光弼俘虏的胡人承建。

这是初步的规划。

另外,李瑄正式将贝加尔湖定义为北海,将里海定义为西海。

记录于三省九部,朝野一律此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